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6]西南民间文学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19 10:07:56浏览次数:38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专业:汉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学教育 ) 课程名称【编号】:民间文学【0006】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大作业提交方式(注:1、网络课程由网继院考务办在试题卷和管理系统中填写;2、面授课程由命题教师在试题卷上填写)(考生在答题时,请从下面的四道题中选择三道题,其中一、二题必答,三、四题选择一道作答。要求:字迹工整,表述清楚,语言流畅,看懂题意后再作答。)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20 分)1、歌谣周刊 歌谣周刊: 中国第一个民间文学刊物, 1922 年由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创办。2、民间文学 是民众口头往复创作并流传的,反映民众真实情感、意识状态及审美情趣的特 种文学。3、巧女故事 主要表现为现实中的女性角色分工的完成和语言应对的机敏,巧女的巧在于 手巧和心巧两个方面的内容。4、AT 分类法 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分类编排方法,由芬兰学者阿尔耐创造,后由美国学者汤普森补充与修订。5、神话原型批评 该流派兴起于 20 世纪 20、30 年代,其代表人物是弗莱。在他看来,文 学的内容可能因时代变迁而不同,但其形式却是恒常不变的,意象、情节随历久而常新,在 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这种原型批评把神话、仪典、原型与文学联系起来,特别是把它们作 为象征体系,为文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天地。6、花儿 是流传于西北高原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一带的一种民歌形式。在当地汉族、 回族、土族等民族中传唱,基本上用汉语。花儿是在全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个歌种。 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农家日常生活、男女情爱等。7、木偶戏 是由演员操纵木偶进行戏剧表演的民间戏剧,剧目多是民间故事与历史传说。多 用戏曲曲调来演唱的,以对话为主,兼有歌舞。8、谚语 是劳动人民用精炼的语言、固定的语句,总结生产斗争、社会斗争和生活经验以及 传统道德标准的富于教训意义的一种韵文体的短小而形象的炼话。9、集体性 它是民间文学在创作活动和流传方式上的重要特征。表现为创作过程中的集体 完成,并在流传演唱过程中的集体加工。10、史诗 是长篇叙事诗的一个种类。它以诗歌的形式叙述一个民族远古时期的历史。叙述民 族的形成,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及主要英雄的业绩,同时具有历史的性质和诗的特点。二、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计 40 分)1、民间文学的价值属性。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 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 其次,从学科体系来说,民间口头创作是民俗文化的组成部份,民间文艺学是民俗学的一部 分。民俗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民间文学既是文艺现象, 又不同于作家文艺,它本身是一种生活文化,是民俗文化的一种。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更加 密不可分的关系。2、中国四大传说的艺术结构特点。 ① 时空的广延性②结构的开放性③内涵的多重性3、民间故事的艺术主题。 ① 生殖主题②宗教信仰③岁时节令④辟邪祈福⑤民间故事4、神话的本质特征。 根据学者的普遍认识,神话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想象中的“神化”了的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的时代的产物。5、歇后语中的人物形象类型与结构。 以人物形象作为逗引素材的歇后语占有很大比例。这些人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各种名人, 包括文学故事中的人物、 历史人物、 当代社会名人等。 歇后语中经常出现文学故事中的人物, 他们多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和传统评书等, 其中的一些生动典型的人物在歇后语中出现的频 率最高。 另一类是无名无姓的类型化人物,如残疾人、乞丐、穷人、蠢笨的人等,他们是最易于被人 拿来取乐的对象,- 1 -
也有生活中常见的其他人物类型。6、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即《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中国歌谣集成》 《中国谚语集成》 。1984 年 5 月,文化部、国家民委和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联合发出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民 间文学的搜集、记录与整理工作,并编辑、出版上述三套丛书。随后这项规模浩大的文化工 程隆重展开,现已取得显著成绩,“三套集成”正陆续出版。7、中国古代搜集、记录和整理民间文学的历史。 中国古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历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先秦时期。从古朴的《弹歌》 、 《周易》 “卦爻辞”,到《诗经?国风》和《楚辞》, 《山海经》 、 《楚辞》 、 《穆天子传》等著作 里有较多的神话资料等。(2)两汉时期。这一时期最丰富和最有成就的民间文学品种是乐府 民歌。(3)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的大量志怪小说。并有了中国第一部 笑话专集《笑林》 。 (4)唐宋时期。民间词的出现。(5)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最有成就的。8、民间戏剧的艺术性特质。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善于用喜剧手法反映生活,独具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其次,具有高度简练的艺术手法,善于截取生活的横剖面来组织戏剧冲突。最后,语言朴实亲切,多为通俗口语,善于使用乡音土语。四、材料分析题(每小题 20 分,共计 40 分)1、梁祝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被称作“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因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浓郁深厚,改编成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和钢琴协奏曲《梁祝》以及各种版本的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形成了极大的社会效应。请结合所学的知识,从主题学角度,阐释不同历史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改编。众所周知,《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部戏剧都是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梁祝》是一部诗歌体的民间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中国的民间广泛流传,也深得外国观众的喜爱,但多以说唱文学和戏曲戏剧的中国古典传统文学形式流传,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正规的戏剧作品,在内容形式以及表现结构上都合理规范,流传甚广。《梁祝》这部著名的中国传统文学悲剧作品,用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描述揭露并且鞭笞了中国封建社会落后死板的婚姻观念,被束缚限制的爱情自由,以及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制度的束缚以、人们思想观念的落后腐化以及主人公本身先天的缺陷,不敢反抗,而是活在封建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中,走不出落后制度的束缚,其实可以说是自己葬送了自己唯美的爱情和珍贵的生命,所以让本该幸福牵手的爱情演变为可歌可泣的“化蝶”悲剧,渴望自由纯真爱情的青年男女们宁死也不肯为传统婚姻制度而折服。2、孟姜女传说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经典民间传说之一,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被改编成小说与电影,受到民众的喜爱。从解释学角度,对《孟姜女》之改编的不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孟姜女》是由地方民歌《孟姜女》演变而来的。其原名为《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十二月花名》。这个优秀的声乐作品为声乐教材的编订提供了较好的素材,也对后来声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孟姜女》作者王志信,生于 1942 年,祖籍河南乐亭。是我国一级作曲家、指挥家。其音乐作品丰富多样,其代表作有《孟姜女》、《木兰从军》、《牛郎织女》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有《孟姜女》。《孟姜女》这部优秀作品在我们的声乐学习中都是耳熟能详的,在多部声乐教材中也都有收集。王志信的作品在 20 世纪 80 年代被广为传唱,创作题材丰富采用了全国各地的音乐风格。其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作品在音乐界受到广泛的影响。 《孟姜女》这部作品是根据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改编而成的。通过故事来批判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忍,表达了对美好的生活追求和向往。歌曲中的故事是民间大众所熟悉的,对其中的人物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看法,这也为歌曲情感了解打下了基础。故事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也是因为在故事中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文化精神。王志信选择这些故事题材也就为声乐作品建立了群众基础。歌曲《孟姜女》就是根据秦朝民妇孟姜女与丈夫范杞良生离死别,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改编。王志信将简单的故事加上丰富的音乐元素,如戏剧性的旋律线条,丰富细腻的情感和大胆的艺术创新,使其作品更加生动感人。-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