地理分区

发布时间:2023-05-02 16:05:33浏览次数:115
地理分区人们在习惯上,一般把非洲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后者又可分为东非、西非、中非、南非四个地区(表 8.2.1)。表 8.2.1 非洲各地区基本情况一览表一、北部非洲北部非洲大部分位于撒哈拉沙漠北侧,濒临地中海。在地理范围上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 6 个国家。按自然条件主要可分成两部分:一是阿特拉斯山区,地处西北部,由阿特拉斯山系及其狭长的滨海平原组成,面积约 80 万 km2。属地中海式气候,降水不丰,河流多为间歇河,呈草原景观,居民多以游牧或半游牧为生。二是撒哈拉沙漠,占据绝大部分地区,气候极端干旱,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少于 50mm,沙漠戈壁广布,这里热量资源极为充足,日照时间长。仅在狭长的尼罗河谷地和散布在各地的大小数百个绿洲中,依赖河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形成了条带状或斑点状的人口稠密区。北部非洲自古以来即与西亚、南欧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深受亚欧影响,通常把本区同西亚合称为西亚和北非,也有“广义中东”之称。本区约有 80%的人口为阿拉伯人,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是本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特色。在阿拉伯语中,常把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合称为“马格里布”国家,即“西方之岛”之意。这是因为三国地处阿拉伯世界的最西部,中间还有浩瀚沙漠阻隔的缘故。北部非洲与地中海北岸在自然景观、文化、经济等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于撒哈拉沙漠的阻隔,本区同非洲其他地区,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联系反倒不够密切,存有许多明显差异。北部非洲面积、人口约分别占全非的 1/4,而国民生产总值则占 1/3 以上,遥居非洲之首,人均占有量高于全洲平均数的一半。除苏丹外的北非各国,均属中等收入国家,特别是埃及、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国的经济形势较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超过 1 000 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区内沙漠广布,平均垦殖指数仅为 4%,在非洲各区域中是最低的,但灌溉农业发达,灌溉面积占全洲的 70%,加上耕作制度和技术水平比较先进,产量较高,在洲内占有优势地位,以盛产棉花、小麦及地中海果品等出名。不少农产品占有世界重要地位,如棉花约占 5%,阿拉伯树胶占 80%以上,其他还有栓皮、油橄榄、柑橘、葡萄、椰枣、无花果等。本区虽然生产集约化水平较高,但随着人均耕地的不断减少和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粮食和其他食品供应普遍严重不足,是世界上粮食自给率最低的地区之一。近几十年以来,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国为改造撒哈拉沙漠,兴建了许多宏伟的水利和造林工程,其中利比亚的“大人造河工程”和埃及的“新河谷工程”尤为引人注目。埃及自然环境相当恶劣,国土的 96%为沙漠,全国 98.5%的人口集中在占国土面积 4%的尼罗河流域。虽然埃及政府一直注重治沙造田,但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土地开垦速度,人地矛盾尖锐。1996 年,埃及开始兴建巨大的“新河谷工程”,该工程是埃及治沙造田史上工期最长、工程量最大、耗资最多的项目。根据规划,埃及政府要用 20 年时间,投资 900 亿美元,建造长达 850km 的水渠将尼罗河水引入西南部沙漠腹地,使茫茫沙海变成可与尼罗河谷相媲美的新河谷。北非矿产丰富,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石油储量在 60х108t 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 5%。天然气储量 40 000х108km3。磷酸盐储量达 600х108t 以上,磷酸盐产量占世界的 22%。此外,铁、铅、锌、锰、煤、铀、铜、锡、水银等矿产资源也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采矿业比较发达,是北非各国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全洲的 47%以上。阿尔及利亚是世界石油主要输出国,年输油能力 10 万 t,输气 375х108m3 。摩洛哥磷酸盐出口量占世界磷酸盐出口总额的 30%左右,居世界首位。北非制造业规模、产值仅次于南部非洲,其中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在非洲国家中分别居第二、三、五位。北非地处欧、亚、非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加之北非一些国家在国际上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国际社会和世界金融机构每年都要向他们提供各种援助,可以缓解其部分财政和进口支付困难,北非地区近年的进出口贸易额约为 800 亿美元,大约相当于整个非洲进出口贸易总额的 40%,特别是毗邻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中东市场,进入北非国家的商品可以向中东国家辐射,因此,北非是个有潜力的巨大市场,受到世界各国商家的关注。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本区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总面积约 2 180 万 km2,共包括 50 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 6.28 亿(2000 年),其中黑人占绝大部分,因此常有“黑非洲”之称。这一人种特点,决定了本区基本的人文地理面貌,并形成了同北部非洲之间的鲜明差异。(一)西部非洲西非南起几内亚湾沿岸,向北深入撒哈拉大沙漠,从西到东,由大西洋岛屿开始,一直延伸到乍得盆地的中心部分。包括尼日利亚、贝宁、多哥、加纳、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冈比亚、尼日尔、布基纳法索、马里、毛里塔尼亚、科特迪瓦、佛得角和西撒哈拉等共 17 个国家和地区,是非洲人口最多的一个地理区域。居民以黑人占绝对优势,占人口的 85%以上。西部非洲大部分地区海拔不高,沿海低地海拔都在 200m 以下,广大内陆一般海拔在 200—500m 之间,仅南部有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地、高原。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明显,自南向北依次出现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和热带荒漠。与此相对应,其农业分布也呈现明显的地带性:几内亚湾沿岸热带雨林区以农业和林业生产为主,可可、咖啡、油棕和天然橡胶等经济作物产量一般占非洲的 70%—80%,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中部热带草原区,农业与畜牧业兼而有之;北部沙漠区以畜牧业为主。西非是非洲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它的铝土矿产量占全洲的 90%以上,金刚石占22%,石油、金、锰、铀、铁和磷灰石等也很突出。总的看来,西非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较为有利,平均垦殖指数达 9.2%,显著超过非洲其他各区。但其经济在全洲处于中下水平,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洲平均数的 2/3,低于北部、南部和中部非洲。区内各国均以农业或采矿业等初级产业为主,制造业的比重是非洲也是世界上最低的。在区内各国之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低相差仅 3.5 倍,差距比其他各区小得多。从南部沿海到北部沙漠,人口密度和生产力水平渐次降低,体现出区内基本的地域差异。从生产总量来看,尼日利亚土地面积占全区 14%,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却占50%以上,堪称“西非经济巨人”。其在矿产资源方面,石油和天然气地位突出,储量均居非洲第二位,其石油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主要的石油输出国。(二)中部非洲中部非洲包括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中非、乍得、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 8个国家。受自然和历史条件所限,本区人口密度仅及全洲平均数之半,在五大区域中是最低的。中部非洲东西延伸 4 000 多 km,地形多样,起伏较大。赤道中贯,自然带向南北两侧有规律的变化,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和热带荒漠三大地带,其中热带雨林范围最广,森林面积占非洲近半数。多数国家以森林资源丰富和出产珍贵热带木材而著称。中部非洲也是油棕、咖啡、可可、橡胶、棉花等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就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来说,仅次于南部非洲。本区经济在非洲属中等水平,仅及全洲平均数的 2/3。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采矿业次之,制造业非常薄弱。区内各国之间差异明显,加蓬、刚果和喀麦隆多年来政局相对稳定,自然资源又比较丰富,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均已成为中等收入国家。而其余国家或因长期动乱,或因政策失误,经济出现滑坡,在从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明显下降,目前均属最不发达国家。典型的如刚果,在 1965 年前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同刚果和喀麦隆尚处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目前相差已达 4 倍之遥。其实该国土地辽阔,水能、矿产、森林等资源都十分丰富,并有“中非宝石”之称,但资源优势终因社会长期动乱不定而未能转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在这些国家中很有代表性。 (三)东部非洲东部非洲是指处于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的广大地区,包括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吉布提、索马里、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坦桑尼亚、布隆迪以及岛国塞舌尔等,共 10 国。人口平均密度在非洲各大区中是最高的,而且人口增长快,出生率高。东非是全洲地势最高的区域,平均高度显著超过非洲其他地区,这里有号称“非洲屋脊”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也有全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此外,非洲所有海拔 4 500m 以上的山峰全部分布于此,纵贯南北的东非大裂谷使地形更加复杂化。从世界范围看,东部非洲处于邻近赤道的炎热湿润地带。但是由于这里地势高亢、地形结构复杂,加之来自亚洲大陆干燥的东北信风和北印度洋季风交替的影响,遂使气候带的地带性表现得不太明显。这里赤道多雨气候分布有限,相反却有相当大面积的热带干湿季气候。 东部非洲经济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农业比重大,区内各国一般均为农业国,农业人口比重居世界的前列。本地区所产除虫菊、丁香、剑麻、咖啡、茶叶等在世界或非洲均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咖啡在乌干达、布隆迪、埃塞俄比亚、卢旺达和坦桑尼亚五国中,均为首屈一指的出口商品,在肯尼亚咖啡是仅次于茶叶的出口商品,因而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东非国家中除肯尼亚的工业基础稍好外,其他各国工业水平低,产值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10%左右。同非洲其他地区相比,东非的采矿业极其薄弱。各国虽有种类不少的矿产,但储量不大。除坦桑尼亚有金刚石开采外,其他采矿业规模都很小,在国民经济中均不占重要地位。由于工矿业不发达,全区经济发展水平居非洲各区之末,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洲平均数的 2/5。除以转口贸易为主的塞舌尔外,其余各国均为最不发达国家,其中有几国多年来经济一直陷于停滞、倒退状态。(四)南部非洲南部非洲包括安哥拉、赞比亚、马拉维、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莱索托、斯威士兰、科摩罗、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以及留尼汪等 15 个国家和地区。全区地形以高原为主,其中部凹陷为卡拉哈迪盆地,四周均为高原和山地。在与滨海平原接壤的外缘部分,则隆起了一些更为高峻的山脉,如德拉肯斯山脉等。滨海平原除东侧较宽,可达 150—300km 外,南、西两面都很狭窄,宽仅 30—150km。区内气候类型较复杂,大陆东岸及马达加斯加岛的东岸迎向信风,主要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气流翻过德拉肯斯山脉后,越往西降水越少。南非的东半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津巴布韦、马拉维和赞比亚为热带干湿季气候,其他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只有好望角一隅属地中海式气候。东湿西干的气候特点对于人口和农业生产本区布局影响很大,东部湿润区面积占 l/3,人口却占 3/4 以上,农业以种植业占优势。广大的中西部除好望角地区外,人口都很稀少,农业以粗放畜牧业为主。南部非洲的经济发展水平略低于北部非洲,它有非洲规模最大的采矿业(除石油、天然气开采外)和加工工业,它的农业商品性生产在非洲也是最发达的,它还拥有非洲最稠密的铁路和公路网。按照经济特点,可把本区划分为东、西两列。东列包括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马拉维、毛里求斯和科摩罗,除毛里求斯外,均为农业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显著低于全洲平均数,其中莫桑比克居世界最下游。西列包括非洲唯一较为发达的国家南非,以及赞比亚、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纳米比亚等,其经济水平大大超过东列国家,不仅人均产值高,而且采矿业和重工业比较发达,许多矿产品在世界上也占有突出地位,堪称非洲的工业心脏。南非是世界上矿物资源尤其是战略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矿种之多,储量之大,开发条件之优越,以及分布之集中,在世界各国中是十分罕见的,其中金、铂族、钒、锰、铬、萤石等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金刚石、铀、石棉居第二位,钛、锑、铅、锌、煤、铁、磷酸盐、钍、锆、镍和稀土等亦居世界最前列,被称为“非燃料矿物的波斯湾”。一个多世纪以来,采矿业一直是南非的基础经济部门,目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10 以上,所产矿物 80%供出口,在世界固体矿产市场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3分
  • 贡献者:黄老师
  • 售价:0
  • 时间:2023-05-02 16:05:33
  • 大小:58 KB
  • 格式:docx
  • 页数:4页
  • 下载:0
下载文档
编辑推荐
气候带和气候型 115
暂无广告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0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