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语文(北京卷)解析版

发布时间:2024-05-23 09:05:54浏览次数:26
语文 第 I 卷(选择题 共 30 分)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诠释 出其制胜 瞩(zhǔ)目 人才荟( kuài )萃 B.杀戳 宁静致远 莅(wèi )临 鸢( yuān )飞鱼跃C.平添 励精图治 缜( zhěn )密 鹬( yù )蚌相争D.松弛 老奸巨滑 揣度( duó) 深陷囹圉(yǔ)【答案】C【考点】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和正确书写汉字。【解析】将字音字形结合起来考查,不但可以减少题量,还符合生活语文的规律,应该大力提倡这种命题思路。A 项:其-奇,据词义可以推测出来;荟,音“huì”。B 项:“莅”音“lì”。D 项 “圉”音“yǔ”【思路分析】对于北京考生而言,读音错误的相对较少。同音字造成的错别字可以通过义辨法区别。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高考资源网 ks5u.com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 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 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干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 画山水A.遏制 次序 善于 B.遏制 秩序 擅长 C.遏止 秩序 擅长 D.遏止 次序 善于【答案】B【考点】考查词语(实词)的选用【解析】近义实词可以从适用对象或范围、感情色彩、词义轻重、搭配习惯诸方面辨析。遏制:重点是“制”,控制住/遏止:重点是“止”,使停止。显然,目前对于环境恶化只能控制还不能使其停止,排除 C、D。善于:范围广/擅长:主要用于专业特长,如擅长绘画。 画山水,应该选用“擅长。【思路分析】考生不必逐空选择,只需要选出自己最拿手的两空即可。选择时,组词造句法最为适用,也最为实用。如:维持秩序/按次序入场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马金凤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后来却以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悦耳,她 81 年的舞台生涯中有多少值得探寻的奥秘啊!B“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百年孤独》,一度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C 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D.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五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答案】D【考点】考查对成语的理解和选用【解析】D 项望文生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思路分析】对于成语,要用文言文的知识来识记和理解,其中的典故成语如“世外桃源”、“目无全牛”、“五风十雨”等需要整体把握,切不可肢解、曲解。   在这种情况下,作文想出类拔萃很难,这里特指作文从思想上出类拔萃,但从另一方面讲,这样的题目也是有利有弊,今年高考作文题的主导方向是希望青年能够追逐理想,考生通过另辟蹊径来获得高分我觉得不太容易。  文字功底好的考生一定占优势。  ●“60 后”名家  邱华栋  男,当代实力派作家。1969 年生于新疆昌吉市。16 岁开始发表作品,18 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集,20 年来,写作有长篇小说《夏天的禁忌》、《夜晚的诺言》、《白昼的躁动》、《正午的供词》、《花儿花》、《猎户星》、《单筒望远镜》等 7 部。  展开想象力容易得高分  我觉得这个题目不错,“隐形的翅膀、飞向远方”这些词句很容易激发考生的想象力。  我一直在关注高考的作文题目,现在的作文题很难出,难就难在能否判出高下。这个题目对考生的想象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每个考生会对题目有不同的理解,写出来的作文也容易分出高下。  因此,比起往年其他的作文题,这个题目,有想象力的考生如果写好了很容易得高分,但是想象力展不开,也容易写歪了,甚至得低分。  ●“70 后”名家  丁力  1971 年出生。  现居北京。自 1993 年起在各类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作品,作品多次获奖,是七十年代出生作家群代表性人物之一。  自 2000 年以后,开创新类型“恶魔主义”小说方式,以更具人性深度的视角,展示时尚另类都市生活的银幕反面。  生活有感触学生有话说  给考生自我抒发的空间很大,这是一首励志歌曲,地铁、公交的电视上经常播,我都会唱,相信很多考生也都耳熟能详,它不像前几年的高考作文,给考生的亲身感触不是很深。  如果我来写这个作文,我偏向于把它写成抒情散文。我想这样一个题目,出题人应该是倾向于让考生抒发自己的理想,给考生自我抒发的空间很大。总之它的难易度适中,比较容易产生好文章;尤其是那些对生活有感触的学生,很可能会拿到高分。  ●“80 后”名家  安意如   1984 年 6 月出生于安徽,诗人、作家。小时候安意如跟着外公长大,外公是旧式文人,她跟随外公读过很多唐诗宋词。曾创作诗词评赏“漫漫古典情”系列,去年推出了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和《思无邪》,2007 年 6 月出版言情小说《惜春纪》。  考生应该联系当下社会  我觉得这个题目挺好,当时在四川地震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唱这首歌,在各种晚会上这首歌的出现频率也很高。  我想这首歌如此契合灾难下人们的心理,创作这首歌的人当时也没想到。考生在写作时,我认为应该联系到当下的社会,当然从小的方面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这首歌的感受。  比如高中生在 KTV 唱歌,认为这首歌仅仅是好听,但之后呢?很多人发现这首歌在灾难中还可以鼓励我们,打动我们自己的内心,具有心理疗伤的功能。w.w.w.k.s.5.u.c.o.m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塑、长达 40 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B. 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C. 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D. 朝夕相处,谁也不能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答案】A【考点】考查辨析病句。【解析】B 项有歧义:“利息”的含义不明确,可改为“贷款利息”;“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与后文重复,可去掉。C 项后一分句暗换主语或谓语中心语残缺。可在“耗时”前加“需要”,并去掉“不可或缺”。D 项表意不明:“这”指代的内容不明确,如果指“不能发生矛盾”尚可,指“发生矛盾后就各执己见”就不妥了。【思路分析】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是考生的一块鸡肋。除了平时的专项集训外,考生尚需要运用语感审读法、造句类比法、压缩主干法和从语法、修辞、逻辑和语意上综合分析。5.某校文学刊物转载的一段评论中有四个注解,其中不正确的一个是 矛盾在《子夜》等小说创作中所努力实现的创作模式,是西方由巴尔扎克、列夫 · 托尔斯泰 、左拉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小说家所成功地实践了的创作模式。A. 《子夜》:长篇小说,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B. 巴尔扎克:19 实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巴黎上流社会的编年史。C. 列夫·托尔斯泰:19 世纪俄国作家,他的《战争与和平》以气势恢弘著称。D. 左拉:19 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代表作是体现人道主义思想的《巴黎圣母院》【答案】D【考点】考查文学常识和作家作品。【解析】这种形式的考查比较新颖,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学习和记忆。D 项左拉的代表作是,《卢贡—马卡尔家族》《娜拉》《四福音书》等,《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雨果。【思路分析】该考点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习。二、本大题共五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1)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2)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3)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4)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①。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 (5)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②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①肄:学习、练习 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益:渐渐B.度吾所能行为之 度:估量C.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D.竟朝置酒 竟:直至……终了【答案】C【考点】考查对文中实词的理解【解析】C 项,据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内容“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和叔孙通笑着说:“你等真是……的儒生”及下一段众儒生被征召的情况来看,叔孙通此处断不会认为他们“品德低下”,应当译为“见识浅陋”。课文《曹刿论战》有“肉食者鄙”,《出师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句子。【思路分析】文言文实词的推断,基本方法就是代入原文,据上下文的文意进行排除或筛选,至于据结构、语法等进行分析,还不如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难度不要大),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形成语感。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① 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 ① 及项梁之薛 ②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C. ① 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D. ① 度吾所能行为之 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答案】A【考点】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解析】A 项均为介词“趁机”。B 项:到(动词)/的(助词)。C 项:按照(介词)/在(介词)。D 项:所字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或不译/被(介词),被动句固定句式“为……所”【思路分析】所考查的虚词均出自大纲规定的 18 个文言文虚词。对照句出自教材或选文。对于前者可以此句中该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前一句子,看看讲的通还是讲不通。对于后者,则需要先找到句子在原文的所在,看整个句子乃至一段的意思而定。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D.以尊卑次起上寿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答案】C【考点】考查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解析】C 项:“车骑”翻译成“战车骑兵”错【思路分析】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翻译,难度不大,但考生一定要据上下文仔细辨别其翻译中的细微之处。据文章第二、三段可知,这是叔孙通为汉帝制定礼仪以使君臣的尊卑有序。朝堂上当然不会像作战那样排兵布阵了。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⑤【答案】B【考点】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解析】②写的是高帝的做法,据此可排除 A、C 两项;⑤写的是叔孙通帮助恢复古礼后的效果,不能说明其“识时务,有眼光”,据此可排除 D 项。【思路分析】考生一定要有原文意识,找到备选项在原文的所在,据上下文读懂大意,再据题干进行筛查。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答案】D【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析】据第二段可知,是高帝“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后,群臣才没有了尊卑礼法。【思路分析】考生对于需要读懂几个句子或是一段乃至全篇才能回答的这类概括题,比较犯难。其实,只要牢牢把握一点,就是找到信息源,进行比较、归纳、概括,也就迎刃而解了。第Ⅱ卷(共 120 分)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2 分。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5 分)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答案】11.(5 分)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考点】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思路分析】文言文的断句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与翻译相关的题型,其难度低于翻译,但读不懂文句,断句也是很困难的。考生可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据标志词进行辅助断句。如据实词“补不足”、“人”、“损”,据虚词“之”、“是以”等可辅助判断。 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0 分)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 ③ 准拟:准定。①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②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 分)③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5 分)【答案】12.(10 分)①(2 分)D②(3 分)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③(5 分)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 第二问:略【考点】①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②考查诗歌的风格和流派 ③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分析。【思路分析】①七八句“准拟”,据注释是“准定”的意思,因此可排除“期盼”之说。②宋词的风格和流派大致为两类,一类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一类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从词的内容和情感倾向可判断。③“波神留我”、“露宿何妨”、“准拟岳阳楼”均表现了词人的乐观、豁达的面对风雨的情怀。考生只要调动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使词人的形象跃然心头,不难归纳出来。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7 分) ①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星垂平野阔, 。 ,官应老病休。 (杜甫《旅夜书杯》) ③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 。 (杜牧《阿房宫赋》)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 (秦观《鹊桥仙》)【答案】13.(7 分)①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②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③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④又岂在朝朝暮暮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0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16 题。(1)昆曲本是吴方言区域里的产物,现今还有人在那里传习。苏州地方,曲社有好几个。退休的官僚,现任的善堂董事,学校教员,中年田主少年田主,还有诸如此类的一些业余的唱区家,都是那几个曲社里的成员。至于职业的演唱家,只有一个班子,就是上海“大千世界”的仙霓社。逢到星期日,没有什么事情来逼迫,我也偶尔跑去看他们的演唱,消磨一个下午。(2)演唱昆曲是厅堂里的事情。地上铺了一方红地毯,就算是剧中的境界;唱的时候,笛子是主要的乐器,声音当然不会怎么响,但是在一个厅堂里,也就各处听得见了。搬上旧式的戏台去,即使在一个并不宽广的戏院子里,就不及平剧①那样容易叫全体观众听清。如果搬上新式的舞台去,那简直没有法子听,大概坐在第五六排的人就只看见演员拂袖按鬓了。 (3)昆曲那些戏本子虽然也有幽期密约,盗劫篡夺,但是总要归结到教忠教孝,劝贞劝节,神佛有灵,人力微薄。就文词而言,据内行家说,多用词藻故实②是不算稀奇的,要像元曲那样亦文亦话才是本色。但是,即使像了元曲,又何尝能够句句像口语一样听进耳朵就明白?再说,昆曲的调子有非常迂缓的,一个字延长到了十几拍,那就无论如何讲究辨音,讲究发声跟收声,听的人总之难以听清楚那是什么字了。所以,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故实跟词藻那就尤其有味。(4)昆曲的串演,歌舞并重。舞的部分就是身体的各种动作跟姿势,唱到哪个字,眼睛应该看哪里,手应该怎样,脚应该怎样,都由老师傅传授下来,世代遵守着。动作跟姿势大概重在对称,向左方做了这么一个舞态,接下来就向右方也做这么一个舞态,意思是使台下的看客得到同等的观赏。譬如《牡丹亭》里的《游园》一出,杜丽娘小姐跟春香丫头就是一对舞伴,自从闺中晓妆起,直到游罢回家止,没有一刻不是带唱带舞的,而且没有一刻不是两人互相对称的。这一点似乎比较平剧与汉调来得高明。前年看见过一本《国剧身段谱》,详记平剧里各种角色的各种姿势,实在繁复非凡;可是我们去看平剧,就觉得演员很少有动作,如《李陵碑》里的杨老令公,直站在台边尽唱,两手插在袍甲里,偶尔伸出来挥动一下罢了。昆曲虽然注重动作跟姿势,也要演员能够体会才好,如果不知道所以然,只是死守着祖传表演,也就跟木偶戏差不多。 (取材于叶圣陶 1934 年所作《昆曲》,有删改)注:①平剧:即京剧,当时亦称国剧。 ②故实:以往的有历史意义的事实;典故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昆曲的内容有的诲淫诲盗,有的也教盅教孝,劝贞劝节。B.昆曲里好的戏文词藻故实颇丰,而且文言白话兼而有之。C.昆曲的舞注重手脚之间的协调,是为了准确地表现唱词。D.昆曲人物舞台站位互相对称,因其舞台布景讲究对称性。【答案】14.(3 分)B【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析】A 项信息源在第三段:“昆曲那些戏本子虽然也有幽期密约,盗劫篡夺,但是总要归结到教忠教孝,劝贞劝节。”原文没有“诲淫诲盗”的字样,.无中生有。C 项是对第四段开头几句的概括,原文是“舞的部分就是身体的各种动作跟姿势,唱到哪个字,眼睛应该看哪里,手应该怎样,脚应该怎样,都由老师傅传授下来,世代遵守着”。这里丝毫看不出有“为了准确地表现唱词”的目的,也是无中生有。D 项:据末段“没有一刻不是两人互相对称的。这一点似乎比较平剧与汉调来得高明”,不能推出“舞台布景讲究对称性”的原因,故为强化因果。【思路分析】对文意德概括,不能简单的比对了事,要根据全文作细致比对,看看选项概括了文中哪些相关内容,概括的是否准确。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昆曲的爱好者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一定的经济条件。B.昆曲演出的效果与观众事先对曲目内容的熟悉程度有很大的关系。C.昆曲演出原是厅堂里的事,因此不太适应新式舞台的要求。D.昆曲演出要求演员注重动作姿势,致使有些演出如木偶戏一般。【答案】15. (3 分)D【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析】D 项的有效信息在文末一句:“昆曲虽然注重动作跟姿势,也要演员能够体会才好,如果不知道所以然,只是死守着祖传表演,也就跟木偶戏差不多。”此项张冠李戴,原文是说死守祖传表演而不知道所以然才跟木偶差不多。【思路分析】此题难度略小于上一题。笔者以为,两个小题均考查了同一考点,似有重复之嫌。16.简要概括本文谈到的昆曲的长处与局限。(4 分)【答案】16.(4 分)长处:①文化内涵丰富,唱词文白兼有且重故实;②艺术表演精湛,歌舞并重局限:不适合在新式舞台演出,有的演员墨守成规。【考点】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思路分析】“局限”难度不大,信息源在文末;“长处”“长处”的有效信息主要在第(3)、(4)两段;第二点也好概括,关键是第一点其唱词(脚本)的特点是否是其优点,唱词的特点也需要 概括。五、本大题共四小题,共 18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7—20 题。司马祠(1)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而对韩城心仪已久。在这次的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廓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2)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药,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3)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唐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缘于不易更改,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无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4) “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这条险峻的山脊,是后人垫沟筑起的,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用意取之于《易经》中的释义,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5) 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司马迁之侍妾,叫随清娱,迁遇难后忧伤而死,褚遂作此墓志铭。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岗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墓顶一柏分为五指,人称五子登科,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6)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牌坊和山门,再读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 分)A.汉武帝之所以与司马迁结缘,是因为在太史公的故乡挖到了投其所好的灵芝草B.作者在文章中叙写韩城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凸显的是史圣家乡的人杰地灵。C.在作者看来,受了宫刑的司马迁死后不能埋入祖茔,这构成了史圣最大的悲哀。D.类似于褚遂良的梦,本文的行文也呈现出一种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写作风格。E.文章融历史想象与现实感怀为一体,为这篇游记增添了几分厚重感与文化内涵。【答案】17.(4 分) B E【考点】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对作者观点的评价,对写作思路和作品风格的评价。【解析】A 项有效信息在第(2)段:“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据此,该项强加因果。C 项据第(5)段“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可知,作者倒认为司马迁长眠于此乃“最佳”,故而此项无中生有。D 项:本文是按行踪来写的,谈不上“扑朔迷离”。【思路分析】考生可先通读全文,把明显的错误划去,再对剩下的选项进行比对。 18.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 分)【答案】18.(2 分)①在结构上统领下文,承上启下 ②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到高的走向 ③暗含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思路的分析。【思路分析】此题难度不大。某一段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这是一个明显的过渡句。结构上有过渡作用;内容上,考生要注意“仰望”一词,仰望谁?为什么要“仰望”?这样思考。19.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6 分)【答案】19.(6 分)要点一:九十九级神道——司马迁所经受的磨难要点二:泥塑像——司马迁的“完人”形象要点三:墓冢——司马迁的大智大慧要点四:墓顶一柏——司马迁的“天问”【考点】综合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文章结构。【思路分析】首先分析作者写到了司马祠的哪些内容(对象),这些对象各自的象征意义或寓意应该在其后面,要圈点、勾画,然后进行整合。第一问:据题干“司马祠”可大致判断出信息源所在,再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合。第二问:有效信息在第(4)、(5)段。或许第一点不难概括;其余几个要点可能遗漏。司马祠内外的物件、结构就是“有形的”,其后的评说便是“无形的”。20.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回答下面问题。(6 分)①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3 分)②结尾一句“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原文作答。(3分)【答案】20.(6 分) ①(3 分)要点一:把司马祠当成历史的大书,强调它特别值得解读要点二:引发读者对司马迁人格与精神进行深入思考②(3 分)(略)【考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主观感悟。【思路分析】考生不妨这样思考:“读”的几个对象都与司马祠有关,而司马迁彪炳史册的不正是他伟大的人格和作品吗?第一问便迎刃而解了。第二问要求考生扣紧原文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答,可结合考生积累的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等知识来回答。六,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0 页。21,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4 分)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①以《红楼梦》为主语②以曹雪芹为主语【答案】21.(4 分)①《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②曹雪芹是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考点】考查句式的选用和变换【思路分析】此题实际上考查短句→长句,看似简单,实则要注意三个短句除用作母版的那个,其余两个都得调正语序。22.今年 10 月 1 日,北京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聚会游行,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60周年。有市民建议,受阅部队中应有“抢险抗灾部队方阵”和“维和部队方阵”,群众游行队伍中应有“志愿者队伍”和“城市外来务工者队伍”。 请从上述“方阵”或“队伍”中选择一个,拟写一段现场解说词。 要求:突出该方阵或队伍的特征,赞誉其风貌;语言简洁得体;不少于 100 字。(6 分)【答案】22.(6 分)(略)【考点】考查扩展语句和语言的简明、得体。【思路分析】考生只需要任选一个即可,按照要求,可适当使用修辞手法,以使语言生动。七、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页。23.作文(60 分) 有一首歌唱道: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飞向远方。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十个外,题材不限。名家点评北京高考作文:越有想象力越易拿高分   ●“50 后”名家  郑渊洁  1955 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作家。1985 年创刊至今的《童话大王》半月刊是全部刊登郑渊洁一人作品的杂志,创刊 24 年总印数逾亿册,其作品字数超过两千万字。  国家民政部“中华慈善楷模奖”获得者。一个人写一本月刊 24 年世界纪录保持者。  与想象力直接挂钩  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越来越与想象力直接挂钩。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给考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很大。  前两天有一个记者问我,你一个人写《童话大王》坚持了 24 年,到底是从哪儿去找的灵感,我的回答就刚好与这个题目很相似:“因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如果让我写这个题目,我估计8000 字都打不住,我会用散文体,把自己这几十年的经历和感受都写出来。  总之,今年的这个题目,越有想象力的考生,就越容易拿高分。  ●“50 后”名家  王海鸰  1953 年 12 月出生于山东。著名作家,总政话剧团著名编剧,有“中国婚姻第一写手”之称。长篇小说《爱你没商量》(与王朔合作)、《牵手》、《大校的女儿》、《不嫁则已》、《中国式离婚》;话剧《洗礼》、《送你一枝玫瑰花》、《我想跟你说句话》等。  题目太主旋律有利也有弊  这个题目很主旋律,因为我的孩子已经毕业,所以今年我对高考作文并没有预期,我认为作文最难出的是不能将背诵课文移植过来。有理想、有希望、有追求这样主旋律的题目将导致学生作文可能会出现一大批相似的东西。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