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空间分布规律形成机理

发布时间:2023-04-27 14:04:05浏览次数:90
地理空间分布规律形成机理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及整个自然地理综合体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从高级单位分化成低级单位的现象。19 世纪前期,洪堡就对气候地带和植被地带进行了描述。到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道库恰耶夫提出自然地带学说以后,人们对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一方面发现与自然地带相对立的分异现象,另一方面又发现自然地带内部的地方性规律的存在,但两者都不能否定自然地带,却进一步从侧面证实了自然地带的客观存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在基本的地域分异因素、派生的地域分异因素与地方性的地域分异因素的作用下,存在着四种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大陆及大洋的地域分异规律、区域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地方性的地域分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的组合规律是另一类空间地理规律。如果说,地域分异是从高级单位分化成低级单位的现象,那么,地域组合就是根据不同等级的低级自然地理单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空间联系,合并成高级自然地理单位的现象。反映这种低级自然地理单位组合成高级自然地理单位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组合规律。过去很长时间,更多地是重视自上而下的地域分异规律,对自下而上的地域组合规律缺乏总结。自然界自上而下的分异与自下而上的组合本来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对这种现象都应该有所反映。地域分异是从全球水平开始逐级分化成大陆水平、大洋水平,区域水平和局部水平;地域组合却是从局部水平的组合开始,经地带水平的组合,到区域水平的组合,一直可以组合为全球水平。局部水平的组合性是由于地方地形的影响,各单元景观(自成的单元景观、水上的单元景观及水下的单元景观)发生相互作用和空间联系,形成独具特色的不同单元景观的有规律的组合,其结果是组成一个比单元景观更为复杂的异质性的单位—自然区。地带水平的组合性是根据自然区间的相互作用和空间联系,把在地带性部位上与大气候相适应的植被与土壤一致的自然区合并成自然地带。在地带性部位上(标准立地)植被与土壤同当地大气候条件相适应,其实质是大气候与植被和土壤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这是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联系和相互作用。这种大气、植被、土壤间的垂直联系,主要是绿色植物利用通过大气的光、热、水和气体(主要是 CC)和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制造成有机质的。其水平联系和相互作用,主要是相邻自然区和自然区之间的热、水交换,以及动、植物种属之间的传播和分布。由于同一个地带不同自然区的地带性部位有相同的大气候条件,与之相适应的动、植物种属必然首先在这里定居,这就使不同自然区在一个地带范围内联系起来。然而在非标准立地域地带内(水上处境或水下处境,异常处境)的植被和土壤与地带性部位的植被与土壤可以很不一致,甚至在一个地带内可以有垂直带出现。因而可以说,自然地带是由不同自然区合并而成的异质性更强、更复杂的自然地理单位,而只在地带性部位才具有同质性。区域水平的组合性区域水平的组合性是由于大规模的热量交换和水分循环的影响,使各不同的地带段发生相互作用和空间联系,形成不同地带段的特有组合,其结果是组成比地带段更为复杂的异质性单位。大地构造地势单元往往加强这种组合性,使这种组合有更清楚的界线。如温带、寒温带范围内的明亮针叶林棕色灰化土地带、针阔叶混交林暗棕壤地带、森林草原黑土地带与草甸草原黑钙土地带,根据热量交换与水分循环的特点合并成东北区域。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色森林土地带、半干生落叶阔叶林淋溶褐土地带、半干生落叶阔叶林与森林草原褐土地带及干草原黑垆土地带,根据热量交换和水分循环的特点合并成华北区域。这些区域都是这种区域水平组合性的表现。当然,大地构造地势单元对这种组合的界线总是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如大兴安岭对于东北区域,秦岭山脉对于华北区域都是重要的分界线。区域水平的组合,由于形成历史上的原因,常常在动物区系及植物区系上有明显的反映,如东北区系、华北区系、华中区系、华南区系的界线与东北自然区域、华北自然区域、华中自然区域及华南自然区域等都大体一致。由单元景观合并成自然区,自然区组成自然地带,再由地带段组合成自然区域,这就是不同的低级区域单位合并成高级区域单位的组合规律。
★★★3分
  • 贡献者:黄老师
  • 售价:1
  • 时间:2023-04-27 14:04:05
  • 大小:19 KB
  • 格式:docx
  • 页数:2页
  • 下载:0
下载文档
编辑推荐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96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 170
大尺度空间地理规律 76
地理分区 115
暂无广告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1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