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海南卷)

发布时间:2024-05-21 09:05:06浏览次数:34
地 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有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 A.华盛顿时间 14:00~16:00 B.北京时间 14:00~16:00C.华盛顿时间 2l:00~23:00 D.北京时间 21:00~23:00图 l 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读图 1,完成 2~4 题。2.图中信息表明 A.1~7 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 D.6~12 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3.对 5 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A.降水量少 B.入库水量少 C.蒸发量大 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4.该水库可能位于 A.太行山地 B.秦岭山地C.江苏省北部 D.云南省中部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生产食用油。据此完成 5~6 题。5.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食用油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A.消费市场广阔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技术力量雄厚 D.生产成本低廉6.该食用油生产厂应靠近 A.商贸中心 B.机场C.火车站 D.港口一些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 OM 和正午的影子 ON 之间夹角——∠MON 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 7~9 题。7.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 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 A.中亚 B.西亚 C.东南亚 D.南欧 8.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滇 B.湘 C.皖 D.鄂9.江苏某学校,在一个月内观测到∠MON 发生了小一大一小的变化。该月是 A.3 月 B.6 月 C.9 月 D.12 月图 2 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 1000 mm,乙地年 降水量约为 500 mm。图 3 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据此完成 10 ~12 题。10.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 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11.图 3 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 是 A.① B.② C.③ D.④12.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A.常绿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常 绿硬叶林带 D.荒漠带读图 4,完成 13~15 题。13.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14.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15.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图 5 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 5,完成 16~18 题。 16.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17.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18.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黄河下游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1979--2000 年,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表 1、表 2,完成 19~20 题。表 1 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 年份 种植面积(万 h㎡) 总产量(万 t) 1979 18.0 896.0 1980 360.6 16335.2 1999 1335.0 40513.5 2000 1523.7 42399.7表 2 我国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的分布 区域 1980年 1999年大城市郊区 70% 20%其他农区 30% 80%19.1979--2000 年我国蔬菜 A.种植面积 2000 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 B.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高-低一高的变化 C.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D.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减少20.从 1980--1999 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可以推断出 A.沿交通干线出现一批蔬菜种植基地 B.农村地区蔬菜的商品率降低 C.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 D.通过大规模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1 题~第 23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4 题~第 26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二、必考题(共有 3 道小题,共 30 分)2l.图 6 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10 分) 22.图 7 示意某地区 1 月份日照时数分布。日照时数等值线单位为小时,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 20小时。按图示方法在图中标注出另外三条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并说明理由。(10 分)23.近些年来,G 市(图 8)大力建设工业开发区,以优惠政策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1)图中 G 市属于 ① 省,铁路名称是 ② 铁路。(4 分) (2)指出 G 市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利条件。(6 分)三、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 24、25、26 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24.(10 分)(选修 3 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九寨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侧(图 9)。第四纪冰川在巨厚的石灰岩基础上雕塑了现代地貌的雏形,其后在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切割、溶蚀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受到流水侵蚀、溶蚀和淀积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独特地形)景观。景区海拔 2000 到 4700 米,林木繁茂.湖泊、泉、瀑错落其间。 (1)描述九寨沟景区的深秋景观。(2 分)(2)说明九寨沟深秋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8 分)25.(10 分)(选修 5 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2008 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2.24 亿元。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2 分)(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8 分)26.(10 分)(选修 6 环境保护)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6 分) (2)简述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4 分) 绝密 ★ 启用前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评分说明: l.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2.考生答案中,中国地名出现错别字一般不给分;外国地名应以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图集为依据评分,若出现同音字可酌情给分。一、选择题 1.D 2.C 3.D 4.C 5.A 6.D 7.C 8.A 9.B 10.C 11.B 12.B 13.D 14.B 15.B 16.A 17.A 18.B 19.C 20.A二、必考题 21.答案要点: 围填海前后的变化: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2 分)(答出三项即可得 2 分) 负面影响及对策:(8 分)(选任何一项变化,负面影响答对得 4 分,对策答对得 4 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湿地消失——负面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 对策: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 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灾害。 海滩消失——负面影响: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 对策: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 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负面影响: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渍)化。对策: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 海湾消失——负面影响: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 对策: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22.答案要点: 如图。(2 分) 该地区(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1 月份盛行东北风(2 分)。图示地区山峰以南、以西为背风坡(2分)。迎风坡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低(2 分)。背风坡少雨,多晴暖天气,日照时数高(2 分)。23.答案要点: (1)① 江西(2 分) ② 京九(2 分) (2)临近广东省,交通方便(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连)(2 分),劳动力和地价便宜(较低)(4 分)。(答政府优惠政策、能源丰富等条件,如合理,每项可得 1 分。)三、选考题24.答案要点: (1)景观:蓝天白云,植被色彩丰富,山地湖泊景色各异,泉瀑水量丰盈等。(2 分) (2)原因: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秋高气爽;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山高谷深,植被垂直变化明显;茂盛的植被蓄积夏季降水,为景区持续提供充足的水源;喀斯特地貌区,湖水清澈。(8 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25.答案要点: (1)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2 分) (2)类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2 分) 空间分布特点: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2 分) 减灾对策: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4 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26.答案要点: (1)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问题:次生盐碱(渍)化。(2 分) 原因:常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以及该区域地表蒸发旺盛。(4 分) (2)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风沙危害(风力的侵扰)。(2 分) 原因:风力搬运堆积。(2 分)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