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鉴赏评价)巩固练习
发布时间:2024-05-14 01:05:36浏览次数:33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鉴赏评价)巩固练习一、(2012 湖北黄冈)青花瓷瓶史雁飞雪下得很大,也很急,街道上空空的,没有几个人。绵软柔滑的积雪,蓬蓬松松地挂在枝梢上,亮白而倦怠的枝条被压低了头。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没有感觉到,就消逝了。在这样的天气,不会有什么顾客来当东西,当铺老板早早地关了店门,捅旺火炉,懒洋洋地趴在柜台上,一边翻看图片,一边哼着京戏。 突然,有人敲门,声音极轻。他抬头,支起耳朵细听,什么声音也没有。他怀疑自己听错了,于是,他又低下头继续翻看手里的图片。敲门声又起,这次声音很重,他很吃惊,自语道:这样的鬼天气,有谁会来当东西呢? 他迟疑着打开门,雪地里,瑟缩地站着一个男孩,十二三岁的样子,很瘦,穿得单薄,头戴一顶破旧的棉帽。厚厚的积雪没了他的双脚,他双手揣在怀里,脸冻得通红,衣服上满是雪。 “孩子,你要当东西吧?”他问。 “我,我……”小男孩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 “那你要做什么?”一朵朵大大的雪花翻飞着落在男孩的额头上,男孩打了个冷战。“哦,孩子,进店说吧。”男孩从雪里拔出双脚,走进店,站在门口,不敢再向前迈一步。他的两只手仍在怀里揣着。老板摘下男孩的棉帽,一边拍打棉帽上的积雪,一边说:“孩子,那你究竟来做什么呢?” “我……我妈病了。”男孩低着头,怯怯地说。 当铺老板很机敏,一下子就听出男孩的意思:“你是来跟我借钱?” “噢,不,不,我不是。”男孩显得局促不安,“我妈病了,老咳嗽,夜里咳嗽更厉害,医生说,是肺痨。家里没钱,我想……我想把这个当给你们。”男孩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红盒子递给老板。 男孩鞋子上的积雪,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很快化成了雪水,在男孩脚下,一圈一圈,慢慢凐散。 老板接过红盒子,慢慢打开。“啊!青花瓷瓶?你是从哪弄来的?”老板眼睛盯向男孩。 老板娘听说有人来当青花瓷瓶,兴冲冲地从屋里走出来,说:“在哪呢?快让我看看。哇,这么漂亮的青花瓷瓶!”男孩变得更加局促起来,眼神中藏着遮掩不住的慌乱。他躲闪着老板的目光,慌忙说:“是我家的,是我爸爸留下来的。” “你爸爸——那你爸爸为啥不来当啊?”老板问。男孩目光暗淡,说:“我爸老早就去世了。” “那,是你妈让你来当的吗?”老板娘一边仔细翻看着青花瓷瓶,一边问。男孩低下了头,半天才说:“不,不是,我妈不知道。”老板疑惑地盯着男孩:“你是背着你妈,来当这个瓷瓶的?” 男孩流泪了,默默地点头。 老板娘拿着青花瓷瓶,上下左右地翻看。看着看着,忽然皱起了眉头,赶紧把花瓶递给老板,老板接过来,又翻来覆去仔细看了一会,没吭声,拿着瓷瓶走进柜台,然后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老板娘急了,三步并作两步,挡住老板,双臂护着抽屉,嚷道:“你要做什么?你看仔细了,那瓷瓶……”老板温和地看着老板娘说:“我已经仔细看过了,没问题。把这瓷瓶放到你的梳妆台上吧。”说着,老板把瓷瓶递给老板娘,老板娘半信半疑地边看边向屋里走去。 老板笑了,回过头来对男孩说:“孩子,瓷瓶我们留下了,这些钱拿回去给你妈治病,不够的话,你再过来拿。” 男孩不解地看着老板。老板说:“噢,我是说,我先付给你一半钱,另一半你下次再来拿。”男孩笑了,说了声谢谢,拿着钱,跑了出去。 外面的雪不知啥时候停了,太阳照在雪面上,耀眼刺目。老板眯着眼,看那小小的身影消失在远方。 男孩再也没来。 又是一个春天,天气格外好,明媚的阳光照得人暖洋洋的,当铺的生意红红火火。当东西的,赎东西的,出出进进。 一个少妇带着一个男孩远远地走来,走到当铺门口,少妇一下就跪下去了,当铺老板慌忙走出来,看见站在少妇身边的男孩,明白了一切。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2 年第 12 期,有改动)1.小说开头的雪景描写很精彩,请问:这样的描写有何作用?2.当铺老板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当铺老板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作简要分析。3.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请你对文中画线处的细节作具体的赏析。4.青花瓷瓶到底是真是假,小说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这样的情节安排好吗?请联系小说谈谈你的看法。二、(2012 广东湛江)一个馒头①十三岁那年,我顺利地考进离家二十多里的县三中,成了母亲最大的骄傲。那时,父亲还是大山里的一名伐木工,为节约开支,他数年难得一次省亲,贫寒的家境使母亲也愈发省吃俭用艰苦度日。②那是一个霪雨霏霏的深秋的一天,当父亲兴冲冲地踏进院坝时,母亲的眼眶一下就湿润了。接过父亲的行囊,母亲就发现了那个白面做成的馒头。③这是父亲路上吃剩下的干粮。对于当时以玉米、红薯为主食的我家来说,白面馒头无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母亲走进灶屋,在点燃茅草给父亲烧洗脸水的同时,将蒸笼也放在了锅上……看着锅上四溢的热气,母亲喜盈盈地从房里拿出几块干净的纱布,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头顶一块蓝花布就向二十里外的县城走来。④走到学校,已是下午。整齐的校舍、琅琅的读书声使大字不识的母亲顿生敬畏。蹑手蹑脚,屏息而行,母亲沿着每一间教室寻找心爱的儿子。几乎走遍了整个学校,她终于看见了正在上课的我。许是怕老师呵斥,母亲哈着腰,从窗户上露出半个脑袋,一边用手向我比划,眼睛又怯怯地瞅着老师。半个脑袋、奇怪的手势和母亲颇为滑稽的眼神立即吸引了同学们好奇的目光。⑤就这样在窗口呆了好一会儿,在老师背过身写板书之际,母亲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动作。她直起身,从怀中掏出那个雪白纱布紧裹的馒头,从窗外迅速向我掷来。“咚!”因用力过猛,馒头掠过我的头顶砸在了前面同学的课桌上,随后又一骨碌滚在了地上。当沾满尘土的纱布一层层散开,那个干干净净的馒头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时,教室里哄然而起的笑声瞬间刺痛了我的耳膜。⑥面对老师严肃的询问,母亲慌张地说:“我,我来给娃送个馒头。”在我那些生活颇为优裕的城里同学听来,这样的回答无疑是一种荒谬的笑料——走几十里路就为送一个馒头?着着他们前仰后合地笑个不停,憨厚的母亲全然不知所以,竟还怀着敬意频频向她心目中的“秀才”们点头。母亲补丁缀补丁的衣服、头上已歪斜的蓝花布和这种尴尬的神态再次掀起了他们的笑浪……在这一阵紧似一阵的笑声中,我的自尊被践踏得支离破碎。⑦拾起馒头,我快步走出教室,拉起母亲就向操场走去。此时,我丝毫没有感到馒头上尚存的体温,没有注意到每间教室窗下湿漉漉的泥脚印,更没有看到母亲眼中那慈爱的目光!站在操场边,我气急败坏而又语无伦次地向母亲大喊大叫:“哪个要你到学校来?哪个要吃你的臭馒头?看看你这一身泥,活像戏台上的小丑,真是丢人现眼!”说着,我奋力一抡胳膊,那个尚热的白面馒头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飞出了学校的围墙。⑧母亲没有说一句话,慈爱的笑容僵硬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母亲嘴角抖了半晌,却终归没有吐出半个字来。最后,她缓缓转过身,一溜一滑地向校外走去。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雨,蒙蒙烟雨中,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渐渐湿润了我的视线……⑨至今我也不知道,母亲怀揣着馒头是怎样一步一滑走到学校的,当年我无情扔掉的那个馒头到底对母亲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但我知道在回家的路上,有两条小溪、三道山梁和二十里曲曲弯弯的泥泞山道……(作者:黄斌,原文有改动)5.标题“一个馒头”在文中有哪些作用?6.文章②⑧两段都写到了“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7.文章围绕“一个馒头”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8.本文人物描写很精彩,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1)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2)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9.文章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母亲离开时,“我”渐渐湿润了视线,此刻“我”的内心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展开你的想象,描写出此时“我”的心理。三、(2012 北京)【高清课堂:现代文阅读精讲 ppt20--25】白梅无价韩静霆①当代大画家李苦禅撒手人寰驾鹤西游的时候,我的老师许麟庐正在山东旅行。许老听到噩耗,立即登车,直奔北京。到了苦禅灵堂,满头白发的老人,长跪不起,恸哭不止。他和苦老,同是齐白石大师的弟子,手足之情,比一奶同胞还亲。师兄师弟,年轻时在白石先生左右,一个是左膀,一个是右臂。贫困的时候,他们一个烧饼掰作两半儿充饥。艺术上更是志趣相投,画画儿画疯了的时候,两个人一夜之间画一刀纸,一百张,酣畅淋漓。这会儿苦老一去不归,许老恨不能跟随而去。那哭声,真是撕心裂肺,好几个年轻人才把他从灵前拉起来。透过老人迸溅的泪花,我能感受到两位画家半生坎坷、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感受到这种渗透着深深文化气息的友谊是何其珍贵。②第二天,许老到我家来,进门就说:“静霆啊,苦禅兄走了啊……”接着又嚎啕起来,这回是在“家”里哭,而且当着我和我妻子的面儿。许老失去了大师兄,那种绝望的悲伤,那种真情的倾泻,让我永生永世都忘不掉。③那天,妻子做了老师爱吃的饼,弄了几样好菜,还有好酒,可老师吃不下去,看许老骨瘦形销的样子,我们执意请他休息一会儿,睡个午觉。谁知,许老刚躺下,又爬起来,大叫“拿宣纸来”。我那时经济不大宽裕,哪里有好宣纸存用?翻箱倒柜,才找到两张质量低劣的四尺宣纸,两只破毛笔。许老捉了笔就在四尺宣纸上横扫。他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他笔笔 中锋,含泪挥笔画梅花。只听见宣纸沙沙地响,力透纸背,情透纸背。毛笔直冲斜行,犹如剑器在许老手中挥舞。他把痛悼师兄之情,倾洒在纸上,朵朵梅花都是泪!老师画枝干的时候,一言未发,该点蕊了,说了四个字“泥里拔钉”。梅蕊虽“拔”了出来,可他却无法从情感中自拔。④这张四尺宣纸上的白梅花,干湿浓淡,墨色淋漓,疏影横斜,笔意纵横。笔墨狂放霸气,不仅世间难得如此珍品,就连许老自己也绝对不可能再画出第二张。就像人不可能诞生两次一样,这幅佳作不能克隆,不可重复,甚至不能临摹。那个年代,那个下午,许老那种横扫千军的运笔速度,那种大悲大恸之后,寻觅到的恣意渲泻情感的方式,也绝对没有第二回。 ⑤那天,许老收了笔,兀自对着那张白梅看了好半天。我大气也不敢出。心里痒,想要这幅画儿,可是不敢说。沉吟半晌,许老说:“带上,到我家盖上章子,给你了。”我张着嘴喘气,不知道说什么好。⑥白梅,已经成为我的传家之宝。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和妻子才会小心翼翼地把这张画儿展开,来一番精神享受。我不敢拿到裱画店里去裱褙,怕裱坏了。仔细想想,许老的这幅画昭示了一个道理:在中国画界,松竹兰梅笔情墨意,难免重复,可至珍至宝的神品,不是百无聊赖时的遣兴,也不是文人的笔墨游戏,而是在笔端凝注了浓烈的 情感,集人生和艺术的体验,在某个特别的时间创作的东西。正因为如此,神在,许老的白梅在。开卷总有一股真气扑面,那种感觉,常常是唯见神采不见梅花。那些神来之笔,甚至画家自己也始料不及。⑦我记得白石老人曾赠给许老一幅画,上面题了一行字,大意是:是许姓好子孙,当宝之。许老没有在这幅白梅上题这些字,可我会珍藏好的。因为,白梅无价。 (有删改)10.本文主要用五个场景来写人叙事,请依次概括前四个场景。(每个场景用 5 个字回答)场景一:___________ 场景二:___________ 场景三:___________ 场景四:___________ 场景五:深夜赏白梅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白梅无价”。12.本文的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请以第 3 段的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不超过 150 字)四、(2012 陕西)
游司马祠郭军平行走在韩城,庙宇楼阁,行宫故居,历史古迹众多,苍松古柏也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耐人寻味,而我总以为它的厚重多源于司马迁。但凡来韩城的人,是绝不会错过游司马祠的。从韩城芝川镇向东,穿过两边民居,眼前豁然一亮,放眼南望,一座高山巍峨耸立,若隐若现的司马祠躺在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之中。走过芝秀古桥,一座高大的砖木牌坊映现眼前,遒劲有力的“汉太史司马祠”几个大字熠熠生辉,踩着青石铺砌的进山之路,踏上十几个台阶,便是正门,门匾是一行格调清雅的隶书“汉太史司马迁祠墓”。进入正门,青石铺砌的小径,迤逦蛇行,直通山顶。道旁青松挺拔,耸入苍穹,松间鸟雀清脆的鸣叫愈发显出山的静谧。登上小坡,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宏大的建筑出现在眼前。走近细瞧,上有“汉草书司马迁格言警句展室”的门匾,房檐周围红漆剥落,参差不齐,更添了几分沧桑感。进入宽敞的展厅,一座座散发着笔墨清香的石碑兀然林立。环视碑石,但见书体或雄浑奔放,气吞万里;或风行雨散,润色生花;或大鹏抟风,长鲸喷浪;或悬崖坠石,惊电遗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行迹,留下了那一份对史圣的留恋和敬仰。“网罗天下放佚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太史公,哪里会想到身后的这般荣耀!走过“高山仰止”的砖木牌坊,极目仰望,巍峨庄严的司马祠卓然屹立于韩奕坡上,松柏环抱,一片苍翠。踩上凹凸不平的石道,沿着千百年来仰慕者攀登的足迹,经“朝神道”踏上攀登祠墓的石级。九十九级台阶,犹如一条长龙,蜿蜒伸向山顶。拾级而上,但觉山势峭拔,眼界开阔;回望身后,但见黄河远去,川塬如画。这超越了人世万物,独居一山的巍峨祠堂啊,伫立在时间的年轮里,默默地向人们吟唱着一曲“无韵之离骚”。穿过饱经风雨剥蚀,依然巍然耸立的“河山之阳”,再上九个台阶,便是被誉为“太史高坟”的司马祠。走进祠堂大门,但见“祠宇堂堂,坊榜将将”,院中古柏参天,花木竞秀,松间鸟鸣啾啾,一片幽静。“史圣千秋”四个大字赫然入目,两旁楹联“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史记照尘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殿中司马迁坐像,长须飘拂,双目炯炯,刚毅凛然,显示出不凡的抱负和胸怀,林立的碑石,多是后人对他的缅怀和评价,其中尤以郭沫若的为佳:“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首诗高度评价了司马迁一生的功绩。绕过大殿,便是青砖镶砌,嵌有八卦砖雕的司马迁墓,造型犹如蒙古包,据传为元世祖忽必烈敕命建造。墓顶有一株千年古柏,苍劲盘桓。如巨掌撑天,柏上鸣雀跳跃,叫声凄凉,似在为太史公的悲剧人生叹惋。墓旁也是古柏环绕,浓荫蔽空。凝望这片青色,眼前浮现出受宫刑后的司马迁忍辱含羞在狱中挥毫的悲壮情景,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彪炳史册的秦皇汉武,三千多年时光被司马迁积淀成一部“史家之绝唱”。下山已是斜晖脉脉,回望身后,旌旗猎猎,风追司马,一片苍翠和辉煌。 (原文有删改)13.根据作者的游踪,请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主要景点的名称。正门→_________→“高山仰止”→“河山之阳”→________→_________14.文中描写墓顶的千年古柏有什么作用?15.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两句诗的理解。16.阅读文中加红的句子,请赏析它的语言表达效果。17.有人说“厚重”一词是本文的文眼,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五、(2012 云南昆明)让花儿悄悄绽放程刚
①她是最后一个上场的。如果只闻其声,定会以为她是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是的,她饱含深情、抑扬顿挫的朗诵, 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评委们在进行合议,一致认为冠军非她莫属。但我坚持只给她第二名。②她叫刘若花,然而她实际的容貌与名不符,这也许是上帝犯下的大错。③这是一个面部重度烧伤的女孩,疤痕纵横,色斑重叠。她的右手,有三个手指略短,手背布满烧痕,勉强可以握笔。在新生军训时,我看到这个特别的小女生昂着头站在前排,勇敢地面对着上千个陌生的面孔和无数好奇的目光,心里陡然生出惊异与佩服。高二文理分科后,她分到了我们班,我才得以了解她的故事。④若花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那年冬季,天寒地冻。穷困的山区人家,通常是不生炉子的,但是因为有了刚满一岁的她,家里借钱买了五百斤煤,生了一个火炉。粗心的父亲竟然把一只汽油桶放到了炉子一侧,因为他每天一大早就要骑摩托车去打工,生怕油冷打不着火。灾难就这样发生了:烤热的油桶爆炸了,烈焰瞬间吞噬了整个屋子。当惊恐万分的父亲裹着浇湿的被子冲入火海抱出襁褓中的小若花时,她已经几近窒息。⑤若花的命保住了,却落下了终身残疾。由于家境窘困,她只住了十几天院就被抱回家了,巨额的整容手术费扼杀了一个贫困家庭的小女孩爱美的资格。十六年来,幸运一直不肯光顾这个可怜的孩子,整容手术一拖再拖,直到今日也未能实施。⑥我经常见到,班里爱美的女生在课间拿出小镜子对镜自怜,哪怕脸上只是生出一粒小痘痘,也会耿耿于怀,欲除之而后快。就是男生,也不会对自己的外表满不在乎。尚美的时代,爱美的年龄,谁能把容貌置之度外?可是,谁又能想见,一个花季少女在这样的环境中,扛负着怎样的压力?⑦我曾经在课堂上说,不管你们将来怎样,刘若花同学都将是我们班最大的骄傲!当时班里鸦雀无声,若花也显得若无其事。但回到宿舍后,她哭了,并非因为我的理解,而是她觉得,她的坚强不需要宣布!⑧可人生在世,总得面对现实。成绩优异的若花将来步入社会,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俊男靓女,又会经受怎样的心理考验?于是,我决定带她去省城大医院看看,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希望她有所改观。⑨我们很幸运。一位可敬的学生家长帮我们联系了整容方面的专家,专家对若花的整容治疗提出了建议,而且,医院在了解了若花的家庭情况后,决定免除她的部分医疗费用。我们从医院出来时,若花脸上的笑容和阳光一样灿烂。⑩现在,若花的面色,正像我们的心情一样渐渐好起来。这次演讲比赛,我没想到若花会主动报名。我心里暗自欣喜,只要她敢于站在初赛的现场,她就⑪是胜利者!谁能料到,她一路过关斩将,闯入了最后的决赛!站在决赛的舞台上,自信的若花把诗歌的韵律和生命的激昂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声音,既具少女之甜美,又兼少年之浑厚;既有敲骨入髓的穿透力,又有振金击缶的磁性。然而我知道,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主要是献给她的勇气、自信和纯美的音色。毕竟是首次登场,⑫在台风、技法和肢体表现力上,还略逊于 高倩。大家决定给她冠军,里面更多地包含着对弱者的同情和激励。我了解若花,她不会接受这样的结果。在公众面前,我们得合理地保护一个孩子才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得想到,她还有第二次,还有更大的舞台,我们最好让花儿悄悄地绽放。于是,我们给了若花第二名。 ⑬(选自《教师博览》2011 年第 4 期,有改动)18.选文标题“让花儿悄悄绽放”的含义是什么?19.选文④⑤两段插叙了哪些内容?其作用是什么?20.第⑦段写到:“当时班里鸦雀无声,若花也显得若无其事。”请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若花当时的心理活动。(要求至少使用一个成语和一种修辞方法,80 字左右)21.如果“我”和评委一致同意并给了若花第一名,你认为会对若花以后的成长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22.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它们给了你什么启示。【链接材料】
【材料一】希望之神微笑着走来对我轻轻耳语说:“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 (选自海伦·凯勒《享受生活》)【材料二】昆明市宜良县男孩杨孟衡,不满七岁时,由于一场意外失去了双臂。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用脚生活和学习。他兴趣爱好广泛,爱唱歌,爱踢足球,书法作品还在全国书法竞赛中获奖。“如果想把困难变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每当遇到困难,他总是这样告诫自己,并以顽强的毅力徜徉于知识的海洋。2010 年高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 (选自《昆明市 2011 年中考政治试题》)【材料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安逸,享乐)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参考答案:一、1.开头的雪景描写营造了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为故事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解析:开头的雪景是自然环境描写,雪下得又大又急,就暗示街道上早已没人了,为下文小男孩的出现作铺垫,又通过对“倦怠的枝条”“当铺老板懒洋洋的神情”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冷清寂静的气氛。2.有同情心,扶危济困,他留下男孩的青花瓷瓶,给男孩救命钱,并告诉男孩钱不够还可以再来拿。性情温和,对男孩和自己的妻子,耐心而沉着。机敏,善于经营,当铺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解析:本题可根据老板的言行来回答,小男孩冻得打冷战,老板让小男孩进屋说,这说明他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当老板娘看出青花瓷瓶有问题时,老板没吭声,依然付钱给小男孩。这说明他是一个镇定、扶危济困的人。答题时语言要简练概括。3.形象地写出了老板娘的担忧和焦急,从侧面表明青花瓷瓶有可能是赝品(或仿品、“假的”),也反衬出老板故作糊涂的善良。 解析:通过“挡住”“护着”这两个动词写出老板娘的着急,再通过语言描写验证青花瓷瓶可能有问题,也写出了老板的美好心灵。4.示例一:这样安排好。从老板娘对青花瓷瓶的强烈怀疑,到小说结尾小孩母亲下跪,都已经清楚地暗示了青花瓷瓶是假的,没有必要再给出明确答案。这样安排,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使小说的意蕴更为深远丰厚。示例二:这样安排不好。小说如果明确指出青花瓷瓶是假的,就能更鲜明地表现出老板拿钱给男孩纯粹是出于帮助人的目的,不带有商业色彩,也能更好地突出主题,有利于突出老板扶危济困的德行。解析: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写出理由即可,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要言简意赅,有说服力。二、5.结构上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内容上表现了家境的贫寒和那段生活的艰辛以及母亲对儿子的关爱,蕴涵着“我”的自责和对母亲的歉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从“线索、文章的结构上、文章的主题”等角度来分析作用即可。6.结构上: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渲染了凄凉的气氛,突出了雨天行路的艰辛,烘托了母爱的伟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第一次描写“雨”扣住“母亲对孩子的情感”来分析好处,第二次描写“雨”扣住“我扔掉馒头之后,妈妈的心理感受来分析作用即可。7.父亲回家带馒头;母亲给我送馒头;母亲从教室窗口扔(掷)馒头;母亲因送馒头被我呵斥;母亲失望而归。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 3-7 段的内容来概括即可。8.(1)动作描写;描写母亲小心翼翼的动作,突出了母亲对馒头的无比珍爱。(2)外貌描写;“背脊佝偻如弓”的生动比喻和蓝花头布飘悠的细节,突出母亲的苍老与贫穷,蕴涵了“我”的愧疚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根据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即可。9.母亲是一个苍老,贫穷,质朴,憨厚,生活节俭,性格隐忍,深爱自己孩子的人。心理描写示例:妈妈呀,你怀揣着馒头一步一滑走到学校,而爱慕虚荣的我却不理解您的苦心,无情地扔掉这个馒头,儿子真是太不应该了!母亲,你能原谅不孝的儿子吗?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文章对母亲的细节描写来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然后再根据文章的内容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即可。三、10.示例:场景一:灵堂哭苦老 场景二:家中哭苦老 场景三:挥笔画梅花 场景四:白梅赠爱徒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抓住相关段落的内容来概括,注意“5 个字”的要求。文章第①段写李苦禅去世,许麟庐到灵堂恸哭;第②段写许老在“我”家痛哭苦禅兄;第③段写悲痛中的许老挥笔画
了一幅白梅画;第④段写许老画的白梅画为世间珍品;第⑤段写许老赠“我”白梅画;第⑥段写这幅画成为“我”家的传家宝。11.示例:因为“白梅”这幅画是许老痛悼师兄的宣泄情感之作,是他与师兄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是许老集人生和艺术的体验,创作出的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珍品。所以,作者认为“白梅无价”。 解析:从文中看,“白梅无价”是因为白梅这幅画的由来。这幅画作于许麟庐老师痛悼画家李苦禅去世之际,象征着二人之间浓厚的手足之情,同时,这幅画由于在特定的情境、心境之下作成,“不仅世间难得如此珍品,就连许老自己也绝不可能再画出第二张”,所以是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极高,被作者视为珍宝。12.示例一:第③段描写了许老在“我”家作画的过程,用“捉”“横扫”“挥舞”的动作描写,写出了许老作画时恣意挥洒的样子;用“可他却无法从情感中自拔”的议论,表达了许老作完画仍沉浸在悲痛之中的状态令“我”既感动又担忧的复杂感情。这些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表现了两位画家之间的深厚友情,感人至深。示例二:本文寓丰富的情感与描写和议论中。第③段用“刚躺下,又爬起来,大叫‘拿宣纸来’”的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许老想通过作画来悼念师兄的急切心情;用“他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的议论,点出许老作画时笔笔着力、悲痛万分的状态带给“我”的震撼。解析:此题答案不唯一,回答时要仔细阅读第③段,注意段落中描写和议论的句子。可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如里面有对老师的动作描写:“刚躺下,又爬起来”;有对老师作画时的细节描写:“笔笔中锋,含泪挥笔画梅花”;也有侧面烘托:“只听见宣纸沙沙地响”;还有语言描写:“大叫‘拿宣纸来’”说了四个字“泥里拔钉”。还可从表达的思想感情来赏析。好饭、好菜、好酒吃不下,“刚躺下,又爬起来”说明老师与李苦禅感情深厚,李苦禅的去世让老师十分悲痛;作画时“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力透纸背,情透纸背”“朵朵梅花都是泪”,说明借作画悼念李苦禅的许老画画时带给“我”的震撼。四、13. 展室 司马祠(或:大殿) 司马迁墓 解析:作者所游从正门出发,第三自然段重点介绍正门,第四自然段介绍了“汉草司马迁格言警句展室”,第五自然段写穿过“高山仰止”,拾级而上,第六自然段写穿过“河山之阳”,浏览司马祠,第七自然段写浏览司马迁墓。14.渲染了司马祠庄严、静谧、肃穆的氛围,象征着司马迁刚毅凛然、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解析:“墓顶有一株千年古柏,苍劲盘桓,如巨掌撑天,柏上鸣雀跳跃,叫声凄凉”是一句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之一就是渲染气氛,单独描写一株千年古柏极易令人产生联想,想到它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同时在描写中自然流露出作者的敬仰之情。15.司马迁的丰功伟绩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千秋万代,名垂青史。这两句诗是对司马迁的高度评价与赞美,他刚正不阿,忍辱含羞,发愤著书,他的《史记》通古今之变,文史兼美,流传千古。 解析:“尼父”指孔子,前句中“功业”主要指司马迁在事业上的建树,后句中“千秋”主要指对后世的影响。这两句诗都是对司马迁的高度评价与赞美,前句着眼点在“人品”,后句着眼点在“作品”。16.用词形象新颖,化抽象为具体,极富表现力。运用了排比、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生动表现了书体形态多变,风格各异的特点。 解析:加红句从多个方面表现书体,以“气吞万里”喻其奔放,以“风行雨散”喻其圆润,以“大鹏抟风”“长鲸喷浪”“悬崖坠石”“惊电遗光”喻其形态,用词新颖,把抽象之书体化为具体可感之形象,表现力强。修辞手法排比、比喻、夸张的运用,更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17.示例一:我认为“厚重”是文眼,是因为文章主要写了司马迁的人品和作品对人们的深厚影响,同时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笔墨又丰厚了这里的文化积淀。示例二:我认为“厚重”不是文眼,因为这篇游记重在写游览过程,表现作者对司马迁的敬仰赞美之情,而不是表现韩城的“厚重”。 解析:能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自己的观点,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语言流畅地谈出理由即可。五、18.“让花儿悄悄绽放”的含义:让若花在一个普通的环境中像常人一样努力 、成长并获得成功。解析:“花儿”在文中喻指若花。若花是一个坚强、自信、乐观的女孩,她不愿意因为自己身有残疾而受到别人的过度关注,而是希望像普通女孩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获得大家的认可。19.插叙了若花被烧伤的经过和一直没有实施整容手术的原因。交代了相关情节,丰富了内容,让
读者对若花致残的原因和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使叙述完整且显得有波澜。 解析:插叙内容可以从④⑤两段概括出,第④段主要写若花被烧伤的经过,第⑤段主要写若花没有实施整容手术的原因。插叙的作用我们可从插叙的内容与全文内容、结构的关系来析。20.示例:老师啊,您的关心使我如沐春风,可您这样的鼓励却像一把铁锤重重地敲击着我的心。我的不幸无可改变,但我有着和同学们一样的心愿和梦想。您别用特殊的标准和方式关心我,好吗? 解析:从上下文来看,上句写“我”出于对若花的关心,在班上说她是我们班的骄傲,下句写“我”的关心引发若花的伤心。我们描写若花的心理,应把她既对老师关心的感激,又不愿老师把她与同学区别对待的心理刻画出来。21.示例一:若花以后会更加努力,更加自信。若花是一个女孩,面部的重度烧伤对她的心理会造成影响,虽然她生活得乐观而坦然,但她的内心是脆弱的,她每一次的努力都需要得到鼓励和肯定,而每一次的鼓励和肯定都会让她更加自信地迎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示例二:若花以后会渐渐变得自满甚至自负。在周围人过度的关爱和名过其实的“鼓励”下,她会渐渐失去客观看待自己的理智,渐渐把别人的关爱看成理所当然,才华的可持续发展在以后的生活中 会受到限制。示例三: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若花是一个逐渐懂事成熟的孩子,在经历了坎坷磨难以后,她能清醒地看待自己的成绩和荣誉, 也能冷静地对待他人的评价。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首先应认真研读文章,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其次,陈述理由,理由应充分。22.艰难的环境能够教育人磨炼人。面对人生的坎坷和挫折,只有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乐观的精神,不懈地努力,才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解析:材料一、材料二中人物都遭遇到人生的不幸,但他们没有颓废,以乐观顽强的态度对待并最终获得成功;材料三我们完全可用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来理解。归纳三则材料的共同之处,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