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普通心理学答案
发布时间:2023-07-07 18:07:43浏览次数:70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 网教 (网教/成教) 专业: 心理学 课程名称【编号】: 普通心理学【0031】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上,做在试题卷上不予记分。一、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30 题,共计 30 分)1 2 3 4 5 6 7 8 9 10AC CA C C A D B D11 121314151617181920A B D B B A A C B A21 222324252627282930B C B C B A B A A C1. 道德发展的三阶段理论是由( )提出的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吉利根 D、维果茨基2. 以下哪项不属于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 A、情绪 B、意志 C、感觉 D、认知3. 色盲一般是隔代遗传,多为先天性,男性色盲是由( )A、祖父通过父亲传给孙子B、外祖父和父亲均为色盲,第三代男性必是色盲C、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外孙D、祖父和母亲都是色盲的,第三代男性定是色盲4. 一般而言,当团体规模增大时,社会懈怠会表现得( )。A、越高 B、越低 C、居中 D、无规律可循5. ( ) 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A、6 个月之前 B、1 岁之前 C、3 岁之前 D、6 岁之前6.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A、整体性 B、选择性 C、层次性 D、动力性7. 多张连续的静态图像在眼前连续播放,就能使图片中的人物或物体运动,这便是动画的原理。对于每一张图片,我们称之为一帧,通常情况下,形成连续的动作最少需要每秒多少帧。( )A、10 B、24 C、50 D、258. 哪种感觉很难产生感觉适应 ( )A、温觉 B、嗅觉 C、触压 D、痛觉9. 红色光与黄色光混合产生( )光A、黄色 B、橙色 C、粉色 D、紫色10. 有 1000 个读者,就有 1000 个哈姆莱特,说明知觉具有( )A、对象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11. 有时,人们看到夜空中的月亮在云中穿行,这是( )。- 1 -
A、似动现象 B、自动现象 C、诱导运动现象 D、PHI 现象12. 催眠的意识分离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A.斯帕诺斯 B.希尔加德 C.特雷斯曼 D.弗洛伊德13. 为了打击社会不良现象,政府常用“杀一儆百”的做法,其理论依据可能是(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应 C.人的悟性 D.替代惩罚14. 小明的母亲让孩子上午学习汉语拼音,晚上学习英文字母,结果小明经常混淆两者的发音。这一学习迁移现象属于(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高路迁移 D.一般迁移15. 人们对系列呈现的刺激材料进行自由回忆时,最后呈现的内容往往回忆成绩最好,这是因为( )A、词优效应 B、近因效应 C、启动效应 D、首因效应16. 当天识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 )内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最好 A、24 小时内 B、第二天 C、第三天 D、第二周17. 德国心理学家邓克尔(Duncker, 1945)提出并证明了( )对问题解决的影响A、功能固着 B、定势 C、表象 D、动机18. 威尔尼克区与( )密切相关。A、说话 B、书写 C、听话 D、理解19.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A、8±2 B、7±2 C、6±2 D、容量几乎无限20. 情绪产生的基础是( )。A、需要 B、道德 C、动机 D、认知21. 研究发现,在大脑哪个位置可能存在一个“快乐中枢”( )。A、前额皮层 B、下丘脑 C、边缘系统 D、网状激活系统22. ( )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A、思维 B、知觉 C、意志 D、情感23. 某个人得了重病,既不想被病痛折磨,又不想忍受手术的痛苦,这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24. 明日歌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说的是哪一种时间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A、缺乏目标 B、犹豫不决 C、拖延 D、精力分散25. 画家的色彩鉴别能力属于( )。A、一般能力 B、特殊能力 C、技能 D、知识26. 免文化影响测验的通常是使用( )材料作为测题。A、图形 B、汉字 C、英文 D、声音27. ( )是对个体的智商在其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的度量。A、比率智商 B、离差智商 C、一般智商 D、绝对智商28. 活泼好动、热情、外露,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主要是( )的特征 A、多血质 B、黏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2 -
29.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活动的能量由( )提供。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前述三者30. 奥尔波特将最典型、最有概括性并对一个人的各方面行为均产生影响的特质称为( )。 A、共同特质 B、中心特质 C、首要特质 D、动力特质二、多选题(每题 1 分,共 10 题,总计 10 分)1 2 3 4 5 6 7 8 9 10ABC ABABCDABDBCD BCD AB CD BCD ABC1. 性别认同包括( )A、理解性别的稳定性 B、理解性别的坚定性C、正确使用男女标签 D、理解男女所具有的不同的性格特征2. 适应是( )心理现象A、 感受性发生了变化 B、 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C、 刺激作用停止后出现的 D、 两种刺激同时作用引起的3. 关于学习迁移,认知论的观点有( )。 A. 概括说 B. 顿悟说 C. 相同要素说 D. 试误说4. 下面哪些属于外部言语:( )。A、会话语言 B、书面语言 C、口头语言 D、独白语言5. 创造思维的特点包括( )A、概括性 B、变通性 C、流畅性 D、独特性6. 正常状态下失控,个体常常表现出来的一般性行为反应有( )。A、寻求信息 B、哭诉 C、抗争或消沉 D、对困境反应加剧7. 斯皮尔曼认为,能力由两种因素构成,即( )。A、一般能力 B、特殊能力 C、知识 D、技能8. 根据神经活动的( ),巴甫洛夫提出了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A、稳定性 B、平衡性 C、灵活性 D、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强度9. 创造思维的特点包括( )A、概括性 B、变通性 C、流畅性 D、独特性10. 在三色说中,光线的三原色( )A、红 B、 蓝 C、黄 D、 绿 三、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5 题,总计 15 分)1. 错觉错觉,即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2. 动机决定行为的内在动力。3. 倒摄抑制指的是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4. 语境语境就是语言的环境。- 3 -
5. 场独立型指内部信息加工较少受外界参照物影响的认知方式。四、简答题(共 4 题,总计 20 分)1. 简述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 law)的主要观点。(5 分)答案:其主要观点如下:(1)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呈倒 U 形关系。 (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越简单的任务的最佳动机水平越高。2. 简述学习的三个基本特征。(3)第一,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第二,注重直觉思维。第三,注重内部动机。3. 简述情绪的成分?(4 分)1、主观体验 指个体对不同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不同情绪有不同的主观体验,这就构成了情绪的心理内容。情绪体验具有以下两种基本性质: (1)体验与表情的先天一致性:正是体验与表情的一致性保证了表情正确地反映情绪体验的性质,并传递其适应意义;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产生了体验与表情的不一致性,这种不一致性具有后天习得的性质,是感情和认知相互作用的结果; (2)情绪体验的不变性 2、外部表现 情绪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是情绪状态下,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三种形式。3、生理唤醒 情绪和情感也会引起生理反应,涉及广泛神经系统。4. 心理测量应具备哪些必要条件?(3 分)心理测量应具备:信度、效度和常模。5. 人格评鉴的方法有哪些?(5 分)人格评鉴是指在具体条件下以系统方式收集有关个体人格的资料以了解其人格的过程。基本程序是运用多种方法或技术综合地测量个体的人格,收集其资料,然后对资料评写、分析和解释,最后对个体的人格特征作出评鉴。收集的资料至少涉及情境的、刺激的、指导语的及被试反应等方面。常用的人格评鉴技术有自陈测验、投射测验、晤谈、行为评鉴等。具体评鉴技术的采用因其基于的人格理论观点而不同。特质论者认为,人类存在共同的特质维度,自然语言中存在与之相应的描述词汇,可采用分类学策略,通过对这些词汇的因素分析得到人类的共同的人格维度,进而大都采用人格测验和因素分析的统计技术,并将结果转化为人格量表,以测量人格,预测行为,著名的人格问卷有 16PF 等。五、案例分析题(10 分/题,共 1 题,总计 10 分)案例: 日常生活中,卧室灯突然关闭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伸手不见五指,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渐渐开始能看到室内的东西。晚上睡觉醒来,卧室灯突然打开的时候,我们会疼得睁不开眼睛,但过一会后,疼痛程度逐渐降低,最后看清楚室内的一切。请您解释一下明适应和暗适应的过程和生理机制。在夜晚由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时,开始时我们的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清楚,隔了一段时间后,眼睛就能分辨出黑暗中物体的轮廓了。这种现象叫暗适应。反,由漆黑- 4 -
的室外走进明亮的室内时,开初感到耀眼发眩,什么都看不清楚,只要稍过几秒钟,就能清楚地看到室内物体了。这种现象叫明适应。视觉适应是环境刺激由强(或弱)向弱(或强)过渡时,由于一系列相同的弱(或强)光刺激的持续作用,导致对后续的弱(或强)光刺激感受性的不断提高(降低)。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视网膜的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突然进入暗处尚未恢复,所以不能立即看清物体。进入暗处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来恢复,即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多,含量逐渐增加,对弱光刺激的感受性逐渐提高,这样就能逐渐看清物体了。反之,明适应是由于感光物质被大量分解,对强光刺激的感受性很高。此时神经细胞受到过强的刺激,因而只感到眼前一片光亮,甚至引起疼痛,睁不开眼,同样看不清物体。几秒钟后,感光物质被分解掉一部分后,对强光的感受性就迅速降低,从而能看清物体了。在视觉适应过程中,除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发生变化外,还有中枢机制参与。六、论述题(15 分/题,共 1 题,总计 15 分)论述遗忘的相关理论(15 分)一、编码缺失(一)基本现象:没有去认真记的东西通常记不住(二)基本观点:我们无法回忆起某件事情,往往是由于对信息的编码缺失所致。信息的编码缺失(encodingfailure):没有对信息编码,因此信息就没有存入长时记忆。二、衰退(一)基本现象:即使进行了有意识加工,我们记忆的信息有时也会遗忘。(二)主要观点: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记忆痕迹:指记忆活动使脑神经细胞或大脑活动所产生的变化。衰退是感觉记忆和维持性复述被阻断时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丧失的重要原因。长时记忆的遗忘中很可能也有痕迹衰退的原因。三、干扰(一)基本观点:遗忘是由干扰导致的,在排除了这些干扰之后,记忆往往就能够提取和恢复。干扰:指新记忆对旧记忆的提取和恢复造成的障碍。(二)主要证据:1、来自睡眠对记忆促进作用的证据2、分离干扰和衰退的实验的证据3、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现象倒摄抑制:指的是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再现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四、提取失败(一)基本现象:舌尖现象:指明明知道某件事,但一时就是回忆不出来。(二)基本观点 1、遗忘是由于提取失败所致2、遗忘与否取决于信息的易得性而不是可得性五、动机性遗忘指由一定的动机驱使所出现的主动性遗忘。(二)基本观点: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只是记忆被压抑了。弗洛伊德认为记忆系统会对让人痛苦的信息进行监控,并压抑住这些信息(实际并未消失,而会通过某些线索或者治疗被重新诱发出来),从而缓解焦虑、保护个人的自我同一感。-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