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6]《汽车电控技术》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20 11:07:21浏览次数:52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专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课程名称【编号】: 汽车电控技术【 0966 】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简答题,每题 20 分,共计 100 分。1、试述汽车电控装置的基本构成、要求及特点。答:1. 汽车电控装置在硬件结构上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传感器、电控单元和执行机构。(1)外部传感器:主要是收集控制器所需要的各部分的信号,为控制器指挥执行器提供数据支持。如空气流量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水温传感器等. (2)电控单元:也称控制器,简称 ECU,收集传感器发送的信号并对该信号和其内部存储的数据比对和分析,控制执行器进行作动。(3)执行机构:整个控制系统的末端,根据控制器发出的指令进行作动,完成控制器的各种指令(有些执行器内还装有传感器,以便控制器检测执行器是否对指令进行正确实施)。如点火线圈、电磁喷油嘴、电磁阀等。2.要求:耐环境性好,比如对热冲击、湿度、高低温等要有很好的承受能力。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3.特点:控制精度高;反应速度快;能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开发周期短;便于安装;能实现故障自诊断;提高集中程度。2、详细说明电控点火系统的主要优点在哪些方面?为何对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通电时间进行控制?答:1 电控点火系统的主要优点在:(1)在各种工况及环境条件下,均可自动获得最佳的点火提前角,从而使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及工作稳定性等方面均处于最佳。(2)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均可对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通电时间和电流进行控制,从而使点火线圈中存储的点火能量保持恒定,不仅提高了点火的可靠性,而且可有效地减少电能消耗,防止点火线圈烧损。(3)采用爆燃控制功能后,可使点火提前角控制在爆燃的临界状态,以此获得最佳的燃烧过程,有利于发动机各种性能的提高。为何对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通电时间进行控制?对于电感储能式电控点火系统,当点火线圈的初级电路被接通后,其初级电流是按指数规律增长的。初级电路被断开瞬间,初级电流所能达到的值与初级电路接通的时间长短有关,只有通电时间达到一定值时,初级电流才可能达到饱和。由于断开电流影响次级电压最大值,次级电压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点火系工作的可靠性,所以在发动机工作时,必须保证点火线圈的初级电路有足够的通电时间。但如果通电时间过长,点火线圈又会发热并增大电能消耗。要兼顾上述两方面的要求,就必须对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通电时间进行控制。3、什么是 ABS,请详细阐述 ABS 的工作过程。答:1、制动防抱死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简称 ABS。其作用就是在汽车制动时,自动控制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使车轮不被抱死,处于边滚边滑(滑移率在 20%左右)的状态,以保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在最大值。2、ABS 工作时,包括包括常规自动过程和制动压力调节过程,(1)、常规制动过程ABS 不介入控制,各进液电磁阀断电导通,各回液电磁阀断电关闭,电动泵不通电运转,各制动轮缸与储液罐隔绝,系统处于正常制动状态。(2)、制动压力调节过程1)制动保压- 1 -
当传感器告知 ECU 右前轮趋于抱死,右前轮进液电磁阀通电关闭,右前轮回液电磁阀仍断电关闭,实现制动保压; 2)制动减压当传感器告知 ECU 右前轮抱死趋势没有改善,右前轮回液电磁阀通电导通,轮缸制动液流回储液罐,实现制动减压; 3)制动增压当传感器告知 ECU 右前轮抱死趋势已消失,右前轮进液电磁阀和回液电磁阀均断电,进液调压阀关闭,电动泵运转,与主缸一起向右前轮轮缸送液,实现制动增压。4、试述控制理论在汽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答:汽车控制技术是建立在自动控制理论基础上的,目前汽车上采用的主要控制理论有:1、PID 控制: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属于经典控制理论的范畴,是连续系统中技术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方式。2、最优控制:最优控制是所选的系统性能指标达到最优的一种控制方法。系统性能指标是根据工作要求选定的。3、自适应控制:汽车电控系统是随汽车的行驶而不断运行的系统,因此,控制系统应能随时根据这种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自适应控制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4、模糊控制:模糊控制是计算机数字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处理模糊信息的能力。5、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是指用工程技术手段模拟人脑神经的结构和功能的技术,用电子计算机模拟人脑神经元对信息进行加工、存储和搜索等术。5、试述发动机主要控制目标和控制内容。答1.发动机的主要控制目标有:(1)、基本控制:启动控制、连续运转、自我保护。(2)、降低振动噪声:降低排气声变速控制;降低加减速时车辆振动各缸转矩补偿 。(3)、提高动力性:提高充气效率增压控制。(4)、与车辆运动控制相连续:转矩控制。(5)、低油耗:高压缩比、减速时燃料削减、降低泵气损失、降低化学损失。(6)、降低排放:提高催化剂的性能、催化剂早期加热控制、降低废气有害成分、降低燃料蒸汽污染。2.控制内容主要包括:进入气缸的空气量、燃料供给量、点火时刻、缸内 EGR 量的最佳设定。通过调整这些参数,使发动机适应各种各样的运行工况。-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