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8]《金融学》西南大作业答案

发布时间:2023-09-04 15:09:16浏览次数:67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 网教 专业: 会计学 课程名称【编号】:金融学【0778】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从以下 6 题中任选 4 题,作简要分析。(每小题 25 分)1.简述决定利率的因素。答:1、货币供求。利息是转让货币资金使用权的报酬,因而利率是借贷资金使用权的"价格"。借贷资金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同普通商品一样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其价格同样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在货币供给一定时,货币需求增加导致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减少导致利率下降。而在货币需求一定时,货币供给的增加导致利率下降,货币供给的减少导致利率上升。所以,资金供求状况是影响利率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着某一时期利率的高低。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意味着货币贬值,从而影响货币购买力。在借贷活动中,贷款者贷出货币时,必须考虑借贷的本金是否会因为通货膨胀而贬值,所以,在确定利率水平时必须将通货膨胀率考虑在内。3、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通常是利率体系中的基准利率,它的变动会对利率体系产生决定性影响。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相应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借贷资金成本,市场利率会因此而提高。反之,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就会降低市场利率。4、国家经济政策。由于利率的变动对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各国 ZF 把利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状况和货币政策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制定的基准利率影响市场利率,调节资金供求,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速度。反过来,国家各个时期制定的经济政策,也必然成为影响利率的重要因素。5、国际市场利率水平。在一个开放经济中,。利率的变动会受国际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资本的国际流动日益频繁,流动规模愈来愈大的情况下,国际因素对利率的影响会愈来愈大。国际市场利率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是通过资金在国际间的流动来体现的。在放松外汇管制,资金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若国内利率高于国际市场利率,就会引起货币资金流人国内;反之,则会引起货币资金外流。ZF 在制定和调整本国利率时,必须考虑国际- 1 - 市场利率的影响。2.商业银行有哪些主要职能。答:商业银行的职能是由它的性质所决定的,概念是区分于中央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它是储蓄机构而不是投资机构,主要有五个基本职能:调节经济。调节经济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其信用中介活动,调剂社会各部门的资金短缺,同时在央行货币政策和其他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实现经济结构,消费比例投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调整。此外,商业银行通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活动还可以调节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商业银行因其广泛的职能,使得它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十分显著,在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国民经济中位居特殊而重要的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商业银行已经凸现了职能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信用创造。商业银行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产生了信用创造职能。商业银行是能够吸收各种存款的银行,和用其所吸收的各种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派生为存款,在这种存款不提取现金或不完全提现的基础上,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在整个银行体系,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商业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是各种金融机构中唯一能吸收活期存款,开设支票存款帐户的机构,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转帐和支票流通。商业银行以通过自己的信贷活动创造和收缩活期存款,如果没有足够的贷款需求,存款贷不出去,就谈不上创造,因为有贷款才派生存款;相反,如果归还贷款,就会相应地收缩派生存款。 收缩程度与派生程度相一致。因此,对商业银行来说,吸收存款在其经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3.试述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的内容。答: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他补充性政策工具三类。(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所谓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且经常使用,具有传统性质的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三个,也称货币政策的- 2 - “三大法宝”。①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达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标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控制银行体系总体信用创造能力和调整货币供给量的工具。② 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指央行通过正确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投资成本,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它具有双重效力,它既能起到引导信贷注入特定领域以增加流动性总量的作用,又能对社会信用结构、利率水平、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等方面发挥调节作用。③ 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则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① 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如规定分期购买耐用消费品首期付款的最低限额等。②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有价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③ 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 ,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制房地产投机。④ 优惠利率,是指中央银行对按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规定较低贴现利率或放款利率的一种管理措施,如基础产业、高科技产业等。(3)其他货币政策工具① 直接信用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如规定利率最高限额、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 3 - 和直接干预等。② 间接信用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和金融检查等办法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变动方向和重点实施间接指导。4.试述资金和货币的区别和联系。答:(1)货币和资金是有明显区别的,主要表现在:①存在形态不同。货币只能存在于货币形态;而资金不仅可存在于货币形态,还可以存在于实物形态。②运动过程不同。货币运动的程序是“商品(W)—货币(G)—商品(W)”,货币在这里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而资金运动程序是“G—W…P…W′—G′”,这里的 P 是指生产过程即价值的增殖过程。③需要量的规律不同。货币需要量公式为 M=PT/V;而资金需要量则等于产品生产总值除以资金周转次数。④货币资金具有双重性。即它既是作为资金的货币,又是作为货币的货币。(2)货币和资金也有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①资金的总价值总是以一定的货币量来表现的;②资金总有一部分存在于货币形态,即货币资金形态,货币资金具有资金和货币的两重属性;③各种类型的资金和货币在其各自运动中可以转化;④流通中的货币量大部分为资金运动服务,且资金循环的一头一尾都与货币的流通交织在一起;⑤各种类型的资金紧张往往又集中表现在货币资金上。5.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答: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一对矛盾,金融监管是金融创新的障碍,也是金融创新的诱发原因。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又促使金融监管的不断完善。(1)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诱发作用① 二战后,西方国家为维持金融稳定而对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利率、信贷规模、区域分布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监管办法,成为诱发金融创新的重要原因。由于监管实际上是对金融机构的一种成本追加,或称隐含的税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机构必然会想笔设法来规避政府监管,于是,金融创新应运而生。② 当金融创新危及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时,政府会更加严厉地监管。其结果是监管创新监管,两者互为因果。③ 由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因此,金融监管越严格,金融创新越活跃。- 4 - (2)金融创新对完善金融监管的作用金融创新使早期的金融监管失去了效率,并推动了 80 年代的金融自由化,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又增大了金融风险,使金融体系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各国政府必然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以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6.简述金本位的特点。答:金本位即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于 19 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1. 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2.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本位币的含金量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成金币。3. 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的支付手段的权利。4. 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的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5. 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 5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