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2]《班主任工作》西南机考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18 10:07:06浏览次数:37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课程名称【编号】:班主任工作【0292】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 从以下 5 个题目中,任意选作 4 个题目,每个题目分值为 25 分。要求题号清楚,观点正确,逻辑清楚,要点全面,合理阐述。1. 班级组织具有哪些功能?答:(1)促进发展功能——促进个体知识及认识的发展、情感的发展、兴趣态度的发展、社会技能的发展。(2)满足需求的功能人处于一个团体中,会对团体产生各种需求,如安全与安心的需求、归属的需求、亲和的需求、依存的需求、独立的需求、承认的需求、显示的需求、自我价值观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社会有用性的需求等。班级组织既能提供满足归属的需求、亲和的需求和依存的需求等基本需求的机会,又能创造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与社会有用性的需求等高级需求的途径。(3)诊断功能学生置身于班级组织中时,其人格及能力上存在的缺陷就会显现出来。如社会技能的欠缺、共鸣的欠缺、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的欠缺或过剩、过度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极端内向或外向、过度的不安、洁癖、坏心眼、粗暴、说谎以及其他人格偏颇。特别是在班级组织有团体要求时,学生违反这种要求的倾向将会显现无遗。这些问题的暴露,为班主任或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和矫正学生的不良倾向创造了有利条件。(4)矫正功能学生存在的上述人格及能力缺陷,可以通过班级组织进行矫正。例如,自我中心的学生会因受到伙伴的批评而改变行为;自我控制能力欠缺的学生能够在集体的监督约束下逐步形成自律意识。2. 班级活动的意义有哪些?答:1.班级活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亲历活动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很好途径。在丰富的班级活动中,从班级活动的策划、准备到活动的实施,学生不仅要看、要听、要想,而且要说、要写、要做。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去感受事物,接触各种人与事,学会表达、合作与交流,从中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增强思考能力。2.班级活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班级活动相对自由的活动内容和方式,给了学生充分地展现个人兴趣爱好的机会和空间,以及表现自己个性和反复强化个性发展的可能性。学生的个性品质、兴趣和才能在活动中能得到充分的表现,也在活动中得到巩固、调整和发展,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经验表明,性格偏内向的学生,会因多次在活动中获得满意的角包而积极参与,其智慧和特长得到发挥,变得活泼、开朗,喜与别人交往;而热情欠踏实的学生,在团体活动中会因多次承担较复杂任务,锻炼得比较冷静、实在。3.班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组织、合作等社会交往能力班级活动中的主题班会、社会调查等,都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在策划和具体的实施中,既要收集材料,写心得体会,又要与不同的人员打交道,客观上扩大了学生的交往面,提高了学生的交往频率。为此,学生就必须了解自己所组织活动的性质、目标,参与活动者各自的能力及其他特点,合理配置资源,建构活动所必需的分工合作关系。在建构这种关系的过程中,学生们必然要涉及角色分配、相互协调、尊重他人和学习利用他人经验等问题。经历是最好的老师,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经验,学会有效地组- 1 -
织活动、充分地表达,增强与人合作、宽容和礼让等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在活动的交往与合作中,互相理解,形成向心力,促进班级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3. 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有哪些?答:1.转化问题学生的原则班主任在全面分析问题学生行为产生的原因,了解学生成长等情况后,就要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对人、对事、对己的正确态度。在转化问题的过程中赢遵循以下原则:(1)多进行分析诊断在讨论对待学生问题的错误思路时,首先谈到的就是简单粗暴,一般而言,班主任喋喋不休地说教或是高压管教就会使他们越来越远,当问题学生关闭心灵大门后就后悔莫及了,所以转化问题学生一定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多分析问题表象后的深层次原因,可能的话可以与学生、家长、其好友分析诊断会议,看看对待同一问题的看法是否存在分歧,最后让学生拿出解决方法,这样可能更易实行。(2)多给予正面引导很多问题学生比较敏感且有很强的心理防御性,在开始交往时确实存在困难。班主任在工作中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不注意教育方式方法,稍有不慎,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从而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对他们的教育,正面引导很关键。既可以有特定时间与问题学生聊天,互相说说最近的所见所闻所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其偏差,也可以常让学生写心灵感悟,把内心的喜怒哀乐、心灵深处的矛盾冲突或是犯错过程中的两个“自我”行之于文,宣泄于笔端。这样做,一方面能减缓学生内心的痛苦和压力,另一方面,便于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及时施以“心灵的按摩”,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人关注,他们的行为十分重要,必须全方位地融入班集体,与老师与同学心灵相撞、情感相通、思想共鸣,才能真正找到自由与快乐。(3)多给以自由空间在班级管理中,必要的常规管理是必需的,但过多的条条框框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压抑他们的个性,使他们厌倦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所以,班级管理要做到张弛有度,多给一些自由空间,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和放松感。尽管“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不同,表现各异,但他们的共同点是自卑、消极,渴望教师放下以权威自居的架子,从高高在上的说教中走出来,成为他们的朋友。针对问题学生的特点,分类教育尤为重要。在班级管理中,对于自制力差、缺乏进取心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担任班级职务来激发他们的责任感,更好地约束自己;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要多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感,勇于表现自己;对于因为反应缓慢,跟不上整体节奏的学生,帮助他们从主观上查清原因,对他们的各方面表现出来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予充分肯定,以不断增强他们获得成功的自信心。(4)多加强沟通交流在问题学生的转化过程中,需讲究一点教育艺术。问题学生由于敏感和自卑感易自我封闭,不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但是班主任必须了解这些学生自我意识强,既自卑又特别希望得到别人尊重,既自我封闭又特别希望受到他人关注、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教育者应通过语言或文字等多种手段,创造机会与问题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经常亲近他们,决不能因为你气我,不服从我,我就远离你、冷漠你,而是你越烦我,我就越接近你、越亲近你。师生往往是在摩擦中沟通情感,在碰撞中达成共识,师生之间也就渐渐“铁”起来了,几乎无话不谈。这样,教师就能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更为重要的是,对他们的心理成因、家庭各成员对他们的影响以及他们未来的打算等都能了如指掌。2.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 (1)用闪光点去激励- 2 -
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问题学生由于具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班主任应该善于观察他们的表现,帮助他们找出“闪光点”,给他们积极鼓励。用魏书生老师的话说,就是帮他们树立起求“新我”、战胜“旧我”的信念,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尊心,激发其自信心。让闪光点照亮阴暗面,使阴暗面不再阴暗。(2)用爱心去感化问题学生最缺少的可能就是爱与关怀,不少问题学生表现出为人冷漠、胆小自卑、逆反心理严重等,因此,班主任要用诚挚的爱去感化他们,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真正地信任他们。用情感上的交融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与负担,这是帮助他们“转化”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在转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问题学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切忌戴有色眼镜而冷嘲热讽。在具体教育上应避免在班级上点名批评或是到家长面前告状,而应心平气和地采取暗示或个别谈心的方式来帮助教育。(3)用优良班风去陶冶离开集体无法转化问题学生,良好的班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于问题学生原有的思想、行为也是一种压力。在这种氛围中生活,问题学生作为班级体的成员不受鼓励,而其不良行为却为绝大多数人所反对和排斥。因此,班主任在建设班级体时,必须建设良好的班风,通过风水熏陶问题学生,有时效果好于班主任苦口婆心的劝说。(4)用批评与惩罚去鞭策目前,很多学校实行赏识教育,对学生只表扬不批评,这显然走进了另外一个误区。其实,惩罚不同于体罚,与表扬一样是教育学生的有效手段,具有不可代替性。惩罚的目的是使用严重过失的学生震惊猛醒、悔过自新,也是一种施爱为基点。教师在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惩罚时,应注意一下方面。第一,惩罚的频率不能多,一般来说,惩罚是对学生进行多次反复的柔性教育无效时才使用的。第二,惩罚的程度要适中。对学生的惩罚,要因人而异,因问题而确定,不可太轻,也不可太重。太轻,失去惩罚的价值,太重容易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或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时同样的惩罚对某些学生来说可能无足轻重,但是对另外一些学生可能就是压力的来源,因此一定要具体分析学生的承受能力。第三,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惩罚。惩罚的同时要避免讽刺、嘲笑学生,那样会伤害学生自尊心。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他。4. 班级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行为失范是导致很多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有关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80%的意外伤害事件是可以避免的。所以本着“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班级安全教育的第一要务是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和演练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逐步意识到“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从而使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到最低。(2)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安全意识的增强并不是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通过安全教育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尤为重要。一旦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救自护能力,遇到突发事件和险情后就不会惊慌失措而导致更大的悲剧。2008 年上海浦东新区就像所有中小学生普及急救技能,并向该区的中小学生发了一本《中小学生现场初级急救指南》,图文并茂地讲解正确的急救技能和错误的急救措施。红十字会的老师还走进校园指导老师学生学习急救技能,提高中小学生、教师应急和自救互救能力。- 3 -
高桥中学的副校长介绍:“1700 多位中学生,现在人人都是一名合格的小小急救员,一旦出现意外事故,他们可以熟练实施急救措施。”(3)有利于提高教师、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安全教育不只是针对学生展开的,教师的安全意识、学校的安全工作直接影响学生的安全。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由于平时注重安全教育和演练,许多学校及时有效地组织了安全疏散,没有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避免了更大的伤亡。安全教育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安全意识能力的增强,还是学校不断查缺补漏,强化安全举措,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4)有利于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定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加强安全教育,保障学生的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的本质要求。因此我们所有都应该关心、关注青少年的成长,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