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课程[1168]药品生物检定技术答案

发布时间:2023-09-07 16:09:47浏览次数:55
一 、解释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道题 4.0 分,共 24.0 分)1.重量折算单位:指同一性质的不同单位之间的数值换算。2.热原:指临床上能使哺乳类动物产生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总称。除内毒素引起发热外,还包括病毒,干扰素以及其它种种发热物质。3.动态:动态是指洁净室(区)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设备在指定的方式下进行,并且有指定的人员按照规范操作。4.培养基: 培养基,是指供给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或组织)生长繁殖的,由不同营养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5.基因工程药物:所谓基因工程药物就是先确定对某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蛋白质,然后将控制该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基因取出来,经过一系列基因操作,最后将该基因放入可以大量生产的受体细胞中去(包括细菌、酵母菌、动物或动物细胞、植物或植物细胞),在受体细胞不断繁殖,大规模生产具有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蛋白质,即基因疫苗或药物。6.芽管试验: 芽管试验是一种价值大又简单的快速推断性鉴定白色念珠菌方法。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道题 3.0 分,共 18.0 分)1.二剂量法是将抗生素标准品和供试品各稀释成一定浓度比例(2:1 或 4:1)的两种溶液,在同一平板上比较其抗药活性,再根据抗生素( —浓度对数 )和 ( 抑菌圈直径 )成直线关系的原理来计算供试品效价。取含菌层的双层平板培养基,每个平板表面 放置4 个小钢管,管内分别放入检品高低剂量和标准品高低剂量溶液。先测量出四点的( 抑菌圈直径),按下列公式计算出检品的效价。2.误差表示测得值 x 与 (参考量值)之差和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 )之差两种。误差来源包括( 系统误差 )和偶然误差。3.微生物检定法可分为三类:(稀释法 )、( 比浊法)、(琼脂扩散 )。4.含抑菌成分的供试品可通过 ( 稀释法 )、( 离心沉淀集菌法 ) 、( 薄膜过滤法 )、中和法完成供试品制备。5.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 ( 10000 )级下的局部洁净度( 100 )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其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 ( 无菌操作 )。 6.限度实验是指通过药品对实验动物的作用来测定出药品中测试物的最低( 含量 )或(浓度 )的方法。该测试物并不一定要定量测出其准确值,只是确定其是否(超过限度 )。三 、判断题(本大题共 9 小题,每道题 2.0 分,共 18.0 分)1.白色念珠菌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呈乳白色,偶见淡黄色,表面光滑浓酵母气味,培养时间稍久则菌落增大,颜色变深、质地变硬或有皱褶。( A )A 对B 错2.采用大豆酪蛋白培养基(TSA)配置的培养皿经采样后,在 25℃-30℃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得少于 2 天。( B )A 对B 错3.在异常毒性检查项目中,除另有规定,取体重 17~20 g 小鼠 5 只,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给药途径,给予每只小鼠供试品溶液 0.5 ml。( A )A 对B 错4.凝胶限量法在实验前应复核鲎试剂产品的灵敏度和自身凝集时间。( A )A 对B 错5.在测定抗生素效价的浊度法中,浑浊程度越高,光吸收越好,效价越高。( A )A 对B 错6.采用沙氏培养基(SDA)配置的培养皿经采样后,在 20℃-2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 5 天。( A )A 对B 错7.直接接种法进行无菌试验时,非水溶性制剂供试品取适量,直接接种至各培养基中。( A )A 对B 错8.管碟法测定抗生素效价时,牛津杯放置之后,不能随意移动,要静置 5min,使之在琼 脂内稍下沉降稳定后,再开始滴加抗生素溶液。( A )A 对B 错9.供试品溶液配制时,若供试品为含有辅料的片剂、散剂、粉剂,一般称取 1 g(片剂要研细,混合均匀后称重)。( A )A 对B 错四 、问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道题 8.0 分,共 40.0 分)1.空气洁净度检查时,对采样点的设置有何要求? 答: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制定采样计划和采样位置的关键因素 可能与产品接触的空气和表面区域 关键区域要比非产品接触区域有较严格监督; 高数量人员活动处有较严格监督 非肠道使用药瓶装置运作区域,如瓶塞碗中瓶塞的装置,药瓶灌注线上瓶子的补充,人员常规操作涉及的瓶子的消毒 建立定期的微生物学监督程序:工作人员接触产品可能性大的区域,无菌产品的无菌操作过程,终端灭菌产品的定期监督2.简述管碟法检验流程。 答:一、原理 抗生素的生物检定是以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抗菌效力作为效价的衡量标准,具有与应用原理相一致、用量少和灵敏度高等优点。管碟法是琼脂扩散法中的一种,已被各国药典广泛采用,作为法定的抗生素生物检定方法。 当抗生素在菌层培养基中扩散时,会形成抗生素浓度由高到低的自然梯度,即扩散中心浓度高而边缘浓度低。因此,当抗生素浓度达到或高于 MIC(最低抑制浓 度)时,试验菌就被抑制而不能繁殖,从而呈现透明的抑菌圈。根据扩散定律的推导,抗生素总量的对数值与抑菌圈直径的平方成线性关系。 二、操作方法 配制标准品溶液 配制样品溶液 制备菌悬液 制备平板: 取 6 套无菌培养皿,分别加入约 20mlLB 培养基后,置水平玻璃板上凝固,作为底层。 另取冷却至 50℃左右的 50ml LB 培养基,加入 1ml 试验菌悬液,迅速摇匀后,用 10ml破口吸管取 6ml 混菌培养基倒在底层平板上,作为菌层,并放置在水平玻璃板上凝固。 在培养基平板底部作好相应标记,用弯头镊子在每个培养皿中等距离放入 4 个牛津杯。 用滴管分别将高、低浓度的标准品和样品溶液加入到牛津杯中,以滴满为度,换上皿盖。 将培养皿平稳送入恒温箱,37℃下培养 16~18h。 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直径 效价测定3.简述斜面培养基的制作过程。 答:斜面培养基:固体培养基的一种形式;制作时应趁热定量分装于试管内,并凝固成斜面的称为斜面培养基,用于菌种扩大转管及菌种保藏。1、配制溶液向容器内加入所需水量的一部分,按照培养基的配方,称取各种原料,依次加入使其溶解,最后补足所需水分。对蛋白胨、肉膏等物质,需加热溶解,加热过程所蒸发的水分,应在全部原料溶解后加水补足。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先将上述已配好的液体培养基煮沸,再将称好的琼脂加入,继续加热至完全融化。并不断搅拌,以免琼脂糊底烧焦。2、调节 pH 值用 pH 试纸(或 pH 电位计、氢离子浓度比色计)测试培养基的 pH 值,如不符合需要,可用 10%HCl 或 10%NaOH 进行调节,直到调节到配方要求的 pH 值为止。3、过滤用滤纸、纱布或棉花趁热将已配好的培养基过滤。用纱布过滤时,最好折叠成六层,用滤纸过滤时,可将滤纸折叠成瓦棱形,铺在漏斗上过滤。4、分装已过滤的培养基应进行分装。如果要制作斜面培养基,须将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如果要制作平板培养基或液体、半固体培养基,则须将培养基分装于锥形瓶内。分装时,一手捏松弹簧夹,使培养基流出,另一只手握住几支试管或锥形瓶,依次接取培养基。分装时,注意不要使培养基粘附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湿棉塞引起杂菌污染。装入试管的培养基量,视试管和锥形瓶的大小及需要而定。一般制作斜面培养基时,每只15×150 毫米的试管,约装 3~4 毫升(1/4~1/3 试管高度),如制作深层培养基,每只20×220 毫米的试管约装 12~15 毫升。每只锥形瓶装入的培养基,一般以其容积的一半为宜。5、加棉塞分装完毕后,需要用棉塞堵住管口或瓶口。堵棉塞的主要目的是过滤空气,避免污染。棉塞应采用普通新鲜、干燥的棉花制作,不要用脱脂棉,以免因脱脂棉吸水使棉塞无法使用。制作棉塞时,要根据棉塞大小将棉花铺展成适当厚度,揪取手掌心大小一块,铺在左手拇指与食指圈成的圆孔中,用右手食指插入棉花中部,同时左手食指与拇指稍稍紧握,就会形成 1 个长棒形的棉塞。棉塞作成后,应迅速塞入管口或瓶口中,棉塞应紧贴内壁不留缝隙,以防空气中微生物沿皱折侵入。棉塞不要过紧过松,塞好后,以手提棉塞、管、瓶不下落为合适。棉塞的 2/3 应在管内或瓶内,上端露出少许棉花便于拔取。塞好棉塞的试管和锥形瓶应盖上厚纸用绳捆札,准备灭菌。6、制作斜面培养基和平板培养基培养基灭菌后,如制作斜面培养基和平板培养基,须趁培养基未凝固时进行。(1)制作斜面培养基。在实验台上放 1 支长 0.5~1 米左右的木条,厚度为 1 厘米左右。将试管头部枕在木条上,使管内培养基自然倾斜,凝固后即成斜面培养基。(2)制作平板培养基。将刚刚灭过菌的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和培养皿放在实验台上,点燃酒精灯,右手托起锥形瓶瓶底,左手拔下棉塞,将瓶口在酒精灯上稍加灼烧,左手打开培养 皿盖,右手迅速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每皿约倒入 10 毫升,以铺满皿底为度。铺放培养基后放置 15 分钟左右,待培养基凝固后,再 5 个培养皿一叠,倒置过来,平放在恒温箱里,24 小时后检查,如培养基末长杂菌,即可用来培养微生物。有一种简捷快速制备斜面培养基的方法,现介绍如下:制作培养基斜面,传统的方法是将试管每 10 支为一组扎成一捆,高压灭菌后,一支一支地摆成斜面,操作比较烦琐,占用面积又多,造成诸多不便。1、将胶合板截成长 18 厘米(与试管长度相等或略短)、宽 9 厘米(比并排 5 支试管直径的总和略窄)的小块备用。2、在并排 5 支试管上面平置截好的胶合板,再在胶合板上面并排放 5 支试管,然后将试管的上、下端分别用牛皮纸包好,用线扎紧,使胶合板两侧的试管保持平行,置高压锅中灭菌。3、高压灭菌后,经自然冷却,待气压降至零时,将高压锅的锅盖打开点,当棉塞水分充分蒸发后取出,不用拆捆,直接摆成斜面。大量制斜面时,既快捷又很少占用空间,非常方便,还便于保温,减缓凝结速度,充分吸收游离水分。4、如需将斜面培养基保存一段时间,可在灭菌前将聚丙烯塑料袋套在试管外并扎紧袋口,灭菌后取出,直接摆成斜面,可防止水分蒸发。4.简述鲎试剂细菌内毒素检测结果的判定标准? 答:1) 制备 4000 U/ml 浓度的注射用青霉素溶液 取注射用青霉素 1 支(160 U/瓶) 加细菌检查用水 4.0 ml,充分混匀后 取上述溶液 0.2 ml,加细菌检查用水 1.8 ml 充分混匀 再取 0.5 ml,加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 1.5ml,混匀,即得 4000 U/ml 供试品溶液(使用稀释倍数不超过最大稀释倍数) 2) 取出 8 支鲎试剂,分别加入 0.1 ml 内毒素检查用水复溶 3) 分别做好 A/B/C/D 标记” 参照下表,制备 A、B、C、D 溶液,混合均匀,并用封口胶密封 4) 放入 37 ℃水浴锅,保温 60 士 2 min,观察结果 5) 到点后,取出试管,观察结果 1)若阴性对照溶液 D 的平行管均为阴性,供试品阳性对照溶液 B 的平行管均为阳性,阳性对照溶液 C 的平行管均为阳性,试验有效。 2)若溶液 A 的两个平行管均为阴性,判定供试品符合规定。若溶液 A 的两个平行管均为阳性,判定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3)若溶液 A 的两个平行管中的一管为阳性,另一管为阴性,需进行复试。复试时溶液 A需做 4 支平行管,若所有平行管均为阴性,判定供试品符合规定,否则判定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4)若供试品的稀释倍数小于 MVD 而溶液 A 出现不符合规定时,需将供试品稀释至 MVD重新实验,再对结果进行判断。5.为什么即使伴随着 HPLC 等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目前在各国药典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答:多组分抗生素由于不同活性组分生物活性的差异化学测定结果难以准确表征组分组成差异,化学测定结果难以准确表征组分组成、含量和生物活性间的关系;许多抗生素品种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没有适当的化学分析方法表征其活性。所以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目前在 各国药典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且短期内化学分析法不可能取代微生物检定法。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