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维生素缺乏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3-06-15 10:06:40浏览次数:101导致维生素缺乏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以维生素 D 为例维生素 D(简称 V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乃环戊烷多氢菲类化合物,一组结构上与固醇有关,功能上可防止佝偻病的维生素,最主要的是维生素 D3 与 D2。前者由人皮下的 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成。后者由植物或酵母中含有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成。维生素 D 的主要功用是促进小肠粘膜细胞对钙和磷的吸收。儿童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长期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佝偻病,引起生长发育迟缓和骨骼畸形。此外,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儿童对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较弱,极易受病原体侵袭而患病。研究还发现维生素D与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等密切相关。一、 维生素D的来源及流行病学研究 儿童体内维生素D可由阳光照射及食物摄取获得,其中光照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可占人体维生素D来源的50%左右,另一部分维生素D可来源于食物摄取,在肝脏中经25-羟化酶羟化成25羟维生素D,而后者通常被认为是评价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研究显示 ,即使是健康的儿童也存在轻度的维生素D缺乏。世界范围内维生素D缺乏的现象较为常见,欧美等地针对儿童的调查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率从6%~46%不等;我国近几年维生素D缺乏的地域差异较大,总体上与地区生活水平、经纬度等有明显相关性,国内约44万例针对14岁以下儿童维生素D的大样本数据调查显示,维生素D缺乏率达25.14%。
二、维生素D缺乏的分类及诊断标准目前,各地区对维生素D缺乏的诊断标准仍存在争议,美国医师协会曾于2011年提出将25(OH)D小于15ng/mL设定为维生素D缺乏,而美国内科协会则主张将缺乏的临界值定为20ng/mL。我国儿科协会也于2010年提出了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防治建议,主张应根据年龄的不同划分维生素D缺乏的临界值,即成人的25(OH)D缺乏的水平界定为20ng/mL,儿童的25(OH)D缺乏参考值则相应提高至15ng/mL。由于儿童和成人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肠道吸收能力的不同,将维生素D缺乏标准分开设定被认为是有必要的 。此外来自世界11个国际组织不同领域的专家将12~20ng/mL定义为不足,<12ng/mL为缺乏,与美国儿科学会所倡导的标准不同的是增加了>100ng/mL为维生素D中毒的标准。目前我国临床工作者参照的维生素D诊断标准多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所定义的,即血清25(OH)D>20ng/mL为足够,15~20ng/mL为不足,<15ng/mL为缺乏。尽管维生素D缺乏较为普遍,但儿童补充维生素D并不需要将25(OH)D的水平提高到较高水平,根据25(OH)D水平诊断维生素D缺乏时不应仅将某一时间点的测量值作为诊断依据,因为局限的测量时机并不能完全反映体内维生素D水平。三、维生素D缺乏容易产生的疾病(一)维生素D的转化及调节机制 维生素D在体内并无生物活性,由光照合成或食物摄取的维生素D主要通过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结合并转运至肝脏中,经羟化酶作用转化为25(OH)D后在肾脏转化为1,
25-二羟维生素D,此即为维生素D的主要活性形式。通常检测的维生素D并非其活性形式,而是血液循环中水平较为稳定的25(OH)D,其半衰期达20d,被认为是评价体内维生素D状况的重要指标。维生素D需要通过与VDR结合方能发挥其生物学功能,VDR普遍存在于全身细胞中,如甲状旁腺、肝、肾、心、骨骼及皮肤等,因而维生素D具有类似于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这一特性是基于转化过程中的1 α-羟化酶及VDR可由免疫细胞表达并合成的特点决定。研究证实,维生素D参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调节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维生素D通过抑制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的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途径,进而调控白细胞介素(IL)的分泌,从而使生成的DCs具有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的功能,而DCs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维生素D还具有抑制DCs成熟、分化等功能,缺乏时会导致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数量下降,活性下调或无反应,对牛单核细胞来源DCs的研究成果间接验证了这一观点。此外,维生素D对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及B细胞同样具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1 ,25(OH)2D可通过与单核-巨噬细胞中的VDR结合而发挥破坏病原体的作用,还可通过抑制单核细胞表面的TOLL样受体的表达,间接或直接改变了VDR的表达,减少病原体致病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并防止感染后炎症的发生。维生素D对T、B细胞的作用还体现在改变T细胞表型及功能或抑制B细胞的分化、增殖等方面。此外,活化的T细胞通过增加VDR和1 α-羟化酶(CYP27B1)的表达,使25(OH)D被转化为具有活性的 1.25(OH)2D,从而调节其效应的功能。对于B细胞,维生素D可以诱导其低反应性或抑制其增殖分化,减少免
疫球蛋白的产生并直接导致细胞凋亡。(二)维生素D与上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医学问题,由此引起的抗菌药物滥用、细菌耐药现象日益严重,这与儿童自身免疫力低下有关,维生素D缺乏被认为是儿童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维生素D可通过增强人体固有免疫,起到抵御呼吸道病原体侵袭的作用 ,同时维生素D与上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密切,血清中25(OH)D与发病率呈负相关。BERRY等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同样的结论,即当25(OH)D水平每升高4ng/mL时,呼吸道感染风险相应降低7%。对维生素D缺乏儿童采用口服维生素D添加剂或增加光照可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这可能是防治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手段。(三)维生素D应用于肺炎辅助治疗除了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也是儿童常见、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全球每年新发的肺炎病例高达1.5亿,死亡人数达数百万人,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目前普遍认为肺炎的高发生率与儿童免疫防御功能不全有关,而维生素D应用于肺炎辅助治疗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国内外针对肺炎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维生素D治疗组治疗肺炎的有效率较高,3岁以下的肺炎儿童病例实行单次大剂量口服维生素D3(100 000IU)后3个月内不易重复感染。(四)维生素D与肺结核 维生素D对肺结核的影响早有研究,可能与VDR的基因多态性与结核易感性有关[2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78%的肺结核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现象,提示了维生素D与肺结核患病
风险具有相关性。血清25(OH)D水平偏低时,活动性肺结核患病风险也随之增加,当结核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维持在正常水平时,抗结核治疗的疗效也随之增高。三、维生素 D 缺乏的对应策略维生素 d 的作用是维持身体钙质和磷质,如果小儿血液中钙质不够,可使骨骼组织变软而患软骨病,尤其是儿童在发育期,如果骨骼不能充分钙化,加上自身的负担,骨骼就会变形。给宝宝补充适当的维生素 d,可以使食物中的钙进入血液,加强骨骼的钙化,使骨骼变硬,还能够防治软骨病。如果缺少维生素 d,即使吃了含钙食物,身体也无法吸收利用。维生素 d 主要存在于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中。另外像脱脂牛奶、鱼肝油、乳酪、坚果和海产品、添加维他命 D 的营养强化食品。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d。植物性食物几乎不含有维生素 d,维生素 d 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除了从食物中和鱼肝油中获得维生素 d 以外,人体皮肤里有一种称为 17———脱氢胆固醇的物质,经阳光照射可以转变成维生素 d,故多晒太阳也可以预防软骨病。新生儿满月后,应当到户外适当晒太阳,并且给予服用维生素 D 制剂,每日 400-800 单位,并适当服用钙片;也可以肌肉注射维生素 d 注射液,每次 15 万单位,可以供给 4 个月的需要,每隔 4-6 个月再注射 1 次。口服与注射均有防治软骨病的作用。两岁以后的小儿已能吃多种食物,而且户外活动较多,一般不易缺乏维生素 d,可以停用维生素 d 制剂。四、结语
维生素D的生理作用不仅仅局限于钙、磷代谢,还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功能,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也有积极作用,但对于维生素D的潜在作用机制,目前仍有争议。感染性疾病是目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研究并揭示维生素D的作用机制对了解疾病的发生和预防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对于维生素D缺乏与感染性疾病之间的研究,目前仍需进一步明确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参考文献:[1]危重患儿 25-羟基维生素 D 和维生素 D 结合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杨志勇,陈局,黎萍,韦丹.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8 (08)[2]骨碱性磷酸酶、血 25-羟维生素 D3 联合骨密度对小儿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价值[J]. 欧丽黎,李吉华. 医学综述. 2018(07)[3]297 例婴儿体格发育影响因素的分析[J]. 杨华,刘黎明.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01)[4]维生素 A、D 水平与小儿疾病[J]. 李赢,王冬梅,曲艳杰. 医学综述. 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