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0]《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12 09:07:10浏览次数:27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 专业:英语、英语教育 课程名称【编号】:英国文学史及选读【0170】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 一、大作业题目:从下列 5 个题目中选做 2 题 1. 以具体的作品分析为切入点,说明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论说文集》包含哪些重要主题? 答:涉及政治、婚姻、友谊等多个主题。文章从各种角度论述了他对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见解,使许许多多人从中获得熏陶指导,如:“一个自身无德的人见别人有德必怀嫉妒”,“没有友谊,则世上不过是一片荒野”,“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规谏”,“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一种德性”。许多重要的人生命题,举凡真理、善、美、求知、革新、健康、习惯、幸运厄运、时机、勇气、赞扬、爱情、家庭、友谊、青年与老年、自私、猜疑、嫉妒等,培根皆有精辟的论述。它让人思考自己所走过的路,提醒自己要善于甄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开创丰富的人生。在“论天性”中,培根揭示出:“天性常常是隐藏着的,有时被征服,很少会被消灭。”人的天性,无论它是可被感知还是不可被感知,总是存在并试图控制人。《培根随笔》认为,当人独处,拥有完全的隐私时,他的天性就能最完全地得以显现,因为他没有必要像在其它社交环境下,矫揉造作地伪装自己;当人正拥有强烈的情感,如愤怒激情、兴奋等时,他的天性就会显现,因为激烈的感情使他忘记了控制自己。然而,就像天性总是想控制人,人反过来同样也总是“追寻着战胜自己的天性”。人在与自身天性的斗争中,因失败而感到沮丧,因胜利而倍受鼓舞。对于培根来说,人战胜自己的天性并不是通过暴力或“教条与劝说”,而是通过持续的“在帮助下进行的实践”来完成的。另外,在“实践”的过程中,人应该不断地自省,以免“实践”自己的错误。通过有自省的“实践”,人能不断战胜并改善自己的天性。这正如其所说:“一个人的天性好比种子,它既能长成香草,又能长成毒草,因此人应当时时浇灌前者而铲除后者。”2.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戏剧《威尼斯商人》表现了怎样的经- 1 - 济伦理冲突?答:在《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对抗战是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对抗也是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道德原则和高利贷者极端利已主义信条的对抗。正如剧中的另一条情节线鲍西娅的求婚者在金、银、铅匣中的选择实际上是价值观念的选择那样,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对抗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道德冲突,即展示的是对善与恶的不同理解,阐释的是如何做人,如何待人。安东尼奥被他的朋友视为“最亲密的朋友,一个心肠最仁慈的人,热心为善,多情尚义,在他身上存留着比任何意大利人更多的古代罗马的侠义猜神”,而夏洛克则被人称为“心如铁石”,“不懂得怜悯,没有一点慈悲心的不近人情的恶汉”,“一心一意只想残害他的同类”。在剧中,这两种人生观和道德观迥然不同的威尼斯商人因为“借贷”而产生矛盾,进行了惊心动魄的较量。安东尼奥有那么多商船经商,肯定是以获利为目的,但为何“跟人家互通有无,从来不讲利息”,“借钱给人不取利钱”呢?这显然不是一种经商策略,而是他的处世哲学。他的经商与处世是分离的。这不同于夏浴克,夏洛克在经商和处世中处处都表现出很强的精明算计和获利欲望。夏洛克不仅在“交易”中放利,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克扣他的仆人,甚至冷酷自私地对待自己的女儿。在这个层面上,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对抗一直深入到对峙双方的灵魂,折射出双方的心灵世界。莎士比亚对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一褒一贬,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就像剧作家在他的《哈姆雷特》巾让那位丹麦王子喊出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那样,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尽力让安东尼奥因为对另他人的仁爱而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大写的“人”,因而赢得了威尼斯城人们的普遍尊重和一位来自贝尔蒙特的女性的有力帮助。这里所渲染的,是安东尼奥人格的高尚,人格的能力,也是莎士比亚对人的肯定与对人的高尚品质的颂扬。在这个意义上,安东尼奥的胜利是“人”的胜利,是人文主义的胜利。夏格克的败诉,是“非人”的失败,是“反人文主义者“的失败。于是,莎士比亚在安东尼奥一夏洛克对抗中不仅凝聚了生动的戏剧性和浓浓的喜剧色彩,而且成功地高扬起人文主义的旗帜。 莎士比亚的伟大,在于他在当时一个对犹太民族充满敌视与偏见的社会环境中,并没有把夏洛克写成寓言式的纯粹邪恶的化身,而是在谴责夏洛克的“复仇”的同时,也描写了夏洛克所遭受的歧视,揭示出夏洛克在“恶”的背后的“怨”和“恨”,用现实主义- 2 - 的大手笔间接地揭示出造成人物冲突的宗教根源,使这出喜剧暗含了深刻的悲剧性。- 3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