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比较文化学》走向未来世界

发布时间:2024-01-17 09:01:15浏览次数:93
福师《比较文化学》FAQ(八)第五章 走向未来世界第一节 文化学的伦理一、什么是伦理?伦理指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人们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和行为的秩序规范。二、什么是平等?平等(Equality)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对人的一种态度,它是人类的终极理想之一。由于人之差异绝对的公平不存在,只有相对的平等,在法律/上帝面前是平等的,人人都享有生存权、安全、发展的平等权利;人和人之间的平等,也指在精神上的宽容,互相尊重的不区别对待,平等地享有的社会权利与义务;人们在政治、文化、社会上平等,否认世袭的阶级差别或专断的特权。现代社会的进步就是人和人之间从不平等走向平等过程是平等逐渐实现的过程。第二节 公正/正义的观念与知识分子理论一、西方知识分子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在西方,知识分子什么基本特征?西方知识分子理论主要包括:海斯廷斯· 卡穆祖· 班达的“精英知识分子论” ,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有机的知识分子”理论、卡尔·曼海姆的“自由漂游的知识分子”理论、艾尔文·古德纳的“知识分子新阶级”理论和爱德华·萨依德的“业余的知识分子”理论,和索维尔的“制造观念知识分子论”等。在西方,知识分子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受过专门训练,掌握专门知识,懂得使用象征符号来解释宇宙人生;第二,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业,形成一个与社会中其他阶级不充分整合的、不依附于现存体制的、 “自由飘游”的、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第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对时政采取批判态度,对现状往往不满 第三节 后殖民文化批评、性别文化理论一、后殖民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后殖民主义的观点认为: 西方的思想和文化以及艺术的价值与传统具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并作为跨文化的普适性标准,被认为是居于世界文化主导地位的。后殖民文化批评涉及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的问题、文化霸权与文化身份、文化认同与阐释焦虑、文化殖民与语言殖民、西方艺术标准与异国情调、跨文化经验与历史记忆等问题。后殖民文化批判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当代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冲突的内涵和实质,以及这种文化冲突与殖民主义统治的历史联系,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当代世界体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格局。二、激进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激进女性主义(Radical feminism)的观点:主张女人所受的压迫是最古老、最深刻的剥削形式,且是一切压迫的基础,并企图找出妇女摆脱压迫的途径。他所谈论的议题多与女人有切身关系,包括性别角色、爱情、婚姻、家庭、生育、母亲角色、色情、强暴,乃至女人的身体、心理等,处处都直接触及了女人的身心,发出了女人最赤裸的声音。第四节 现代化:新的文化转型一、什么是工业 4.0 (Industry 4.0)?其概念包括哪些内容?工业 4.0 (Industry 4.0)是 2013 年 4 月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将生产中的供应, 制造, 销售信息数据化、 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 “工业 4.0”概念包括: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等。二、什么是“互联网+”?其特征是什么?“互联网+”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信息化) ,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工业、商业、金 融业、服务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其中关键就是创新。 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是创新 2.0 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 2.0 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互联网+”的特征是跨界融合,重塑(社会、经济、地缘、文化)结构,开放生态,尊重人性。三、什么是工匠精神?其对中国制造业有什么启示?工匠精神指一种精工制作的意识,一个产品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精心打磨、精益求精,专注、精确、极致、追求卓越。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工匠精神,指现代中国在基本完成工业化之后,为了进一步巩固作为生产制造基地、生产设备供应商和 IT 业务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地位,倡导本国企业在工业制造上升级换代,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工匠精神要求企业的产品实现高度的精细化,其员工追求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人们更在乎的是产品的附加值:创意、技术含金量、人文关怀、参与感。工匠精神不单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理念,它也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方向。完善崇尚实业、崇尚工匠精神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并花大力气营造现代制造文明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