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自然地理概论
发布时间:2023-05-02 16:05:33浏览次数:126欧洲自然地理概论一、欧洲自然地理环境(一)地理位置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面积 1 016 万 km2,是世界第六大洲。欧洲的经纬度位置。以欧洲大陆而言,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北纬 36°~北纬 71°08′,东经 66°10′~西经 9°34′之间。欧洲大陆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位于寒带的面积也不大,这样的纬度位置成为欧洲以温带气候为主的气候特征的基础。欧洲的海陆位置和洲际位置。欧洲大陆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同亚洲分界,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有白海、巴伦支海、挪威海、北海、比斯开湾、地中海等边缘海包围。欧洲地处大陆西岸,三面为海洋环抱,形似亚欧大陆向西伸出的一大半岛,使大西洋和西风环流对欧洲气候具有深刻的影响。欧洲东与亚洲大陆山水相连,南与非洲隔地中海相望,西隔大西洋遥望美洲,因此欧洲成为旧大陆的重要部分,自古与亚非地区保持着紧密的文化经济交往;地理大发现以后,又率先开辟了与北美、拉美的经济文化联系。(二)大陆轮廓及地形特征水平轮廓破碎、大陆东宽西窄、多半岛、岛屿和内海、边缘海是欧洲自然地理的一大特点。欧洲的半岛和岛屿占总面积的 1/3 以上,其中半岛面积占总面积的 27%,主要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日德兰半岛、科拉半岛、布列塔尼半岛、克里木半岛;主要的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冰岛、斯瓦尔巴群岛、西西里岛、撒丁岛、科西嘉岛和巴利阿里群岛等。众多半岛和岛屿的分割,使得欧洲大陆破碎,出现了白海、波罗的海、地中海、黑海等内海或陆间海。 欧洲的地形特征是以平原为主、冰川地貌突出。欧洲的平均海拔为 300m,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其中海拔在 200m 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的 60%,海拔 200m 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合占全洲面积的40%。欧洲地形大致可以波罗的海东岸至黑海西岸的连线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形较为单一,西部则山地平原交错,地形比较复杂。欧洲平原西起大西洋岸,东至乌拉尔山,横贯欧洲大陆,绵延数千㎞;阿尔卑斯山横亘欧洲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大高加索山脉横卧欧洲大陆东南缘,其主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 5 642m,是欧洲最高峰;由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曾是大陆冰川中心,阿尔卑斯山脉是山地冰川中心,因此欧洲的冰川地貌特征明显,特别是北欧的冰川地貌更为广布。受地质构造的影响,欧洲的南部和北欧的冰岛是世界上火山众多、地震频繁的地区之一。(三)气候特征欧洲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气候,海洋性显著、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典型是其主要特征。一般而言,欧洲大部分地区最冷月均温在 0~16℃之间,最热月在 8~24℃之间,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500~1 000mm 之间,降水量有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不列颠群岛西部、比利牛斯山-阿尔卑斯山脉以及大高加索山脉西部向风坡年降水量在 1 000mm 以上,是欧洲的降水丰沛区,而东欧平原东南部、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伊比利亚半岛内陆,年降水量在 250~500mm 之间,尤其是科拉半岛内陆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250mm 左右,是欧洲降水稀少区。自北而南,欧洲气候类型主要有:极地冰原气候、极地长寒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和高山气候,其中:面向大西洋的欧洲西部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以冬温夏凉、年较差小、降水丰沛(600~1 000mm)、全年有雨、秋冬较多、雨日多、日照少为特征;南部地区则以地中海式气候为典型,其特征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年降水量 600~1 000mm。欧洲气候类型区分布的地带性特征比较突出,这主要
是由其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地形特征决定的;而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区的分布, 则主要是受到海陆位置、地形特征、洋流、下垫面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欧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区包括:(1)极地冰原气候区。主要分布在北冰洋各岛屿,全年低温,年降水量约200mm,不宜植物生长。(2)极地长寒气候区。主要分布于北冰洋沿岸和冰岛,夏季(7 月)均温 10℃左右,冬季气温西高东低(0~―20℃),生长季短,只能生长苔原和森林苔原;不宜发展种植业,养畜业(主要是养鹿业)是主要农业部门。(3)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区。主要分布在北欧大部分和东欧平原北部。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促,西部受海洋影响明显,冬季气温在 0℃左右,东部冬季气温在-15℃左右,全区夏季气温在10 ~16℃ ℃之间,年降水量西部可达 1 000mm,东部为 500~800mm;生长季为 3~4 个月;农业不发达,可以种植麦类、亚麻、蔬菜、牧草等。(4)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主要分布在挪威沿海、不列颠群岛、法、比、荷、德、丹等国西部。(5)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又分为两个亚区,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区,主要分布在中欧东部和东欧,二是温带大陆性半干旱与干旱气候区,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南部和北部。景观上表现为草原和半荒漠。(6)亚热带夏干气候区。主要分布于伊比利亚、亚平宁和巴尔干三大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和地中海岛屿上。(7)高山气候区。主要分布在阿尔卑斯、斯堪的纳维亚、大高加索、比利牛斯等山地,以垂直景观带为主要特征。(四)河流与湖泊1.河流。欧洲河流众多、水量比较充足,多国际性大河。欧洲具有河流多、河网密、水量丰富、分水岭不高、通航里程长等特征。北部垄岗-瓦尔代-喀尔巴阡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达卢西亚山脉把欧洲河流分为北冰洋-大西洋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两大流域。从河流水量补给看,分为雨水补给、雪水补给和冰川补给三种类型。长度在 1 000km 以上的河流有伏尔加河、多瑙河、乌拉尔河、第聂伯河、顿河、伯朝拉河、莱茵河、北德维纳河、易北河、卢瓦尔河、维斯瓦河等,其中,经济意义最大的是莱茵河、多瑙河和伏尔加河。 2.湖泊。欧洲大小湖泊广布,但以北欧和阿尔卑斯地区分布比较集中由于欧洲湖泊的形成主要与第四纪冰川作用有密切关系,因此湖泊比较集中分布在第四纪大陆冰川中心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其附近的北欧地区和山地冰川中心阿尔卑斯山区。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三个湖泊分布集中区:一是芬诺斯堪的亚湖区,分布着大小湖泊 10 多万个;二是东欧-中欧平原北部湖区;三是阿尔卑斯山地湖区,山区湖泊大多是河流的上源。除了冰川作用对湖泊形成的影响外,还有其他成因的湖泊如构造湖、喀斯特漏斗湖、泻湖、火口湖、牛轭湖以及综合成因湖泊等。表 7.1.1 欧洲主要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和流量
资料来源:据刘德生,世界地理,高教出版社,1992 年版 P173;刘伉,世界自然地理手册,知识出版社,1981 年版;中国地图出版社,最新世界地图集,1990 年版,加工制作。二、区域性人地关系基本问题自然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基础。欧洲是率先大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因此进入近现代社会的一洲,也是较早发生资源枯竭、环境被破坏的一洲,同时也是较早注重保护资源和环境并取得较好成效的一洲。(一)自然资源评价1.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欧洲土地总面积 1 016 万 km2,占世界陆地面积 6.8%,是仅大于大洋洲的世界第六大洲。但其人口总数(1998/1999 年 7.4 亿)却占世界的 12.3%,人口密度约为 72 人/km2,仅低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比较稠密,人均拥有土地资源(1.4hm2/人)较少的一洲。表 7.1.2 欧洲主要湖泊的面积、水面海拔、水深和区位资料来源:刘德生,世界地理,高教出版社,1992 年版,P175。就土地资源利用看,20 世纪 90 年代初欧洲耕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 29.7%,森林与林地占 33.2%,永久性牧场占 17.6%,其他用地占 19.6%(荒地占总面积 2.9%)。2.矿产资源欧洲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铁、锰、镍、钾盐、铜、钨、铅锌、铝土、汞等矿种,其中石油储量 124 亿 t,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英国和挪威(北海油田),天然气探明储量 37 万亿 m3,集中于俄罗斯、荷兰、英国和德国,硬煤储量约 4.7 万亿 t,乌克兰的顿巴斯、波兰―捷克之间的西里西亚、德国的鲁尔和萨尔、法国的洛林和北部煤田、英国的英格兰中部等地都是世界著名大煤田;钾盐储量约 640 亿t,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和德国;铁矿石储量约 3 400 亿 t,以俄罗斯、乌克兰、瑞典、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分布比较集中。② 其中瑞典北部的基律纳、耶利瓦勒铁矿,俄罗斯的库尔斯克,乌克兰的克里沃罗格铁矿等都是世界著名铁矿区。铬矿储量约 3.5 亿 t,铜矿金属储量约 7 100 万 t(其中 1/2 以上在俄罗斯,其次在波兰);此外,褐煤、铜、锌矿等也较丰富。由于欧洲工业化进程开始较早,矿产资源的储量逐渐减少,某些国家的矿产资源优势也明显减弱,例如英国的铁矿和德国的煤矿。此外,部分有色、稀有金属矿、稀土元素矿在欧洲储量较少;矿产资源在欧洲国家的分布不平衡也导致对矿产的需求增加。3.生物资源欧洲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欧洲自然植被以森林为主,原有森林面积曾占全洲 80%左右,现代已退减到 1/3,但仍然是分布最广的植被。北欧、东欧是目前欧洲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中欧、西欧次之,南欧森林覆盖率最低。乔木主要有云杉、冷杉、雪松、欧洲松、栎、椴、槭、桦等,草类主要有针茅。欧洲植被类型以温带、亚寒带植被为主,由于受气候和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影响,植被的纬向地带性分布特征突出,自北向南为:冰原带-苔原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阔叶林带-(地中海岸)亚热带旱生常绿林和
灌丛,以及森林草原带-草原带(东欧地区)。欧洲没有热带植被,荒漠也只有里海沿岸的小范围地区才有分布。 欧洲动物种类比较贫乏,大致可以分为苔原动物、温带森林动物、草原动物和亚热带森林动物四个类型,其中雪兔、北极狐、旅鼠、北极熊、海象、松鼠、麋鹿、熊、鹿、狼、黄鼠、草原鸨、云雀、阿尔卑斯山羊、蓝鹊、山雷鸟等是代表性动物。由于大量猎杀或环境变迁,许多动物数量急剧下降,生存活动范围退缩。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欧洲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已有很大成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也都有显著改善。4.淡水资源欧洲河流的淡水资源总量为 3 210km3,其中大陆上 2 726km3,岛屿上为 484 km3;大湖泊储水约 1 400km3;此外还有水库 3 000 多座,其中大型水库 25 座,贮水量 422km3。 欧洲淡水资源丰富。20 世纪 90 年代初,人均拥有可更新淡水资源 4 660m3,②但是由于降水量与蒸发量之间的不平衡,以及工农业生产、城市、人口分布差异大,故除北欧地区和大部分中高山地区(如阿尔卑斯山、大高加索山、比利牛斯山、乌拉尔山等)为水资源过剩区外,东欧南部和南欧等大部分地区则属水资源不足区。欧洲淡水资源利用以工业为主(占 54%),农业次之(占 33%),居民生活占 13%,②这同亚洲、非洲、美洲等地相比是不同的。 欧洲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可开发的装机容量为 2.63 亿 kW,可开发的水能发电量 9 200 亿 kW.h。欧洲河湖便于发展内河航运,由于地势比较平坦、河流间分水岭不高,便于构筑运河,所以欧洲主要河流、湖泊同海洋都构成了相互连接、四通八达的航运网络,如伏尔加河通过运河与里海、黑海、白海、亚速海和波罗的海相沟通,莱茵河-美因河通过运河与多瑙河、埃姆斯河、威悉河、易北河等联结。 (二)欧洲的资源环境开发与保护总的说来,欧洲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但是,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后,欧洲率先揭开了人类大肆砍伐森林、开发工业矿产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序幕。从 18 世纪的工业革命到 20 世纪 60 年代,欧洲经济社会发展除了科技推动的因素外,是以大量耗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作为基础的,包括大量掠取欧洲以外地区的资源。英国“黑乡”与德国鲁尔区等老工业区的衰退,尤其是 1951 年的伦敦光化学污染和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大规模开发黑土区引发的“黑色风暴”等都是使人记忆犹新的典型环境破坏事例。战后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人口的增加,资源和环境问题开始突出,作为发达国家分布集中的欧洲率先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需以自然为基础,人与自然对立的关系应当改变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相互依存关系。第三、第四次科技革命为人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了技术可能和经济可行性。在欧洲,从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便开始了降低消耗自然资源的过程,特别是欧洲发达国家重视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和重复利用,由此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三、欧洲自然地理分区(一)北欧区北欧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芬兰和冰岛,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紧靠大西洋和北冰洋,南以北海和波罗的海与西欧和中欧为邻,东与东欧大陆相连,纬度位置约在北纬 55~70°之间,大部分属于亚寒温带针叶林气候区。典型的冰川地貌是北欧自然地理的重要特征之一。北欧曾是第四纪欧洲大陆冰川的源地,冰层厚度大,覆盖时间久,对地表的雕刻磨蚀强,冰川消退距今只有 8 000~12 000 年,冰蚀海岸(峡湾海岸)、冰碛丘陵、冰成湖泊、浑圆岩块等都是冰川作用的遗迹,由于流水侵蚀弱,这些遗迹仍完好如初。北欧地区遍布的湖群(芬兰有“千湖之国”的称谓),河流滩多流急,河岩不明显,许多平原河流没有分水岭和流域范围,土壤和植被的发育年轻,其界线也随冰川的退却而移动。 北欧气候的海洋性特征突出,比同纬度的东欧和北亚更温湿。
北欧区以针叶林为主要植被类型,森林茂密程度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坡甚于西坡,南部地区为针阔叶混交林,在北部边缘和山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是苔原。 北欧区的主要自然资源是森林、水力、铁矿、铜矿和磷灰石,北部的基律纳、耶利瓦勒、希尔克内斯和奥列涅戈尔斯克(在科拉半岛)、南部的格兰尼斯里贝等是著名的大铁矿,西部的纳姆斯库甘、叙利切尔马和阿达克是重要的铁矿,东南部的法伦是主要的铅矿。森林则以半岛东部以及芬兰境内分布更为集中。(二)西欧区西欧包括不列颠群岛、法兰西和荷比低地三部分。位于欧洲中纬度地带的西部,紧靠大西洋和北海,面迎温湿的西风环流。西欧地质构造上属于加里东褶被和海西褶皱,地形上山地与平原交互更替,气候以冬温夏凉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植被类型以中生、湿生植物为主。1. 不列颠群岛属于大陆岛,原为大陆的一部分,第四纪冰期以后被海水淹没,使其与大陆分离。不列颠群岛的矿藏以煤炭、铁矿最为重要。煤的总储量约 1 900 亿 t,铁的总储量约 60 亿 t,经长期采掘,铁矿早已需要大量进口,煤炭也需深井开采。煤炭主要分布在苏格兰中部低地,奔宁山地东北纽卡斯尔、兰开厦区、设菲尔德和利兹地区、伯明翰区、加的夫和斯温西、布里斯托尔附近等地区。铁矿石品位不高,主要分布在伯明翰、林肯郡等地。不列颠群岛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类型区。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少冰雪,多雨多雾,日照少,降水中等偏多,以秋冬季降水为主。这与它地处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和海洋气团以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直接有关。2.法兰西地区。主要指今日法国地区,位于北纬 42~51°之间,三面临海,三面靠陆,仍处于西风带内,易于海洋气流深入,故法兰西大部分地区,尤其是西北部地区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均类似于不列颠群岛。总的来看,法兰西的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约有 4/5 的地区海拔不足 500m,地势比较低平,山地大多分布在边缘,中南部有中央高原,地势总趋势是东南高西北低。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巴黎盆地北部煤田、中央高原煤田)、铁矿(洛林)、钾盐(牟罗兹北面)、铝土矿(地中海沿岸)。法兰西气候的海洋性突出,气温降水比较适中,既无严寒酷暑,亦少大旱淫雨现象,冬季受北大西洋暖湿气流影响,平原丘陵地区各月均温均在 0℃以上,河流亦不冻结,但东部山区常有降雪;南部地区地中海式气候特征明显,冬季云雨多于夏季,亦以晴朗暖和天气为主;夏季七月均温 16~18℃,由西向东递增,南部可达 20℃以上,北部降水较多,而南部降水较少。法兰西主要有塞纳河、卢瓦尔河、加龙河和罗讷河等 4条大河,这些河流水量大、河床比降小、冬不结冰,各河间分水岭不高,易于发展航运,河流的山区地段,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图 7.1.1 欧洲地形图
资料来源:刘德生,世界地理,高教出版社,1992 年版,P1603.荷比低地。主要指荷兰和比利时北部。低地可以分为荷兰低地和比利时平原两部分,荷兰国土的 1/4低于海平面,1/3 的地区高于海平面仅 1m,东南部高原海拔亦仅 300m;比利时 2/3 的国土为平原和丘陵,东南部的阿登高原海拔也仅在 200~600m 之间。矿产资源以煤炭为主,主要分布在比利时的阿登高原。 荷比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一月均温为 1℃左右),夏季凉爽(七月均温 17℃左右),降水丰沛均匀。常年盛行西风,被人民用来转动风车。荷比低地水道密集,莱茵河、马斯河、些尔德河、埃姆斯河等在此入海,加之它们众多的支流和发达的人工运河,构成了四通八达的水道网络。由于西部临海,海拔偏低,抗御海侵成为当地人民的长期任务。荷比低地主要属于落叶阔叶林植被类型,山毛榉、橡树等为代表性树种。河岸、洼地、堤坝上多分布石南灌丛及草地。 (三)中欧区中欧西起莱茵河和埃姆斯河、东到布格河与普鲁特河,北起北海与波罗的海,南到阿尔卑斯山与多瑙河,位于欧洲大陆中部,是多个地理单元的复合体,主要包括中欧平原、中欧块状山地、喀尔巴阡山地和多瑙河中下游平原、阿尔卑斯山区等四个亚区。中欧的构造和地形比较复杂,既有古老的前寒武纪地台,又有年轻的新褶皱构造,盆地、山脉、高原、低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并存,以棕壤和落叶阔叶林为代表的土壤植被类型,带有明显过渡性特征的温和大陆性气候等都反映出中欧的自然地理特征。1.中欧平原。包括德波平原和日德兰半岛。易北河把平原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平原自南而北可分为黄土带、冰碛砂质平原区和低地区三部分,除黄土区宜于发展种植业外,其余两区过于低湿,宜于栽培牧草,发展乳畜业;东部平原冰川遗迹明显,自南而北可划分为黄土台地(主要农耕区)、南冰碛丘(森林畜牧区)、中央沼泽谷地(排水后可种作物)、北冰碛丘(即波罗的高地,主要是草地和森林,可垦为耕地种植黑麦和马铃薯等)和沿海平原(可种植牧草)。本区年降水量 500~700mm 之间,土壤以灰壤、冲积土为主,西北低地是海水淤积的粘土,南部有肥沃的黄土,原始景观为森林沼泽区,经人类开发,目前森林仅占1/4 左右,区内主要河流有维斯瓦河、奥得河、易北河、威悉河等,河床比降小,水量丰富,便于航行和构筑运河。 日德兰半岛基底属于波罗的地盾的一部分,东侧有南北走向的冰碛丘,地势低平,属于温带阔叶林植被,大部分已被改造为牧草区发展乳畜业。2.中欧块状山地主要指德国中南部、波兰南部、捷克、斯洛伐克西部地区。本区又可分为莱茵高地与地沟、中德山地、捷克高原、波兰南部高地等单元;本区最重要的矿产资源是煤矿、铁矿、钾盐矿和有色金属矿。上西里西亚、鲁尔、萨尔、 萨克森等地是主要的煤矿区,莱茵高地、汉诺威、上西里西亚是主要的铁矿区,钾盐主要分布在哈茨山两侧,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哈茨山、上西里西亚和波希米亚高原等地。 本区的气候比较复杂,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比较丰富。总的说来,高地气候较潮湿寒冷,河谷低地较为暖热干燥,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 500~800mm,山区可达 1400mm 以上,高山地区以针叶林为主,较低山区以混交林为主,盆地以阔叶林为主。3.喀尔巴阡山和多瑙河中下游平原喀尔巴阡山脉界于东欧平原、匈牙利平原和瓦拉几亚平原之间,长约 1 300km,一般高度在 2 000m 以下,最高峰格尔拉赫峰海拔 2 655m。喀尔巴阡山区属于过渡性气候,全年降水 500~750mm 之间,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较明显,森林覆盖率高,从高到低为高山草地-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山区土壤以山地灰壤为主 多瑙河中下游平原主要包括匈牙利平原(又称匈牙利盆地)、瓦拉几亚平原和特兰西瓦尼亚盆地。平原区埋藏有煤炭、铝土矿、锰矿、石油和盐矿,气候更加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冬冷夏热,夏雨偏多的特征
突出,平原上较肥沃的黑钙土和冲积土等广布,是当地的主要农耕土壤。多瑙河及其支流是本区最重要的河流,多瑙河干支流水力资源丰富,航运和灌溉意义大,多瑙河三角洲是世界最重要的芦苇产区,湖泊中生长着大量的鸟兽鱼类。4.阿尔卑斯山地它是中欧与南欧的地理分界线,是欧洲新生代褶皱形成的主要山系。阿尔卑斯垂直景观变化显著:海拔 2500m 以上为苔原,2500~1800m 为森林苔原。1 800~1 000m 为针叶林带,1 000~800m 为针阔叶混交林,800m 以下多为橡树、山毛榉、桦树、桑、橄榄、葡萄等为主的林木种类。西部阿尔卑斯还包括其支脉汝拉山和以陷落带为基础的瑞士高原,高原上河谷与台地相间,冰碛石阻塞山谷形成众多堰塞湖,使瑞士风景以湖光山色著称于世。阿尔卑斯山区林木遍布,高山草地是优良的夏季牧场,山麓河谷既是农耕场所,又是重要的交通通道。(四)南欧区南欧区主要包括伊比利亚、亚平宁、巴尔干三大半岛及其附近岛屿。该区主要属于新生代的褶皱山地和隆起的高原,地表海拔较高,起伏较大;冬雨夏干的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耐旱常绿植被等都构成了南欧区的共同特征。1.巴尔干半岛半岛地形破碎、崎岖,主要矿藏有煤、铁、锰、铜、铬、铝土、沥青、石油等,其中阿尔巴尼亚天然沥青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半岛气候类型主要有两种:内陆地区为大陆性气候,滨海地区为地中海式气候。半岛内部植被主要是森林(阔叶林和针叶林)和草原,森林中栎林常见,针叶林主要树种是冷杉、云杉和赤松;沿海植被以地中海式常绿硬叶灌木群落占优势,如野生月桂、黄杨、夹竹桃等。2.意大利半岛又名亚平宁半岛,北以阿尔卑斯山与西欧和中欧为界,西、南、东三面环海。半岛将地中海分割为东西两部分,呈西北-东南向延伸,南北长约 800km,东西宽 150~200km,南部形成塔兰托湾,南端变得细长并向西转折,西南隔墨西拿海峡与西西里岛相望―极似一只穿着皮靴的巨腿挑起了一个足球。 半岛的主干是年轻的亚平宁褶皱山脉,北部是属于大陆的阿尔卑斯山南麓和波河平原,南部是亚平宁山地,因此半岛可以分为大陆、半岛和岛屿三部分。半岛矿产资源贫乏,只有水银、硫磺、大理石矿比较重要,铅、锌、锡、银等储量不大,但水力资源比较丰富,土壤以棕色森林土、褐色土为主,植被主要有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灌木林、山地针叶林三个类型,气候主要是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岛屿部分,指西西里岛、撒丁岛和厄尔巴岛等。西西里岛原与半岛相连,后因地块陷落而成为岛屿,它是欧非间的跳板。3.伊比利亚半岛又名比利牛斯半岛,面积 58.4 万 km2,是三大半岛中最大的一个。东北与法国交接,其余全部临海,南端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 半岛地貌以山地高原为主,沿海多有平行山脉分布,按照构造地形特征,又可分为梅塞塔高原区、葡萄牙沿海低地区、比利牛斯山和坎塔布连山区、内华达山地与佩尼韦蒂科山、安达卢西亚盆地和阿拉贡盆地区等 5 个亚区。伊比利亚半岛大部分地区属于地中海式气候。其中北部区属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可达 1000~1 500mm,西岸降水量 600~1 200mm,由北向南递减;东南沿海降水 400~600mm,仅直布罗陀附近年降水超过 600mm,内陆高原和盆地区年降水量 400~600mm,加之夏季气温高,蒸发强烈,树木稀少,多为干草原,农业生产极需灌溉。伊比利亚半岛矿产资源是南欧三大半岛中最丰富的。主要有煤、铁、铜、水银、钨、硫磺、黄铁矿及混合金属矿等,煤、铁主要分布在坎塔布连山区和巴斯克地区,铜主要分布在纳尔瓦附近、水银主要在阿尔马丹。
(五)东欧区东欧区包括东欧平原、乌拉尔山区和克里木半岛三个亚区,面积达 400 万 km2 以上,是欧洲五大地理区中最大的一个。1.东欧平原根据构造、地势和冰川作用和其他内外力的作用,可把东欧平原分为五类地区:一是科拉-卡累利阿地区,此为古老台地、断层发达、冰川作用强烈、多冰蚀湖、羊背石等地貌;二是冰碛垄区,从波罗的海岸到北冰洋岸,主要是冰碛平原,多冰碛垄和湖泊沼泽;三是冰水沉积低地区,主要是在第聂伯河和顿河的上游低地,冰水沉积作用发达,湖泊沼泽和沙质沉积较多,有黄土沉积;四是南部地区,广布黄土沉积,高地波状起伏,河谷宽广,黄土坡上多侵蚀沟谷;五是里海沿岸低地区,这里原是里海海底,随着海面缩小,成为陆地,因而地面平坦,多粘土、沙土,少河川,有风成地貌。 东欧平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锰、铬、铜、铝土矿等矿藏储量丰富,开采条件优越。其中莫斯科以南的图拉煤田、东北部的伯朝拉煤田,南部的顿涅茨克煤田、乌拉尔山以西直到伏尔加河的伏尔加-乌拉尔油田、顿巴斯天然气田、舍甫琴科天然气田、克里沃罗格铁矿、克烈缅丘格铁矿、米哈伊洛夫斯基铁矿、尼科波尔锰矿等都是欧洲乃至世界上的大矿区。东欧平原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从北向南递增,年降水量 250 ~500mm 之间,西多东少,以夏雨为主。 东欧平原河流较多,伏尔加河、第聂伯河、伯朝拉河、顿河等是欧洲的大河,各河之间分水岭低,便于用运河将其连结为四通八达的水运网络。东欧平原湖泊众多,特别是西北部密布着大大小小的冰川湖,拉多加湖、奥涅加湖既是构造湖又是海迹湖,还有牛轭湖、喀斯特湖等以及众多的人工湖(水库)。东欧河湖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对于供应城镇用水和工农业用水起着重要作用。2.乌拉尔山区乌拉尔山脉是欧亚两洲的陆地界线,从北到南绵延 2 000 余 km。地质构造使乌拉尔山区成为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铁、铜、金、铂、铝土、宝石、石灰石等资源优势突出,其中卡齐卡纳尔铁矿和铜矿、第一乌拉尔斯克铁矿、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铁矿、萨拉内铬矿、赫罗姆套铬矿、卡拉巴什铜矿、苏列亚铝土矿等都是欧洲和世界著名的矿山,奥伦堡天然气田、武克特尔天然气田以及乌拉尔山北段东侧的石油、天然气在世界享有盛名。3.克里米亚半岛又名克里木半岛,面积约 2.6 万 km2,北部为平原,平原占半岛 4/5;东端为刻赤半岛,属低丘地貌;东南部为克里米亚山脉,最高峰海拔 1 545m,山脉南麓滨海地带宽 2~8km,气候温和,是著名疗养旅游地。半岛北部属温带草原气候,南部沿海属地中海式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