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23-04-25 14:04:01浏览次数:106语言及其影响一.语言与自然环境语言研究可以追溯到史前人类的迁移或者目前人种的嬗变之迹。以印欧语系为例,它发源于前古时期的几种相关的地方语。使用这几种语言的古人们没有留下任何可供参考的记载,但我们发现在他们的语言中有牛、羊、猪、农具和农作物的名字,因此可见他们是以农为生的人民,并且与中东地区有关。因为中东正是生产此类牲畜与作物的地方。但是在他们的语言中却没有发现地中海地区及赤道地区存在的动物,如象、驴、骆驼等,也没有藤本植物如葡萄、无花果等栽培植物;他们能炼铁和合金,也会制造斧头;他们知道鹅与鸭,可是不知道狮子和老虎;在他们的词汇中有冬天和冰雪,所以我们可以猜测,他们生活在温带地区而不是赤道热带地区,从他们也知道山毛榉、松树、苹果和橡树,由此可将他们的居住地区缩小到阿尔卑斯山脉和黑海以北的欧洲西北部。有的说是在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地区,有的说是在德国平原上,也有的说是在多璃河的盆地。总而言之,是在欧洲的中部与东部。古代时,说印欧语的人们在公元前 2000 年左右开始向各方迁移,雅利安人挤人印度河谷地区,同时波斯人将自己的领土从爱琴海向四方扩展:东至印度,西到撒哈拉沙漠。平坦而广阔的平原自然有利于语言的传播,象德语盛行于北欧平原。自佛兰德一直延伸到波兰的边境,印度语广被印度河和恒河平原的人们使用,却逐渐消失于喜马拉雅山和缅甸境内的高山峡谷中,语言也渐渐变得十分复杂了。蒙古的游牧民族游息于广大的中亚平原,因此他们的语言也很快的从蒙古传到匈牙利,甚至匈牙利以西的地区。同样,因为岛屿与岛屿之间容易接触,所以语言传播得也很快。马来亚语与玻利尼西亚语盛行于广阔的太平洋和印度洋各岛之间就是这个道理。相反,在地势崎岖的山地,语言的传播就不那么容易了,象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地的南部,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与世隔绝,所以仍保存着他们自己的语言。又如柏林南部地区,人民仍沿用斯拉夫语,因为那里的水草地使他们不易与外界的德国互相交往。又如东南亚地区高山林立,峡谷纵横,语言的传播和交流就十分困难。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都有自己的语言,虽然语言大致相似,可是因高山之阻,分支甚多而觉紊乱。中国也有相似之处,象华北平原一望无际,北京话盛行无阻,可是秦岭以南的华南地区,丘陵起伏,语言就变得复杂起来,分支也多了,有吴语、赣语、湘语、闽语及粤语等。语言的分界经常与自然环境有关,如比利牛斯山是法语和西班牙语的界限;美国的格兰德河将美国英语与墨西哥语分隔开来;多璃河下游的沼泽地则成为保加利亚语和罗马尼亚语的分界;而阿尔卑斯地区又是法语和意大利语的会合之处;目前捷克语与德语的分界线大致是沿着波希米亚高地的边缘。从上面所举的例子来看,地貌与语言的分布是否有绝对的因果关系,这个问题并不十分简单。仔细研究比利牛斯山附近的语言分布,人们可以发现语言的分界线并不是沿着山顶而延伸下去,说法语的格塔兰(Catalan)和说西班牙语的巴丝寇(Basque)在山的两边都在互相通用。又如美国的格兰德河的北岸住着移民来的墨西哥人,仍在用着西班牙语系的墨西哥语。至于捷克语与德语在波希米亚高地的分布的界限是受到政治的影响,那是由于在1945 年前,德军侵占该高地后,德语开始盛行,1945 年以后德军退出高地而捷克人返回,捷克语就沿着这条政治界限以内而盛行起来。综上所述,语言的分布与自然现象密切相关,尤其是山脉与河流,它们大都作为语言的分界线,可是语言的分布关系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人类历史、自然环境、社会变迁等各种因素交叉影响的结果。从世界语系的分布图就能显示出人类迁移的史实。如印欧语系中的印度语,反映了古代移民曾取道西南亚洲,抵达伊朗而至印度。又如近代欧洲人向海外移民,就把印欧语系带到南北美洲、大洋洲、南非等地,而使英语成为世界上最通行的语言。二.语言与政治和军事欧洲与美洲文化从本世纪以来,传播于全世界,大大影响了世界语言的形式。英、法、荷、比、葡、西、美都有海外殖民地,因此也把印欧语系远播至热带、亚热带,以及亚洲东部地区、非洲南部和太平洋诸岛地区。殖民地目前虽已逐渐消失,可是语言却已生了根。因此英语流行于非洲大部地区、印度半岛、菲律宾、大洋洲以及其他太平洋群岛上。法语则普及于非洲的中、西、北部,马达加斯加、南洋群岛和玻利尼西亚。南美洲则以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为主。可以看出,语言的分布深受政治、军事的影响。远在 1494 年,西班牙和葡萄牙争地,结果签订了和约。此和约规定大致以经度 50°为界,东部为葡萄牙管辖,西部属西班牙。因此至今,巴西人大都讲葡萄牙语,而其余拉丁美洲国家都讲西班牙语。历史上也存在由于军事上的征服,语言也随之传播的史实。基督教的十字军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的摩尔,阿拉伯语也随之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南部消失。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反攻德国,占领了德国东部 13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驱逐了 1000 万德国人。在这 13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德语被波兰语和俄语所取代。1895 年日本侵占中国台湾,台湾人则被迫讲日语。1910 年日本侵占朝鲜,朝鲜人也被迫讲日语,1890 年美国占领了菲律宾,菲律宾人便开始使用英语。
美国西部因白人的迁入,使本地的印第安人人数大减,语言消失。美国向非洲贩运黑奴时,也常将讲不同方言的黑人载在一条船上,以防止反抗,语言都不通,何能聚众反抗呢?在欧洲,18 世纪国家的疆域常与语言的分布是一致的。美国是各民族的大熔炉,可是在语言上,美国是压制少数民族的语言的。因而多数移入民族的语言都被英语所同化了。据统计,1910 年前后大约有 1/4 的美国人除了讲英语外,还能讲另一种语言,可是到了1970 年,因为其他语言并没有法律地位,不易传播而逐渐消失了,只有西班牙语系在美国仍有若干势力,这要归功于西班牙人后裔的艰苦努力,使他们的语言在美国占据了一席地位。中国现有五个自治区,各有各自的语言。语言与宗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阿拉伯语从阿拉伯半岛开始,直至北非和西南亚洲,没有穆罕默德的宗教支持,是不会传播得这么远的。犹太教讲希伯来语,埃塞俄比亚讲阿姆哈拉语。而拉丁语之所以能保存下来,主要是天主教和梵蒂冈仍用它为仪式上的祈祷语。经济力量可使语言地图改变,语言常随交通路线而延展。苏联的西伯利亚大铁道在本世纪初,把俄语向东延伸,直达太平洋岸边。北美的阿拉斯加公路经过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区,把英语深入到美国的印第安人的地区。目前巴西建造的公路到阿曼藏的偏僻地区,则本地的印第安语将渐被葡萄牙语所吞灭。三. 一国中多种语言的问题世界上有的国家,如印度、瑞士、尼日利亚等国,在其国境内存在着多种的语言。其他象印度尼西亚、苏丹、危地马拉也都有多种语言。存在各种语言的国家里,每个人都想保护自己语言的权力,最怕有“统一”的语言。印度想把印地语变成国家语言而受到极大的反抗。在尼日利亚有 3 种主要语言和其他小的分支。在印度,古老的特维亭语流行于印度半岛的南部,而北部则为印欧语系。今天的伊拉克、埃塞俄比亚、英国、菲律宾和美国的多种语言反映了文化的多样化,而多种文化就会产生复杂的问题。双重语国家包括比利时、加拿大、捷克。加拿大的情形尤其特殊,50%讲英语,30%讲法语,其余20%讲各种欧洲语。英国人和法国人是加拿大的早期移民,英国人开发了加拿大的西部,法国人则集中在加拿大的中部,英语在安大略地区流行而法语盛行于魁北克。两区语言文化完全不同,所以要想有一个统一的文化,在加拿大实在是不容易的事。单一语的国家并不多,最显著的是巴西、澳大利业和日本,其他象阿拉伯、埃及、利比亚、苏丹和阿尔及利亚。波兰也可说是单一语的国家。可是象巴西,国境内仍有少数人讲本地的印第安语,日本也有少许讲北海道语及倭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