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发布时间:2023-11-15 21:11:25浏览次数:5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第二章 一.判断题1.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答案:Y2.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类似于照镜子那样的被动。( )答案:Y3.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 )答案:Y4.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答案:Y5.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 )答案:N6. 真理的一元性指对于特定实践活动中的特定认识对象来说,只能有一种认识与特定的认识客体状态、本质和规律相一致。( )答案:Y7. 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答案:Y
8. 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答案:Y9. 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 )答案:Y10.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标准和最终目的。( )答案:Y11.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答案:Y12. 真理和价值是对立的。( )答案:N13.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 )答案:N14.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答案:N15. 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 )答案:N16. “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答案:Y二.单项选择题1.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答案:D2. 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C.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 D.真理是指客观事物本身。答案:A3. 实践的客体是( )A.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绝对精神的对象化。答案:A4.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答案:D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答案:C6.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答案:D7.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答案:A8.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答案:B三.多项选择题1. 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答案:ABC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答案:BC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答案:ABCD4. 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A. 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答案:CD5.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理论优于实践答案:AB
6. “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答案:ABD7. 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答案: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