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8]《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10 17:07:19浏览次数:24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 教 课程名称【编号】:学前教育科研方法【0498】 B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一、简答题(请在以下 5 个题中任选 4 题作答,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1.简述问卷编制的原则和程序。答:原则:(1)适宜原则;(2)简明原则;(3)整齐原则;(4)礼貌原则;(5)诱导原则。 程序:(1)草拟问题;(2)归类分组;(3)写出简函和填答说明;(4)列出基本资料答题栏;(5)最后结语。2.简述调查法的特点。答:调查法具有如下特点: (1)收集资料的方法是向有关对象进行间接的了解,即间接地研究某一现象,而不是直接研究动作行为本身; (2)调查研究不受时间、空间的条件限制,研究涉及范围广,收集资料速度快、效率高、手段多样化; (3)调查研究旨在考察现状,是在自然进程中收集材料,而不是通过实验、主动操纵和改变现象与变量,因此它不能确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4)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往往依赖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与实事求是精神,常常可能出现主观偏差,而研究者往往难以控制这一点。3.简述如何有效控制实验中无关因素的影响。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关键,在于分离和突出实验条件(即自变量)的作用,消除无关因素的混淆影响。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控制手段大致有四种:  (一)实验室控制,消除无关变量。实验研究工作在实验室内进行,可以对许多外界干扰因素和可能影响实验效果的变量加以严格的控制。  (二)用配对、分组等方法平衡无关变量的影响,或使无关变量保持恒定。用实验室不能严格控制某些变量时,应设法使实验各组在无关变量方面尽量相等或保持恒定。将研- 1 - 究对象配对分组的方法有多种。现仅简单介绍常用的两种:  1、随机配对:把所有可能作为被试的儿童,按某些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特征(如性别、智商等)都相同的标准,配出一个个对子,并对每个对子依次编号,任意定出其中一个为 A,另一个为 B。  2、预测配组:在教育实验中,往往不可能打乱原有单位或班级编制,去重新配置实验组与控制组,故常在确定了实验班与控制班之后,再对两班儿童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特征(如智力等各种基本能力)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找出两班之间在这些特征水平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一个个对子,作为被试。采用此种配对法时,很可能会有部分儿童无法与别人配成对,故配置出的两个相关样本可能容量较小,但一般不宜少于 10 对。配置余下的儿童应仍参加本班的教学、测量等活动,只是在最后分析结果时不予统计。  (三)用循环法抵消无关变量的影响。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实验处理时,各种实验条件出现的顺序可能影响实验的效果。有时由于某处理在另一处理之前或之后,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顺序效应);前面一个处理的结果可能会对后一个处理产生某种影响(练习效应)。使用循环法(又称平衡对抗法或 ABBA 法),我们可以把这些实验处理排列为机会均等的组合,使每一种实验处理以不同的次序出现,但位于某顺序的次数相等。再加上我们随机分配实验被试接受各个顺序组合,因此从理论上说,便可达到控制或抵消实验条件的顺序效应或练习效应的目的。(四)将某些个体变量纳入实验设计,成为实验中的自变量。4.简述实验法的优缺点。1.实验法的优点概括起来有三点:(1)可以人为地创造条件,对某些在自然观察中不易观察到,或不易集中观察到的情景现象进行研究,从而可扩大研究范围。(2)实验法要求用比较严密的程序组织研究,便于重复验证,提高结论的科学性。(3)实验法要求预设实验条件,把变量明确区分,加以控制,并对测量的事物,明确规定操作定义,使研究者便于测量,这样测得结果往往更能说明问题,更加可靠、精确。2.实验法也有如下一些局限:- 2 - (1)只能对提纯的变量而言,说明 X 能引起 Y 变化,而不能说明现实中 X 确实在引起Y 变化。(2)实验中常可能有某些无法控制的因素在起作用,影响对实验结果的明确解释。(3)实验控制往往剥夺控制组某些变量方面的发展机会,以体现实验组的效益。但出于科研道德,我们往往不能这么做。(4)用实验法进行研究,对研究者本身的科研能力,知识经验,技术水平等有较高的要求,在设计、控制技术方面,尤其在较复杂的研究课题中,难度较大。5.简述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察研究与日常观察的不同。(一)日常观察与科学观察1.日常观察:每个人,只要处于清醒状态,都会时刻运用耳朵、眼睛等感觉器官接受外界信息,认识事物的特征。这就是日常观察。2.科学观察:一般指科学研究中的正式观察方法,是有明确目的,有计划安排,有一定控制,有严格记录的观察。3.科学观察的特点:科学观察具有客观性、可靠性、系统性。(二)科学观察的要求1.安排观察预备期。2.不干预活动。3.讲究记录方法。4.如有多个观察者同时观察同一情景,需要预先训练,以求得满意的观察者信度。5.对同一行为应观察足够的次数或时间,以保证观察结论的可靠性。6.了解各种可能的误差来源,有意识地避免或减小误差。在运用观察法时,尤需避免如下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1)观察者的预期效应。(2)观察者的放任现象。(三)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的区别:  1.日常观察具有自发性、偶然性。  2.科学观察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二、论述题(请在以下 4 个题中任选 3 题作答,每小题 20 分,共 60 分)- 3 - 1. 简述访问与谈话的区别,并谈谈访问时应注意的问题。区别:(1)谈话一般指被调查者到指定地点与调查者见面谈话,而访问则是调查者主动到被访者处去见面并谈话;(2)访问不仅包括面谈,还可实地观察环境,验证某种印象,询问有关细节,进行较深入细致的了解;(3)访问比谈话在时间、经费上的耗费量更大。应注意的问题:(1)事先约定;(2)服饰要求;(3)事先的准备工作应力求完备;(4)如需录音或录相,应事先征得受访人同意;(5)预先拟好日程计划,再开始实行访问。2. 结合自己的实际,简要论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① 开展学前教育科研,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② 探索学前教育规律,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③ 丰富学前教育研究成果,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④ 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科研能力。3. 请论述学前教育观察研究的作用。① 观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尚有许多有待研究的新问题,只要研究者善于洞察、捕捉和思考,“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就能透过现象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例如:皮亚杰于 1920 年慕名到巴黎比奈实验室工作。在测试儿童智商的过程中,他发现被试的错误符合于一个连贯的模式,也就是一定年龄阶段的孩子错误有共同点,这模式似乎暗示他们的思想可能具有自己的特点,有一定的规律。皮亚杰对此十分感兴趣,提出研究儿童智力问题,以此奠定他一生的研究方向,建立发生认识论,使儿童心理学走向新的发展阶段。② 观察是产生理论假设、验证理论假设的手段。假设的建立必须有一定的事实材料为根据或者从某一个已知的科学理论推测出来的,是以真实材料为基础,通过科学的观察、实验测定来证明的。例如,我国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的《儿童心理研究》一书,就是通过对儿子从出生起观察了 808 天写出的。又如,北师大学前教育心理研究者通过与幼儿的接触和观察,发现幼儿在群体中的社会身份各异,如:有所谓的明星儿、人缘儿、讨嫌儿和孤独儿;进而又观察到,幼儿的交往行为有着不同表现,明星儿儿童往往交往愿望强烈同时社交技能较强,而不受欢迎的或令人讨厌的孩子有较强交往愿望,但社交技能差。因而提出“幼儿在群体中的社会身份与其交往能力密切相关”的假设,进而通过进一步观察- 4 - 和实验加以证实。③ 观察是帮助研究者了解被测试个体差异的手段。我们教育心理学研究面对的是各具形态的被试个体,他们的个性千差万别,为了使研究顺利进行,必须了解被试的个体差异。如研究教育对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就要首先观察哪些儿童更困难,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哪些儿童困难小一点,就可能根据不同儿童特点制定教育具体的对策,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④ 观察是解答各种特殊问题的手段。有一些特殊问题使用观察法更为合适。如研究问题儿童的心理特点,用实验方法就违背了教育性原则,用观察法有目的有系统地将这些儿童进行个案追踪记录,就可以观测到许多真实的行为现象,然后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就可探索出问题儿童的心理特点,为教育这些儿童提供心理依据。⑤ 观察是教育心理评价的手段。教育心理活动中,如何评价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评价一种教育方法是否有效,评价教师对攻击行为采取的教育措施是否适当等等,都可以通过实地观察获得。 - 5 -
文档格式: doc,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