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经济学原理》2018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发布时间:2023-11-21 12:11:27浏览次数:43
《经济学原理》 年  月期末考试说明一、考试说明《经济学原理》课程考试时间为  分钟;满分  分。本课程为可携带资料考试,试题分五种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复习时请以课程讲义或讲稿为准。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 分,共  道题,计  分,需要选择最恰当的一个选项。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 分,共  道题,计  分,多答或漏答均不得分。 判断题,每小题  分,共  道题,计  分。简答题:每小题  分,共  道题,计  分。论述题,计  分。二、复习重点内容这一部分介绍各章节的重点内容,供大家参考。第一章 导论1. 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都面临着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来最大化地满足无限需要的问题,或者说,都必须面对和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即都必须通过某种方式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稀缺性不是指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指相对于人的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稀缺性是指资源的相对有限性。2. 效率原则帕累托最优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的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外一些人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或称“帕累托有效”。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价格1. 需求理论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商品本身的价格。()家庭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者嗜好。()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需求函数:如果把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需求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 工资9地租9利息9利润9税收9进口消费9储蓄9税收9进口总需求(国民收入)消费需求9投资需求9政府需求9国外需求消费支出9投资支出9政府支出9国外支出消费9投资9政府支出9出口4. 国民收入的变动与调整增加国民收入就要增加注入,即增加投资、政府支出与出口。反之,要减少国民收入就要减少注入,即减少投资、政府支出与出口。要增加国民收入就要减少漏出,即减少储蓄、政府税收与进口。反之,如果要减少国民收入就要增加漏出,即增加储蓄、政府税收与进口。节俭悖论:根据注入与漏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原理,西方经济学家得出了节俭悖论:节俭即储蓄,对个人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一件坏事,因为节俭即储蓄属于漏出因素,使国民收入减少;相反,浪费即支出,对个人来说是一件坏事,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好事,因为浪费支出属于注入因素,对国民收入起扩张性作用,使国民收入增加,人们把这种情况称之为“节俭悖论”(> @ 1)。十八世纪英国哲学家孟迪维尔写了一首《蜜蜂的寓言》的讽喻诗,叙述了一群蜜蜂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结果社会兴旺,百业昌盛。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放弃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朴素,结果社会凋敝,经济衰落,最后被敌人打败逃散。这一结论成为宏观经济政策中刺激总需求的依据。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它为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工具。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乘数理论乘数(3)<又译作倍数,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逐渐的比率,是被用来分析经济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大小。8 代表乘数,是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连锁反应的倍数,△C 或△D 代表变量的增减,在国民收入均衡分析中,即为注入和漏出因素的变化情况。△C 中有投资 B、政府支出 A 和出口 7 等因素,△D 中有储蓄 ,税收 E 和进口 3 等因素,这些因素的每一种变化都会对国民收入产生连续不断的影响。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当政府采取措施来使国民收入恢复平衡时,政府投资的变动给国民收入总量变动所带来的影响的大小。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 3>- 有关。3>- 越大,投资引起的连锁反应越大,国民收入增加得越多。实际上,不仅增加政府投资有乘数作用,任何私人投资的增加也同样具有乘数作用。消费和投资的减少亦有乘数作用,同样能引起国民收入直接、间接减少的连锁反应。投资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在封闭经济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被利用;有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可以被利用。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要有充足的外汇储备。K=ΔYΔJ ( ΔW )K=ΔYΔI 预算乘数:以 8A 表示政府支出乘数3. 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IS-LM 曲线商品市场均衡:B 曲线货币市场均衡:/3 曲线将 B 曲线与 /3 曲线结合在一起,分析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如何实现均衡。B(/3 分析的意义4.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需求曲线是表明物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总供给曲线是表明物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它反映了在每一既定价格水平时,所有厂商愿意提供的产品与劳务的总和。将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结合起来,即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说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1. 失业理论所谓失业,是指符合工作条件、有工作愿望并且愿意接受现行工资的人没有找到工作的一种状况。按照失业的原因,经济学家一般将失业分为四种:“摩擦性失业”(  )、“自愿性失业”(+  )、结构性失业( )和“周期性失业”( )。失业带来的影响对个人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对国民收入的影响。2. 货币理论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充当交换媒介的东西。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本质体现在货币的职能上。货币的职能有三种:第一,交换媒介,即作为一种便利于交换的工具,这时货币最基本的职能。第二,计价单位,即用它的单位来表示其他一切商品的价格,这时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必要条件。第三,贮藏手段,即作为保存财富的一种方式,这时货币交换媒介的延伸。货币的类型:通货或现金,包括纸币和铸币;存款货币,又称银行货币或信用货币;近似货币,又称准货币;货币替代物。在经济学中,一般把货币分为 3 与 3:3通货9商业银行活期存款;339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3 通常被称为狭义的货币,3 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货币。货币制度的演变:金本位制;银本位制;复本位制;不兑现本位制3. 通货膨胀理论所谓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物价水平持续而普遍性地上升。通货膨胀的分类:爬行的通货膨胀(2F );温和的通货膨胀!F ";飞奔的通货膨胀!2 2F ";恶性的通货膨胀!1F "通货膨胀的原因:KG=ΔYΔG=11−ΔCΔY 摩擦性原因,如季节变化、设备故障、等料待工等;结构性原因,如地区结构、技术结构、性别结构差异等原因;周期性原因,即经济发展处于衰退、萧条阶段导致生产萎缩等。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F ):从需求的角度来说明通货膨胀的原因,并认为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应归因为总需求超过总供给。,也就是说,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就会出现商品供不应求,物价上涨,整个经济就会出现过度需求。简而言之,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就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1F ):主要是从供给方面来说明通货膨胀的原因。供给就是生产,而生产又决定于成本。因此,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由于生产者面临着原料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价格上涨,于是就以高物价的方式转嫁给消费者,于是造成物价上涨。这种由于生产要素供给方面的价格变动而引起的物价水平的上涨,叫做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工资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02 (1F )。工资是成本中的主要部分,工资的提高必然会使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导致价格水平上升。()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5(1F )。()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 (1F )供求推进通货膨胀(((1F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一旦发生,到底是需求拉上还是成本推进,往往是分不清的,是交织在一起的。所以在实际的通货膨胀过程中,经常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因素,即所谓拉中有推,推中有拉。在一般情况下,通货膨胀过程可能从过度需求开始,而且只要过度需求,即使没有任何一种成本推进力量,也会导致物价上涨。物价的上涨又会直接影响到工资提高,成本上升物价再上升。这种由于需求、供给交替发生作用,共同拉上的通货膨胀,就是供求推进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影响:第一,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第二,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通常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第三,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当一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的时候,政府必然要采取反通货膨胀措施以降低通货膨胀率到适当的程度。从时效来看,反通货膨胀采取的方式大致上有两种,一种是渐进主义的,一种是大刀阔斧式的。所谓渐进主义政策,其目的在于缓慢而稳定地回复到低通货膨胀水平。开始实施时,少量地降低货币增长率,避免产生大量的失业。所谓大刀阔斧式,主要针对通货膨胀率来势凶猛,不迅速降低,将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目的在于迅速降低通货膨胀率。这就是平时所说的病急必须下猛药。但这种治理方式会造成突然性的大量失业。4.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1>1+):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互相交替关系的曲线。由于西方经济学家把物价上涨率同货币变动率联系起来,并用物价上涨率来表示通货膨胀率,所以这条曲线又被用来表示物价上涨率或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发症的治理?()工资(物价管制政策。()人力投资政策。 ()部门协调政策。()实行微观财政政策和微观货币政策。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理论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内涵经济增长(  2 01"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内生产总值(A>)的增加或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的分类根据经济增长是否依赖于外部力量,通常把经济增长分为内生经济增长和外生经济增长。根据经济增长是否具有收敛性,将其分为稳态增长和平衡增长。根据经济增长方式选择所依赖的主要因素,经济增长又分为资本密集型增长、劳动密集型增长、全要素生产型(即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等。经济增长源泉?经济增长需要技术的进步来进行。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即使在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也推动整体产出的增加。2. 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是:AG=4-在上式中,AG 代表国民收入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 代表储蓄率,即储蓄量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代表资本一产量比率,即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G=a(ΔKK)+b (ΔLL)+ΔAA在上式中,△848 代表资本增加率,△/4/ 代表劳动增加率, 代表经济增长中资本所作的贡献比例, 代表经济增长中劳动所作的贡献比例, 与  之比即资本一劳动比率。△G4G 代表技术进步率。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罗默模型;卢卡斯模型 第十五章 经济周期理论1. 经济周期含义与类型经济周期(H-),是指一国总体经济活动中经济扩张和收缩的交替,它表现为国民总产出、总收入、总就业量、利息率等的波动,持续时间通常为 ( 年,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或收缩为标志。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其中繁荣和萧条时两个主要阶段,衰退与复苏是两个过渡性阶段。2. 经济周期的类型朱格拉周期:中周期基钦周期:短周期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G=SC=(PY×Sp+WY×Sw)C 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3. 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外因论与内因论:外因论是在经济体系之外的某些要素波动中寻找经济周期根源,如战争、革命、选举;石油价格、发现金矿、移民;新土地和新资源的发现;科学突破和技术创新;甚至太阳黑子和天气等等。内因论则在经济体系内部寻找经济周期的机制和原因。太阳黑子理论消费不足周期理论货币投资过度周期理论创新周期理论: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I阿罗斯I熊彼特!C 1G 1,J"在其  年发表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他影响深远的创新理论,而后他利用该书再版以及出版其他著作的机会对该理论进行了不断的补充完善,使该理论成为了他经济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理论,并构成了他的许多其他理论的基础。心理周期理论第十六章 汇率与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概述国际贸易( "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从国家的角度看称之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角度看可以称之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要素禀赋理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是瑞典的两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伯蒂尔•奥林提出的。奥林在他的老师赫克歇尔提出观点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要素禀赋理论,并得到了保罗I萨缪尔森发展和强化。他们认为生产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而不仅仅是劳动力,例如土地、资本和自然资源等。 贸易的好处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这是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国际贸易带来的社会福利一种商品的出口,使该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状况变好,而该商品的国内消费者状况变坏,但赢家收益超过了输家损失,贸易增加了一国的经济福利。 关税与进口限额对福利的影响关税和进口限额都提高了商品的国内价格,减少了国内消费者的福利,增加了国内生产者的福利,并引起了无谓损失。 汇率理论汇率的标价?()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汇率的种类?()根据汇率制度,汇率可以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按汇率的管制程度可分为官方汇率(,KL:)和市场汇率(3;L: )。!)按汇率的制定方法可分为基础汇率(HL:)和交叉汇率()按外汇交易期限可分为即期汇率( L:)和远期汇率(M 0L:)。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国际收支。()国民收入。()通货膨胀率的高低。()货币供给。()财政收支。()利率 。!N)各国汇率政策和对市场的干预 。()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政治与突发因素。 对外经济政策一类是自由贸易政策,另一类是贸易保护政策。世界贸易组织(D E,2O 简称 DE,)非关税壁垒N 国际收支平衡第十七章 公共财政收入与支出1. 公共财政收入公共财政是指政府为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从企业、家庭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主要包括经常性税收收入、经常性非税收收入及公债收入三大类。公共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税收公债收入经常性非税收收入2. 税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由谁来承担税收负担。不管是向买者征税而是向卖者征税,税收都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税收抑制了市场活动。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该物品在新的均衡时销售量减少了。()买者和卖者分摊税收负担。在新的均衡进,买者为该物品支付得多了,而卖者得到的少了。第十八章 宏观经济政策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工具宏观经济政策必须同时达到四大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2. 需求管理: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财政政策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运用的机制,因此被称之为“内在稳定器”或“自动稳定器”。具有这种“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以及各种转移支付。财政政策的运用? P逆经济风向行事”赤字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指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以政府开支代替了私人开支,这样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就被减弱。3. 需求管理: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又称为金融政策,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然后通过利息率的升降来增加或减少投资,使总供给和总需求趋向一致银行制度信用与金融市场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商业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存款。法定准备率(2+ )是指中央银行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出口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后,必须按法定准备率保留准备金,其余的部分才可以作为贷款放出。由于活期存款是货币,所以客户在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后,一般并不取出现金,而是将所得到的贷款作为活期存款存入同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商业银行,以便随时开支票使用。所以,银行贷款的增加又意味着银行活期存款的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这样,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活动就会创造货币,在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使得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商业银行所创造货币的多少,取决于法定准备率。货币乘数?就是指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量所引起的实际货币量增加的倍数。所以,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称为货币基础或高能货币,这种货币具有创造出更多货币量的能力。如果以 8 表示货币创造乘数,则有?84,货币乘数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方向变化。例如,如果法定准备率为 Q,则货币乘数为 。假定最初的存款总额为  万元,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银行的存款总额就会达到  万元。所以货币乘数大小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法定准备率越高,货币创造倍数越小,法定准备率越低,货币创造倍数越大。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货币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一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通常是在经济萧条时期扩大货币供应量,以降低利息率,刺激总需求;在经济膨胀时期缩小货币供应量,以提高利息率,抑制总需求。公开市场业务( (; 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贴现率政策( ( )?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与利息率。调整法定准备率(122+)?当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可以放出更多的贷款,从而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创造出更多的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息率,以刺激投资,扩大总需求,使经济尽快复苏。当经济膨胀时,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减少放款,从而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减少货币的创造,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息率,抑制过热的经济,缩小总需求,使过热的经济降温。其他辅助性措施?第一,道义上劝告。第二,垫头规定第三,控制分期付款条件。 第四,控制抵押贷款条件。4. 供给管理政策收入政策工资(物价冻结工资与物价指导线税收刺激计划5.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相机抉择?指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究竟应该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结合,即所谓的“松松”搭配。如果经济处于严重萧条状况,重症必须下猛药,这时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配合,或者称为“双松”的政策配合,目的是刺激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一方面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另一方面增加货币供应量。这样有助于增加收入,减少失业。但这样的政策搭配,容易引发通货膨胀。()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结合,即所谓的“紧紧”搭配。如果经济中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则抑制通货膨胀成为政府的首要目标。这时政府通常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相配合,或者称为“双紧”的政策配合,目的是制止通货膨胀,一方面减少政府支出与增税,另一方面减少货币供给量。这样有助于减少总需求,达到尽快消除通货膨胀的目的。但过分抑制总需求时往往容易引发需求不足,造成经济萎缩。()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结合,即所谓的“松紧”搭配。如果经济增长乏劲,但又担心出现通货膨胀,这时可以采取“松紧”搭配的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在于医治经济萧条,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紧的货币政策对付通货膨胀。()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结合,即所谓的“紧松”搭配。如果经济发展中出现消费过热,尤其是公共消费过热,私人储蓄和投资不足,这时政府可以采取“紧松”搭配的政策来进行调控,紧的财政政策抑制公共消费过热,松的货币政策鼓励储蓄和投资。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困难?政策时延问题预期对政策效应的影响非经济因素对政策的影响第十九章 经济学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 如何正确地学习、运用西方经济学 中国经济的未来三、重点习题(一)单选覆水难收、嫁出去的女孩泼出去的水等俗语所描述的是下列哪一项成本?( )G机会成本 H皮鞋成本 -菜单成本 沉没成本资源稀缺是指( )G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H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相对资源的需要而言,资源总是有限的 世界上的资源终将被消耗光->B 是指( ) G用来衡量失业率的指数 H用来衡量竞争力的指数-用来衡量经济增长率的指数 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率的物价指数帕累托最优的基本条件是( )G平均成本等于平均收入 H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 -市场供给和需求平衡 社会总收益等于社会总成本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垄断的原因?( )G资源垄断 H竞争优势 -技术垄断 政府管制市场均衡要求( )G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相等 H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相等 -商品价格保持不变 某一价格水平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与卖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商品量相同N下列哪项行为会引起正外部性?( )  G在拥挤城市驾车出行   H工业污染物自由排放 -购买盗版出版物   发明一项新技术通货膨胀是指( ) G物价水平持续而普遍性地下降   H物价水平持续而普遍性地上升-物价水平既不上升也不下降   货币发行量过多经济调节中“看不见的手”通常指( )G市场 H政府 -企业 家庭下列行业中不存在垄断的是( )G飞机制造业 H烟草业 -石油业 餐饮业参考答案:1.D 2. C 3.D 4.B 5.B 6.D 7.D 8.B 89.A 10.D(二)多项选择题完全竞争市场特征( )G产品是无差别的 H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市场信息是对称的 资源能自由进入或退出某一市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包括( )G国际收支 H国民收入 -通货膨胀率 财政收支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包括( )G经济增长 H物价稳定 -就业充分 国际收支平衡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特征包括( )G厂商提供有差别的同种产品或服务 H不存在完全垄断市场的那些壁垒-有大量厂商 产品是无差别的参考答案:.GH- .GH- .GH- .GH-三、判断题规模经济是指由于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一国的恩格尔系数越高,其富裕程度与生活水平越高。( )蜂蜜生产者为种植苹果传播花粉,提高苹果产量属于生产的正外部。( )一国的基尼系数越高,则贫富差别越小。( )生产者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但未给予他人补偿是指生产的负外部性。( )参考答案:、E、M、E、M、E(四)简答题简述通货膨胀的原因。简述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谈谈你对失业的危害性的理解。(五)论述题 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仍实现比上年增长 NQ。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基本知识,试论述我国在应对 以来全球金融危机中采取了哪些有效的应对措施?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 201803 学期 6 月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课程 ppt。在复习中有任何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咨询。祝大家考试顺利! 数关系来表示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这种函数称为需求函数。所谓需求函数,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影响该商品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代表需求,,,,,…, 代表前面所说哪些影响需求的因素,则需求函数为:(,,,,…)需求定理: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变化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或者说,商品本身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本身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2. 供给理论供给, 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的数量。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商品本身的价格。()生产要素价格和成本。()生产技术的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政府的政策。供给函数:如果把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供给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之间的关系,这种函数称为供给函数。所谓供给函数,是指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影响该商品供给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 ()代表供给,,,,,…, 代表前面所说哪些影响供给的因素,则供给函数为:(,,,,…,)供给定理:供给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变化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成正方向变化,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或者说,商品本身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本身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3. 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也就是说,均衡价格是需求和供给这两种力量达到一致时的市场价格,也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被称为均衡数量()。由此可见,均衡价格是由于需求和供给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均衡价格的形成() 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供求理论与政府的价格政策价格下限(支持价格):价格下限又称为支持价格。所谓价格下限,是指政府为了扶植、支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确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一般来说,价格下限主要是针对一些弱势产业、幼稚产业而制定的,诸如农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是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价格上限(限制价格):价格上限又称为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最高价格。价格上限往往是短缺经济的一种表现,是为了保护普通消费者的利益而采取的一种价格政策。实行价格上限,必然会出现 商品供不应求的现象,造成商品短缺。政府为了维持价格上限,就要实行配给制,或者发票证,排长队购买,浪费了买者的时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4. 弹性理论弹性指在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弹性理论是说明价格和各种因素变动与需求量或供给量之间量的关系的理论。弹性理论分为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 )又称为需求弹性! ",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它反映了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计算需求弹性有点弹性与弧弹性两种方式。需求弹性的分类。第一,需求完全无弹性(),即 #。第二,需求单位弹性!",即 #第三,需求完全有弹性(),即 #$%。第四,需求缺乏弹性,即 &#&。第五,需求富有弹性,即#&。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第一,人们对这种商品的需求程度的大小,即这种商品是奢侈品还是必需品。第二,商品本身的可替代程度,或者说商品替代品的可获得性。第三,商品本身用途的大小。第四,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第五,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比例。需求收入弹性(  )。所谓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收入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所谓正常商品,是指随着收入增长需求量增加的商品。当一种商品的收入弹性大于  时,即 #& 时,这些商品都为正常商品。所谓低档商品,又称为吉芬商品或次品,是指收入弹性小于零的商品,即 #'。它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不但不会增加对这类商品的购买,相反还会减少对这类商品的购买。因此,低档商品或次品,并不是说这种商品本身质量有什么问题,而是指这种商品是跟不上时代潮流。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划分,是以商品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的正和负为标准的,是相对于收入水平而言的,它并不意味着商品本身性质的不同。需求收入弹性与恩格尔定律。供给价格弹性又称为供给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与供给量变动比率之比,它反映了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可以分为供给价格弹性、供给收入弹性与供给交叉弹性。只介绍供给价格弹性。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第一,生产时期的长短。第二,生产的难易程度。第三,生产要素获得的难易程度。第四,生产的技术水平。弹性原理的应用: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总收益: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量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乃至销售量就会增加,且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增加。例如衣服等。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即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减少。例如酱油等。需求缺乏弹性的大米由于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了。这就是中国自古至今以来人们都不解的“谷贱伤农”,意思是粮食丰收了,由于粮价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了。其原因就在于大米这种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由于丰收造成供给增加,粮价下跌,但又不会使需求量大幅甚至同比例增加,从而总收益减少,农民遭受损失。因此,对于诸如粮食等生活必需品这些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减少的幅度小于价格上升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农民的利益才能得到保护。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1. 基数效用理论与消费均衡效用的定义:效用())即商品满足人类欲望的能力,即从消费某种商品所得到的满足,满足程序高则效用高,满足程序低则效用低。效用是消费者主观感觉或主观效用(*+))而非客观效用(,*+)),取决于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心理评价。基数效用:基数效用(-)理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是边际效用学派所倡导的基本理论。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来表示,即效用大小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并且可以进行计算与比较。边际效用递减规律!/0 1232)":随着一个人所消费的某种物品数量的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随所消费物品数量的增加而有递减的趋势。当边际效用递减到等于零以至变为负数时,总效用就不再增加以至减少。这种现象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2. 序数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这种心理感觉难以计量和加总,只能表示满足程度高低与先后顺序。效用只能以序数(第一、第二、第三……)加以表示。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对消费者所提供的效用相同,即如果消费者对曲线上的任何点进行选择,则所有点对他同样可取,任何点所代表的组合给他带来的满足并无差异。预算线:预算线又称为家庭预算线或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上使消费者得到最大满足的点是预算线与它可能达到的最高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该切点代表两种商品量在一定货币收入和既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获得效用的最大值。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4总支出金额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第四章 生产理论1. 厂商与生产及生产要素厂商(5)又称企业(),是一种使用生产要素,追求利润,组织生产要素生产并销售,为社会提供产品与劳务的经济组织。企业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社会经济的细胞和基本的经济单位,是社会商品和劳务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因此,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场竟争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在经济学中,厂商是指以营利为目标,能够独立核算和自主经营的经济单位。生产要素就是在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企业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必须将各种生产要素组织起来进行生产,企业的功能就是将各种生产要素转化为产出。生产要素一般分为四大类: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2.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生产过程实现的投入与最终产出之间对应的数量关系。6!7,7,…,7";该方程式的经济含义是:在既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在某一时间内为生产出 6 数量的某产品,需要相应投入的 7,7,…,7 等生产要素的数 量及其组合的比例。短期生产函数:两种可变要素投入的生产(长期生产):长期生产函数 6(8,/)等产量线等成本线规模经济: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投入要素增加的倍数,产出的比例大于投入的比例。工厂一般在起步阶段都是出于规模经济状态规模不经济: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投入要素增加的倍数第五章 成本理论1. 短期成本函数短期成本类型 :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不变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2. 长期成本函数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 长期边际成本 3. 机会成本做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经济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机会成本显性成本9隐性成本4. 其他几个成本概念外显成本内含成本沉没成本:指已经支出并且无法收回的成本。5.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学习曲线规模经济(   )是指由于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导致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范围经济(    )是指多产品生产时带来的成本节约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多种产品的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这些产品成本更低时,这时存在着范围经济,反之,如果多产品的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成本更高时,这时就称存在着范围不经济。学习曲线(2+)又称经验曲线,指随着生产的累积产量的增加或者生产过程的重复,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能会因熟练而提高,由此单位产品的成本就会随着产量的累积而逐步下降。6. 利润最大化原则把成本分析与收益分析结合起来,可以找到厂商决定最佳产量的原则,这就是产量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即 3-3:。这一原则成为利润最大化原则。Q=f ( L ,K ) 第六章 市场理论 市场理论概述所谓市场结构(3;),是指市场组织特征,不同的市场结构表示市场以其组织和构成方面的特点影响厂商的行为和活动。因此,经济学家通常按市场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的强弱来划分市场结构类型。根据竞争或垄断程度标准,不同的市场结构可以区分为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优点:、资源配置最优<产量最大,平均成本最低,价格最低。、消费者福利最大。缺点:产品无差别,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生产者规模小,没有能力实现重大的技术突破,不利于技术发展。竞争可能引起垄断。 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市场是介于垄断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混合市场,是指由少数几个厂商为整个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一种市场结构,比较接近完全垄断市场。它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寡头市场中厂商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关系,这是其最具特征性的地方,厂商间比较容易形成某种暂时性的勾结。存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所引起的进入壁垒。寡头市场上厂商生产的产品可以像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产品一样是同质的,也可以像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产品一样存在一定的差别。寡头垄断市场产量的决定:古诺模型纳什均衡(=1):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其他主体所选战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最优战略的状态。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博弈第七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分配理论 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第一,引致需求或派生需求(+。第二,联合需求(* )或相互依存的需求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要素需求:厂商购买生产要素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就必须使购买最后一单位生产要素所支出的边际成本与其所带来的边际收益相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即等于价格。因此,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就是要实现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与价格相等,即:3:3->生产要素的供给 工资理论工资是劳动力所提供的劳务的报酬,或者说是劳动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劳动者提供了劳动,获得了作为收入的工资。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的决定:劳动的需求。劳动的供给。劳动的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了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工资水平 利息理论利息是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资本所有者提供了资本,得到了利息。利率取决于对资本的需求与供给。资本的需求主要是企业投资的需求,资本的供给主要是储蓄,因此就可以用投资与储蓄来说明利息率的决定。 地租理论地租是土地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地主提供了土地,得到了地租。地租只取决于需求,只由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决定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地理位置、气候、交通条件等方面的差别,从而形成了级差地 租。 利润理论在经济学上,一般把利润分为正常利润与超额利润。这两种利润的性质与来源都不相同。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正常利润包活在成本之中,而且往往是作为一种隐含的成本,所以,收支相抵就是获得了正常利润。超额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为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 社会收入分配与分配政策分配就是指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和土地的所有者提供生产要素后按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得到收入的过程及各种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份额的确定过程。 第八章 市场效率 消费者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的剩余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市场的消费者剩余,原因是需求曲线的高度用买者对此物品的支付意愿来衡量他们对物品的评价。这种支付意愿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时每个买者的消费者剩余。因此,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总面积是一种物品或劳务市场上所有买者消费者剩余的总和。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出售一种商品获得的收益减去生产成本后的剩余。生产者剩余衡量生产者参与市场的利益。价格之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市场的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的高度衡量卖者的成本,而价格和成本之间的差额则是卖者的生产者剩余。 市场效率总剩余是衡量社会经济福利的指标。总剩余消费者剩余9生产者剩余市场的总剩余是用买者支付意愿衡量的买者对物品的总评价减去卖者生产这些商品的总成本。第九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1.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特点市场失灵是市场扭曲,它是这样一种现象:市场价格既不等于该商品的边际社会收益,又不等于该商品的边际社会成本,它是一种市场中私人理性无法导致杜会理性的情形。简而言之,市场失灵是指资源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即资源配置低效率或无效率的状态。因此,所谓市场失灵,就是指资源配置低效率或者无效率的一种状态。引起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重要方面。即以垄断为代表的市场势力、外部性、公共物品与不完全信息。市场失灵的表现?经济危机出现生态环境恶化贫富分化悬殊公共资源过度使用2. 市场势力在一些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或买者(或一小群卖者或买者)可以控制市场价格。这种影响价格的能力被称为市场势力。根据市场势力的大小,可以将其划分为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三种。市场势力可以使市场无效率,因为它会使价格和数量背离完全竞争的供求均衡。 3. 外部性与政府管理当一个人从事一种影响旁观者福利而对这种影响既不付报酬又得不到报酬的活动时,就产生了外部性(@)如果对旁观者的影响是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如果对旁观者的影响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根据外部性的效果,外部性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分。积极影响又被称作正外部性,又叫做正外部经济或正的外部效应(> +#@),如新发明、接种疫苗、教育投资、国防建设;消极影响被称作负外部性,又叫做外部不经济或负的外部效应(=2+#@),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噪音释放、在公共场合吸烟、汽车排放废气。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市场机制遭到扭曲,从而资源达不到有效配置。对此,经济学家提出两种解决方案:一是政府采取反外部性计划,或通过直接管制,或采取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以引导私人决策者自己来解决问题;二是私人主体对外部性做出反应,并采取一些办法来解决。()私人解决外部性方法的类型: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禁止吸烟、不乱扔垃圾,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慈善行为((((捐款保护环境、教育捐赠;互利行为(((企业的互补经营:种树和养蜂;利益各方签订合约。()政府管制和计划对于外部性问题,政府可以采取直接的行政干预措施,其中包括直接管制、强制性的企业合并、指导与劝告、国家计划、强制性标准等措施和政策。().征税和补贴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外部性的存在主要是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不一致,政府直接管制有缺陷,外部性问题,尤其是环境政策应更多地依靠经济激励。受益原则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他们所得到的利益纳税;而能力支付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能承担多少负担纳税。能力纳税原则强调纵向平等,因为纵向平等要求纳税能力更大的人缴纳更多的税。()科斯定理与外部性4.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类型及其特征:根据“排他性”和“竞争性”的标准,物品可以分成四类,即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共有资源和自然垄断。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是两种极端的物品,介于二者之间的是自然垄断和共有资源。公共物品、自然垄断和共有资源都属于非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时既有竞争性又有排他性的物品。例如,你买了一辆汽车,你不让别人开很容易,因为你有车钥匙,别人开不了,这就是排他性;同时你买了这辆车,别人就不能买这辆车了,这就是竞争性。这两大特性决定了,每个人只有通过购买才能消费某种物品。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是私人物品。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相对立的,既有非竞争性,又有非排他性的。按照公共物品所具有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程度不同,公共物品有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共有资源是有竞争性但没有排他性的物品,例如,近海洋中的鱼就是一种共有资源,它具有非竞争性但不具排他性,人人都可以去捕捞,但一个人捕捞得多了,留给其他人捕捞的鱼就少了,减少了别人捕捞的数量。自然垄断是具有排他性但不具竞争性的物品,如消防,一家房子着火了,拨打 ,消防队就来了,但要付费,不付费是得不到这种服务的。但消防队多保护一所房子,并不影响 其他人的房子得到保护解决公共物品供给市场失灵的方式:政府提供;明晰产权;运用技术进步第十章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核算概论 国内生产总值!A>"国内生产总值(A  > ,简称 A>)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衡量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衡量居民的生活水平,在对外交往、承担国际责任上具有标准的作用,对于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有重要参考作用。 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总量国民生产总值(A=>):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国民生产净值(== > , ==>)国民收入(= BB , =B)个人收入(> B , >B)个人可支配收入(>  B ,>B)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缺陷及弥补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均衡理论1. 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均衡两部门经济指的是只有厂商和居民户的经济,也是一种最简单的经济。国民收入(总需求)消费需求9投资需求消费支出9投资支出消费9投资国民收入(总供给)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收入总和工资9地租9利息9利润消费9储蓄2. 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均衡三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居民户和政府这三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是通过税收与政府支出来实现的。从总供给方面来看国民收入是: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供给9政府供给工资9利润9地租9利息9税收消费9储蓄9税收从总需求方面来看国民收入是:国民收入消费需求9投资需求9政府需求 消费支出9投资支出9政府支出消费9投资9政府支出3. 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两部门经济和三部门经济都是封闭型经济。现代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加入了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等因素,也就是说加入了世界市场,原有封闭经济国民收入均衡公式进一步扩展。总供给(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供给9政府供给9国外供给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