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8《成本会计》2018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发布时间:2023-11-19 21:11:06浏览次数:40288《成本会计》2018 年 6 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本课程期末采取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考试题型如下:1、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10 分)2、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3、计算分析题(3 或 4 小题,共 70 分)二、重点复习内容第一章 总论一、成本会计的定义成本会计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以经济有效地运用资源为目标,采用数学和数理统计等原理和方法,通过对企业从事各项经营活动发生的所有耗费进行核算,对企业复杂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达到最佳运转效率,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价值。二、成本信息的主要作用成本在企业提供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及进行内部管理、实现企业目标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成本信息是最重要的会计信息之一。从财务角度来看,成本是一个会计主体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有关管理、贷款、投资、进货以及征税等决策的重要依据。一个企业的内部管理者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公开的财务报告得到相关成本信息。从管理角度来看,成本是企业内部进行供产销等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进行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业绩评价与考核等各项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首先,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来看,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第二,从企业的经营目标来看,成本是计算企业盈亏的重要依据;第三,从预测的内容来看,成本预测是企业经营预测的关键;第四,从决策方案的确定来看,成本是企业进行各项经营决策的依据;第五,从企业的控制过程来看,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控制的重要方面;最后,从企业的业绩评级与分析来看,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绩效水平的重要指标。第二章 成本核算的要求与一般程序一、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以及企业内部的实际要求,对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逐步进行归集,并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过程。不同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相似的,以制造企业为例,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具体程序如下:1、记录并审核各项费用2、编制要素费用分配表,归集和分配材料、工资及折旧费用等要素费用3、编制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分配表,正确划分不同期间的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4、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5、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归集和分配间接生产费用6、确定和结转完工产品成本7、结转已销售产成品成本二、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进行成本核算,企业应做好以下基础工作:第一,做好成本核算1
的准备,为成本核算提供翔实的数据资料。第二,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第三,合理选择各项费用的分配方法,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第四,建立健全成本考核制度,具体包括建立健全责任成本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成本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成本绩效评价制度以及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奖惩制度等。第三章 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及不同期间费用的划分一、要素费用分配的基本方法可选择的间接计入费用的分配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别:第一,成果类标准,如产品的重量、体积、产量、产值等;第二,消耗类标准,如生产工人的工资、人工工时、机器工时、原材料消耗量或原材料费用等;第三,定额类标准,如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等。二、外购材料的核算企业进行材料费用的核算,首先要按照材料的用途归集材料费用。为了准确归集材料费用必须对材料费用进行合理计价,计价之后再将材料费用进行分配,按照用途将材料费用分别计入到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或计入到期间费用或在建工程成本中。材料费用在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的分配标准可采用产品的重量或产品的体积等,根据不同产品的重量等按比例分配材料费用。三、直接人工费用的核算直接人工费用是指企业支付给那些直接把各种原材料经加工使其转变为产品的生产工人的各项费用;是企业按期支付给劳动者、作为劳动报酬的货币或实物。直接人工费用是企业对劳动者各种劳动消耗的必要补偿。四、折旧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的核算固定资产在使用中会发生损耗,价值将随着其损耗而逐渐减少,这部分由于损耗而减少的价值就是固定资产折旧,应以折旧费用的形式计入产品成本和费用。企业可选择的折旧方法主要包括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两类。第四章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一、 辅助生产的定义辅助生产是指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提供劳务、作业或产品,进行辅助生产的部门为辅助生产车间,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各项费用为辅助生产费用。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1、直接分配法直接分配法是指将各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所有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部门以外的各受益产品或受益单位,而不考虑各辅助生产部门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1)在直接分配法下,某种辅助生产劳务或作业的单位成本或分配率为:某种辅助生产劳务或作业的单位成本或分配率=待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总量—辅助生产车间耗用的产品或劳务量)(2)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用上式的分配率乘以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耗用的劳务量,就得到各受益单位各自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2、顺序分配法3、交互分配法4、代数分配法5、计划成本分配法2
第五章 制造费用的分配一、制造费用的含义企业的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如分厂或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应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但没有单设成本项目的直接材料以及直接人工以外的各项生产费用。二、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1、实际分配率法:(1)直接生产工时比例法将总的制造费用除以耗用的总工时计算得出分配率,某成本计算对象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车间或该分厂制造费用分配率×该成本计算对象实际耗用的分配标准量(2)直接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3)机器工时比例法(4)直接材料法(5)直接成本法(6)标准产量法2、预定(计划)分配率法3、累计分配率法第六章 生产损失的核算一、生产损失的定义生产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生产工人违规操作、机器设备故障等原因而发生的各种损失,主要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第七章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一、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间的分配方法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主要适用于期末有结存在产品,但期末在产品数量很少,在产品数量变化更少,是否计算在产品成本对完工产品的成本影响不大。2、在产品成本按年初固定数计算法主要适用于各期末在产品结存数量很少,但价值较大,或者各期期末在产品数量结存较多但各期期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期初、期末在产品成本差额不大,较为稳定的情况。3、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主要适用于期末在产品已经基本完工或接近完工,产品已经基本加工完毕、但尚未验收或包装入库的在产品。4、在产品成本按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法适用于期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但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较大。5、约当产量法约当产量是指将期末在产品数量按照投料程度或加工程度确定的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按照加工进度确定约当产量时完工率的计算:各工序分别测定各工序完工率。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产品结构复杂或加工复杂、各工序在产品数量不同或单位产品在各工序的加工数量相差较大的情况。为了提高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加速成本计算工作,某工序在产品的加工百分比确定如下:3
某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前面各工序工时定额之和或以前各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本工序工时定额×50%)6、定额成本法期末在产品定额成本=期末实际结存的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单位定额成本。7、定额比例法首先要按照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费用)比例求得单位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的实际分配率,并根据该分配率分配生产费用,确定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的成本。第八章 期间费用的核算一、期间费用核算的内容期间费用按照发生的地点和用途可分为销售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二、期间费用的性质与特征在成本核算程序中,当企业将全部费用划分为生产经营性费用与非生产经营性费用后,需要进一步将生产经营性费用划分为计入产品制造成本的费用和不计入产品制造成本的期间费用。因此,期间费用属于非制造成本,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期间费用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因而也是生产经营性费用的一部分;第二,期间费用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第三,期间费用与产品生产没有直接关系,与个别产品相脱离,只与产品生产间接相关,因而难以判断某项期间费用的产品归属,与总体收益相关;第四,期间费用属于收益性支出,只与当期收入相关,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从当期损益中扣除。期间费用的性质与特征表明期间费用与产品制造成本的差异主要体现为:第一,二者与生产产品的关系不同:期间费用的发生是为了产品生产提供条件与管理、销售支持、平台服务,其本身不构成产品制造成本的一部分;第二,二者与会计期间的关系不同:期间费用只与当期费用相关,不涉及期初费用与期末费用以及上期未完工费用转入下一期等问题;第三,二者与会计报表的关系不同:期间费用直接列入当期利润表,作为主营业务利润项后的扣除项,影响企业的营业利润,属于不可盘存的成本;而对于产品制造成本而言,只有已经销售的完工产品成本才列入利润表,未完工以及已经完工未销售的产品成本列入资产负债表,属于可盘存的成本。三、财务费用的核算1、财务费用的定义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具体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相关的筹资手续费等。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之前按规定应予以资本化的部分,不包括在财务费用的核算范围内。第九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一、生产费用的定义生产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发生的各项经济资源耗费的货币表现,是需要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经济资源耗费,构成产品制造成本的一部分。企业将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各项经济资源耗费进行汇集的标志是“期间”,即生产费用的汇集具有期间性,生产费用包括企业从上期结转下来的在产品成本以及本期产品生产发生的生产费用,表明是“什么期间”的产品成本。二、产品成本的定义产品成本是一定产品上的生产耗费。产品成本计算的标志是“产品”,即企业的生产费用必须以产品为对象,将生产费用汇总、归集于一定产品后,构成产品成本。因此,产品成4
本与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相联系,是生产费用的对象化,表明“是什么”的费用。三、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类型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可分为基本方法、辅助方法与其他方法。1、基本方法(1)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2)分批法分批法又称定单法,是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计算方法。(3)分步法分步法是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计算方法。2、辅助方法(1)分类法分类法主要适用于企业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企业产品能够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情况。(2)定额法定额法是按照一定标准或定额分别计算符合定额的费用以及脱离定额的差异,进而计算出实际生产成本。3、其他方法企业还可以根据成本管理的需要,按照某一特定的管理目的分别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标准成本计算法、变动成本计算法、质量成本计算法以及产品生命周期计算法等。第十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一、品种法的定义品种法是指企业以全厂(或某一封闭车间)所生产的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汇总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第一,大量大批的连续式简单生产以及单步骤生产,如发电企业与采掘企业;第二,在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大批大量、多步骤生产,如小型造纸企业与水泥企业。品种法是最一般、最基本、最起码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二、分批法的定义分批法又称定单法,是指企业按产品批别(件别、定额或订货合同)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批次产品的总成本与单位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的单步骤生产或单件小批、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多步骤生产、大批量按定单生产的情况以及企业或车间进行单步骤生产,也按小批单件组织生产,同时管理上要求分批计算产品成本的情况。第十一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分类法的定义分类成本计算方法法是指企业先将产品按照一定标准分类,再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的类别或各类产品的成本,最后再将各类别成本按一定类内分配标准或方法在该类内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二、联合成本的定义联合成本又称联合产品成本,是产品分离点前的联合生产阶段发生的原材料、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联合成本应采用合理的方法或标准分配到各种联产品中去。三、联合成本的分配1、实物量分配法5
实物量分配法又称数量或实物单位法,是国外普遍采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是指企业将联合成本按各联产品之间的实物数量比例分配。实物量分配法的主要步骤第一,确定联产品总数量;第二,计算联合成本分配率,即:联合成本分配率=联合成本总额÷联产品总数量某种联产品应分摊的联合成本=该种联产品的数量×联合成本分配率四、定额法的定义以事先制定的产品定额成本为标准,及时反映和监督实际发生的费用脱离定额耗费的差异使管理者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生产费用的发生,并根据定额和差异额计算产品实际成本,把产品成本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工作有机地结合,将事前、事中、事后的反映和监督融为一体,以配合和加强定额管理和成本管理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和控制的方法和成本管理制度。五、定额成本的计算1、材料定额成本计算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成本=直接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计划单价 =本月投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材料计划单价原材料脱离定额的差异=(材料实际消耗量-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的计划单价2、直接人工定额成本计算直接人工定额费用=约当产量×计件单价其中:计件单价=计划单位工时人工费用÷每工时产量定额本月某产品实际直接工资脱离定额差异=该产品实际生产工资额-该产品定额生产工资额第十二章 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一、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依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依据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得出最终成本。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依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置成本库,再以各种产品所耗费的作业量分摊其在成本库中的成本,然后,分别汇总各种产品的作业总成本,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为:第一,确认主要作业,确认作业中心;第二将归集起来的投入成本或资源分配到一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第三,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出中(产品、劳务或顾客)。第十三章 成本报表一、成本报表的种类成本报表可以定期编制,也可以根据需要不定期编制。成本报表的种类可根据需要、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划分。按照成本的归集对象划分,成本报表可分为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制造费用明细表、期间费用明细表和其他成本报表。第十四章 成本报表分析一、成本报表分析的方法1、比较分析法2、比率分析法3、结构分析法4、趋势分析法5、连环替代法6
6、差额分析法第十五章 质量成本一、质量成本的构成1、为保证和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而发生的成本(可控成本):预防成本和检验成本。2、因产品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而产生的损失(不可控):内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三、重点习题(一)名词解释1、联合成本2、品种法解题思路:1、联合成本是产品分离点前的联合生产阶段发生的原材料、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2、品种法是指企业以所生产的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汇总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以上仅为要点提示,同学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扩展。(二)简答题1、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是什么?2、简述成本信息的主要作用。解题思路:1、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有四个方面:(1)做好成本核算的准备,为成本核算提供翔实的数据资料(2)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3)合理选择各项费用的分配方法(4)建立健全成本考核制度。从上述四个方面展开进行论述。2、成本在企业提供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及进行内部管理、实现企业目标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从财务角度和管理角度分别进行论述,管理角度的论述还可以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经营目标、预测的内容、决策方案的确定、控制过程、业绩评级与分析等角度分别阐述。以上仅为要点提示,同学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扩展。(三)计算分析题1、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本月投产量为 600 件,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为 12 千克,计划单价为 7.2 元,材料的节约差异为 240 千克,材料成本差异率为 2%;某企业采用定额法计算成本,乙产品月初在产品为 960 件,完工率为 60%,每工时产量定额上月为 5件,本月提高到 6 件,计划单位工时工资上月和本月均为 3.6 元。要求:(1)计算甲产品的定额成本、定额差异和材料成本差异。(2)计算乙产品月初在产品的定额费用、定额变动调整数和定额变动差异数。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定额成本的计算,解题过程如下( 1)根据甲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计划单价和投产量计算定额成本,根据节约的材料和计划单价计算定额差异,根据材料成本差异率和定额成本计算材料成本差异;(2)根据每工时产量定额、在产品数量和完工率计算在产品的定额费用,根据上月每工时产量定额和本月每工时产量定额的差异计算定额变动调整数以及定额变动差异数。2、某企业生产 A 产品经三道工序完成,A 产品定额工时 50 小时,其中,第一道工序20 小时,第二道工序 16 小时,第三道工序 14 小时,各工序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 50%,各道工序月末在产品按顺序分别为 40 件,50 件,50 件。7
要求:按约当产量法计算各工序完工率和各工序在产品的约当产量。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约当产量法,解题过程如下(1)按照各工序的前面工序工时定额之和、本工序工时定额和完工程度计算各工序的完工率;(2)根据前一步计算出的完工率和各工序月末在产品数量计算约当产量。3、某企业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产品,另设有供电和供暖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以及行政管理部门。200X 年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为供电车间 17280 元,供暖车间36000 元,两个车间提供的劳务量如下表: 辅助生产车间劳务量汇总表 200x 年 11 月受益部门 供 电 车 间(度)供暖车间(小时)供电车间3000供暖车间3600甲产品生产68280车间耗用12720 20400行政管理部门5400 3600合计90000 27000要求: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按照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解题过程如下(1)汇总辅助车间以外的部门耗用的电量和暖气量,计算供电车间和供暖车间的分配率;(2)根据分配率和各部门的耗用量计算各部门应当承担的电费和暖气费;(3)根据计算结果按部门进行汇总并编写分录。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 201803 学期 6 月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课程 ppt。在复习中有任何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咨询。祝大家考试顺利!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