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发布时间:2023-04-25 14:04:08浏览次数:100
宗教一、世界主要宗教全世界的宗教,主要有三种,即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一)基督教基督教为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其中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和其它一些较小教派。不管是在地域的分布上,还是在信奉的人数上,基督教都是最具世界性的宗教。它发源于巴勒斯坦,早期先传到希腊,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它源出于犹太教的改革者,后为大部人民所信奉,以《旧约全书》与《新约全书》为圣经。它的成功基于三个原因:第一,创始者耶稣,在犹太教的教义上,不囿于陈说,加以伦理道德,以及易于身体力行的范例,揉合在爱上帝、爱人类的哲理之中。第二,受希腊教育的保罗将基督教的教义加以深入浅出的注释,而且开始有组织的渗入于希腊和罗马的文化之中。第三,在基督教最初 300 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敌视和压迫,到了公元 4 世纪时,君士坦丁大帝才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从此基督教才走入坦途,风行于罗马帝国,然后分布于全世界。基督教在它的传播过程中,分化流衍,终于在公元 1054 年分成东西两大流派,即东正教和西正教。在早期基督教史上,地中海东部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较多的人口,而西部欧洲国家,只是罗马的属地,属半开放的区域。罗马帝国瓦解后的“黑暗时期”,欧洲东部才是基督教的中心所在。可是东正教不象西部的罗马天主教,是在教皇的名义下统一而有组织的,而权力始终是分散的。东正教在公元 3 世纪时,开始传到巴尔干半岛,到了 10 世纪才传入俄国。它传播的路线大致是沿着古代贸易的通道。到俄国是经黑海传入的。东正教有不少的支流,其中最大的分支是希腊正教和俄罗斯正教,以及欧洲东南部国家如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家的正教,颇富有国家主义的色彩。另有一支极具国家意识的正教是埃及正教,现留存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上。还有一支来自于 7 世纪的闪米特人的后裔,现存于黎巴嫩。东正教的传播颇受伊斯兰教的阻扰。土耳其的阿德曼(Ottoman)在 1453 年占据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的传播自然大受影响。俄国沙皇时代,在莫斯科的教廷上东正教是极具权威的,可是到了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东正教就一蹶不振了。随着东欧居民移居美国,东正教也随之传入美国,因有各国国家主义的色彩,而有各种不同的派别。西正教也称罗马天主教。自中世纪罗马帝国瓦解以后,皇帝的权力就落入教皇的手中。起先罗马天主教只限于欧洲南部的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和法国。以后逐渐为德国人和英国的凯尔特族人所信仰,而将教区从西欧扩大到中欧。当罗马天主教向欧洲北部推进的时候,南部的伊比利亚基地却被伊斯兰教所侵占。侵占时间自公元 700 年一直到 1500 年。以后天主教又在原地复兴,再次盛行,后来葡萄牙人又将天主基督教教义传到非洲沿岸,甚至传到印度。等到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殖民中南美洲,天主教也就随之传入,同时也传播到南亚和东亚。在菲律宾群岛上,西班牙的传教士努力工作,使其地成为天主教的基地。到了 19 世纪,天主教在非洲、南亚和东亚都十分活跃。上面提及西正教或罗马天主教是统一而且有组织的,可是到了 12 世纪以后,欧洲社会的经济与政治都起着变化,旧的教义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变化,各种运动与改革的呼声从各地传来,终于在 1500 年,西正教分裂成两大教派:即原来的罗马天主教和新产生的所谓新教。天主教仍旧是坚强的统一的,而新教则四分五裂。在地域的分布上,新教限于莱茵河与多瑙河以北的地区,包括英国、德国北部、波罗的海沿岸及丹麦、瑞典、挪威和芬兰等地。新教建立以后,在教会的仪式中本国语代替了拉丁文,经典代替了圣经。此后,新教不断分化,形成繁多的派系。路德教盛行于德语语系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从丹麦、瑞典、挪威和芬兰一直到波罗的海的彼岸。英国的清教徒在荷兰、苏格兰、瑞士的部分地方生了根。又有不少细支如浸礼会、公理会、教友会,以及以后的美以美会等,分布于各地。经英国、荷兰以及西北欧的海外移民也将新教传播到北美、中南美、南非、大洋洲等地。只有几个地方是例外的,那就是在加拿大法裔居住的圣劳伦斯河的沿岸,尽管在新教环绕的环境中,他们仍坚持信奉天主教义,这是非常特殊的。在美国,基本上是以基督教为主。大致说来,美国宗教的地区分布,自东到西,可以分成三个带。南部除了天主教的地域外,是以新教为主,称为“圣经带”,主要是浸礼会和美以美会。中部则为末世圣徒教会(即摩门教),是十分特殊的宗教地带。北部则各教杂陈,但也可看出犹太教集中于大城市中,而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区,则为天主教的领域,保守而严谨。基督教新教虽然宗派林立,但在教义、组织、礼仪等方面仍有共同的特征:①不承认罗马教皇的权威,各宗派独立,无统一的组织和领导。废除教阶制,信徒与教士一律平等。牧师可以结婚。②简化圣礼与节日。③不承认天主教的圣传。新教传入中国后其名称曾被译为耶稣教。(二)伊斯兰教“伊斯兰”其意为“归顺真主”。该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出生于公元 570 年一个富有的家庭,在城市环境长大,该城即伊斯兰的圣地麦加城,当时为阿拉伯南部与叙利亚骆驼队来往的交通要道,也是各部落神殿 的集中地。大约在公元 600 年他开始传教。据传说,有一天他习惯在山间默祷的时候,忽听到一声“朗诵”的声音,以后他的语言就滔滔不绝,从不用思考。他的朗诵维持了十多年,一直到成了现在所有的《古兰经》。他的经文包括了阿拉伯人的信仰和风格,如一夫多妻制和崇拜石头等,同时也结合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教义和伦理。他的教义主要信仰是“一神论”。安拉是唯一上帝。他也承认在他之前的许多先知者,亚伯拉罕、摩西以及耶稣曾受安拉的教诲和洗礼。但却坚持说只有他从安拉那里得到了绝对的真理,而这些真理都已载入《古兰经》。因此《古兰经》不但包含了宗教的教义和信奉的规范,也是对世界事物的评论、看法和声明,也可说是伊斯兰人的法律。每一个教徒都要经常背诵基本教义,日夜祈祷,斋戒月内从早到晚的禁食、施舍。如果可能,还要到麦加去朝拜。凡是能够坚持执行以上教礼的教徒,就可以算是伊斯兰世界的一员,不管他的肤色与出身。同时还有许多从犹太教和基督教转借来的许多规章制度,如不许人体和兽体同时照相,禁放高利贷和禁酒禁赌等。妇女的地位在伊斯兰世界里是很低的。这可能涉及到社会与经济的其他因素,宗教不是唯一的原因了。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实际上不是穆罕默德的生长地麦加,而是麦地那。因为他自 622 年逃离麦加,来到此地传教,公元 622 年就变成伊斯兰日历上的开始年份。穆氏一生从事于传教,整个阿拉伯半岛在他的统治之下,然后经过阿拉伯伊斯兰的再度扩张,不到 100 年的时间,他们的势力从大西洋岸一直到印度的边境,包括了西班牙、北非、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在内的大片土地。除波斯以外,他们压制了大多数的基督教信徒以及零星的犹太教社团。在以后的整个世纪里,伊斯兰教扩张到了印度、中亚、东南亚、苏丹,以及东非的边境。从 11~18 世纪,伊斯兰徒自中亚入侵印度北部,这奠定了目前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基础。伊斯兰教产生于沙漠,因而可兰经反映了干燥地区的环境,这也可解释为何干燥地区的居民,从北非直到中亚腹地容易接受伊斯兰教。有人甚至说 20 英寸的等雨量线,也就是伊斯兰居地的界线,不过也不可忘记有一半的伊斯兰徒是居住在东非和南亚及东南亚的润温气候下的。我们似乎不能单纯地说伊斯兰的传播与气候有直接的关系。关于伊斯兰教在地域上的传播扩大,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由于交通路线的开辟,当年骆驼商队自中东经中亚到中国北部,或者自撒哈拉到苏丹,均有利于伊斯兰教的传播。自海外发展而言,从阿拉伯到东非,或者到印度,甚至再到马拉加,或到爪哇甚至到中国都有利于伊斯兰教的发展,因为伊斯兰教商人是义不容辞的传教者。可是这其间还有别的因素,阿拉伯伊斯兰教徒在 8 世纪就到了东亚。但真正传到马来群岛是 1300年,因为其时印度教和佛教大起冲突,伊斯兰乘虚而入。伊斯兰教在目前的北非、阿拉伯半岛,以及中东,除了黎巴嫩、塞浦路斯和以色列外,仍是极有影响的宗教。此外,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是 32 个伊斯兰教国家中信奉伊斯兰教人数最多的一个。伊斯兰教主要有逊尼与什叶两大教派,两派的主要区别在于,逊尼派注重实用性和世俗知识,什叶派强调理想主义和超自然的力量;逊尼派信奉家庭和社会群体的力量,什叶派则坚信永无谬误的伊玛目;逊尼派较保守,什叶派则激进、冲动。什叶派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伊朗,逊尼派穆斯林的分布则遍布欧亚非各大洲。(三)佛教相传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5 世纪,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古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达摩创立了佛教。据传说,有一天,他的儿子出生了,就听到婴儿的哭声,而当人死时,也是哭泣着死去的。他突然发觉人免不了生老病死的苦难,而欲望则是苦难之源。佛教的基本教义把人生断定为“无常”“无我”“苦”,“苦”的原因不在外部世界,而由个人的“惑”、“业”所致。“惑”指贪、瞋、痴等烦恼;“业”指身、口、意等行动。“惑”、“业”以善恶行为为因,造成生死不息的轮回报应之果。摆脱痛苦之路只有依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彻底放弃自己世俗欲望和认识,超出生死轮回范围,达到修行的最高境界──涅槃。这些佛教理论包括在“五蕴”、“十二因缘”、“四谛”等基本教理中。佛教的因果报应以及修行解脱的主张与当时印度盛行的种姓制度相对立,受到底层民众的支持而不断向四处传播。佛教的发展大体分为四个阶段:①公元前 6 世纪中叶至公元前 4 世纪中叶为佛教的初创时期,这一时期释迦牟尼创教并向弟子传承教说。②大约公元前 4 世纪中叶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与戒律认识产生分歧,分为许多教团,进入部派佛教时期。③公元 1 世纪前后大乘教盛行,并分为中观学派与瑜迦行派。7 世纪以后一部分教派与婆罗门教结合形成密教。④当佛教向外发展的同时,在印度本土已被印度教所侵占,到了 1200年,佛教在印度已经全部绝迹了,只有在喜马拉雅山的居民和斯里兰卡岛上,还存在着一些佛教的信奉者。佛教的传播大约从公元前 3 世纪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开始,中间经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不断向印度境外传播,逐渐发展成世界性的宗教,同时也在各国形成新的教派。传入中国大部分地区以及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分支,以大乘佛教为主,其经典主要为汉文系统,称为北传佛教;而传入中国西藏、内蒙古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属北传佛教中的分支,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其经典为藏文系统。传入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以及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以小乘佛教为主,称为南传佛教,其经典属巴利文系统。除东南亚之外,近代欧美各国也有佛教流传。 北传佛教中,中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大约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内地,隋唐时期佛教繁兴达到高峰,宋以后佛教由兴至衰,理论上无新的建树,宗派上也无新的发展。随着汉传佛教的停滞,代之而起的是藏传佛教──喇嘛教的兴起。大约公元 7 世纪佛教传入西藏地区,中间几经起伏,10 世纪时基本为西藏各地普遍信奉。从整体看西藏佛教融印度、中原佛教于一体,并吸收了佛教传入前当地盛行的苯教的某些内容,在教义上大小乘兼蓄,以大乘为主;大乘中显密具备,尤重密宗;组织上教派林立,政教合一。11-14 世纪时主要教派有宁玛派、噶丹派、萨迦派、噶举派。15 世纪格鲁派兴起,该派僧人着黄衣,戴黄帽,亦称黄教,黄教创始人为宗喀巴。黄教的教义教法上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制定了严格的修行戒律,其二是调和了各家教义的分歧,这些都促使其迅速发展成为统治西藏各地最大教派。黄教在发展中建立了庞大的寺庙集团,并在前藏、后藏分别形成达赖、班禅两大活佛体系。喇嘛教在清朝被尊为国教,在全国各地得到传播。清以后信奉范围主要集中在西藏、内蒙、青海等地。二、宗教的传播与分布世界上几大宗教占人口总数 3/4 还多,每一个主要的宗教都联洲跨国覆盖了很大地区,远远超过了最初宗教起源地的范围。传播是宗教范围扩展的重要形式,通过传播一些宗教由原来的民族或国家宗教转变为世界宗教,一些宗教由少数信徒的信仰扩展为世界性的信仰。(一)导致传播的因素与宗教主要传播形式导致宗教传播一般有如下主要因素,如移民、传抪和领土竞争:1.移民宗教范围扩展的一个明显途径是通过移民实现的。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既表现在地面的宗教景观上,也反映在宗教信仰者的行为规范与宗教意识中,当某种宗教信仰者从一地迁向另一地,必然将他们的信仰带到新的地方。基督教移民使世界宗教地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欧洲人的迁移已使基督教范围比 2000 年前扩大了许多倍。特别是近数百年基督教的扩大,导致佛教和伊斯兰教信徒向新的地方移民,这些移民多是流动性的游牧民,他们被迫进入亚州或非洲的山区、沙漠。美国基督教的传播较复杂,目前约有 225 个新教派在活动,一些基督教组织主要由于外部移民的进入而扩展,如天主教人口在过去 125 年里急剧扩大,这里除了包括来自法国、英国等国家留居下来的天主教教徒,大部分是 1840 年移向东北部工业区的移民,以及来自爱尔兰、德国、波兰、意大利等国的移民。犹太教的传播与犹太民族的迁移就有很大关系,原居于地中海世界和沙漠边缘的犹太人,一部分出于自我强盛的愿望,有些则是出于商业需求,在罗马摧毁犹太国家之前就移居海外,在亚洲建立了犹太社会,犹太教也随人群的流动而不断扩散。犹太人的大规模迁移主要发生在近代,波兰、立陶宛、俄国西部各地等世界较大的犹太人聚居区基本是在本世纪初开始形成,继此之后又发生了两次大的人口流动,一次是美国内部人口向东北部城市的移民,经过这次移民目前纽约已容纳约世界 1/4 的犹太民族;另一次移民是东欧犹太民族涌向巴勒斯坦的难民。犹太人在向外移居过程中,因人口聚居地的原因,有选择地将宗教中心移向城镇,这一点与诞生在半农半牧环境中的早期犹太教,已经有所不同了。2.传抪在各种宗教传播形式中,宗教传抪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通过这种形式进行宗教传播,除受政治、自然等因素影响,也与种族意识以及宗教观念、宗教仪式的简单或复杂、组织形式是否灵活等有关。在传抪这种宗教传播形式中还可以表现为两种情况:(1)交流和转教:交流与转教也是宗教传播中的一种常见形式,依靠这种形式扩展信仰范围的往往与两种宗教的联系程度有关,尤其两种文明程度差异较大的团体,处于较低文明进程的团体往往向更高的文明转化,最初是物质交流,随后信仰的交融变的更为重要。印度宗教与文化对周围地区的影响,中国儒学的发展与周围国家的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都是有关的事例。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婚姻也是宗教交流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宗教婚姻往往导致婚姻的一方皈依另一方的宗教信仰,如果这样的婚姻是在较大规模中进行的,也会促进宗教的传播。一种宗教可以通过宗教统治者的威望,而加大传播速度。伊斯兰教创立后,随着征服异教战争的胜利,统治者与宗教威望都在提高,有力地推动了伊斯兰教的扩展。目前中东地区重新皈依到起源在这里的古老宗教如基督教、犹太教、波斯教、摩尼教的人很少,而穆斯林的数量却不断增加,从中东地区扩展到亚洲。印度教本是当地盛行的宗教,这一宗教诞生仅 150 年内就拥有了当时人口的 1/10 作为信徒,随着伊斯兰教的东扩,印度境内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口不断增加,至 1250 年几乎大多数人口都成为穆斯林。(2)有组织的传教:世界性宗教往往发展不同的机构,根据它们自己的组织形式来完成宗教使命,进行传教活动。 基督教有一种高度组织化的传教活动,在最初几个世纪内,罗马天主教会就直接从事传教活动,将其北方人民纳入教会,并统治他们的领地。那时天主教的传教活动,就如同后来一样是在特定的宗教律令指导下进行的。由于这样的传教活动,基督教信徒不断增长,基督教盛行地区也不断扩展。近代基督教传教活动与几个世纪前主要针对大的宗教团体不同,开始转向个人,如美国传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注意力转向不去教堂的那部分人。通过传教美国印第安人中的一半,转向信奉基督教,除天主教外,这里也包括新教或东正教。佛教的传教活动,由世俗社会引导支持,从印度扩展到国际范围。与基督教不同,佛教每一个寺庙虽然也有成体系的组织,但就整个宗教而言,则缺乏统一的组织,因此佛教的传教活动不是在统一的宗教组织下进行的,而往往是僧侣的个人努力。仅从佛教中汉传佛教这一枝的传播来看,从传说中东汉初年的白马驮经,到后来法显、玄奘等高僧大德的艰难取经历程,僧侣的取经、译经、传经对推动佛教的传播作了重要贡献。三大宗教中,为传教而设的组织在伊斯兰教中也同样发展缓慢,虽没有职业的传教士,但在伊斯兰教的传播中,阿拉伯商人与学者却起了重要作用,在他们前往各地,特别是东方的商业活动中,也将宗教信仰送达异国他乡。3.领土竞争当宗教势力与政治势力合为一体时,往往会以领土扩张的形式,将宗教信仰带到新的领地。伊斯兰教创立后,一系列的宗教战争不但将伊斯兰教信仰带到各地,而且对亚、非等洲的历史也产生过很大影响。穆罕默德在世时,伊斯兰教基本已传遍阿拉伯半岛,成为阿拉伯半岛的统治宗教。穆罕默德死后,随着统一阿拉伯国家的建立,也开始了对外的军事扩张。第一任哈里发艾克•伯克尔时期就开始了对外征服,第二任哈里发时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对外战争,636 年阿拉伯军队击溃了拜占廷军队,占领了大马士革,638年攻占耶路撒冷,640 年攻占了全部叙利亚、巴勒斯坦,642 年灭波斯萨珊王朝,同年西进,占领亚历山大港。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时期又继续西进,征服北非,东部征服亚美尼亚,势力达亚非两洲。10 世纪以后伊斯兰教向亚洲、非洲和东南欧更广泛的范围传播。伊斯兰教传入北非后,以北非为基地,通过战争和商业活动,把伊斯兰教传入西非和中非。在东非征服埃及的阿拉伯人沿尼罗河南进,至 1275 年彻底征服了东苏丹。13 世纪伊斯兰教伴随商业活动和移民逐渐传入索马里以及索马里以南的东非沿海地区和海上的许多岛屿。伊斯兰教每征服一地,就使当地人改信伊斯兰教,而这些新的地区不久又成为向外进一步扩散的源地。大约从 11 世纪,伊斯兰教逐渐扩展到南亚,13 世纪印度以德里为中心建立的德里苏丹国确立了伊斯兰教为国教,16 世纪初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在南亚建立了莫卧儿帝国,至此伊斯兰教在这里占有重要地位。14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并将都城迁于此地,更名为伊斯坦布尔,15 世纪中叶拜占廷帝国彻底灭亡,伊斯兰教随着奥斯曼帝国势力的扩张传播到小亚细亚半岛、巴尔干半岛。(二)主要宗教的分布区通过各种传播方式,到目前为止,基督教遍及欧洲、美洲、亚州北部大部分、南非、澳州等,是世界上信奉者最多的宗教,基督教中罗马天主教信奉者又最多,欧洲有大部分人口信奉此教,另外英国、北爱尔兰中部、荷兰北部、斯堪德那维亚半岛、芬兰、爱尼波亚、德国等是新教势力范围。天主教在拉美占统治地位,一些原始部落和受英、德殖民文化、法律影响的国家除外。其它宗教占亚、非洲的绝大部分。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以及美洲,其中信奉者以西南亚与东南亚最多。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除三大宗教,其它如犹太教、印度教、道教、神道教、摩门教等虽然没有形成世界性宗教,但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这些宗教的起源地。三、宗教与自然和人文环境(一)宗教信仰与地理环境宗教是一种心灵之学,属于哲学范围,但它与地理又有何关联呢?主要的宗教一定都有它的发源地、传播路线和目前的分布格局,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不研究一地的宗教史,就不会了解一地的文化发展;同样,不探讨宗教的发源、传播及其分布,也不能建立起全面的人文地理学。宗教的目的为求人类与自然界的融洽,因此宗教中有求雨去干旱,歇地震以及其他消除灾害的祈祷方式,同时也崇拜河流山脉、岩石森林等。例如,对印度教的教徒来说,最神圣的是恒河;乔登河对基督教徒又有特殊的意义;日本的神道教崇拜富士山,而墨西哥人崇拜火山。麦加的穆斯林人将“黑石头”视为神圣,认为它是安拉自天上赐给人们的。在基督教的仪式中,常青树作为一种象征永生的标志经常被种在墓地里。这是因为北欧的森林繁茂,人们从一种对森林崇拜的心理,逐渐演变成对常青树的特殊意义。佛教之于莲花(Lotus)和菩提树;日本神道教,对于针叶树都连带有经济影响。人们对牛的崇拜可能和月亮有关,尤其是印度教,有人推论,这是因为牛角的形状,颇似新月形。因对牛的崇拜导致了人类祖先对牛的驯养。主要宗教的节日安排也反映了重要季节的变化。犹太人的新年是在秋季,这是因为此时在地中海地区,夏季干旱已过,秋天雨季来临,新的一年的农作物刚刚开始生长。在北半 球的三月间,人们庆祝复活节(Easter),因为春天来临,万象更新,而“复活节”一词来源于“Ostar”,是德国人春天女神的名字。自然界的灾害常使宗教有各种不同的祈祷形式。美国的大平原区的教堂,在干旱年代有求雨的仪式,以求甘霖。中国的华北地区常受蝗虫之害,因此当地建了许多的猛王庙,有的地区竟多达 900 多座,以期蝗虫离去,保佑谷物丰收。三个重要的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都是一神教。有些地理学家想从自然环境中解释其原因:这三种教都发源于中东的沙漠地区。在佛教分支中,最相近于一神教的喇嘛教也发源在中国西藏、蒙古的沙漠地区。这些希伯来人、阿拉伯人、中国西藏人、蒙古人整年整月放牧于单调的自然环境之中,茫茫沙漠,一片寂静,而月明星皎,种种肃穆容易使牧民相信万物为一人所主宰。20 世纪美国的著名女地理学家森普尔就写过,“在这种单调的沙漠环境里,自然而然地使人们产生了一神教”。这是不折不扣的环境决定论。也有人认为一神教的起源应当从游牧民族的社会组织上去了解。沙漠上的游牧民组成了部落,有了一个强有力的男子为其主宰,他是当权的独裁者。这种中东地区的部落组织,何尝不可导致人们信仰天地之间只有一个神才能主宰一切。宗教影响着人类对自然界的看法。自然界的灾害,包括水灾、风暴、干旱等。印度教和佛教认为这是天意,只有接受,无法反抗,也无法避免。而基督教则认为这是异常现象,可设法避免。有的宗教甚至认为这是上帝对人类罪恶的谴责,只有诚心的祈祷和反省,才可避免这些灾害。美国地理学家曾经调查过美国西南部教徒对自然界的看法。大致说来,大部分(72%)西班牙后裔的天主教徒认为人类应该归顺自然;摩门教(55%)认为人类应与自然寻求和谐,其方法是正常生活,不喝酒,不吸烟,而且努力工作;而一半盎格鲁后裔的得克萨斯的新教徒(48%)认为,人们控制自然界的能力是可以避免自然界的灾害的;2/3 的印第安人则认为人类应该寻求与大自然的和谐。(二)宗教信仰与政治宗教的信仰,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活动。在国际政治中,印度与爱尔兰国内的分离,以色列的建立,以及德国、荷兰与加拿大法语地区少数民族的分歧,都和宗教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1947 年,当英国允许印度独立后,印度马上就分裂为二,一为印度教的印度;一为穆斯林教的巴基斯坦,因两个宗教的教徒不能容忍对方的教义。以色列与爱尔兰成为独立的国家完全是宗教造成的。在以色列,只有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才能成为公民。在挪威,宪法上规定路德教是国教,因此路德教的牧师和官吏一样都是政府的雇员。有的国家教堂实际上统治国政,教皇就是统治者。这种政府可称为神权政治国家,象梵蒂冈占罗马城的一部分,但又是独立的国家,为教皇所统治。希腊正教的主教实际上控制着塞浦路斯的政府。在一国之内,两个对立的宗教可以使之分裂,甚至导致内战,英国对北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对立无法和平调解。(三)宗教信仰与宗教圣地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和麦地那,是穆斯林的朝拜圣地,麦加只是一个人口不足 20 万的小城,可是 1968年,从各地前来朝拜的人竟达 37.5 万。可以想象,这种大批的朝圣者自然对交通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都有促进作用。为使朝圣者能顺利地到达圣地,阿拉伯沿岸的吉达,设立了直通东非、印尼、马来西亚及其他各地的航空和航海路线。在中世纪的欧洲,道路与桥梁的修建有许多是因为朝圣的缘故,僧侣往往帮助修建,并且建造旅馆。在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圣•哥特哈得通道仍有许多旅舍的遗迹。朗特是一个位于法国南方的小镇,人口只有 1.6 万,可是每年有 2 万多罗马天主教徒前来朝圣,它的旅馆之多仅次于巴黎。印度的瓦拉纳西位于恒河沿岸,是印度教的朝拜圣地。日本的伊势则是神道教的圣地。加拿大的博普里则是罗马教徒的朝拜圣地。(四)宗教信仰与文化景观和习俗宗教也影响了农村聚落的形式。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乡间大都是散村,这是受到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的影响。可是在宗教集团密集之区,就形成了集村聚落,因为聚集居住,便于宗教礼拜节日和其他活动。美国西部的大平原的村落大部是散村而摩门教徒聚集之地,就变成集村了。宗教在地面建筑最突出的表现是它的教堂。各式教堂的面积、功用、式样、材料都各不相同,罗马天主教的教堂,被认为是上帝的居住地,一般说来,比较宽敞高大,装饰繁华,十分醒目。而新教的教堂被认为只是上帝前来访问的地方,并非是长住之地,因此比较狭小并少装饰。同样,在天主教及东正教的区域里多有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图像、十字架和神殿,以及各种各样的宗教标志,然而在新教区就没有这样的标志和殿堂了。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就没有基督教那么讲究的教堂。它的清真寺是不触目的建筑。在伊斯兰教区,尖顶建筑和尖塔是唯一的宗教地景。犹太教长期与基督教共存,教堂建筑也受其影响,比较高大而醒目。各种宗教对死者的归宿方式也各不相同。印度教、佛教和神道教实行火葬而不用坟墓,让人死后不在地面上留下任何痕迹。然而埃及就用金字塔来埋葬他们的英雄,大都建造在不能耕种的土地上。基督教、伊斯 兰教都用土葬并立墓碑。中国西藏的喇嘛教则实行“天葬”。将死者的尸体斩碎割裂,和以面粉任由老鹰取食后,飞向天空,认为是最好的归宿。
★★★3分
  • 贡献者:黄老师
  • 售价:0
  • 时间:2023-04-25 14:04:08
  • 大小:32 KB
  • 格式:docx
  • 页数:6页
  • 下载:0
下载文档
编辑推荐
自然地理过程概述 80
我国当前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挑战 88
暂无广告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0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