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植物生理化学》A卷

发布时间:2023-07-09 11:07:41浏览次数:33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学号: 1520052223010 姓名: 黄超 2016 年 5 月课程名称【编号】: 1110 《植物生理化学》 A 卷   (横线以下为答题区)答题不需复制题目,写明题目编号,按题目顺序答题一、解释题1.吐水答:未受伤的叶片尖端或边缘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是由根压引起的。2.双光增益效应答:爱默生(Robert Emerson)及其同事发现,如果在 685 纳米长波红光之外,再加上一些比它波长较短的光,如 650-670 纳米的光,则量子效率(即量子产额)大大增高,比两种波长的光单独照射时的总和还要多,这种现象称为双光增益效应或爱默生效应。3.植物激素答: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的、能从合成部位运往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植物激素有六大类: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数、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甾体类。4.光敏色素答:光敏色素: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植物各器官的色素蛋白,含量极低、浅蓝色、易溶于水;由生色团和蛋白质组成;生色团具红光吸收型(Pr)和远红光吸收型(Pfr), Pr与 Pfr可相互转换;仅 Pfr有生理活性,参与植物的光形态建成。5.渗透调节答:渗透调节:由于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渗透势而表现出的调节作用。各种逆境因子直接或间接地对植物产生水分胁迫。水分胁迫时植物体内累积脯氨酸和甜茶碱等有机物,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其渗透势,使植物适应水分胁迫环境,这种现象称渗透调节。6.乙烯的“三重反应”答:指乙烯对植物生长具有的抑制茎的伸长生长、促进茎和根的增粗和使茎横向生长(即使茎失去负向地性生长)的三方面效应。7.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答:植物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指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包含着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从而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遗传能力。8.核酸的变性答:当对双螺旋结构 DNA 溶液缓慢加热时,两条链间的氢键断开,双链 DNA 解链为单链,这叫做核酸的“熔解”或变性。二、填空题1.氨基酸;核苷酸2.羧化;还原3.就近供应;同侧运输4.早熟,晚熟5.脯氨酸,甜菜碱6.脱落; 休眠;气孔关闭;抗逆性 7.芽;根8.光敏色素; 隐花色素9.叶绿素;类胡萝卜素10.线粒体 ;叶绿体11.水;光合磷酸化12. LDP ;SDP13.双 S;单 S14.维管束鞘细胞15.土壤; 脱水 三、判断1. 错误 2. 正确 3.正确 4. 错误 5. 正确 6. 正确 7. 正确 8. 错误 9. 错误 10.错误四、简答题1.简述光合作用的机理答:原初反应。答:是光合作用的起点,指光合色素吸收日光能所引起的光物理及光化学过程。包括光能的吸收和色素分子激发态的形成;天线色素分子间能量的传递;作用中心对光能的捕获、电荷分离。电子传递和光和磷酸化电能转变为活跃化学能;碳同化,活用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2.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有何应用价值?答:(1)人工春化处理 将萌动的冬小麦种子闷在罐中,放在 0~5℃低温下 40~50d,可用于春天补种冬小麦;在育种工作中利用春化处理,可以在一年中培育 3~4 代冬性作物,加速育种过程;为了避免春季“倒春寒”对春小麦的低温伤害,可对种子进行人工春化处理后适当晚播,使之在缩短生育期的情况下正常成熟。(2)调种引种 引种时应注意产地所处的纬度,了解品种对低温的要求。若将北方的品种引种到南方,就可能因当地温度较高而不能顺利通过春化阶段,使植物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结晶实,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3)控制花期 如低温处理可以使秋播的一、二年生草本花卉改为春播,当年开花;对以营养器官为收获对象的植物,如洋葱、当归等,可用解除春化的方法,抑制开花,延长营养生长,从而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3.果实成熟后的生理变化答:(1)糖含量增加 果实成熟后期,淀粉转变成可溶性糖,便果实变甜。- 1 - (2)有机酸减少 未成熟的果实中积累较多的有机酸,使果实出现酸味。随着果实的成熟,含酸量逐渐下降,这是因为:①有机酸的合成被抑制。②部分酸转变成糖。③部分酸被用于呼吸消耗。④部分酸与 K+、Ca2+等阳离子结合生成盐。(3)果实软化 这与果肉细胞壁物质的降解有关,如中层的不溶性的原果胶水解为可溶性的果胶或果胶酸。(4)挥发性物质的产生 主要是产生酯、醇、酸、醛和萜烯类等一些低分子化合物,使成熟果实发出特有的香气。(5)涩味消失 有些果实未成熟时有涩味,这是由于细胞中含有单宁等物质。随着果实的成熟,单宁可被过氧化物酶氧化成无涩味的过氧化物,或凝结成不溶性的单宁盐,还有一部分可以水解转化成葡萄糖,因而涩味消失。(6)色泽变化 随着果实的成熟,多数果色由绿色渐变为黄、橙、红、紫或褐色。与果实色泽有关的色素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和类黄酮素等。叶绿素被破坏时果实褪绿,类胡萝卜素使果实呈橙色,花色素形成使果实变红,类黄酮素被氧化时果实变褐。4 脱落酸有哪些生理效应答:1、促进休眠外用 ABA 时,可使旺盛生长的枝条停止生长而进入休眠,这是它最初也被称为“休眠素”的原因。ABA 对维持种子休眠具有重要作用。ABA 对种子休眠的调控作用还可以从一种特殊的生理现象即胎萌现象(vivipary)的研究中得到证实。2、促进气孔关闭,增加抗逆性ABA 可引起气孔关闭(图),降低蒸腾,这是 ABA 最重要的生理效应之一。一般来说,干旱、寒冷、高温、盐渍和水涝等逆境都能使植物体内 ABA 迅速增加,同时抗逆性增强。3、抑制生长ABA 能抑制整株植物或离体器官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ABA 的抑制效应比植物体内的另一类天然抑制剂酚类要高千倍。酚类物质是通过毒害发挥其抑制效应的,是不可逆的,而 ABA 的抑制效应则是可逆的,一旦去除 ABA,枝条的生长或种子的萌发又会立即开始。4、促进脱落衰老ABA 是在研究棉花幼铃脱落时发现的。ABA 促进器官脱落主要是促进了离层的形成。将 ABA 溶液涂抹于去除叶片的棉花外植体叶柄切口上,几天后叶柄就开始脱落。5、脱落酸的生理促进作用脱落酸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生长抑制型激素,但它也有许多生育促进的性质。例如:在较低浓度下可以促进发芽和生根,促进茎叶生长,抑制离层形成,促进果实肥大,促进开花等。- 2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