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2]《运动训练学》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22 09:07:44浏览次数:33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网教/成教) 专业:体育教育 课程名称【编号】:运动训练学【0872】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1、竞技能力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答:①非衡特征刘大庆、田麦久(1997)研究表明:每一名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因素的发展大都呈现不均衡状态。② 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中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1)就如木桶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2)许多块积木才能搭建成完整的“房子模型”。2、竞技体育的起源以及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答:竞技体育的发展始终与人类社会发展同步,从竞技体育的出现直至现今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商业化,是一个清晰的、阶段性的发展过程。(1)竞技体育的世界范围广泛开展19 世纪下半叶,现在竞技体育首先在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开展起来,随后亚、非 、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竞技体育得到广泛的开展。(2)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不同的国际体育组织(如: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国际奥委会、国际体操联合会)都分别组织自己领域内竞技体育活动,这些体育组织确定规则,组织比赛,筹集资金等,构成了全球性的竞技体育管理网络。(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运动竞赛是竞技体育领域最具有代表性、活力的组成部分,已它经成为运动员显示本领、观众欣赏技艺、国际社会交流、树立与宣传举办国(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奥运会、单项锦标赛、世界杯赛以及系列大奖赛都是世界性竞技比赛,已经形成完整的赛事体系。(4)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1 - 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来,各国优秀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都明显提高。男子世界田径记录提高 8%-55%;网球运动员的发球速度已经高达 230km/h 等。百年来,运动员们的训练活动,无论从内容、方法、还是组织形式、安排技巧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断续的训练-系统的训练、闲暇娱乐式的训练-职业强化的训练、提高竞技能力构成的个别因素-综合提高全面竞技能力、少数运动员和教练员参与的封闭式训练-社会多角色介入的开放性)(5)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竞技体育的社会功能赋予了了巨大的商业价值。现在竞技体育的职业化程度越高、商业化特征就越明显。优秀教练员、运动员、体育竞技管理机构、经纪人等都广泛地通过商业操作来组织竞技体育活动,既为从业者带来丰厚的收入,也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阴影和困难(如:政治斗争的介入、经济利益的干扰、违禁药物和方法的滥用、不公平裁决等)。3、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答:项群训练理论,已经得到了体育界普遍的认可。并被广泛应用于体育工作、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健身、体育产业、体育管理等总众多领域。1、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1)对现有不同水平级的运动项目进行对应的项群分析,能够从宏观上把握众多运动项目发展的状况,便于从社会学、地域学、遗传学、训练学等不同角度科学地分析造成各类项目发展水平不一的原因。(2)可以确定与现有优势项目隶属于同一项群但暂时落后的项目,而且便于这些项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借鉴同项群中先进项目的训练经验,使暂时落后的项目有可能更快地向优势项目的行列中转移。2、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运动项目的宏观管理项群的划分和项群体系的建立使得竞技项目这一巨大群体的内部结构更加有序,为运动训练组织机构的领导人和管理人员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提供了可能。3、对同群项目训练的探讨和揭示(1)在一般训练学理论中,通常难以关注和揭示出混同于所有项目之中的一组项目的训练规律,而通过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则可以更好地把握训练规律。- 2 - (2)以一个项目的训练实践活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专项训练理论,不可能做出具有更为普遍适用性的提炼和概括,而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在这一点上则具有明显的优势。4、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人才的流动在运动训练中,有许多运动员是从邻项中选拔过来的。特别是当一个新兴项目开始建立时,这种现象更为突出。5、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方法的移植、创新和发展任何一个竞技运动项目的发展过程,都不可能处于完全闭锁式的状态,在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中,很自然的会从其他项目吸收对自己适用的理论、技术与方法。4、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的事项。答:1、掌握青少年力量发育的趋势,科学安排训练8 岁以后,男女孩力量开始显露差别,男孩绝对力量自然增长的敏感期为 11~13 岁,而后,绝对力量增长速度缓慢,到 25 岁左右最大。女孩 10~13 岁,绝对力量增长速度很快,三年中总的绝对力量可提高 46%,13~15 岁绝对力量增长速度下降,15~16 岁回升,16 岁以后再度下降,到 20 岁左右基本上可以达到能够达到的最大力量。在儿少时期,速度力量的发展比绝对力量发展得快一些并且早一些。7~13 岁是速度力量发展的敏感期,13 岁以后男孩增长得比女孩快。力量耐力的自然发展趋势较为稳定,男孩 7~17 岁之间基本处于直线上升趋势;女孩 13 岁以后增长速度缓慢,14~15 岁甚至出现下降。2、儿童不可进行大强度训练,在这个期间以发展力量耐力的训练为主少年儿童骨骼系统中软组织多,骨组织内的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少,骨骼弹性好,不易折断;但稳固性差、易弯曲。3、儿少力量训练以动力练习为主,少用或不用静力性练习,特别尽量避免出现憋气动作。4、儿童力量训练,不要过早强调与专项运动技术相结合,着重身体全面发展的力量训练。备注:要求 1——5 题任选 4 题,每题 25 分。要求回答内容紧紧围绕要点,结合相关实际以及理论知识进行详细阐述。- 3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