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5《古文字学基础》2018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发布时间:2023-11-15 21:11:47浏览次数:9
10635《古文字学基础》2018 年 6 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 古文字学也称“汉语文字学”、“中国文字学”、“汉字学”。研究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的构型、汉字的字际关系等。传统汉字学有广义、狭义之别。广义者包括对汉字形、音、义的综合研究,狭义者主要研究形体构造。《古文字学基础》对于学习书法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文化内涵,才能把字写好。 (1)该课程为闭卷考试,试卷主要有五种题型: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2)题型说明题型一:给古文字写出对应的楷书形体(每字 1 分,10 题共 10 分)题型二:写出小篆字形的楷书形体,并运用六书理论分析他们的结构(每字 2 分,10题共 20 分) 题型三: 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5 题共 10 分)题型四: 简答题(3 题,共 40 分)题目五:论述题(1 题,共 20 分)二、知识点1、汉字形体的演变起源文字起源简说:( 1 )结绳记事说: 原始时代,人们要表达意识,感觉到语言不能留存,就用打绳结这种方式来帮助记忆。大事将绳打个大结,小事把绳打个小结,事多则多结,事少则少结,用来帮助记忆。评价:关于结绳记事,有人考证为文字的前身。因为文字的特点是以点画为基本单位,绳结象征点,绳子象征画。但我们认为以绳结为标识,帮助记事,只是远古的一种记事方式。这种结绳记事的方法,对创造文字或许有一定的启发,能帮助人记忆。 ( 2 )河图八卦说: 文字起源于八卦,这是一个带有颠覆性的观点。最早见于《尚书·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后来,东汉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叙中开门见山第一句:“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评价:这一段话作为《说文》的开山之斧和全文立论。( 3 )仓颉造字说: 仓颉造字说,始见于战国时代的传世文献《吕氏春秋·君守篇》、《韩非子·五蠹篇》、《广韵·九鱼》、和西汉《淮南子·本经训》,其提法是“仓颉作书”。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才有了两段比较详细的说法:“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着于竹帛谓之书”。他是说仓颉将“依类象形”的文,按“形声相益”的造字法则来造字,这些字着于竹帛就叫作“书”。许氏没见过甲骨文,金文接触的也不会很多,因此就少了一句“刻于龟甲兽骨谓之契”。 10(3)《说文》说解体例《说文》对正篆的说解,分释义、释形、释音三部分内容。3、完整的甲骨卜辞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 一条完整的卜辞通常包括前辞(叙辞)、命辞、占辞、验辞四部分。前辞是日期和占卜者,命辞是要贞问的事,占辞是依兆而得到的吉凶内容,验辞是占问的应验记录。4、什么是异体字?异体字有几种类型?请举例说明。异体字是指汉字史上为记录同一个词而造的音义完全相同的字,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功能没有分化,只是形体不同。异体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异购字,一为异写字。(1)异构字:异构字是采用不同的构形方式或选取不同构件构成的异体字。包括:① — ②由于采用不同的构形方式产生的异构字。例如:泪 淚。 用同一种构形方式而选取不— — ③同构件的异构字。例如:明 朙、村 邨。 用同一种构形方式且选用相同构件而构件所—处位置不同产生的异构字。例如:秋 秌。(2)异写字:即由于书写变异形成的异体字。这种变异发生在笔划或基础构件内部,并没有改变字符原初的构意。 — —例如:亚 亜、冰 氷。5、举例说明通假字与假借字的区别。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通假和假借的不同:通借虽然前人也谓之假借,也是“依声托事”而借音表义,但是它与六书之一的“假借”是不同的。六书中的假借是造字的一种法则,是不给某些词造专门书写符号而借用他词书写符事情来替代的法则,是“本无其字”的“依声托事”,没有所谓本字可言(后世再造本字者除外);通借则是古人用字的一种变通现象,即放着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音同音近的他字来替代,是“本有其字”的“依声托事”。(五) 论述题答题指导:论述题考查的是同学们对于重大的问题和概念的理解能力和整体的阐述能力。和简答题不同,论述题的题目一般是包含多个层次的,需要我们首先进行分析,然后再对各层次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更为深入的阐发。1、 “ ” “ ”简述传统 六书 理论的内容,并对传统 六书 理论的得失进行评价。①“六书”理论的内容: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②“六书”理论的得失: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是造字方法。其中,象形是描摹事物的形状构造字形来体现词义的造字法,象形字是汉字构形的基础;指事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事符号,以表示事物局部或抽象概念的造字法;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 ”之 文 组合起来,将它们的意义相互融合以表达新字意义的造字方法;形声是以表示事物类属的字为义符,取声同声近的字为声符,结合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形声突破了纯表意的局限,音义结合,提高了文字对语言的适应能力,所以数量最多。转注和假借是用字的方法。假借是指对语言中某个词,不另造一定形体的字,而借助已有的同音字来作它的书写符号,这对缓解汉字与记录语言之间的矛盾、节制汉字的膨胀起着重要的作用。造字是用字的前提,用字是造字的目的,造字与用字相互制约,所以六书作为构造汉 字和汉字体系的方法和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 汉代人总结出来的六书理 论,是对汉字造字和结构规律的概括,奠定了中国文字学的基础,并成为一门新的学问。 当然,由于许慎所据材料的不足和时代的局限,他的六书说虽然抓住了汉字的本质,也大致符合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但并不完全科学和精密。以上仅为答题要点,须对要点展开论述。2、为什么说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阐析汉字的表意性质。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汉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应的某一个词 11的意义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讨论文字的性质要依据下面三个原则:第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第二,文字有自己的演变历史,讨论文字的性质要看这种文字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也就是要看这种文字在发展过程中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考察汉字的性质,应当考察从甲骨文开始,历经两周金文秦代小篆,直至隶变、楷化,从古至今性质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是否有变化的趋势。第三,文字不是孤立的字符,它的总体是成系统的,是按一定的区别原则和组构手段结合而成的体系。讨论文字的性质要看整体系统,而不应拘泥于一字一符或某一类字符。根据第一个原则,世界上的文字只能有两种体系。(1)表意体系;(2)“表音”体系。以上仅为答题要点,须对要点展开论述。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 201803 学期 6 月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课程 ppt。在复习中有任何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咨询。祝大家考试顺利! 2评价:“仓颉之初作书”证明仓颉之先就存有独体象形的“文”,仓颉将“文”整合为“字”,说仓颉造字也是说得过去的。但作为文字发展中的两个阶段,“文”先于仓颉而存在,说仓颉造字是文字的起源,显然是不够的,也是不确切的。( 4 )起一成文说 创造这种说法的是宋代的郑樵,他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由“一”字演变来的,他的唯一根据是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五百四十个部首,其次序即从“一”字开始至“亥”字终结,即所谓的“起一终亥”。评价:“起一成文”说,从文字构形的角度,似乎有某些道理,可是汉字是表意文字系统,他这里将“一”是作为纯符号来对待的,这个“一”既缺乏学理性的支持,又没有音韵上的配合,在这里毫无意义。因此“起一成文”说,也是站不住脚的。2、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古隶-今隶-楷书-行书-草书)(1)古文字: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古隶(2)今文字:今隶-楷书-行书-草书(一)甲骨文1、甲骨文概述殷商的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代表字体,它因刻于龟甲、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之上而得名。殷商人迷信尚神,事无巨细都进行占卜以问吉凶[ 据张建富、江尚儒二位先生告知,“卜”在闽方言中读音如短促的爆裂声。]。占卜之后,他们把占卜的日期、占卜者(贞人)的名字、占卜的事情,有时还连同后来应验的结果,都刻在该次占卜的龟甲或兽骨上。于是这种刻有文字的甲骨片便成了这一时代的一种特殊的文献资料。2、甲骨文的主要特点:(1)象形性很强,有些带有原始图画的特征。比如 (豕)与 (犬),着意突出尾巴下垂与上翘的不同; (牛)与 (羊),着意突出犄角上直与下曲的差异; (象)与 (马),则着意分别突出其所特有的长鼻和长鬃。(2)许多字书写置向不定。或朝左,或朝右;或向上,或向下;或正面,或侧面。 例如“人”可写作 或 ,“千”可写作 或(3)字形结构不固定,异构字较多。有些字采用了不同的构件,有些字构件的位置不同。例如“好”可写成 或 ,“牧”可写作 (从牛)或 (从羊)(4)经常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写在一起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合文”。例如“祖乙”写作 或 ,“五十”写作 或 3(5)有少数字形混同现象。 比如“山”与“火”都写作(6)行款(字的刻写顺序)不固定。款是字的刻写顺序。甲骨文的行款复杂多样,有直书,有横书,有左行,有右行。3、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1)发现: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中国安阳市殷墟。(2)研究:清 王懿荣 清 刘鹗 《铁云藏龟》清 孙诒让 《契文举例》“甲骨四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号彦堂)、郭沫若(号鼎堂)4、内容和体例(1)内容:占卜: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 非占卜:天干地支(二)两周金文和籀文1、金文和籀文概述 两周(这里指西周和春秋)时代的文字,从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资料看,以金文为最重要。  所谓金文,是指古代铸(少数是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上古称青铜为吉金,所以把这种铜器上的铭文叫作金文。由于钟和鼎在两周青铜器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因而过去也有人将金文称作钟鼎文。铸有铭文的先秦青铜器物历代都有所发现,累积至今,已达万件以上,其中大半当属两周之物。在青铜器物上铸以文辞,始于商代,盛于两周,延续至秦汉。从宋代开始,即不断有人专门从事这种文字的收集和研究。所谓籀文,也称籀书、大篆,相传周宣王时代的史官史籀编写了一部教儿童识字的书叫《史籀篇》,籀文就是指《史籀篇》的文字。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史籀篇》共有十五篇之多,一直流传到汉代(建武时亡佚了六篇)。汉人为了区别当时尚留存的六国古文和秦篆(即小篆)等古文字,便将《史籀篇》中的文字称为籀文。东汉以后,《史籀篇》不知何时已全部亡佚,人们只能知其书名而无法直接目睹其文字的真实面目。直到现在,人们所能间接见到的一小部分籀文,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所移录的二百二十余字。2、金文的特点A、早期金文比甲骨文更象形、更保守。B、由于书写材料的不同,西周金文在笔划上一改甲骨文瘦削方折的特点,变得肥厚粗壮 ,圆浑丰润,早期金文多团块。C、字体庄重美观,大小渐趋一致。行款多为直书左行,排列也越来越整齐。D、新的象形字很少出现,而形声字却大大增加,这是汉字构形系统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E、异构字相对减少,结构渐趋定型。形旁因意义相近而混用的现象已不普遍,反书现象已很少出现。F、合文减少。西周金文虽然仍有少量合文,但数量却比甲骨文少得多,而且排列方式也不再那么随意,逆读合文消失。3、金文的识读:利簋、虢季子白盘、德方鼎、小克鼎、元年师兑簋、陈侯午敦。总之古代汉字书写材料多种多样,主要有龟甲、兽骨、青铜器、简牍、帛书、玺印、 4货币、陶器、石器、纸张,区分书写材料,有利于更好的文字进行分期整理总结和记忆。(三)汉字的构型分析1、六书的内容概述及评价: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对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形体结构的分析方法。根据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的界定,六书分别为: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或“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是造字方法。其中,象形是描摹事物的形状构造字形来体现词义的造字法,象形字是汉字构形的基础;指事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事符号,以表示事物局部或抽象概念的造字法;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之“文”组合起来,将它们的意义相互融合以表达新字意义的造字方法;形声是以表示事物类属的字为义符,取声同声近的字为声符,结合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形声突破了纯表意的局限,音义结合,提高了文字对语言的适应能力,所以数量最多。转注和假借是用字的方法。假借是指对语言中某个词,不另造一定形体的字,而借助已有的同音字来作它的书写符号,这对缓解汉字与记录语言之间的矛盾、节制汉字的膨胀起着重要的作用。造字是用字的前提,用字是造字的目的,造字与用字相互制约,所以六书作为构造汉字和汉字体系的方法和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 汉代人总结出来的六书理论是对汉字造字和结构规律的概括,奠定了中国文字学的基础,并成为一门新的学问。 当然,由于许慎所据材料的不足和时代的局限,他的六书说虽然抓住了汉字的本质,也大致符合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但并不完全科学和精密。2、许慎《说文解字》A、概述:《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 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 年)。 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 540 个部首,将 9353 字分别归入 540 部。540 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 14 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 14 大类分为 14 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 15 篇,其中包括序目 1 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B、编排体例《说文解字》四个字告诉读者,这部书由“文字”和“说解”两部分组成。对于文字部分,我们需要了解两个问题:一是《说文》收了哪些字,二是怎样把这些字编排起来的。许慎把小篆作为收字和注释的对象。因为小篆是一种经过系统整理的文字,是“书同文”的产物,它比籀文和古文都规范、完备。许慎在《说文·叙》中说:“今叙篆文,合以古籀。”作为供人查检的字典,《说文》收字全面、系统,不仅包括难懂的字词,而且包括常见的字词,《说文》收正字及重文共 10516 个,可谓集汉代文字之大成。《说文》的重文即异体字,包括古文、籀文、篆文、秦刻石、或体、俗体、奇字、通人掌握的字、秘书中的字,共九类。《说文》以小篆作为字头,与小篆不同的古文和籀文 5则作为重文。这是正例。有时为了立部的需要,把古文作为字头,把篆文列为重文。这是变例。许慎提出“分别部居,不相杂厕”(《说文·叙》)的编排汉字的原则。许慎把众多的汉字按形体构造分成了 540 部,创造了一套成体系的“偏旁编字法”。540 部按“始一终亥”编排、“立一为专”、“毕终于亥”,“杂而不越,据形系联”。根据字形相近来安排次序。3、六书(1)象形象形是一种图画式的造字方法。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诘诎犹言曲屈,说明象形的造字方法是描绘物体的轮廓图形,具体的“画”法是随着物体外部线条的弯曲而弯曲。(2)指事指事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指事符号以标识字意所指只是所象之形的局部而非整体的造字方法,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的“事”,其义在古代与“物”相通。所谓指事,含有标识事物、指明事物的意思。一个事物有整体与局部之分。要为某物的整体造字,只要“画成其物”,突出其特征就可以了;如果要为某物的某一局部造字,而这一局部又无突出特征可以为象,那就只好先将物体的整体象形出来,再在这个象形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标识的符号,以指象某一局部之所在,这样人们就能凭借物体的整体象形以及后加的标识符号,体察出新造字所要表达的意思了。例如:刃:甲文作 ,小篆作 ,“视而可识”似刀,但仔细观察又比刀字多了一划,这多的一划即是标识性的指事符号,指明这个新造字所表示的意思不是整把刀,而是刀的利刃。(3)会意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来示意的造字方法。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类指事类,谊同义,撝同挥,指撝犹言导向。他这八字的界说比较含混,大致是说,比拼代表某些事物的文,并合其义而成新义,而对这个新义的理解需要依据相关事物之间所存在的内在或外在关系作导向。会意造字法冲破了象形、指事的局限,扩大了造字的范围。分析会意字的表述通常按照《说文》的术语称为:从某,从某。合成会意字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叫“意符”。例如休字,从人从木,甲骨文作 ,从这两个文的组合方式,表现出了人与树的关系----人倚树下。(4)形声 形声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其中的一个文或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而另一个文或字主 要是起标声作用的造字方法。 形声字产生的动因。形声字是以增强标词别词的功能为目的而产生的。它是在独立运用的汉字的基础上添加区别性构件造成的。A.一些形声字是因为源字的造字理据淡化,需要增加意义信息强化其表意功能,如“属-蜀”;或是增加声音信息,可以强化字形与它所标示的词的联系,如“晶-曐”。B.一些形声字是以区别为目的产生的,在源字上累加义符或改换义符而成的,承担了 6源字的不同的表义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①后出形声字承担源字的本义用法,如:它—蛇;云—雲。②后出形声字承担源字的某一引申义用法,如:立—位;土—社。③后出形声字承担源字的假借用法,如:隹—唯;胃—谓。(5)转注 所谓转注,就是辗转互注,也就是两个字的意思可以相互接纳、相互解释。从造字的角度说,就是为可以互训的词各造专字的造字原则。许慎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许慎所举的考老二字,老字自为部首,考为老部所属之字,“从老省、丂声。”《说文》:“老,考也”;“考,老也”。二字互训,即其意可相互授受。(6)假借 假也是借的意思。假借是记词符号的借用。从造字的角度来说,是一条可以借用记词用字的造字原则。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语言中的某个词没有记录它的专用字,而只是依照声音(相同或相近)把这个词所表示的事物寄托在表示他事物的文字上,即借用已有的他字来记录。许慎所举之例是秦汉官职中的“令”和“长”,他认为这两个词就没有造专门的字来记录,只是因为声音的相同,借用了原本表“施令”的“令”和表“久远”的“长”来记录。可见假借是为没有专字记录的词借用的一个他词专字的造字原则。(四)因形求意在汉字的使用中,人们习惯上把字形所能反映的、又能从文献用例中得到证实的某一义项称为字的本义,把这个字称为本字。所谓因形求义,就是凭借对字形的分析来判定本字及其本义。这是传统训诂学的重要训释方法,后世的训诂学家把它与声训相对,称之为形训。(五)几种有特殊关系的字1、异体字的内容及类型异体字是指汉字史上为记录同一个词而造的音义完全相同的字,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功能没有分化,只是形体不同。异体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异构字,一为异写字。(1)异构字:异构字是采用不同的构形方式或选取不同构件构成的异体字。包括:①由于采用不同的构形方式产生的异构字。例如:泪—淚。②用同一种构形方式而选取不同构件的异构字。例如:明—朙、村—邨。③用同一种构形方式且选用相同构件而构件所处位置不同产生的异构字。例如:秋—秌。(2)异写字:即由于书写变异形成的异体字。这种变异发生在笔划或基础构件内部,并没有改变字符原初的构意。例如:亚—亜、冰—氷。2、古今字 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上古时期,汉字字数较少,一个字往往兼表几个意义,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给人们的认读带来很多困难,后人为求汉字表义明确化,于是另造新字来分担古字的意义,便形成了古今字。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有三: 其一,古今字是历史发展中的异时现象,用古字的时候,今字尚未产生,今字产生以后,今字分担的意义不再用古字;通假字是同一历史平面上的共时现象,通假之时,本字与借字并存,在同一时期的作品中相替代。 其二,古今字是在文字制定上有目的的分化,联系确定;通假字本字与借字之间属同音字的临时借用,联系是非固定的。 其三,古字与今字在字义上有继承关系;通假字中的本字与借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联系。3、繁简字 7 繁简字是指一个字笔画繁简不同的两种写法。繁简字着眼于笔画的多少,笔画多者为繁体,反之则为简体。简化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繁简字。汉字形体的简化从甲骨文时代已经大量出现,此后历代在群众中间都不断创造简化字。简化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4、通假字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通假和假借的不同: 通假虽然前人也谓之假借,也是“依声托事”而借音表义,但是它与六书之一的“假借”是不同的。六书中的假借是造字的一种法则,是不给某些词造专门书写符号而借用他词书写符事情来替代的法则,是“本无其字”的“依声托事”,没有所谓本字可言(后世再造本字者除外);通假则是古人用字的一种变通现象,即放着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音同音近的他字来替代,是“本有其字”的“依声托事”。5、同形字 同形字是指记录不同词的相同字形,并且几个词的词义没有引申或假借关系。上述异体字的记词功能相同,在文字整理和文献阅读时,需要作认同的工作;同形字则是不同的词用了相同的形体,在文字整理和文献阅读时,则需要将同形字区分开来。(六)隶变 所谓隶变,是指从战国中后期开始,秦系文字的篆书经由古隶到今隶的演变,是汉字由古体(古文字)演变为今体(今文字)的转折点。 由于篆书形体结构复杂,象形意味较浓,形体保守,笔顺不合手写的自然习性,影响行笔的速度,而且线条连绵,缺乏明显的节奏感,所以书写不便;加之战争频繁紧迫,书写倾向于草率急就;而且由于社会阶层发生变化,用字领域不断扩大,从而加速了隶变的进程。 隶变对汉字的形体演变产生的影响包括对汉字结构的影响、隶变使现代汉字基本笔画形成隶变对汉字体态的影响等方面。 汉字在隶变之前,从商代的甲骨文到秦代的小篆,形体外观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若从内在的构形来考察,仍然没有超出以基本构件的象形为特征的线条表意结构的范畴在构形过程中能反映造字意图的“笔意”依旧存在,只不过是不断有所淡化罢了。经过隶变则不然,它不仅用不同形态的不同点画取代了篆书单一的线条,变化了行笔的方向,彻底摈弃了原有的象形特征,而且对整个汉字的构形作了一番全面的大调整,使篆书的笔意几乎被完全隐没,代之而起的是点画组合而便于书写的“笔势”。(1)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如:将篆书中的同一构件形态分异成不同的构件形态(隶分),或用一个构件取代篆书中的不同构件(隶合),或省变篆书繁复的结构和笔画有些字在隶变之后,无论是笔道方向、笔顺还是整个字的构形,都与小篆有明显差异,很难找到前后两者的对应关系了。 (2)隶变使现代汉字基本笔画形成,如点的形成是利用原来的曲笔、短笔改成(戈、心)或拆开字头为点(穴、衣);撇的形成是把左行的线条改为撇(人),或断线为撇(手)。 (3)隶变对汉字体态的影响:隶变前:椭圆形,取纵势;隶变后:呈方形,取横势。从篆书到隶书的转变,是汉字史上的一大飞跃,从此汉字完全失去了古文字阶段的象形意味,摆脱了古文字弯曲线条的束缚,开始步入今文字阶段。因此,隶变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8三、练习题参考答案以及答题指导:(一)写出古文字对应的楷书形体(二)写出小篆字形的楷书形体,用六书理论分析结构(三)单项选择题1. 清代刘鹗是( )的作者。A. 铁云藏龟 B. 说文解字 C.说文解字序 D. 金石编2、下列各组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全部都有的一组是( )A.上 马 赖 预 B.眉 朱 取 闷 C.涉 州 信 爨 D.水 江 音 车3. 下列各组字中全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A.项 暗 考 B.衷 益 吐 C.眉 哀 抱 D.柴 取 秉4、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战国时期六国文字的特点( )A.各国的字形结构分歧较大。B.同一国家和地域的异写异构现象十分普遍。C.繁化倾向非常明显。D.部分文字装饰性较强。5. 下列各组字中,不属分化字的一组是( )A 内—纳 B 尉—慰 C 辟—避 D 泪—淚(四) 简答题1、什么是甲骨文?举例说明甲骨文的形体特征。2、简要说明《说文解字》的编排体例。3、完整的甲骨卜辞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4、什么是异体字?异体字有几种类型?请举例说明。5、举例说明通假字与假借字的区别。(五)论述题1、简述传统“六书”理论的内容,并对传统“六书”理论的得失进行评价。1.2.3.4.5. 6、7.8.9.10. 11.12. 13、14、15、16. 17.18、1. 2. 3. 4. 5. 6. 7.8. 9. 10. 92、为什么说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阐析汉字的表意性质。 参考答案及考试指导(一) 写出下列古文字的楷体 答题指导:旨在考察学生对于甲骨文字的记忆能力。不仅仅要理解造字的原则,还需要靠大量的记忆来作为支撑。故以此来检验学生对于字形的掌握情况。 1. 人 2.辰 3.象 4.凤 5.帝 6.正 7. 才(在) 8.北 9.即 10.受 11.大 12.贞13.天 14.室 15.教 16. 隻(获) 17.其 18.旅(二)写出下列篆书的楷体,并说明用何种造字法答题指导:《说文解字》在古文字学的学习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要掌握篆书和楷书常用字的对应变化,这样才能把这们课程学好。学生在看书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理解文字的意思,更需要对篆书字形多下功夫。(三)选择题答题指导:选择题主要测试的是学生对于书法史的熟悉程度和记忆程度。学生在观看讲课视频和每一章节的大体内容的同时,应该将一些重要的具体知识记录下来。不仅仅从宏观上把我,还可以将微观之处做的更细致一些。1、A 2、B 3、A 4、C 5、D(四)简答题答题指导:简答题考查的是同学们对一些主要问题的整体把握能力。简答题的考查形式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要求大家对一个上位概念所包含的下位内容进行分析和回答;一类是要求大家对一个论点进行分析和回答。这种问题的回答要点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们一定要围绕着论点进行阐述。简答题的作答要注意条例清楚,做好能够分出几个要点来,标出 1、2、3来进行作答,这样要点突出,条例清楚。1. 什么是甲骨文?举例说明甲骨文的形体特征。(1)象形性很强,有些带有原始图画的特征。如:鸡、凤。(2)许多字书写置向不定。或朝左,或朝右;或向上,或向下;或正面,或侧面。如:卜、龟。(3)字形结构不固定,异构字较多。有些字采用了不同的构件,有些字构件的位置不同。(4)经常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写在一起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合文”。(5)有少数字形混同现象。 (6)行款(字的刻写顺序)不固定。2、简要说明《说文解字》的编排体例。(1)《说文》部首排列体例①始一终亥。②据形系联,即形近的部首挨着排。例如:辵—彳—廴—㢟—行。③据义系联。形既远,则取诸义,或以义相引,或以类相蒙。如: く—巜—巛。(2)《说文》列字体例①以义联属。 ②与部首字相对或相反的字列在该部末。 ③以某字为部首而实非某类事物之字列在该部之末尾。1.暴 会意 2.武 会意 3.赖 形声 4.舂 会意 5.寒 会意6.面 指事 7.集 会意 8.宝 形声 9.论 形声 10.赤 会意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