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园艺植物化学调控》大作业答案

发布时间:2023-10-12 10:10:21浏览次数:12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 网教 专业:园艺技术 课程名称【编号】:园艺植物化学调控【0801】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 一、分析简答题(任选 5 题作答,每题 16 分)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趋势答:植物生长调节剂正呈现以下的发展趋势1.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菌剂混用和混剂成为新领域。如异戊烯腺嘌呤+井冈霉素,异戊烯腺嘌呤+盐酸吗琳胍,使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同时具有杀菌及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功效。2.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肥料及微量元素混用。3.自然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成为研究开发热点。所谓自然源主要指植物源和海洋源,利用天然植物及海洋资源作为提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原料,这些从自然源提取的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于发展绿色食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混用和混剂发展迅速。目前这一类复配剂已有较大应用市场,如“赤霉素+芸苔素内酯”、“赤霉素+吲哚乙酸”、“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利+芸苔素内酯”等,这类复配剂的出现,使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多效性。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开发应用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与农业科学中的光合作用、固氮作用和生物技术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应用前景广阔。随着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中的应用将更为广泛,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生长素的生理功能有哪些?答:(1)促进细胞伸长生长;(2)诱导维管束分化;(3)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4)调节开花和性别分化,生长素强烈促进凤梨属植物开花,生长素一般增加雌株和雌花数量;(5)调节坐果和果实发育,促进坐果和生产无籽果实,促进果实膨大的,根据应用时间和应用浓度的不同 ,IAA 既可以促进坐果早期果实的脱落,也可以防止未成熟果实的脱落。(6)控制顶端优势顶3、赤霉素的生理功能有哪些?答:(1)促进植物茎节的伸长生长;(2)促进花芽分化和开花;(3)参与性别控制,GA 诱导玉米果穗雌花的发育,但是对一些双子叶植物,GA 反而促进雄花形成,GA 抑制剂促进雌花发育;(4)打破休眠,促进萌发4、根据与植物激素作用相似性,将植物生长调节剂分成哪几类?答:(1)生长素类化合物;(2)赤霉素类化合物;(3)细胞分裂素类物质;(4)脱落酸类物质(5)乙烯释放剂;(6)乙烯合成或作用抑制剂;(7)菜素内酯类物质。5、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途径与方法有哪些?答:(1)溶液喷洒;(2)溶液点滴法;(3)溶液浸蘸法;(4)溶液涂抹法;(5)溶液灌注法(6)土壤施用;(7)气体熏蒸;(8)介导法;(9)拌种与种子包衣。6、GA 在植物的成花过程中那些生理过程具有促进作用?答:对整体植株来说,茎尖是叶原基的发端,通过细胞分裂、细胞伸长与分化来进行生长发育。植物激素是上述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素。幼叶和幼叶的尖端是 IAA 的主要来源,成熟叶片的尖端含 IAA 最少,不同浓度的 IAA 对叶片的中脉与侧脉的生长起促进或抑制作用,然而对叶肉组织的生长,IAA 的效果较小。IAA 与 CTK 在促进叶片生长和活性中有协同作用。乙烯可以阻止细胞分裂,对叶片扩展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包括对细胞数目和细胞长度两个方面的抑制。CTK 对于离体叶片和子叶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CTK 的另一个作用是阻止叶片的营养物质向外输送的同时,使营养物质向 CTK 所在的部位聚集。GA 对控制叶肉组织生长更为重要。IAA 与 GA 或 CTK 的关系:IAA 与 GA 如果单独使用,可以促进幼叶原基伸长;如果共同使用,使原基增大。GA/CTK对叶形有影响,烟草叶片中 GA 过量时叶片长得长而薄,加 CTK 引起细胞扩张而抑制了伸长,叶子形态正常。ABA 的移动被认为与气孔关闭有关。7、促进果树插条生根的方法有那些,其优缺点是什么?答:(1)浸泡法:先配制原液,然后稀释到所需浓度。该方法使用浓度低,处理时间长,适于小- 1 - 规模生产。一般使用浓度为 10~200mg/kg。根据生根的难易,浸泡时间 12~24h,深约 3cm,保存在遮荫和空气湿度高的条件下,以保证慢而稳定的吸收。用过的药液药效降低,再用时需延长浸泡时间。(2)速蘸法:将插穗基部在高浓度的药液中(500~1 000mg/kg)快速浸沾约 5s,深约 1.5cm,取出后即扦插。此法不需长时问浸泡,处理时间短,吸收药量较均匀,适用于大规模生产。(3)粉剂法:将生长调节剂(绿枝扦插 200~1 000mg/kg,硬枝扦插 1 000~5 000mg/kg)与滑石粉、黏土等配成粉剂,插穗沾粉前要先将基部用水浸泡,沾粉后要甩掉多余的粉。这种方法难以得到一致的处理药量,但药粉沾在插条基部,药效长。扦插时尽量避免沾着的粉剂被土壤擦去。8、用乙烯利促进番茄果实成熟的方法有那些?答:(1) 浸果法,当番茄进入转色期的青熟果实,采下后用乙烯利进行催熟处理。乙烯利浓度为 1000~4 000mg/kg,浸果处理时间约 1min,即可取出,沥干后放在竹筐、温床或温室中,控制温度 22~25℃。(2) 涂果法,在番茄进人转色期后,于采收前半个月,将 2 000~4 000mg/kg 乙烯利用棉花、毛笔涂果或用纱布、纱手套抹果。在涂果时只要果面大部分或萼片涂到即可。(3) 喷株法,喷株法比涂果法简便、省工,但要严格掌握喷洒时期和浓度。喷株法用于一次采收的加工番茄较合适,如用做加工的无支架番茄,在生长后期,大部分果实已转红,但尚有一部分不能做加工用,为了加速这些果实的成熟,可以对全株喷洒 500~2 000mg/kg 乙烯利。二、论述题(任选 1 题做答,每题 20 分)1、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的因素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繁多,功效各异,被植物吸收、运输、钝化、降解与转化的方式也千变万化,对生长的效应亦相差很大,即使药剂秭类相同、作物相同,而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或采取不同的使用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药剂因素1.调节剂本身质量选用不同药剂,其效应、强度、机理、理化性质等不同,药剂效果显然会不同。调节剂质量也会影响其效果。调节剂生产过程中,如果存在与有效成分结构类似、竞争植物内结合位点,但生理活性低,或含有对靶标植物有害的杂质,都会降低药效甚至有副作用。例如缩节安药品的质量对效果有影响。按照目前国家标准,原药合格品为有效成分大于等于 96%,杂质含量小于 15%。杂质的含 量对药效影响不容忽视,根据中国农业大学的实验,即使有效成分在 97%以上,杂质含量超过 2%就会影响药效。2.调节剂剂型农药剂型影响药剂存留、吸收、运输、稳定性等,对调节剂效应影响很大。生产上要结合药剂理化特性和应用对象,研制适当剂型。例如三十烷醇在水中溶解度极低,难以被植物吸收,生产上应用效果不稳定,甚至多数研究者曾否认其效果。但后来成功开发了三十烷醇乳粉剂型,提高了吸收运 转效率,在生产上应用逐步扩大。赤霉素、多效唑、油菜素内酯等的效应也有类似例子。3.其他化学品渗透剂、增效剂、展着剂、黏着剂、抗蒸腾剂等辅剂能增加调节剂稳定性,提高吸收和利用效率 。与其他调节剂品种、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肥料等农用化学品配合施用,也会影响效果。(二)作物因素植物生育期、生理状态、形态特征等,会影响植物对调节剂存留、吸收、敏感性等,前面在调节剂吸收过程中已作过讲述。不同作物对同种或类似调节剂的敏感性不同,可能与受体数量、分布、特性和信号传导途径有关 。就降低株高、防止倒伏而言,小麦、玉米、棉花各有其适用的调节剂。小麦为 MET,棉花为DPC,玉米为乙烯利。棉花对 DPC 很敏感,小麦和玉米则不然。即使同种植物,不同品种或生态类型,对调节剂的敏感性也不同。如陆地棉对 DPC 的反应较海岛棉敏感;苹果品种 Bramely 和 Orange 对 2,4-D 的反应不同;乙烯利诱导瓠瓜产生雌花,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适宜浓度不同;大穗型小麦应用 20%甲·多微乳剂后穗子更大,多穗型小麦应用后则穗子更多。不同小麦品种对 CCC 的反应不同。(三)使用技术因素1.施用部位植物器官与部位的不同,对生长调节剂反映的敏感程度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反应敏感性也不同(如根对 IAA 浓度的反应最敏感,芽次之,茎最迟钝)。2,4-D 防止番茄落花,促进子房生长,需要 10~20mg/L,只能涂于花上,不能洒在叶片与幼芽上,否则会引起它们的畸变。施用 IAA 或赤霉素防止落果,药剂的作用在于使果实成为代谢库,以促进植物营养物质向施用部- 2 - 位运输。故处理的部位以果柄,果实为宜。若只喷洒于叶片,则使叶片成为代谢库,将引起相反的作用。用乙烯利促进橡胶树排胶,应将乙烯利油剂涂于树干割胶口下方宽 2 cm 处。刺激乳胶不断分泌出来,提高产胶量。否则就收不到预期效果。用萘乙酸或乙烯利刺激凤梨开花,可将药液注入筒状心皮中,直接刺激花序分化,而不是全株喷洒或土壤浇灌。2.施用时期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对调节剂反应敏感性不同。要根据使用目的、生育阶段,药剂特性等因素,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经过试验确定最适宜的用药时期。如乙烯利催熟棉花,在棉田大部分棉铃的铃期达到 45 d 以上时,有很好的催熟效果。若使用过早,舍使棉铃催熟太快,铃重减轻,甚至幼铃脱落,使用过迟,则催熟的意义不大。黄瓜使用乙烯利诱导雌花形成,必须在幼苗三叶期使用,过迟用药,则早期花的雌、雄性已定,达不到诱导早花的目的。水稻和小麦的化学杀雄,以在单核期(花粉内容充实期)施药最佳,不育率在 95%以上,杀雄率高。过早后过迟施药效果差一些甚至无效。果树应用 NAA 作为疏果剂在花后使用,作为保果剂在采前使用。防止小麦倒伏,应在起身至拔节前应用延缓剂处理。3.处理浓度、水量和水质调节剂适宜的应用浓度是相对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地区不同、作物、长势、目的、方法不同,调节剂的使用浓度也不同。浓度过低,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浓度过高,会破坏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动,甚至产生药害。常见植物生长物质用量的表示方法有下面几种:①使用浓度:一般是按有效成分的质量浓度计算的,规范的应采用国际标准单位,质量用克(g)、千克(kg)等,体积用升(L)等。以往资料上使用的 ppm 和稀释倍数在正式出版物中不再使用,ppm 相当于 1mg/kg 或 1mg/L。②单位面积使用量,规范的是用每公顷使用的药剂有效成分量表示的,对产品多数换算成单位面积使用产品的量。在对用水稀释情况下,单位面积用量(g/hm2)=使用浓度(g/kg)×单位面积用水量(kg/hm2)。因为不同情况下处理时,用水量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在使用植物生长物质时,仅强调使用浓度或使用量是不够的,可能会对使用效果有影响。科学和准确地表示方法,应同时说明使用浓度、单位面积用药量、单位面积用水量中的两个。一般喷施处理时,应根据单位面积需要的有效成分量 ,结合处理作物特点和喷药器械的性能,计算合适的用水量,配制后处理。在浸蘸处理等情况下,药剂浓度的准确性较重要。配制药液用水的质量有时也影响药剂效果。水的硬度不同,可能会影响药剂的分散、溶解、稳定性及吸收效率等。被污染的水不能用来配制药液。4.施用方式和次数 由于不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进入植物体的途径不同,所以施用方式就有所不同。多效唑进入植物体主要通过根部吸收,所以土施效果明显;甲哌鎓主要从叶面进入植物体,所以叶施。使用次数也影响效果。(四)环境因素1.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植物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效果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 大。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加大叶面角质层的通透性,加快叶片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吸收;另一方面,叶片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增强,植物体内的水分和同化物质的运输也较快,这也有利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体内的传导。乙烯利的作用直接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高,分解速度加快,效果好;反之,进入植物体内后分解缓慢,应用效果就差。棉花生育后期应用乙烯利催熟时,必须保证有几天的日最高气温在 20℃以上。2.湿度空气湿度高,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叶面上不易干燥,延长了吸收的时间,进入植物体内的量增多,提高应用效果。3.光照- 3 - 阳光下,气孔开放,有利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渗入;另一方面则加快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体内的传导阳光。过强起反作用(原因同温度),而且过强的阳光常也会引起某些调节剂活性变化。所以,不宜在中午阳光过强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在晴天上午 8~10 时,下午 4~6 时施用为宜。4.其他环境因素风、雨等均会降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效果。5.栽培管理措施植物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植物生长物质,还需要营养、水分、温度、光照等物质和环境条件,品种 、种植方式、施肥、浇水、耕作措施等与植物生长物质应用配合,表现出的综合农艺效果(复合效应)。应用植物生长物质要达到理想效果,需要最佳的复合效应,必须重视改善环境与常规栽培措施的配合。例如,应用乙烯促进黄瓜多开雌花和多结瓜,必须配合补充肥水以供应足够营养,否则易出现瓜小、落瓜、早衰等,影响产量和品质。用玉米健壮素等防止玉米倒伏效果很好,可以降低株高,增加抗倒伏能力,但单株营养体积缩小,应配合适当增加密度,才能获得更高产量。棉花的矮密早栽培模式就是在应用 DPC 化学控制基础上,配合增加密度、调整施肥濯溉等措施形成的综合技术体系。2、阐述防止植物生长调节剂要害产生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答:(1)正确选择适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掌握调节剂的基本性能,明确调节剂的使用目的,做好试验示范工作,注意调节剂的产品质量;(2)根据作物种类、药剂种类、气温、有效成分等正确配置适宜浓度的调节剂;(3)正确掌握调节剂的使用方法,该涂抹的不应喷施,如用 2,4-D 防止番茄落花;(4)正确抓好处理后的管理工作,如水肥的合理运筹等;(5)一旦发现药害症状,要仔细检查所用的药剂的来源、质量,对照说明书明确药害原因,针对性地用颉颃剂或解除剂处理,配合栽培管理措施,尽快缓解药害,恢复正常生长发育。如发现多效唑造成的生长停止,用赤霉素处理,可缓解药害。- 4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