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资源管理特征

发布时间:2023-09-04 14:09:39浏览次数:49
论信息资源管理特征 [内容提要]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一种学科理论,一种理论思想,是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从科学管理到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演变过程,是管理重心从物的管理到人本管理再到信息资源管理的变化过程。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时代组织管理的重要思想,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综合性、经济性、系统性 、技术性、二重性。[关键词] 信息资源 管理特征 一、引言把信息作为资源是马克卢普、波拉特等经济学家在 20 世纪 60 年代研究信息经济时提出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量的增长,信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学术界开始研究信息资源管理问题。信息资源管理一词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美国的政府部门,随后迅速扩展到工商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并逐渐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和管理理论。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繁荣与迅速传播,使信息资源管理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自己的地位,20 世纪 90 年代的“信息高速公路热”进一步带动了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一种学科理论,一种理论思想,是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从科学管理到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演变过程,是管理重心从物的管理到人本管理再到信息资源管理的变化过程。二、信息资源管理概述1、信息资源的含义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发展,离不开资源。所谓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源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对信息的利用自古就有了,但信息最初并不像物质和能源那样被认为是资源,也就是说人们并不认为信息可以创造财富。随着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进一步认识,人们意识到,物质和能源等自然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短缺资源,人类社会要发展,必须通过自身资源的开发来保证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这样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信息作用的增强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支持,信息这一新的资源被逐渐认识。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可供利用的资源,信息可以减少经济行为中的不确定性,节省生产和投资的成本,并带来收益,为人类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此,在今天人们把信息资源同物质资源、能源资源并称为现代社会经济与技术发展的三大支柱性资源。2、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自 20 世纪 70 年代起,人们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经过 20多年的发展,基于社会信息这一逻辑起点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已基本成形,但有关“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认识,目前学术界还未完全达成共识。归纳起来无外乎广义1 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资源实施的数据管理、文件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合理化过程;广义的理解则认为,信息资源管理就是对信息交流全过程的所有要素实施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信息需求的过程。以上广义的理解包含了狭义的理解,但狭义的理解更容易把握。这两种理解虽然有差异,但都隐含了一个共同的观点,即信息必须经过管理才能成为资源。3、信息资源管理的特征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时代组织管理的重要思想,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性 信息资源管理强调管理对象的多样性,它既包含了信息本身,也包含了与信息相关的各种资源。信息资源管理不能单靠技术因素,必须重视人文因素和经济因素等多因素相结合,以协同解决问题。信息资源管理是将一般管理、资源控制、图书文献管理以及各种政策制定和规划集于一身,进行综合的运用。(2)、经济性信息资源的一般经济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信息资源的需求性、稀缺性及可选择性。信息资源特殊的经济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成本一致性、不可分性 、不同一性及支撑性。信息资源管理的经济性特征是在信息经济崛起的背景下,以信息资源管理为表征的资源管理确立了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管理资源和商品的新观念。(3)、系统性信息资源管理是对包括信息、人员、设备、资金等诸要素在内的信息大系统的管理,是将信息及其相关的要素视为一个整体,强调彼此兼顾,统筹规划,以发挥整体效益。(4)、技术性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为信息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使人们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大为增强,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对信息管理也提出了新要求,促使企业进行管理上的变革。(5)、二重性现代企业采用多样化经营管理模式,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态势。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趋势需要信息资源管理的支持,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许多管理工作实现了自动化处理。信息资源管理以其综合性和手段的先进性为组织管理信息资源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以解决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这种模式的实施能为组织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推行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只有具备一定人才 、技术、资金等条件的组织,才能逐步实施信息资源管理。三、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建构信息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其涉及到信息共享的秩序与信息公平问题。由于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为实现信息的共享性与信息利用的效用最大化,由此,要确保信息的共享性与效用最大化,信息资源管理就必须防范公共信息的部门垄断和私人垄断 。2 当前看来,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有赖于体制的建构,随着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趋向多元化,这种涉及多方主体参与的管理活动其管理体制的建构也应多元化,即构建一个政府主导,第三部门辅助,企业积极参与的信息资源管理综合体系。1、政府主导: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的核心。毫无疑问,政府主导下的公共信息必然是公共信息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与社会共同体成员密切相关的公共基本信息,比如相关法律法规条例,住房改革政策,医疗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都是关乎民生利益所需的最基本的公共信息。对这类涉及民众利益和关乎社会公平的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把关,政府扮演着重要的核心角色和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此外,政府应设立专门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对社会整体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做统一规划和配置安排,并制定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以保证公共信息资源的效用最大化发挥。2、第三部门辅助: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标准,如果一个组织一半以上的收入不是来自于以市场价格出售的商品和服务,而是来自其成员缴纳的会费和支持者的捐赠则是非营利的第三部门组织。第三部门主要包括慈善组织、民间社团等,它与政府部门、市场部门共同构成当代社会协调运转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是由于第三部门在其运作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信息,而其非赢利性的特质则决定了这类信息的公共特性。当前,由于第三部门种类繁多,主体参差不齐,其公布的相关公共信息还需要进一步把关和管理,由此,加强第三部门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成为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企业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有机运作的润滑剂。我们都知道,市场机制是围绕公民之间互动的自愿交易而建立起来的,该机制的适用性受制于“搭便车”现象发生。由于公民团体规模的扩大,自愿交易的方式会导致“囚徒困境”的情形,因此,一部分产品或服务必须通过权力的手段来提供。尽管个人私利与公共利益之间总存在着矛盾,但是,依照经济自由主义的观念,个人私利与公共利益是兼容的。充分竞争的市场选择能够基于任何个人的最大化行为,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即公共利益。旧事实上,政府主导和生产公共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可以“外包”给私人企业经营和管理,这在某种意义上缓减了政府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压力和提高了公共信息管理运作的效率。四、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模式创新从公共物品的生产方式和提供方式来看,传统意义上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实质上主体过于单一,实际上,我们不应仅局限于以政府作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主体的单一考量,而应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模式予以全方位和多视角的考察,以寻求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供给模式的创新。1、新公共物品管理模式。自 Drueker 提出“民营化”一词之后,公共物品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迅速在世界各地蔓延,并逐渐成为新公共物品管理模式。Savas 总结得出政府促成私营部门进入公共物品领域的三种途径:委托、撤资以及替代。171 不难发现,公共信息资源的生产和供给选择新公共物品的管理模式,其必然促推政府权力的下放。并随着竞争机制的引入,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将实现重大突破,并通过产权制3 度激发私营部门参与公共信息资源供给的热情。当然,随着私人产权的引入极有可能导致政府对公共信息资源监控权的弱化,并形成私人供给公共信息的垄断优势,这些负面影响不容我们忽视。2、PPP 模式。Reymont 首创公共物品供给 PPP 模式,即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模式,这种模式强调政府同私营部门加强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并以“契约约束机制”督促私营部门按政府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公共物品的生产,政府则根据私营部门的供给质量分期支付服务费,PPP 这一模式追求全新的“双赢”合作理念作为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采取 PPP 模式,能最大化地提高公共信息资源供给和生产的效率,并且确保整个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项目的供给执行过程都在政府的稳步控制下,从而有效规避公共信息资源由私人垄断的潜在危险。3、互补管理模式。正如政府和市场会产生“失灵”,第三部门也常常会偏离志愿机制,在提供公共物品上产生功能性和效率上的种种缺陷, Salamon 将此类失灵称为“志愿失灵”事实上,对第三部门的“志愿失灵”,政府的刚性制度恰好是弥补其不足之处的关键,此外,第三部门对公众需求的回应性具备良好的弹性,这样,二者在各自的特征上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它们之间可以建立起合作关系”。从西方发达国家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来看,这种合作互补关系被视为积聚两者优势解决复杂问题时的有效方式,应用极其广泛。其最典型作法是由第三部门协助政府生产和管理公共信息资源,而政府主要提供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并以特许经营、公私合营的形式与第三部门合作。 [参考文献]1、马费成:《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年。2、莫力科,王沛民:《公共信息转变为国家战略资产的途径科学学研究》,2004年。3、【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物(第 8 版)》,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4、霍国庆:《国内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评述》,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5、毛寿龙:《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情报理论与实践,1997。6、钟守真:《信息资源管理概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7、孙德林:《基于新型工业化的企业信息化模式创新田》,企业经济,2004。8、蒋永福:《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图书情报知识,2006。4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20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