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6]《金融理论与实务》大作业答案
发布时间:2023-10-12 10:10:19浏览次数:8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课程名称【编号】:金融理论与实务【0466】 A 卷考试类别:大作业 满分:100 分 要求:本大作业共有 5 题,学生任意选择 2 题作答,每题 50 分,每题答案字数不得少于 1000 字。一、阐述货币制度的含义、构成与历史演进。答:货币制度的含义: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依据货币制度作用的范围不同,货币制度包括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根据货币的不同特性,货币制度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1.货币的起源:货币起源于商品交换 货币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距今已有 5000 年左右的历史。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根源于商品本身,它是商品内在矛盾(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晶。货币是在由商品交换发展所决定的价值形式的发展中产生的。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 2.货币的演变 (1)商品货币 也称实值或实质货币。它是指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相等的货币,其货币面值等于其币材价值,具体包括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 A.实物货币 在远古而漫长的农业社会中,人们先后选择了多种物质和形态的货币,货币在材质上可以分为贝币、陶币、玉币、铜钱、铁钱、银币、金币、皮币和钞票等,在形态上可以分为贝币、布币、刀币、圆钱、蚁鼻钱、钱牌、制钱、铜元和元宝等,各种货币的出现都与当时的农业技术和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的。以贝币为例说明如下,贝币是一种曾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的交换媒介,我国可以上溯至公元前 2000—前 1600 年的夏商时期,亚洲其他地区、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有使用贝币的记录或者考古发现。19 世纪中叶,贝币在西非仍具有法偿地位。一般地,贝币指的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天然海贝,人为加工成特定形状的贝壳或者以其它材质仿制的贝形货币。贝币最早可能在夏朝末年成为交换媒介,到了商代,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依据出现时间、形状和材质不同细分为多个类别主要包括:天然海贝和仿制贝壳两类。齿贝是典型的天然贝币,称作货贝,贝面上的齿槽称为“贝齿”或“贝唇”,贝的正面平整,侧面稍微鼓突,为了便于携带,通常在货贝的背部凿有小孔。早期孔相对小,称为“小孔式货贝”,后期穿孔逐渐扩大,称为“大孔式货贝”。到春秋战国时期,货贝背部几乎磨平,也被称做“磨背式货贝”。 B.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所以能在流通使用中逐渐取代了自然物货币和其他商品货币,这是世界各国货币发展的必然趋势。货币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首先,金属货币坚固耐磨,不易腐蚀,既便于流通,也适合于保存。因为货币既然作为交换媒介,就需要长久- 1 -
地在商品生产者中间流通,要经过无数人的手接触抚摸。有些人还把货币作为储藏手段长期保存,以备不时之需,而布帛、粮食、茶砖,可可等商品货币就缺乏这种性能。其二、金属质地均匀,便于任意分割,分割后也可以再熔化后恢复原形,这一点特别适合于作货币。货币是用来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尺码,商品价值有大小,这种量的差别应当在货币身上反映出来,金属作为单纯的物质来说,这一块和那一块往往是相同的,这种质的同一性,就使它们能够成为一个标准的尺码,而其他商品作货币就相形见绌了。 (2)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银行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其货币价值,而且与代用货币不同,它与贵金属完全脱钩,不再直接代表任何贵金属。在 20 世纪 30 年代,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引起经济的恐慌和金融混乱,迫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脱离金本位和银本位,国家所发行的纸币不能再兑换金属货币,因此,信用货币便应运而生。当今世界各国几乎都采用这一货币形态。信用货币具体又分为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几个类别。三、阐述投资银行的含义、特征与业务。答:1.含义 投资银行 (Investment Banks) 是与商业银行相对应的一类金融机构,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 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2.职能 (1)沟通资金供需 投资银行是一种直接的信用方式,即它可向投资者推荐介绍发行股票或债券的筹资者,也可为 投资者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但从根本上说,投资银行不作为资金转移的媒体,并不直接与投 资筹资双方发生契约关系,而是帮助一方寻找或撮合合适的另一方,最终是资金双方直接接触。 (2)优化资源配置 投资银行通过证券发行、投资基金管理、并购等业务,在促使资源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合理运 用和有效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社会经济资源都能在相应的部门发挥出最佳出最佳效益, 帮助整个社会达到帕累托最优。 (3)构建证券市场 在证券发行过程中,投资银行通过咨询、承销、分销、代销、融券等方式辅助构建证券发行市 场,证券发行人聘请投资银行帮助制定各券种的发行价格、发行方式、发行规模和时间后向投 资者进行证券承销,一般采取包销的方式,这种方式使得投资银行承担了在证券没有全部出售 时买入剩余证券以降低发性风险的报销义务。(4)促进产业集中 投资银行凭借其专业优势,依赖其广泛的信息网络、精明的战略策划、熟练的财务技巧以及对 法律的精通,来完成对企业的前期调查、事物评估、方案设计、协议执行以及配套的融资安排、 重组计划等诸多高难度专业化的工作。从这意义上来说,投资银行促进了企业实力的增加、社 会资本的集中和生产的社会化,最终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 3.业务 (1)证券承销 证券承销是投资银行最本源、最基础的业务活动。投资银行承销的职权范围很广,包括该国中 央政府、地方政府、政府机构发行的债券、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债券、外国政府和公司在该国和 世界发行的证券、国际金融机构发行的证券等。 (a)包销。这意味着主承销商和它的辛迪加成员同意按照商定的价格购买发行的全部证券,然 后再把这些证券卖给它们的客户。这时发行人不承担风险,风险转嫁到了投资银行的身上。 (b)投标承购。它通常是在投资银行处于被动竞争较强的情况下进行的。采用这种发行方式的 证券通常都是信用较高,颇受投资者欢迎的债券。 (c)代销。这一般是由于投资银行认为该证券的信用等级较低,承销风险大而形成的。这时投 资银行只接受发行者的委托,代理其销售证券,如在规定的期限计划内发行的证券没有全部销 售出去,则将剩余部分返回证券发行者,发行风险由发行者自己负担。 (d)赞助推销。当发行公司增资扩股时,其主要对象是现有股东,但又不能确保现有股东均认 购其证券,为防止难以及时筹集到所需资金,甚至引起该公司股票价格下跌,发行公司一般都 要委托投资银行办理对现有股东发行新股的工作,从而将风险转嫁给投资银行。 (2)证券经纪交易 投资银行在二级市场中扮演着做市商、经纪商和交易商三重角色。作为做市商,在证券承销结 束之后,投资银行有义务为该证券创造一个流动性较强的二级市场,并维持市场价格的稳定。 作为经纪商,投资银行代表买方或卖方,按照客户提出的价格代理进行交易。作为交易商,投 资银行有自营买卖证券的需要,这是因为投资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管理着大量的资产,必须 要保证这些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此外,投资银行还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无风险套利和风险套利等 活动。 (3)兼并与收购 企业兼并与收购已经成为现代投资银行除证券承销与经纪业务外最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投资 银行可以以多种方式参与企业的并购活动,如:寻找兼并与收购的对象、向猎手公司和猎物公 司提供有关买卖价格或非价格条款的咨询、帮助猎手公司制定并购计划或帮助猎物公司针对恶 意的收购制定反收购计划、帮助安排资金融通和过桥贷款等。此外,并购中往往还包括“垃圾债券”的发行、公司改组和资产结构重组等活动。 (4)公司理财 公司理财实际上是投资银行作为客户的金融顾问或经营管理顾问而提供咨询、策划或操作。它 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根据公司、个人、或政府的要求,对某个行业、某种市场、某种产品或证 券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提供较为全面的、长期的决策分析资料;第二类是在企业经营遇到 困难时,帮助企业出谋划策,提出应变措施,诸如制定发展战略、重建财务制度、出售转让子 公司等。 (5)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是指对新兴公司在创业期和拓展期进行的资金融通,表现为风险大、 收益高。新兴公司一般是指运用新技术或新发明、生产新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可以获 得远高于平均利润的利润、但却充满了极大风险的公司。由于高风险,普通投资者往往都不愿 涉足,但这类公司又最需要资金的支持,因而为投资银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投资银行涉 足风险投资有不同的层次:第一,采用私募的方式为这些公司筹集资本;第二,对于某些潜力 巨大的公司有时也进行直接投资,成为其股东;第三,更多的投资银行是设立“风险基金”或 “创业基金”向这些公司提供资金来源。-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