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散文阅读 巩固练习
发布时间:2024-05-14 10:05:18浏览次数:21中考总复习——散文阅读巩固练习一、(2012 湖北襄阳) 那些未曾感谢过的人那天晚上,有语文自习。我去看自习。高考前的教室里静极了,悬在头顶的几条灯管,像没有吸饱水的水泥地,发出“滋滋”的声响。我蹑手蹑脚,从后门进入教室,同学们都埋着头。还没有人注意到我。刚往前走了两步,班长贺琼看到了我,她惊了一下,猛地蹬了一下她前一桌女生梁夏的板凳。梁夏心领神会,迅捷地从一摞书的上面拽下一本语文书来,盖在了刚才看的东西上面。 然后,贺琼的脸,以及梁夏的脸,红得像一块布。我经过梁夏身边的时候,____地扫了一眼她的桌面。也许太过匆忙,她刚刚拽下的语文课本还没有把她想要遮掩的东西全部遮掩住——刚做过的物理题的一角露了出来,牛顿的一个力学方程还夸张地摆在那里。我假装什么也没看到,悄然走过去。学校规定,每一节晚自习都分给了各科老师,在这样的自习课上,只能学习和本科相关的知识。学生们一般很忌讳“逆势而动”的,毕竟,谁也不愿与科任老师对着干,尤其是在高考这个节骨眼上。我在教室转了两圈,然后坐在了讲台上。我看梁夏怔怔地坐在那里,心神不定。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去安慰她,说老师没有看到你做物理题,那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或者说,你做吧,老师什么也不会说的,那样的话,是不是她会更难堪?那一个晚自习,我坐在讲台上,也没着没落的。不过,令我释然的是,以后的日子,梁夏非但没有表现出多少不安来,相反,还突然和我很亲近,有说有笑的。我也不知道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不过,这不是我所在意的。我在意的是,一个学生,已经把存在心里的不快统统扔掉了。梁夏最后考上的是北京的一所学校。前年,我去外地参加一个笔会,路过北京的时候,和在北京的学生们一起吃了顿饭。梁夏端起酒杯说,老师,我得谢谢你啊。我说,老师也并没有为你们多做过什么,不必言谢。不,梁夏一脸认真地说,老师,你给我写过一张字条呢,也许,你早忘了,不过,我还记得呢,而且,一辈子也忘不了。一张字条?我有些纳闷,我没有为她写过字条啊。一张字条,一张字条……我在那里,反反复复嗫嚅了半天。老师,你真是贵人多忘事。来,我给你背背字条的内容“无论什么时候,你要相信,生活都不会为难你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不管发生了什么,老师永远站在你的一边,坚定地支持你。”背完后,梁夏忽然泪光闪闪,说,老师,你知道,那天晚上,本来是你的自习课,我却做了物理题,你发现后,我都吓傻了,一个晚上,我都心神不定,没有看下书去。不过,第二天上午,你就给了我这张字条。你知道吗,读了这张字条,我觉得你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度的老师。我给了你字条?我在记忆中极力搜寻着,是的,印象中,我曾写过类似的字条,可是……梁夏见我还在纳闷着,说,老师,你真是,你写完了,是让班长贺琼转交给我的。我一下子明白了。我记得,贺琼有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我曾经写过这样的一张字条鼓励她。也许,那一个晚上,当她看到心神不安的梁夏后,灵机一动,把我曾经给她的字条,在第二天上午,给了梁夏。那天,我没有点破这个秘密,默默地接受了这原本不属于我的感恩。生活中,也许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秘密。一些人,在生活背后,悄悄地帮助了你我,但他们什么也没有说,而且,生活也最终没有为我们道出过真相。就这样,这些秘密也永远成了秘密,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也永远藏在了生活深处。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过这样一些好人,不管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无论是多是少是重是轻,他们都曾经帮助过我们,尽管我们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对他们说过,但这个世界,因为他们的存在,而添了生气,多了底蕴,有了魂。——摘自《初中生学习·阅读》2012 年第 3 期1.本文以____为线索,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2.联系上下文,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选填恰当的词语,并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我经过梁夏身边的时候,____地扫了一眼她的桌面。A.很气愤 B.很随意 C.很严厉 D.很刻意选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3.文中加红句子“梁夏怔怔地坐在那里,心神不定”表现了“梁夏”复杂的心情。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表示其心理活动的文字。4.班长贺琼在故事中是一个重要的人物,请谈谈你对她的认识。5.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请写出你阅读本文后最深的感受。
二、(2012 湖北随州)周日,在家中翻检旧日照片,翻出一大沓黑白照,其中一张是全家福。还很年轻的父母站在后排,我和姐姐站在前面,大约五六岁的样子,脖子上挂着红领巾,脸上神情十分严肃。看着看着,我不禁笑了,我想起来,胸前的这条红领巾可还是假的呢……那已是 30 年前的事了,我当时随父母在另外一个城市 。我上学很早,是全校年龄最小的孩子。第一学年结束时,班上要选出第一批入队的学生,当时还是叫红小兵的。我觉得老师很喜欢我,而且我成绩也不错,对第一批入队抱着很大的希望。谁知,在宣布名单的前一天,老师摸着我的头对我说,虽然我表现不错,但是年龄太小了,所以这次没有我,明年再给我争取。我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一转身,眼泪却流了下来。回到家,我把这个“噩耗”告诉了奶奶和妈妈,只比我大一岁的姐姐听了也担心得不得了,因为她是除我之外最小的。第二天全校开大会,校长宣布入队名单,第一个就是姐姐。我眼巴巴的看着她站在台上,兴奋而庄严地宣誓敬礼,心里真是羡慕极了。回到家里,看着姐姐依然兴奋的神情,我情绪更加低落。奶奶拿过姐姐的红领巾看了看说,别着急,奶奶给你做一条,咱也戴。我和姐姐根本不相信,这么神圣的红领巾怎么可能是做出来的,那是被鲜血染成的。过了两天,就是星期天,那时候大家只休息一天。一大早,我们被妈妈叫起来,说带我们去照相。姐姐欢天喜地地去拿红领巾,我的眼泪又下来了,我对妈妈说,我不去照相。妈妈亲了我一下,叫我别难过。这时奶奶拿着一件东西进来了。她笑着递给我,说:快看看,这是啥!我接过来一看,是条红领巾,红的那么鲜红,那么透亮。我狐疑的问奶奶,哪里来的?奶奶和妈妈都笑着不说话。我想:难道老师觉得年龄小不是问题,又给了我一条?在我和姐姐的一再追问下,奶奶告诉我们这是她做的,她对比着姐姐的红领巾剪了式样,缝了边,又交给妈妈去染了色,一条以假乱真的红领巾就此出炉。我爱不释手的摸着这条假红领巾,熟练地戴了起来。姐姐很不满的在旁边抗议,说妈妈和奶奶犯了大错误,并且指出假红领巾不如真红领巾这么红,假的就是假的。我忍不住跟她吵了起来。妈妈解释说我的条件已经够了,不过年龄小,明年一定会入队的,现在只是提前戴而已。姐姐虽然还是不服气,但也认可了,我知道她心里也很想我能入队。但出门后我还是摘掉了红领巾,毕竟是假的,万一被同学看到了,告诉老师,老师一定会觉得我是坏孩子,说不定警察也会来抓我呢。虽然妈妈一再保证没关系,我还是心虚的厉害。照相的时候,摄影师夸奖了我两句,说这么小就入队了,真不简单。我骄傲极了,不由得挺了挺胸,留下了这严肃骄傲又羞涩的一刹。第二年,红小兵重新更名为少先队,我也真的入了队,那条假红领巾从此被我扔到了角落里,不知所终……时间就像一个魔法棒,轻轻一挥,30 年岁月流转。奶奶已经离去了近 20 年。妈妈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而我……也已有了宝贝儿子……我凝视着这张黑白照片,那种单纯的颜色仿佛将 30 年一笔勾销,我仍是那个渴望荣誉的孩子,而至亲至爱的奶奶仍在我身边……6.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章以 为线索,由发现一张旧照片而引发对往事的深情回忆。7.回忆的内容虽然是细节片段,但奶奶的爱,母亲的善良,姐姐的诚实,“我”的自尊都在叙述描写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请认真阅读全文并概括这些片段的内容。8.“时间就像一个魔法棒,轻轻一挥,30 年岁月流转。奶奶已经离去了……”请指出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述其表达意思。9.文章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并阐述。10.文章说“姐姐很不满的在旁边抗议,说妈妈和奶奶犯了大错误,并且指出假红领巾不如真红领巾这么红,假的就是假的。”对姐姐的“抗议”你持一种怎样的态度?请回答并阐述理由。三、(2012 广东广州)风筝仙女铁凝我们的楼房前边是一大片农民的菜地。凭窗而立,眼前地阔天高,又有粪味儿、水味儿和土腥味儿相伴。在正月里,当粪肥在地边刚刚备足,菜地仍显空旷,而头顶的风已经变暖的时候,便有人在这里放风筝了。放风筝的不光我们这些就近的居民,还有专门骑着自行车从拥挤的闹市赶来的孩子、青年和老人。
我的风筝实属普通,才两块五毛钱。这是一个面带村气的仙女,鼻梁不高,嘴有点鼓;一身的粉裙子黄飘带,胸前还有“河北邯郸沙口村高玉修的风筝,批发优惠”一行小字,以及邮编多少多少什么的。使我相中这风筝的,恰是“仙女”胸前的这行小字。那表面的商业味道终究没能遮住农民高玉修骨子里的那点儿拙朴,这种口语一般直来直去的句式该让我决定,我就要这个仙女。傍晚之前该是放风筝的好时光,太阳明亮而不刺眼,风也柔韧且充满并不野蛮的力。我举着我的仙女,在日渐松软的土地上小跑着将她送上天空。近处有放风筝的邻人鼓励似的督促着我:“放线呀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我要说我的仙女实在是充满灵气:她是多么快就够着了上边的风啊。高出的风比低处的风平稳,只要够着上边的风,她便能保持住身体的稳定。我关照空中的仙女,快速而小心地松着手中的线,一时间只觉得世上再也没有比这风筝仙女更像仙女的东西了:她那一脸的村气忽然被高远的蓝天幻化成了不可企及的神秘;她那简陋的衣裙忽然被风舞得格外绚丽、飘逸;她的态势忽然就呈现出一种怡然的韵致。放眼四望,天空正飞翔着黑的燕子褐的苍鹰,花的蝴蝶银的巨龙……为什么这些纸扎的玩艺儿一旦逃离了人手,便会比真的还要逼真?就好比天上的风给了它们人间所不解的自在的灵魂,又仿佛只有在天上,它们才会找到独属于自己的活生生的呼吸。是它们那活生生的呼吸,给地上的我们带来愉悦和吉祥的话题。有些时候,在我们这寻常的风筝队伍里,也会出现一些不同寻常的放风筝的人:一辆“奥迪”开过来了,“吱”地停在地边,车上下来两三个衣着时髦的男女,簇拥着一位手戴钻戒的青年。青年本是风筝的主人,却乐于两手空空——自有人跟在身后专为他捧着风筝。那风筝是条巨大而华贵的蜈蚣,听说由山东潍坊特意订制而来;那线拐也远非我手中这种通俗的杨木棍插成,那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器械,滑轮和丝线都闪着高贵的银光。“钻戒”站在地边打量天上,一脸的不屑。好不气派的一支队伍,实在把我们给“震”了。然后那蜈蚣缓缓地迎风而起了,确是不同凡响地好看。四周爆发出一片叫好声,善意的人们以这真诚的叫好原谅了“钻戒”不可一世的气焰。我却有点为“钻戒”感到遗憾,因为他不曾碰那“蜈蚣”,也不曾碰一碰风筝线。只在随员替他将“蜈蚣”放上蓝天之后,他才从随员手中接过线盒拎住。他那神情不像一个舵手,他站在地里的姿态,更像一个被大人娇纵的孩童。在这时我想起单位里一个爱放风筝的司机。他告诉我说,小时候在乡下的家里,他自己会糊风筝却买不起线,他用母亲拆被子拆下来的碎棉线代替风筝线。他把那线一段段接起来,接头太多,也不结实。有一次他的风筝正在天上飞着,线断了,风筝随风飘去,他就在乡村大道上跑着追风筝。为了那个风筝,他一口气跑了七八里地。我知道我开始走神儿,我的风筝线就在这时断掉了。天色已暗,我开始追赶我的仙女,越过脚下的粪肥,越过无数条垄沟和畦背,越过土路上交错的车辙,也越过“钻戒”们不以为然的神色。当暮色苍茫、人声渐稀时,我终于爬上一座猪圈,在圈顶找到了歪躺在上边的仙女。我觉得这“仙女”本是我失散已久的一个朋友,这朋友有名有姓,她理应姓高,与邯郸沙口村那个叫做高玉修的农民是一家人。大而圆的月亮突然就沉甸甸地悬在了天空,在一轮满月的照耀下,我思想究竟什么叫做放风筝。我不知道。但是,有了风筝的断线,有了仙女的失踪,有了我追逐那仙女的奔跑,有了我的失而复得,我方才明白,欢乐本是靠我自己的双脚,靠我自己货真价实的奔跑到达我心中的;连接地上人类和天上仙女之间那和平心境的,其实也不是市场上出售的风筝线。 (节选自 1996 年 01 期《散文》)11.根据文中“风筝”这一线索,在空白处依次填上恰当的内容。 “我”: ① →② →③→④ →⑤ →⑥12.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1)纸扎的燕子、苍鹰、蝴蝶、巨龙一旦逃离了人手,为什么便会显得更为逼真?(2)“我”为什么把风筝仙女看成是自己的朋友?13.你觉得文中加红的句子在写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请写出一点并作简要分析。14. 你对文中“‘钻戒’放风筝”有何看法?请说出理由。
四、(2012 山东临沂)流泪的蓑衣余君才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说,在农村,看见了蓑衣,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农忙之后,蓑衣,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有蓑衣哭泣的泪痕。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上。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但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一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 (选自 2012 年第 3 期《散文选刊》)15.品味第三段中加红的句子,结合下文,看看蓑衣的“辉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6.蓑衣的泪水里蕴含着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简要分析。17.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1)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第三段中“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父亲是否无情地忘记了蓑衣?18.文章以“流泪的蓑衣”为题有什么好处?(可从构思、表达效果等方面赏析)五、(2012 广东佛山)冬荷李木生(1)冰掐灭了一湖的波浪。又冰上加雪。荷的尸骨就这样狼藉在冰雪的湖面上,肢折头断,东倒西歪,稀稀落落。(2)苍凉。落寞。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3)湖,真的死去了吗?(4)但是,有一丝荷的清香,悄然潜入心肺,连强大戗人的寒气也无法将其阻断。(5)在这冰雪的湖上,我与冬荷相识。
(6)红红的朝阳,在远处怯怯的开着。薄薄的雾气正在散去,远远近近的残荷便从朦胧里渐渐清晰起来。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的,黑的,褐的,是荷叶、莲蓬的存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之周敦颐曾将夏荷喻为“花之君子者也”。其实,冬荷不是更具有着君子的风骨吗?(7)风寒榨尽了水分算得了什么?失去了丰腴,那就裸露出庄严的筋脉迎接风雪。曾经硕大舒展的碧叶,有时会干缩成一排排瓦垄状,甚至在垄沿处散布起或大或小、有着黑色边缘的窟窿。这是被风霜雨雪反复肆虐后留下的创伤吧?乍看这带着黑色边缘的窟窿,好像这荷已经脆得很,一碰就会碎的。其实不,在这褶皱间的灰色质地里,往往还残留着浅浅的绿,抚摸它,抓它,你会立刻感到一种柔韧劲道的生命的力量。天要起风雪,水要结成冰,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躲避肯定是不行,逆来顺受恐怕也不行,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迎上前去。(8)有一枚荷叶曾是那样深深地吸引了我。寒风里,它反扣在一杆斜立于冰雪之中的荷柄旁,仿佛一位持枪披甲的英雄。它那依然硕大的叶片起伏着,犹如奔腾向前的波涛。而隆起的筋脉,在太阳下骨骼一样地凸显着,更让这波涛有了山峦连绵的质感。这如波涛山峦般起伏不息的,不就是勇士容山纳川、吞吐日月的胸膛吗?瞧着它那根植于博大之上的自信与恢宏,我隐隐感到,也许那一湖的浪漫,一湖的自由,一湖的豪情与刚烈,正被这枚荷叶收藏着?(9)太阳升起来了。冬日的湖上,荷的故事正没有尽头。(10)冬的湖上,最热的当是荷了。冰压不住它,雪也盖不住它。它总是融化了冰雪,让热的生命在这冰雪的湖面上醒目着。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世界里,总有那曾经外直中空的荷柄,或挺着,或曲着,或拧着,或举着,从冰下牵紧了纹理毕现的荷叶和莲籽散尽的莲蓬。融去了身上冰雪的荷,黑着或灰着,却崭新着。夏日的荷是从水中生的,“出淤泥而不染”;冬日的荷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弥新弥净。更有爱的宣言写在冰雪之上——干枯了也要拥抱着,共同迎受着寒风,等待冰消雪融的日子;既然灾难不可避免,那就相挨相慰着一起冻结于冰雪之上,携手承受苦难。谁能说与所爱者携手承受苦难,不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幸福呢?(11)热的荷,当是伟大的洁净与爱的楷模了。(12)午时的太阳下,荷的凛然与愤怒却历历在目着。铜铸铁打般的荷柄——有的举着叶或蓬,那是荷的解放的旗帜;有的头已半冻在冰中,却还将身子拱作劲弓,要将一统的冰盖掀翻,那满布的细钉头样的刺疙瘩,似乎正隐隐漏出咯咯吱吱的响声。(13)冬荷知道,冰下还有藕,正布满在湖底。每一节藕上,都栖着自己生生不息的梦。梦在,来年的夏天,还能不让荷在每一朵浪花上自由的飞翔吗?(14)那是月华做成的荷瓣,水精做成的荷叶,渔歌做成的蜻蜓呀!整个夏天的热烈,都在这里轰轰烈烈的演绎着。(15)一种水样的感觉正在冬荷的筋脉里汩汩地流动。饱满,自在,清新,高洁,它甚至看见了一只翠绿的青蛙,正如意地蹲在肥嫩的荷叶上,一滴被鱼尾溅上的水珠,正在蛙的脚下滚动,而滚动的水珠上,有七彩阳光的闪烁。它还看见了花瓣纷披的粉荷,嫩黄泛绿的花托周围,是黄黄的蕊毛,花托上微突着幼小的莲籽,泪泡一样的娇嫩着。美好,就是这样的吧?还有夏荷的清香,夏荷的明朗,夏荷风中快乐的呻吟和夏荷染红了白云的欢笑,都在抚弄着冬荷梦的琴弦。(16)风刮着。冰封着。雪覆着。夕阳正泛着荷蕊般的嫩黄。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 (选自《2011 中国散文年选》花城出版社 2012 年出版 有删改)19.通读全文,概括冬荷的“品格”。20.本文写的是冬荷,但又多次写了太阳。这有何作用?21.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赏析第(2)段。苍凉。落寞。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22.第(3)段说“湖,真的死去了吗?”,请你结合第(10)段内容作一个恰当的回答。23.文章最后一句说“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请问冬荷的“醒着”与“梦正酣”是否矛盾?为什么?参考答案:一、1. 一张字条(字条);班长贺琼把老师写给自己的字条转交给梁夏,使她放下了包袱。(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一张字条”在文中多次出现,可以确认为本文
的线索,然后围绕线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2.B “很随意”表面是说“我”漫不经心,不在意,其实是用故作的随意来探明梁夏在做什么。同时与下文“我假装什么也没看到,悄然走过去。”相照应,表明“我”不想点破此事,不想给梁夏造成心理压力。(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选择词语的能力。结合“我”这个人物形象来选择相应的词语即可。3.示例:糟了!老师看到我做物理作业了?可他既然看到了,又为什么没有批评我呢?我该怎么办呢?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描写心理活动的文字符合学生的心理即可。4.她是一个值得感谢的人,因为她不仅帮了梁夏,也帮了“我”,更重要的是她善解人意,默默帮助他人不求回报,精神可贵。(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班长贺琼”对“梁夏”的帮助来谈对她的认识即可。5.示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他人,不一定要大声说出来;世界也因那些默默帮助他人的人而更加美好。(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写作主旨的能力。根据文章的情节选择最深的一点来谈即可。二、6.第一条红领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线索的能力。作为文章的线索可以是物、人、情感,本文是以“物”为线索。7.“我”第一次没有得到红领巾——回忆“我”渴望得到红领巾——回忆“我”因没有红领巾而不愿去照相——回忆奶奶为我做的第一条红领巾——回忆“我”戴上奶奶做的红领巾照相——回忆“我”戴上真正的第一条红领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围绕文章的线索“红领巾”来概括情节即可。8.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之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在分析效果和情感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才行。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时间流逝之快,形象的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之情。9.“我”是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成绩好、为人诚实、自尊心强、荣誉感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我”的具体描写来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即可。10.开放题。既可肯定,亦可否定,言之有理即可。三、11.放飞风筝 回忆司机说放风筝的事 追赶断线风筝 对放风筝的感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情节的能力。根据文章各段的内容来梳理文章的情节即可。12.(1)因为它们仿佛有了灵魂,有了生命力。 (2)因为风筝仙女的淳朴打动了“我”,它恍如理解“我”,并给“我”带来了快乐。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第 5 段的内容来回答原因即可。13.示例:运用了排比,连用“她那……忽然……”的句式,把风筝仙女神秘的脸、飘逸的衣服、怡然的态势这一形象,描摹得更加细腻、丰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从修辞、特殊的句式来分析写法上的特点,然后根据写法来分析效果,表达效果扣住我对风筝的美好映像来分析即可。14.示例:“‘钻戒’放风筝”并不能体会到真正的乐趣。放风筝的乐趣要靠自己亲手“放”才能获得,而“钻戒”既不碰到“蜈蚣”,也不曾碰风筝线,更不可能去追赶风筝,仅是接过线盒拎住而已,所以他无法体会到放风筝的真正乐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钻戒”“放风筝时的表现”以及“我”放风筝时的感受来谈看法即可。四、15.① 从久远的古代就倍受重视;②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经常感受着父亲的温暖(若答“与父亲相依为命,为他遮风挡雨”也可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4、5 两小节的内容来概括即可。16.① 自古至今倍受重视的喜悦自豪;②与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③感受父亲温暖的感动;④被闲置的无趣和寂寞;⑤被遗忘的失望与伤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蓑衣”昔日的作用以及父亲进城之后“蓑衣备受冷落”的情况来分析即可。17.(1)是一个勤劳朴实、善解人意、感情深沉的人。从父亲听从劝说去陌生的城里生活看出他善解人意;从父亲生活艰辛但从不抱怨,怀念故土但不表露,看出他感情深沉。(2)没有忘记。因为:①父亲多年在农村劳作,与蓑衣结下了深厚的感情;②在文末,了解父亲的“我”断定父亲不会忘记;③修缮房屋预示着父亲将来还要回老家,那时自然会看、会想、会披蓑衣的。
解析:第一小问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从文章中对父亲的具体描写来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即可。第二小问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父亲与蓑衣多年的感情以及几年之后又回到老屋”来分析父亲是否忘了蓑衣即可。18.① 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②蓑衣竟会流泪,题目新颖富有悬念,能激发阅读兴趣;③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好处的能力。可从构思、表达效果等方面赏析。五、19.① 有君子风骨:柔韧劲道,坚韧顽强(不屈不挠)、迎难而上,勇于抗争。②自信恢弘;③合作担当;④富有梦想。 解析:(6)~(13)段,逐层概括。20.以太阳为线索,使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也为写荷提供了明丽的背景,同时展现冬荷在不同背景下的特点。 解析:太阳贯穿全文,起到了线索作用;写太阳也是为写冬荷服务,主要是背景作用。21.示例一:本段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过去荷叶生长的茂盛、荷花开放的热烈、荷湖生命的灵动。示例二:写冬湖的苍凉、落寞,为下文写冬荷的顽强作铺垫,也衬托了过去荷叶生长的茂盛、荷花开放的热烈、荷湖生命的灵动。示例三:巧妙化用名句,如“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就化用了诗句“早有蜻蜓立上头”,写出了荷湖过去生命的灵动和现在的苍凉、落寞。解析:本语段可从多方面或某一点进行赏析,例如,想象、联想、对比、先抑后扬、句式、炼字等,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赏析,都要结合原文内容把作用阐述具体。22.湖并没有死去。因为有充满生机的荷,让热的生命醒目着,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弥新弥净,它与所爱者携手随苦难,享受幸福。 解析:首先作出判断,其次锁定第(10)段筛选信息并概括。23.不矛盾,“醒着”指的是冬荷正处在遭受风霜雨雪摧残的现实中;“梦正酣”指的是冬荷对生活对未来依然充满憧憬和梦想:在湖底每一节藕上都栖着生生不息的梦,来年夏天整个湖仍将是荷的世界。 解析:首先作出判断,其次结合原文内容分别解释“醒着”和“梦正酣”,能用原文词语就用原文词语,能用原文句子就用原文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