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中国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6-13 08:06:38浏览次数:45
佛教传入中国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佛教自东汉明帝传入我国,已有漫长的 2000 年左右的历史了,除了短暂的三武一宗的法难外,可以说一直常盛不衰,直至今日,虽然大陆佛教式微,然在港澳台三地,西藏青海,佛教依然相当兴盛,可见佛教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并成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什么使佛教有如此大的力量在中国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成为当时大众普遍的信仰,如今日国人普遍信仰马克思主义一样,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大致历程。东汉时,佛教初步传入中国,最初佛教被当作道家方术之一,从而有效的减轻了一种外来异质文化传播的阻力,此时不少西域僧人开始来华传播佛教,并带来了大量的佛教典集,因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是伴随着佛经的翻译开始的,比较早翻译成汉文的佛经有一部叫四十二章经⑴,被称为天竺的论语,无论从文体上(42 条语录),还是文义上都与中国传统备受文人们亲睐尊崇的论语相近,因而佛教后来能与儒家文化融合,与最初传入的这本经有很大关系。随着大批印度西域高僧的来华,佛经的大量翻译,国人逐渐认识到它与儒道文化的不同,并有一批文人为这种新异的文化所吸引,成为我国佛教最初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此时的佛教主要在上层文人,统治者间流传,对民间的影响不是很大,随着国人了解的深入,我国一些修行有成就的高僧根据自己个人的修行体验,从汗牛充栋的佛经中取一部或几部作为修行的依据,从而开始有了宗派,如天台宗的智者大师根据法华经等几部经典开创天台宗,庐山的慧远大师与一些僧人在庐山结社,共同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弥陀净土,成为净土宗(也称莲宗)开创的开始,此宗主要依据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经典,由于净土宗念佛法门简单易行,很快流传到民间,成为民间流传最广泛的宗派,后来法华经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一样由于简单易行,被单独列出,广传民间,得到了无数民间普通百姓亲睐,形成了“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盛况,可以说佛教得到广大老百姓的信仰与佛教里这一特殊的净土法门是密不可分,因为绝大多数佛教经典深奥难懂,一般文人都无法窥其全貌,更何况几乎不识字的普通百姓。除了净土宗外,另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巨大影响的是由达摩大师传入的禅宗,最初达摩来到南朝,面见梁武帝,然而南朝举朝只重修福德,不堪法器,于是来到北朝嵩山少林寺,面壁十年,等到了慧可,后来传至五祖弘忍,自此禅宗分为两支,神秀大师创立禅宗北宗,慧能大师接弘忍衣钵创立南宗,形成“南顿北渐”的局面。真正对中国文化发生影响的是慧能创立的“顿教”不立文字 ,直下见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自唐武帝灭法一难,诸宗皆衰,禅宗独兴,因而禅宗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并不为过。以至于后来寺院几乎都是禅寺,法师几乎都是禅师。禅宗贴近文人的生活,义理简明,深受士大夫文人的欢迎,如宋朝的苏东坡,黄庭坚他们的文学作品深受禅宗影响,充满了禅意。因而,佛教的一大影响表现在传统文学上,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深受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影响,佛教的传入,佛经的翻译带来大量的外来词汇,如般若,意识,禅那,摩诃,三摩地,丰富了我国汉 字词汇。唐代诗人中如王维深受大乘维摩诘经的影响,田园诗富有禅意。宋朝的三苏他们的词赋洋溢着禅的味道。明清小说使用了一些佛教名相,如:佛十号之一的如来,过去劫五十三佛之一的斗战胜佛,但在使用时显然以大大背离原意,不似唐诗宋词那样借诗词表达内心对禅的体悟,因而对小说的影响只能算是表象上的。佛教的另一大影响体现在茶文化上,佛教本意是佛陀的教诫,因而非常重视戒律,禁止僧侣饮酒,但对于具有清心作用的茶不但不排斥,而且大力提倡世人饮用,有香客来朝圣,都会请香客品茶,加之大的寺院多建于山上,山上适合种茶,因而对中国茶文化的开发和发扬有非常大的贡献。由于佛教寺院大多在山上,因而寺院建筑无疑丰富了山的人文文化,如四川峨眉山是有名的佛教道场,浙江天台山是天台宗的道场,北少林寺建在河南嵩山上,五台山建有汉传,藏传佛寺,庐山是有名的净土宗祖庭的道场。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是佛教石窟寺庙,一般人将游山和朝圣结合在一起。佛教作为三教之一,对儒教,道教影响巨大,宋明理学,心学的产生与儒学士大夫借鉴佛学分不开。儒家文化通过理学心学得以系统化,思辨化,无疑受到了佛教的影响。道教的寺庙的建筑借鉴了佛教建筑的特点。儒学士大夫受佛家坐式影响,也由跪坐改为盘坐这一舒服的坐式。大乘佛教以慈悲为怀,普渡众生为宗旨,倡导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区别于只顾自身得度的小乘教,不少作为在家居士的官员在吏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的时代依然能坚持廉洁行政,关心百姓疾苦。与他们的佛教信仰是分不开的。不少士大夫在闲时以阅佛经,参禅理为乐事,远离酒色纵逸 ,无疑抵制了官员的不良作风的蔓延。而作为在家居士的普通百姓则以念佛(或观世音菩萨),礼佛,斋戒为日常事务,并兼以放生,布施,对于他们邻里的和睦,身心的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与他们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佛家教诫分不开的。可见佛教的影响并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阶层,而是当时大众普遍接受的信仰。佛教对中国文学影响也十分广泛。佛经浩如烟海,仅《大正藏》便收录了一万多卷经文。佛教中的许多经典,如教界广为流传的《金刚经》、《维摩经》、《法华经》,即使单是从文学角度来看,也足以是传世力作。 此外,还有部分作品直接取材于佛教或相关内容,如《西游记》便是以唐僧(玄奘三藏)西去印度取经的经历为题材。学过历史的同学应该知道,玄奘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之一,对汉传佛教贡献卓著。《西游记》取材于这段历史,创作中自然渗透了许多佛教思想 。遗憾的是,经过部分影视作品的演绎,唐僧反而成了孙悟空、猪八戒的拙劣陪衬,未能再现历史真实 。而《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笔记小说,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至于名著《红楼梦》中,则为读者展现了许多极富禅意的诗作。如果对佛教一无所知的话,势必无法正确解读这些作品。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 煌的佛教文化遗产。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不仅带动了佛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全面发展,而且在交融过程中形成了学术思想、修养方法、音乐美术、工艺建筑、风俗习惯等等。中国佛教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1〕《四十二章经》佛教著作,据说是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汉译,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内容是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了四十二段话所编集而成。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2〕《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法本是最早也流传最广的译本。北魏菩提流支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南朝陈真谛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隋达摩笈多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唐玄奘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唐义净译《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3〕释迦牟尼佛,为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法华经》成立年代约纪元前後,最晚不迟于公元1 世纪,因为龙树菩萨(公元 150-250)的著作《中论》、《大智度论》已引用本经文义。七卷,或八卷,后秦鸠摩罗什译。〔4〕吴承恩《西游记》明代小说家,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