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0271]《系统工程》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13 09:07:42浏览次数:49
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课程名称【编号】:系统工程【0271】 A 卷考试类别:大作业 满分:100 分一、论述题:(从以下三个题目中至少选一个题目进行论述。)(50分)(答题要求: 对涉及的核心概念要给出明确的定义; 对举出的实例有明确的描述; 逻辑思路清晰,能结合实例来分析和说明所论述的问题。)1.什么是系统?请给出现有关于“系统”一词的三种定义,并列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系统的实例,说明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特性。答:“系统”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 systema,一般认为是“群”与“集合”的意思。  简单地讲,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以下是其它一些常见的关于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综合体。”(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都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我国著名学者汪应洛教授)根据定义我们可以知道构成系统的条件有:1.至少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才能组成系统;2.要素(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整体;3.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现实生活中系统的例子很多,比如自行车就可以认为是一个系统。它由前后轮、链条、脚蹬、车闸、车把、车架、车座、挡泥板等结构组成。每个部件结构都具有不同的功能相互作用,比如车把控制自行车的方向,脚蹬将人脚踩的力通过链条传递给车轮;链条将动力传动给车轮;车闸控制自行车的速度。各个部件构成的一个自行车系统,自行车系统具有载人自行的功能。满自行车足构成系统的条件,所以认为自行车是一个系统。2.请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什么是系统建构?系统建构需要遵循哪些原则?3.什么是系统决策和风险型决策?请列举一个风险型决策的实例,并通过实例说明风险型决策的特点及解决方法和解决过程。二、案例分析题:(从以下两个题目中至少选择一个题目进行分析论述。)(50 分。)- 1 - (答题要求: 找出与问题相关的案例。 指出案例中描述的现象暴露出哪些社会或教育问题; 能利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各种图示、矩阵、模型、计算等)来分析问题的性质及产生的原因; 针对产生的问题,请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1.案例分析题一:学生在校园中使用手机的问题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请在网络或其它媒体上找出一些典型的学生在校园中使用手机而引发的师生冲突事件,并以此为案例,用系统的思想、方法和工具,分析学生校园使用手机的利弊,以及引发师生冲突的原因,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答:一、学生玩手机引发冲突事件2016 年 11 月 23 日广州日报的一篇文章《学生课堂玩手机挨批持刀砍杀老师》,具体内容如下:只因课堂上玩手机被班主任发现,受到批评教育,学生竟先后用两把刀砍杀班主任但没有成功。今年 3 月 18 日 8 时 30 分左右,平远县一所中学教师穆某发现学生汪某边上课边玩手机,两次要求其交出手机被拒绝后,穆某遂给汪某的母亲打电话让其劝说,但仍然无效。之后,心生怨恨的汪某便想要杀死班主任,然后自杀。当日 9 时 20 分许,汪某买了两把水果刀,10 时 40 分许,就在教学楼二楼走廊等候穆某。穆某出现后,汪某突然用右手握住藏在袖筒里的水果刀,向穆某的颈部连续挥砍两刀,被夺下刀后,汪某又拔出腰间的一把水果刀上前砍杀穆某,当即又被制止。穆某左侧脖子被刀擦伤,经鉴定,损伤程度未达到轻微伤。平远县法院经审理认为,汪某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鉴于汪某未满十八周岁,犯罪未遂,归案后能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且其家属能积极赔偿被害人穆某的相关损失,获得被害人的谅解,遂判处其有期徒刑 3 年,缓刑 4 年。二、案例分析(一)学生使用手机“利”的方面手机作为科技产品,“一机在手”确实给学生带来许多方便,其利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方便联系。学生携带手机,有利于家长、老师随时联系到学生本人。如有特殊情况,如遇“敌”、遇到各种危险、因事请假等,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拨打“110”向警方求助,也可以利用手机便捷地向老师请假,让家长、老师减少担忧。第二,学生利用手机建立同学微信群,便于他们间的彼此交流,增进了解,加强团结,保持友谊。班主任也可以建立家长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及时将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班级活动情况反映给家长,便于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纪律情况,有利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第三,学生利用手机上百度可以搜索知识难点,有利于疑难的解惑。同时,还可- 2 - 以利用手机的拍摄功能,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以便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应用。此外,通过手机上百度,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利于学生对时事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形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局面。第四,外宿学生利用手机闹钟装置,设置“催醒”功能,可以督促学生按时起床,避免迟到,耽误学习和考试。(二)学生使用手机“弊”的方面学生使用手机有以上的“利”,但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弊”。1.影响学习和休息。学生作为社会主要群体之一,他们也有自己的事,也有自己的朋友圈。有了手机,他们之间就会时常通过短信、微信等聊天问候,如果拥有手机者缺乏控制力,没能正确使用手机,势必影响学习。尤其在课堂上用手机接、打电话,情况更糟糕,不仅会影响他人,而且会中断其上课思维。如果学校在课堂上管理严格,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学生就会利用休息时间(尤其午、晚休)玩手机,如发微信、玩游戏、上网聊天、看电子图书、接打电话,等等。甚至有些学生已到了“痴迷”地步,这样不仅会严重影响休息,影响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学习效果。2.影响学生安全。有了手机,许多学生都成了“低头族”。不管是在校园、校外 ,走路还是骑车,很多学生都在低头玩手机游戏、微信聊天、看电子图书等,这导致“低头族撞车”“车撞低头族”等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自身安全。为了方便学生手机充电,一些学校设立了学生手机充电专用房,实行专人管理,有偿服务。然而,更多学校怕担负“乱收费”的骂名而不愿提供充电服务。于是,学校宿舍、教室、实验室均成了学生手机充电“服务区”。这就导致充电“服务区”出现乱拉电线、乱接电源的现象,从而给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3.助长学生的不良攀比。现代手机的更新换代非常迅速,从模拟机到数字机、从数字机到智能机,20 世纪 90 年代初,手机只有极少数人使用,到今天已成为寻常百姓家必不可缺的通信工具。作为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之一的手机,外形、功能均日新月异。许多学生利用“手机”尤其是“品牌手机”作为资本,炫耀自己的家境。不良攀比风气,使部分学生丢失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影响学生之间的团结,阻碍和谐校园建设。4.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手机信息大多数来源正当,内容真实,可信度高。然而,手机信息的发布、传递等目前尚缺乏规范性。按 6+6+3+3 的成长年限计算,6 周岁起开始上一年级,小学阶段 6 年,初中阶段 3 年,高中阶段 3 年,一个人要到高中毕业时才会成年。因此,高中三年级之前的学生均属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心智发育尚未健全,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在享受手机信息自由交流的同时,私欲放纵和道德失范等人性的弱点也由此显露,其中危害最大的黄色信息满天飞,以往多在成年人中流传的“色情笑话”“荤段子”等不良信息也正在通过手机蔓延到了未成年人中间,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三)管理对策由上可见,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既有利,又有弊。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引导。1.加强正面引导,签好“三个约定”。手机作为现代人们交流必不可少的信息化- 3 - 工具。对学生而言,如果强制其不带手机,可能会让他产生逆反心理,尤其因为“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仍缺乏法律依据”,所以,与其强制性地要求学生不带手机来校,不如从正面引导学生,使他们理性地对待手机,合理文明地使用手机。如何做到理性,笔者认为应做好“三个约定”。学校与学生的约定。(1)学校允许学生带手机来校,但必须遵守学校的规定。学校规定学生在上课时间、午晚休时间、学生开会时间不能使用手机。(2)学生如有违规使用手机必须主动接受学校处罚: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由班主任代管手机一周时间,第三次由学校政教處代管一个月时间,第四次则被取消带手机来校的资格。如果带手机来校的资格一旦被取消,学生仍强行带来,则学校要给予记过以上的处分。(3)学生的手机充电必须在学校设立的充电房内充电,如有违反,必须接受学校 50-100 元的罚款处罚。学校与家长的约定。(1)家长必须时刻教育学生遵守学校规定,文明合理使用手机。(2)对学校的处罚决定,家长必须支持和接受,并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学生。(3)家长给学生购买的手机必须价格在 1000 元以下,不能是品牌手机。家长与学生的约定。(1)学生只能带家长同意购买的手机来校。(2)学生使用的“手机套餐”必须经家长同意,费用消费控制在每月 60 元内。(3)家长配合学校监督学生使用手机情况,如发现学生有违反学校规定,做到绝不姑息迁就,主动配合学校的处罚决定,严格按照“三方约定”办事。“三方约定”的当事双方应以“协议”形式签名确认。2.老师在文明使用手机方面要起模范作用。古言云:“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用手机,老师必须首先做到,起码在课堂上不要随便接听电话,更不要上网聊天玩游戏。老师确实需要带手机进教室,则在进教室前就应该把手机关机,最起码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有急事需要接听手机,要到教室外接听。用老师文明使用手机的“身教”影响带动学生,使自己的行为对学生文明使用手机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引领、潜移默化的作用。3.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管控力度。政府有关部门要形成协同管控机制,工商、公安、教育、市场服务等部门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联合执法,坚决取缔非法网站,严厉打击传播淫秽色情的不法分子,从源头净化学生使用手机的网络空间,从而让学生在文明使用手机的基础上做到健康上网。4.学校要经常开展有关“文明使用手机,师生携手同行”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横幅”签名、演讲比赛、辩论赛、报告会、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时刻牢记文明使用手机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文明使用手机的践行者、引领者和守望者。学生使用手机已经不只是学校管理的单方面事情,也是社会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文明使用手机、健康使用手机,学校是主阵地。但是,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理解支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学生文明使用手机”的长效机制,才能遏制“低头族”学生的迅猛增长。- 4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