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

发布时间:2023-04-25 14:04:06浏览次数:117
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一、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一、旅游者(一)国际上的定义1.国际旅游者旅游者是旅游的主体最早的国际旅游者定义是 1937 年由国际联盟(Leagueof Nations)统计委员会提出的。该定义为: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 24 小时以上的人。1963 年在罗马举行的联合国旅行和旅游会(又称罗马会议)。在 1937 年国际联盟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游客”(visitor)、“旅游者”(tourist)和“短途旅游者”(excursionist)三种人。提出游客的定义为“除为获得一个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常住国家去访问的人”。1967 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了罗马会议的定义。1970 年,经济与发展组织旅游委员会采纳了这个定义。今天世界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旅游者定义是 1976 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所确定的,具体内容如下:国际游客指到另一国家并且其目的符合下列条件的人:(1)下述几类不是游客:① 为移民或获得一个职业而进入其它国家的人;② 外交人员或军队人员;③ 避难者、流浪者或边境往来工人;④ 逗留时间超过 1 年的人。(2)下述几类属于游客:① 其旅行目的是娱乐,医疗、宗教、探亲、运动、会议、学习或过境的人;② 中途停留的轮船或飞机乘客;③ 逗留时间不到 1 年的外国商业或企业人员,包括安装机器设备的技术。④ 国际团体雇用不超过 1 年的雇员或回国短暂停留的侨民。国际游客又分为国际旅游者和国际短途旅游者。国际旅游者指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少于 1 夜的游客,这包括那些居住在巡游船上上岸游览的乘客,但不包括过境旅客。2.国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 24 小时而少于 1 年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国内短途旅游者是指基于上述任一目的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时间不超过24 小时的人。不同的国家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有所不同。如美国旅行数据中心和美国人口调查局将国内旅游者定义为除通勤工作外基于任何目的离家旅行超过 160km 的人,不论逗留时间长短。(二)中国对游客的定义在国家旅游局的旅游境计中,相关的旅游统计指标定义如下:1.游客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长住国(或长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连续逗留不超过 12 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游客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返的人。游客按出游地分国际游客(即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按出行时间分旅游者(过夜游客)和一日游客(不过夜游客)。2.海外旅游者指来华游人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3.海外一日游游客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海外一日游游客包括乘坐游船、游艇、火车、汽车来华旅游,在车(船)上过夜的游客和机、车、船上的乘务人员,但不包括在境外 (内)居住而在境内(外)工作当天往返的港澳同胞和周边国家的边民。4.国内旅游者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境内其它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 个月的国内游客。国内游客包括在我国境内长住一年以上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但不包括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以上领导、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调遣的武装人员、到外地学习的学生、到基层锻炼的干部、到境内其它地区定居的人员和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5.国内一日游游客在我国大陆居民离开长住地 10km 以上,出游时间超过 6 小时、不足 24 小时,并未在境内其它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二、客源地与目的地旅游业是指为旅游者自居住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居住地的旅游活动全过程服务的全部相关企业的总和。旅游表现为客流和信息流在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流动,反映了一种特殊的区域关系。应把旅游视为一个系统.它是旅游者通过旅游媒介到达旅游目的地的活动系统,其构成要素有: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产品;旅游媒介旅游业和贯穿在其中的旅游活动 (指以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存在和发展为依托,由旅游者、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互为条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系统具有地域和功能上的完整性,以空间表现形式来看,旅游系统是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通过旅游通道相互作用的一个空间系统 (图 12-1)。图 12-1 旅游系统(据 Leiper,转引自 Boniface B.G&Cooper,1987,p4)(一)客源地是产生旅游者的地域,即游客的来源地。客源地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从旅游动机的产生来看,旅游需要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是人们在满足了吃、穿、住、行及安全感等多种基本需要之后才产生的,一个经济水平不高、当地居民的基本需要尚不能满足的区域是不可能成为客源地的。从游客的出游能力来看,也同样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仅有旅游的动机,不一定就有出游能力。在具备了旅游动机之后还需要两个条件: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和闲暇时间,才能真正成为潜在的或现实的旅游者。可自由支配的收人和闲暇时间都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满足旅游的需要。因为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消费行为,且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显然,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水平是由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闲暇时间的多少虽然不一定与经济发展水平对应,但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地区,技术水平高,劳动生产效率高,因此,可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人们可以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从以上分析可知,无论是从旅游动机的产生,还是旅游的经济能力和闲暇时间的获得来看,都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欧洲和北美是世界传统的客源地,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都很活跃,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太地区,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发展,出境旅游人次也在逐渐增多,在世界客源市场中越来越重要。亚太地区是一个新兴的重要客源地。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2 年来我国的外国游客中有一半以上来自该地区,仅东亚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的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的游客数量就达到 703.4 万人次,占我国全年入境外国旅游者的 52.4%。而日本、韩国更是我国最大的两个客源国。(二)目的地目的地是旅游吸引物比较集中,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具备旅游功能的区域,它是旅游流指向的目的区域。世界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包括:地中海、加勒比海、东南亚、肯尼亚、阿尔卑斯山等地。1.地中海是欧洲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主要包括地中海沿岸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本区的旅游资源特征是以海岛、海岸风光和历史文化遗迹为主,兼有海滨岩岸风光和湖泊风光,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中海沿岸是世界著名的阳光、海水、沙滩风景地带,以海岛、海岸、山岳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古迹为主,兼具民族风情。本区的旅游客源地主要是西欧国家。西班牙是国际度假旅游的首位目的地。2.加勒比海是北美洲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范围包括加勒比梅沿岸的墨西哥、大安的列斯、小安的列斯群岛国家和地区,如:古巴、海地、多米尼加、波多黎各、巴巴多斯等。本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很丰富。茂密的热带森林,奇异的海洋动物,海水、沙滩、阳光及古老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印第安文化和玛雅文化构成本区最具吸引力的内容。本区吸引的游客主要来自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3.东南亚 本区是一个近年来发晨较快的旅游区,与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相比,本区的旅游资源要分散得多。本区主要指中南半岛的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上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本区以热带海滨风光著称,宗教寺庙等古迹也十分突出,民情风俗独具魅力。主要客源地为日本及我国的台湾、香港。4.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是中南欧的主要山脉,最高海拔达 4500m 以上,其山脊部分由火山岩构成,经古冰川作用后,形成了锯齿状山峰和深切的 U 行谷,地势高差悬殊,十分壮观。冬季是阿尔卑斯山一年中第二个旅游高峰期,即使是在山脉的最南部也有足够的积雪开展滑雪运动。由于阿尔卑斯山的海拔和冬季处于稳定的大陆高气压系统所笼罩,造成长时期的严寒天气,天气晴朗而稳定,日光充足,可积累大量的优质的降雪。滑雪运动的条件十分理想,是主要的山地国际旅游中心。(三)交通连接交通是联系客源地和旅游地的桥梁。没有良好的文通条件就不能形成旅游流(客流),交通是旅游的通道和媒介,是构成完整的旅游功能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现代大众旅游就是在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后才形成的。20 世纪 60 年代后,由于大型喷气式客机的运营,使国际旅行变得方便、快捷、舒适、大大促进了国际旅游的发展。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交通建设是一项主要的开发内容。没有方便的交通把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联结起来,旅游资源只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并不具有现实意义。在旅游产品中,交通运输服务也是一项重要的服务内容,是旅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海外游客在华的旅游消费中,交通花费占有很大的比重 (见表 12-1)。表 12-1 中国国际旅游分类收入资料来源:根据国家旅游局《来华旅游者抽样调查资料》整理。①1987 年没将娱乐、景点门票单列统计,而包含在其它项目之中。 但据国家旅游局编制的《旅游统计资料汇编》,我国旅游收入中,娱乐游览长期为 4.6%,比香港、西班牙高,比泰国、美国、菲律宾低。因此,重视交通路线的建设和提高交通服务质量,关系到旅游地价值的实现和旅游服务质量的优劣,对旅游业意义重大。旅游交通与一般的客运、货运交通相比,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游客沿交通线上的移动,不仅是为了完成空间位移,而且本身也是一种旅游的经历和体验,是旅游者最终获得的旅游体验中的组成部分。尽管,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常常利用已有的基础交通线路(并非为旅游而修建的交通线)。但是,旅游者往往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目的地的分布来选择组合自己的交通线路和交通方式。交通线路和旅游线路高度统一,表现在一般旅行社推出的旅游产品即是以交通线路把各旅游地和景点串联拼合起来,形成一条旅游线路 (即通常说的旅游产品)向市场销售。基于以上两个特征,旅游交通线路的建设,应充分考虑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和资源与市场的空间关系。在大尺度空间上,旅游者行为规律为作闭环状旅游,避免走回头路。因此,交通线路的建设应适应这种规律,把规模、等级相当的景点和旅游地以最经济的、最有利于旅游活动的方式连结起来,形成一个大的闭环交通线。在中、小尺度空间上,旅游者的行为规律表现为,以中心城市 (中心旅游地)作依托作节点状旅游。因此,中小尺度的交通线路的建设应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作放射状与低一级的旅游地(点)相联结。旅游交通从空间层层次上可分为三种:第一层次是外部交通,它是指从客源地到旅游地所依托的中心城市的交通,跨越的空间尺度大。外部交通的主要方式是航空交通和铁路交通,也有部分水运和公路交通。第二层次是在旅游区内由中心城市到旅游地、风景区的交通,跨越的是中、小尺度的空间,交通方式主要以公路或铁路为主。第三层次是内部交通,指旅游地、风景区内部的交通,跨越的是微观或小尺度的空间,交通方式以特种交通为主,如索道、游艇、电瓶车、畜力车、骑马等,甚至步行。旅游交通的选线、建设主要考虑大、中尺度的交通,景区和旅游地内部交通一般是旅游地、风景区规划设计的内容。三、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关系(一)客源地和目的地相—致这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同时旅游业也相应发达的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加拿人、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挪威等国。这些国家一直是全球国际旅游构成的主体,既是主要的客源国,又是主要的接待国。(二)客源地和目的地相对应地中海、加勒比海、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又与主要客源国相毗邻,形成客源地和目的地相对应的关系,如西欧对地中海,北美对加勒比海,东北亚对东南亚等。(三)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分散与集中有的目的地的客源来自四面八方,如北京的游客来自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各个地方。而有的客源地中,其目的地又相对分散,如北京的居民去北京郊区度周末,去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度假。针对于某一具体的客源地和目的地,上述现象是相互重叠的,很难分开。
★★★3分
  • 贡献者:黄老师
  • 售价:2
  • 时间:2023-04-25 14:04:06
  • 大小:88 KB
  • 格式:docx
  • 页数:4页
  • 下载:0
下载文档
编辑推荐
语言的种类和分布 94
自然界对人类的影响 83
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 83
对语文教师职业的认识 117
双原子分子光谱 111
暂无广告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2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