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8《认知心理学》2018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发布时间:2023-11-19 12:11:10浏览次数:5《认知心理学》 年 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认知心理学》是心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入门课,主要研究研究心理活动内部机制认知结构和过程。本课程为闭卷考试,满分 分,考试时间 分钟。考试包括以下三种题型:、名词解释(每题 分,共 分)给出相关名词的基本含义。、选择题(每题 分,共 分)为不定项选择题,每一题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正确选项。根据题干,选择合适的选项,可以采用直接选法、排除法等方法进行选择。、简答题(第一题 分,第二题 分,共 分)根据题干要求,回答要点,无需展开详细论述。二、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章 认知心理学及其发展 、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人们获得和应用知识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总称为认知。 认知心理学()广义上为以认知为研究取向的心理学。狭义上为信息加工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观点,即将人脑看作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来研究认知活动。、认知的过程与结构 ()认知过程 信息加工的阶段或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感觉输入、转换、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过程。)认知结构是人的知识的表征。表征()代表和传递某种事物的信息;表征是人的内部心理结构,是知识及知识的组织方式。、 认知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关系、认知模型 认知心理学通过建立各种认知模型来说明人的认知活动,包括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建立认知模型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特点! 二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反应时( ) 从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代表了从刺激输入到中枢加工到反应输出的全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第二章 知觉与模式识别 一、知觉类型 、知觉的概念 人脑对经过感官获得的外部信息进行加工,产生反映事物整体的心理现象,这一过程叫知觉。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社会现象,是音义统一的全民性交际工具。基本结构材料是词。 言语: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和过程。包括言语表达和言语感知与理解过程。语言是交际的手段,言语是交际过程本身。语言和言语相互依存。 二、语言的特性 、创造性 人类语言可以通过有限的音位、语素、词汇等创造出无限多的句子。 、结构性 人类的言语活动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结构。 、意义性 每一个构成语言的词都有意义,语言的作用在于表达这些意义。 、指代性 把具有完好结构和适应意义的语言应用到恰当环境中,语言必须和指代物吻合。 、人际性 语言的使用应注意特定的对话情境。第二节 语言的结构 一、语言的结构 、音位: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 、词: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句子 二、生成转换语法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实际说出的句子,字词及其组织,可以进行短语结构分析。深层结构:句子的意义,即概念和规则,命题。、生成和转换生成:由短语结构规则和词库生成句子的深层结构。转换:将深层结构转换为不同的表层结构由于转换语法规则系统的存在,所以人类可以产生大量的语言。三、重点习题一、名词解释、启动效应、组块、认知、知觉的组织原则、心理旋转、保守性聚焦、功能固着、转换语法二、选择题、下列哪个活动属于认知活动?( )
/婴儿与母亲形成依恋 ) 岁的小学生开始识字 岁的少年对父母产生叛逆心理 9大学生希望自己取得很高的成就、成年人正常阅读报纸过程中,对单个字的加工是( )/自下而上加工 )自上而下加工 控制性加工 9自动化加工、 的短时记忆编码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中除了听觉编码以外还存在视觉编码。这一经典实验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减法法 )加法法 开窗技术 9出声思维、泛魔堂理论从本质上讲,是模式识别理论中的哪种理论?( )/模板说 )原型说 特征分析理论 9相互作用激活模型、下列哪种实验范式包含的认知活动是选择性注意?( )/启动作业 )- 作业 追随作业 9双作业操作、课堂教学进行中,突然有人闯入,教室里的所有人都转头望向他。这反映的是什么注意过程?( )/随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9分配性注意、“月晕而风”这句谚语的形成过程是一种什么推理?( )/条件推理 )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9转换推理、在人工概念实验中,有的人会把遇到的第一个肯定例子的全部属性作为一个假设,然后每次改变两个甚至更多属性来验证其是否与主试心中的概念有关。这是什么策略?( )/保守性聚焦 )冒险性聚焦 同时扫描 9相继扫描、下列哪项实验任务主要用于研究分配性注意?( )/追随作业 )- 作业 视觉搜索作业 9双作业操作、系列位置效应中哪一部分效应可以解释为短时记忆?(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前摄抑制 9倒摄抑制三、问答题1简述双重代码理论的主要观点。、比较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的异同。四、参考答案一、 名词解释、启动效应:字词间由于词形、词音或语意的联系而产生自动激活的现象。反映了个体对词形、词音或语义的自动加工。、组块: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认知:人们获得和应用知识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总称为认知、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律:其他条件相同时,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为图形。相似律: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封闭律: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共同命运:视野中的某些成分按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容易组成图形。简单性:简单结构容易组成图形。、心理旋转:单凭心理运作,不靠实际操作,将知觉的对象予以旋转,从而获得正确知觉经验的心理过程。体现了表象的可操作性特点。
、保守性聚焦:人工概念形成过程中进行假设检验时采用的一种策略。被试把遇到的第一个肯定例子的全部属性作为一个假设,然后每次改变 个属性来验证其是否与主试心中的概念有关,从而发现正确概念。、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固定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之一。、转换语法:乔姆斯基的生成转换语法理论之一。由短语结构规则和词库生成句子的深层结构以后,通过转换规则如肯定、否定、疑问等将其转换为句子的表层结构。由于转换规则的存在,可以说明人类为何可以产生大量的语言。二、选择题、)、/9、/、、、)、)、)、9、)三、问答题、简述双重代码理论的主要观点。 提出存在两种代码系统:言语2表象 基本假设;、言语系统与表象系统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结。、两个系统中存在三种加工水平。、表象表征与言语表征具有不同的性质。、两个系统将它们的单元组成高级结构的方式不同。具体阐述请自行参考讲义或 进行补充、比较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的异同。二者均为长时记忆储存模型。均用语义表征概念。层次网络模型要点 概念:结点 概念间的层次关系 概念的属性 箭头表示成分间的直接联系 信息的提取沿连线搜索。激活扩散模型要点 概念:结点 概念的联系:连线 概念间的关系程度:连线的长短和数量 逻辑层次关系和横向联系 概念特征的存贮激活扩散模型和层次网络模型的差异( 概念与属性的地位同等 <-1附属 概念与属性的联系个人经验 <-1逻辑关系 概念间语意距离的差异差异 <-1同等具体阐述请自行参考讲义或 进行补充
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 201803 学期 6 月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课程 ppt。在复习中有任何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咨询。祝大家考试顺利!
、知觉的种类 ()按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特性分 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 ()按人脑反映的事物特性分 、知觉的特性(一)整体性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刺激物的个别特性和属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关系。(二)知觉的理解性知觉不是被动的登记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三)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它的稳定性包括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 、知觉的认知理论 知觉不是由输入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当前刺激与知觉者的某些内部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知觉的组织 模式识别 、模式和模式识别 模式()是由一组刺激或刺激特性,按照一定的关系构成的一个有结构的整体。 模式识别()是运用记忆中已经储存的信息对当前出现的刺激模式作出有效解释的过程。 、模式识别的理论 ()模板说 ()原型说 ()特征分析理论: ()拓扑学理论、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律:其他条件相同时,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为图形。、相似律: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封闭律: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共同命运:视野中的某些成分按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容易组成图形。、简单性:简单结构容易组成图形。第三章 注意 第一节 选择性注意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选择、维持、整合、调节功能。选择性注意的理论模型 (一)过滤器模型 !"人的信息加工容量是有限的。选择信息按照“全”或“无”的原则。选择的依据是刺激的物理性质。选择发生在早期。
(二)衰减模型 #"信息加工容量有限。过滤器按照信息衰减的方式工作。注意的选择不仅依赖刺激的特点,也依赖高级分析水平的状态。选择发生在早期。(三)反应选择模型 "所有信息都可以被知觉加工,选择发生在后期反应阶段。选择的依据是刺激的重要性。第二节 认知容量与分配性注意 一、双作业操作 双作业操作 "#$%&让被试者同时完成两种作业,观察第一种作业对第二种作业的干扰程度,可将其视为人们对第一种作业注意程度的指标。 二、单一资源理论 #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决定注意的关键是资源分配方案。两种限制('()*+)资源限制过程材料限制过程资源限制过程:作业受到所分配的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过程便能顺利进行。如年轻人的资源比老年人大,所以完成双作业要容易。如果作业要求超出能量,那么双作业的资源分配遵循互补原则。材料限制过程: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作业水平。自动化加工 一、自动化的概念 自动化加工(#,) 人在完成一种活动或技能时,不需要或需要很少认知资源。有些自动化是遗传的,如婴儿生来就会吮吸。有些是学习的,那些熟练的技能,阅读,吃饭。 二、注意研究范式的转变 选择性定势范式($") 、- 作业判断色词的书写颜色。- 效应:书写颜色与色词名称不一致时,被试对颜色命名的反应时延长。 - 效应说明了词义能被自动激活加工。、启动作业(%) 启动效应:字词间由于词形、词音或语意的联系而产生自动激活的现象。 、视觉搜索作业(#%)第四章 记忆结构 一、两种记忆说 、核心内容 长时记忆之外存在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 ()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
()自由回忆实验 二、感觉记忆(瞬时记忆) 、图像记忆 保持时间约为 毫秒 容量在 $ 个项目 包含信息整合编码过程 、声象记忆 保持时间约为 秒。 容量小于图像记忆,约为 个项目。三、记忆的模型 (一)詹姆斯对记忆的分类 、初级记忆:直接记忆,对第一次见到的东西的保持。 、次级记忆:间接记忆,对当前意识以外的过去经验的保持。是对曾经见过的保持和恢复。 (二).# 和 ' 的模型 (三)记忆的三级信息加工模型(/%(-0) 、记忆贮存 感觉记忆,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时间内保存下来。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时间约为 1$ 秒。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大约为 秒到 分钟。容量有限。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短时记忆是缓冲器 、记忆是受控制的加工过程 、三级既是记忆的结构,也反映的记忆加工的过程。 第五章 短时记忆 第一节 短时记忆的容量 一、有限容量:2、组块 组块(#%) 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 、知识经验与组块 组块实质是利用长时记忆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再编码,不同的组块包含的信息数量不同,组块方式依赖人的知识经验。 、分组 分组(#) 把时间空间上接近的项目分成一组。与组块不同,组块是有意义的,分组不涉及意义。 二、容量有限的性质 、组块与材料性质的关系 组块本身包含的信息太多,就不能达到 个组块的记忆成绩 第二节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 一、感觉代码 编码: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 包括听觉代码与视觉代码等
二、语义代码 与意义有关的抽象代码,不带有任何感觉通道的特性。第三节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一、-* 的经典研究 、实验范式 ()任务:判断测试数字是否属于记忆项目 ()自变量:记忆项目的数量 ()记录被试做出判断的反应时 ()其他因素的控制:反应的类型 、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被试的反应时是否会随着记忆项目数量的增多而增长? 平行扫描不会,系列扫描会 、从头至尾的扫描与自我停止的扫描 从头至尾扫描:对记忆项目全部顺序检查比较一遍,再做决策。 自我停止扫描:在记忆项目中检查出所要项目后即停止。-* 的实验说明我们在提取短时记忆信息时,是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的加工方式。二、直通模型 信息的提取不是通过比较,而是直接通往要提取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置,进行直接提取 提取快慢的依据熟悉值 三、双重模型 熟悉值 判定标准 系列搜索和直通提取 情境的制约 第六章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语义信息储存 一、层次网络模型 、提出者 (3#,、模型要点 概念:结点 概念间的层次关系 概念的属性 箭头表示成分间的直接联系 信息的提取沿连线搜索。 、模型的验证:范畴大小效应 、模型的批评 ()熟悉效应;()典型效应;()否定判断。 二、激活扩散模型 、提出者 (4&#、模型要点 概念:结点 概念的联系:连线
概念间的关系程度:连线的长短和数量 逻辑层次关系和横向联系 概念特征的存贮 、模型的加工过程 激活和扩散 激活的数量 扩散减弱 连线强度 连线的性质 、模型的验证:启动效应 、激活扩散模型对层次网络模型的修正 、激活扩散模型和层次网络模型的差异 认知结构的激活扩散模型也是一个网络模型。但与层次网络模型不同,它放弃了概念的层次结构,而以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三、特征比较模型 、提出者 --*(、两类语义特征:定义性特征、特异性特征 基本观点:概念在长时记忆中由一集属性或特征来表征。 语义空间:长时记忆中概念的语义联系。 、两阶段加工过程第七章 表象 一、表象的概念 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二、表象的特点 (一)模拟性 、心理扫描(5) 存在距离效应和大小效应 、表象的干扰6)%7口语报告 敲击报告 指点报告 (二)抽象性 对事物的表象往往是抽取共同特征形成一般性表象,并不严格局限于形成它的感觉通道。 (三)可操作性 心理旋转人可以在头脑中操作和控制表象,就像通过外部动作操作客观事物一样。单凭心理运作,不靠实际操作,将知觉的对象予以旋转,从而获得正确知觉经验的心理过程。 三、表象的理论模型 双重代码理论6,7记忆系统存在两种代码系统:言语和表象 基本假设; 、言语系统与表象系统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结。
、两个系统中存在三种加工水平。 、表象表征与言语表征具有不同的性质。 、两个系统将它们的单元组成高级结构的方式不同。 第二节 表象的作用 一、表象在知觉中的作用 表象为知觉提供期待 二、表象与记忆 、定位术 利用熟悉的地点按顺序形成地图。 记忆项目与地点建立一对一的联系。 回忆项目时利用地图作为提取线索。 、图片优势效应 图片记忆优于单词、句子记忆。奇特图片记忆更好,奇特图形不容易被其他信息干扰。 、言语材料的具体性效应 表象程度高的词记忆效果好。如乞丐教堂,教堂实际,美德大象,美德背景。第八章 概念 第一节 概念的性质和功能 一、概念的性质 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二、概念的功能 、分类 、理解和解释 、推理 、沟通 三、概念的种类 、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关系概念 、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 第二节 概念形成 一、人工概念 、定义: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 、8# 的人工概念实验 、人工概念实验的一般要求 二、)# 的人工概念实验研究 三、人工概念形成的假设考验说 概念形成是提出和检验假设的过程保守性聚焦人工概念形成过程中进行假设检验时采用的一种策略。被试把遇到的第一个肯定例子的全部属性作为一个假设,然后每次改变 个属性来验证其是否与主试心中的概念有关,从而发现正确概念。第三节 概念结构 一、特征表说
、提出者 )#9+%4&#、基本观点 ()概念是由一类个体所具有的共同因素构成的。 ()概念的表征由定义性特征和概念规则构成。 二、原型说 、提出者 、基本观点 概念由原型(最佳实例)和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构成。 第九章 推理 第一节 推理的一般概念 一、推理的概念 由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出新的结论的思维活动。 判断:对客观事物及其特征做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表现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前提:推理中依据的判断,分大前提和小前提。 二、推理的种类 、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 包括:线性系列 条件推理 三段论推理 、归纳推理:从具体到一般。 第二节 演绎推理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一、线性系列 线性系列又叫线性三段论、转换推理1两个前提,一个问题第十章 问题解决 第一节 问题与问题解决 一、问题概述 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思维任务。 、问题的种类 ()按问题的明确程度分 结构良好问题 结构不良问题 ()按解决问题的方式分 归纳结构问题 转换问题 排列问题 、问题解决 由一定的情景所引起的,按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心理活动阶段,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活动过程。第二节 问题解决过程
一、历史上的问题解决实验研究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迷笼里的猫 苛勒的顿悟说:吃香蕉的黑猩猩 二、问题空间 问题解决过程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过程。 、问题空间: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解决问题的方法越简洁空间越小。是由解决者自己构建的。 、算子(:):把一种问题状态变成另一种问题状态的方法,如规则,操作。三、问题解决的阶段 、问题表征 、选择算子 、应用算子 、评价 四、问题表征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固定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第三节 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随机搜索策略与启发策略 、随机搜索策略:尝试错误。如猜谜语,常常罗列,然后寻找正确的答案。 有非系统随机和系统随机。 、启发式策略:基于经验规则来解决问题。 二、手段$目的分析 、手段$目的分析 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并应用算子来缩小差别。 、手段$目的分析的步骤 ()建立目标 ()寻找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 ()搜索减少或消除差异的方法 ()利用找到的方法建立子目标 ()达到子目标的方法 ()达到最终目标 三、类比策略,;%(8%,某癌症患者,经医生诊断确定,不能开刀切除。惟一可能的治疗方法是用放射线破坏癌体组织。但是,采用放射疗法遇到的困难是:如果放射线强度不够,就不足以破坏癌体组织如果强度足够,,那么放射线在破坏癌体组织以前,会先损伤其他部位的健康组织。在两难情况下,怎样才能在不伤害健康组织的原则下,达到治疗的目的? 四、逆向搜索 第四节 影响问题解决的其他因素 一、问题情境: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 二、动机 三、定势:由心理操作形成的模式,所引起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四、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固定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第十一章 言语 第一节 言语的一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