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文学创作论》第二章 真实论与假定论

发布时间:2024-01-31 10:01:56浏览次数:36
第二章 真实论与假定论 FAQ一、假定性与真实性发展的不平衡性?1、从历史发展来看:从神话到传奇到小说,从英雄传奇到日常生活。2、细节越来越逼真:从古典现实主义到自然主义到电影的微观逼真,没有表演的表演,就是最好的表现。3、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又产生了荒谬派戏《等待戈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得了诺贝尔奖金轰动一时。4、不同的流派:一个士兵打死了演奥赛罗的演员。斯坦尼说他是世界上最好的演员,而讲究间离效果的德国戏剧家布来希特却认为他是最坏的演员。每当逼真性过分制约了假定性,而且成为一种稳定的倾向时,就会产生艺术境界不高, 形象粗糙, 或者自然主义倾向问题。由于这种倾向引起厌倦情绪,又必然促使与之相反的倾向产生,这就使假定性逐渐上升,并很快占了优势。通俗地来说,这个过程就是艺术家想象力的竞赛。二、假定性和逼真性在不平衡中发展。 假定性和逼真性的矛盾是艺术形象的内在矛盾,象一切矛盾一样,二者是不平衡的。几乎没有一种形象是半斤八两绝对平衡的,平衡了就僵化了,就没有发展了。正是这种不平衡成为推动着艺术形象发展的内在动力。艺术发展的历史表明,有两种相反相成的倾向推动着艺术发展,那就是不断精确地表现生活和不断花样翻新地创造超脱于生活的具体形态的艺术形式和流派。艺术的假定性的价值常常遭到漠视,原因是不了解某种艺术形式的成就常常是集中在它所独具的假定性境界之中,而后人要获得表现生活真实的能力,首先得从这种假定境界中去师承。第四章 作家的心理素质 FAQ一、观察的特点?1.不是观看,这是有目的的。也就是有意的注意目的是集中在一点上的。没有目的,就没有效果。引用哥廷根大学心理学家开会故事2.观察不是中性的,而是与预期有关的: 与主观的兴趣、经验、价值观念相符的,就被注意到,而 相反就视而不见。漳州南山寺佛象的故事。3.与文学修养有关---作家的观察的特点---从外部世界进入人的内心深处。否则也只能流于肤浅。二、怎样理解观察的局限性?1.从自然科学来看,没有中性的观察。二十世纪初年青的科学家海森堡对爱因斯坦说,他要发明一种中性的仪器来观察, 解决物理学中的争论不休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不可能:“因为你的仪器是根据你的理论设计的。”2.不同的理论家在同一现象中看到的是不同的东西。第谷观察了几十年,得出的结论是太阳绕地球转。开普勒,利用第谷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地球绕太阳转。波普尔《猜想与反驳》。当伽利略让他的球从一个斜面上滚下来时,重量是由他选定的,当托利折利使空气支持一个重物,其重量也是他事先计算等于一已知高度的水银柱,于是,所有的自然科学家茅塞顿开,他们终于懂得了, 我们的理性只能理解它按照它的设计创造出来的东西。 我们必须强迫大自然回答我问题, 而不是拖住大自然的围裙带,让她带着我们走。因为未经事先周密计划作出的纯属偶然的观察,不可能与一条规律相结合,而规律正是理性所探寻的。(《猜想与反驳》270)3.人的主体性。因为文化、价值、立场、理论、观念、兴趣、生理、 心理而不同。同样的物体 ,在人眼中,在牛眼中,在狗眼中,在蚯蚓的感觉中,是不一样的。4.马克思:“对于非音乐的耳朵,音乐不是对象。”5.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莫泊桑的观察理论不对。才能就是持久的观察吗? 熟视无睹。熟知非真知 。 在已知的现成话语中打圈子。6.因而作家的观察不是为了客观性, 而是为了把主体一起带出来, 因为主体的观察是很困难的。三、怎样理解表象在感情的诱导下变幻? 如果说作家的观察主要为了寻找客观对象的主要特征,那么作家的感受就主要为了探索自我感情的主要特征。形象感染力并非来自这两种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这两者形成的某种特殊结构的功能。按照系统论,整体大于要素之和。要素一旦形成结构,这种结构的功能就不是任何单独的要素所具有的。例如皎洁的月光把一个人的影子投在地上,这是客观事物的特征,月光很亮;不亮,人不会 有影子。这个人感到很孤独,觉得世界上没有什么朋友,把这两者加起来并不能构成什么了不起的形象。这是因为月光、影子和孤独的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结构,它们之间还是各自独立的。如果它们之间有了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那么就形成了结构,这种假定就产生了一种结构功能, 要让孤独的感情不是和月光、 影子互不相干,而是互相不可分割,发生变异。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