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重点
发布时间:2025-07-22 07:07:43浏览次数:2绪论 神经元的电活动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大脑皮层 :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基底神经节:尾状核、豆状核(苍白球、壳核)、杏 端脑 仁核、屏状核 边缘系统:扣带回、海马、隔、前丘脑、乳头体 前脑 丘脑 间脑 下丘脑 上丘 顶盖 四叠体 脑 中脑 下丘 被盖——网状结构 脑干 小脑 后脑 后脑 脑桥 末脑——延脑 神经解剖学技术 神经通路追踪法——找出神经联系,神经通路顺向追踪(细胞体 轴突):如刀豆白细胞凝集素逆向追踪(轴突 细胞体):如辣根过氧化酶电记录法 (1)脑电图分类 (2)脑诱发电位 (3)脑磁图 (4)单位活动,突触后电位静息电位 静息膜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由于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的不同,存在着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就称为静息膜电位。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多数约为-70 毫伏 扩散压力和静电压力二力平衡(主要是钾离子)扩散压力: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分布过程静电压力: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突触三种形式:与树突相连:树突棘 与胞体相连 与轴突相连组成:突触前膜:内含许多线粒体(内含酶类)和大量的囊泡(内含递质) 突触间隙:约为 20-50 纳米(nm) 突触后膜:上有很多特异性蛋白质受体,一种受体只能接受一种递质的作用。突出传递化学突触传递:动作电位传导到突触前膜——突触前膜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开放——Ca+内流——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电突触传递:速度快,可双向传递非突触性传递受体与信号转导受体的分类1.离子型受体 受体本身是离子通道:
谷氨酸受体——Ca+通道; GABAA 受体——Cl-通道2.G 蛋白耦连受体 与 G 蛋白相连 直接通路:受体激活——激活位于细胞内的 G 蛋白——激活离子通道 间接通路:受体激活——激活位于细胞内的 G 蛋白——酶激活,生成第二信使—— 调节离子通道活性,影响基因表达3.与酶相关的单跨膜受体4.转录调节因子受体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产生兴奋性去极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产生抑制性超极化突触整合空间整合:当同时有 2 个或多个突触前输入,它们各自的突触后电位相互叠加。时间整合:当同一个突触前纤维连续、快速发放几个动作电位,各自的突触后电位相互叠加。 学习与记忆LTP:一定强度的高频刺激反复刺激突触前纤维,继而用单个刺激测试,可以发现突触后神经元的可兴奋性增加。这种突触传递的增强现象称为 LTP陈述性记忆(外显记忆) 情景记忆:与个体经历有关 语义记忆:记文字、公式、定理、符号非陈述性记忆(内隐记忆) 非联合型学习(习惯化和敏感化)形成的记忆 启动效应 程序性记忆 联合型学习反射形成的记忆两者的差别(小题)陈述性记忆是有意识的回忆,而非陈述性记忆不是。陈述性记忆较容易形成,也容易遗忘。非陈述性记忆需要长时间重复练习,不大可能被遗忘。陈述性记忆相关的脑区颞叶相关脑区:海马、内嗅皮层、嗅周皮层、旁海马皮层证据H.M.的病例人类遗忘症的动物模型——猴子双侧颞叶损毁 延缓性非匹配样本任务间脑相关脑区:丘脑前核、丘脑背内侧核、下丘脑乳头体证据猴子的丘脑前核和背内侧核损毁——影响延缓性非匹配样本任务人类病例的研究:N.A.——美国空军雷达技师左侧丘脑的背内侧核损伤,导致严重的顺行性遗忘Korsakoff 综合征:丘脑背内侧核和乳头体前额叶皮层证据证据猴子延缓反应任务逆行性记忆:脑损伤以前的一段时间记忆缺失,时间长短不定
视交叉上核松果体顺行性记忆:脑损伤后不能形成新的长时记忆海马的位置细胞 用动作电位的频率编码空间位置的方位的细胞海马与突触可塑性LTP 递质:谷氨酸相关的谷氨酸受体AMPA 受体:配体依赖NMDA 受体:电压依赖+配体依赖睡眠生物钟——睡眠一觉醒节律下丘脑腹侧前部的视交叉上核(SCN)被证实是昼夜节律生物钟的中枢振荡器的定位处;当视交叉上核受到损害后,会扰乱昼夜节律。生物钟——季节节律(交配、繁殖)视交叉上核松果体与褪黑素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在某些鱼、爬行动物和两栖类使皮肤变黑)。尽管人类没有季节节律,但仍然在睡眠时分泌褪黑素,这是由于视交叉上核对松果体进行调节,而松果体释放的褪黑素又反过来调节视交叉上核的活动非快速眼动睡眠,慢波睡眠(NREM)特点:同步化:低频、高幅波 身体:身体的活动降低,但仍存在 大脑:休息,出现同步化脑电波遗尿、梦游和夜晚惊恐,发生在慢波睡眠的第 4 阶段快速眼动睡眠,快波睡眠(REM),异相睡眠特点:去同步化:高频、低幅波 身体:“瘫痪” 大脑:活跃觉醒状态:清醒时脑电波-去同步化快波 闭目安静时-枕叶 a 波睡眠和觉醒的化学物质睡眠:腺苷(一种核苷神经递质)觉醒:乙酰胆碱 两组:脑桥和基底前脑内去甲肾上腺素 脑桥的蓝斑5-羟色胺 中缝核(位于延髓和脑桥区的网状结构)组胺 下丘脑内的结节乳头核下丘泌素 外侧下丘脑睡眠和觉醒的神经控制慢波睡眠的神经控制: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A)觉醒的神经控制:脑干上行性网状系统:脑桥、中缝核、蓝斑 前脑的唤醒系统:基底前脑快速眼动睡眠的神经控制:脑桥背侧(臂旁区)的乙酰胆碱能神经元激活控制快速眼动睡眠。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抑制,控制快速眼动睡眠。注意 语言注意相关的脑区与神经递质脑干网状结构 (特点:1.每个神经元都能影响很多其他神经元 2.递质分子进入细胞外液)基底前脑、脑干复合体----------乙酰胆碱 受体:烟碱型受体、毒蕈碱受体 合成:胆碱+乙碱辅酶 A 胆碱乙酰转移酶 乙酰胆碱 消除:乙酰胆碱 胆碱酯酶 胆碱+乙酸蓝斑----------去甲肾上腺素
黑质和腹侧被盖区-----------多巴胺丘脑网状核(丘脑网状核接受脑干网状结构来的纤维,再弥漫性地转达到大脑皮质, 无严格的皮质定位,即所谓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大脑皮层脑干网状结构主要通路:感觉信号 初级皮层代表区 负责加工感觉信号的特征侧枝通路:感觉信号 脑干网状结构 大脑皮层的广大区域 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和觉醒水平,参与注意的选择LaBerge(1997)注意调节认知功能的方式1、提高目标认知活动相关神经元的激活2、抑制无关刺激相关的神经元的活动3、以上两种方式结合注意忽视了解失语症:是脑损伤引起的部分或全部语言功能的丧失,而且常常不 伴有其他认知能力或与言语有关的肌肉运动功能的缺陷。Broca 失语又称为运动性失语,额叶运动联合皮层受损。不合语法找词困难发音困难语言理解较好Wernicke 失语---又称为感觉性失语,病变位于优势半球 Wernicke 区位于颞叶后部。临床以流利型口语和严重的听理解障碍为特点识别障碍-纯词聋---损伤左侧颞叶理解障碍-经皮质感觉失语---损伤部位超越 Wernicke 区经皮质感觉失语可以被理解为没有复述缺陷的 wernicke 失语复述障碍-传导性失语---病变位于优势半球缘上回皮质或深部白质内的弓状索(连接 Wernicke 区和 Broca 区) 复述困难,口语为流利型,听理解相对保留运动的控制 饮食神经-肌肉接头 : 运动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纤维形成的突触 释放递质 乙酰胆碱 受体为烟碱型受体肌梭:处于骨骼肌深部的一种特化的结构,由几组特化的骨骼肌纤维组成,检测长度运动控制的等级运动战略:计划、准备怎么做运动战术:决定怎么做,肌肉收缩的顺序,时间和空间安排运动执行:激活特定的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下丘脑外侧区——“饥饿中枢”双侧损毁下丘脑外侧区,动物厌食。
终板血管器感受渗透压肾脏 - 肾素心脏和大血管壁的机械感受器血管紧张素I , II下穹窿器孤束核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 - 垂体后叶 - 抗利尿激素 - 肾脏下丘脑腹内侧区——“饱中枢”双侧损毁下丘脑腹内侧区,动物过度进食,导致肥胖渴的神经机制(只考一部分)1、肾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2、下丘脑-肾脏盐欲的神经控制盐欲:渴望摄取氯化钠的需要,由于血容量降低引起醛固酮分泌所诱发。血容量下降--氯化钠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醛固酮释放。下丘脑 CRH-ACTH-醛固酮释放调节!!!瘦素降低对下丘脑的影响(增加为相反)情绪与应激 感知觉第一节 Papez 环:下丘脑-丘脑前核-扣带回-海马-下丘脑第二节 情绪加工的脑区分工 1.杏仁核:恐惧、攻击习得性恐惧反应、愉快情绪 2.眶额皮质:对奖励、转向和消退的影响 3.下丘脑:刺激与攻击 4.脑岛:厌恶情绪 5.前扣带回:痛刺激能够激活扣带回第三节 应激的外周神经机制 1.交感神经系统 2.内分泌变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 3.神经免疫变化:应激抑制免疫功能。糖皮质与儿茶酚胺第四节 攻击和防御行为 1.雄激素:增加攻击行为 2.5-HT:抑制攻击行为 3.攻击相关脑区:杏仁 核和下丘脑 焦虑——慢性恐惧 可能的神经递质GABA、5-HT 缺乏 名词 解释:应激简述题: 1.负性情绪相关的5 个 脑区?杏仁核、下丘脑、 脑岛、眶额皮质、扣带 回 2.杏仁核的作用?杏仁 核与恐惧、杏仁核与攻击、杏仁核与习得性恐惧反应、 杏仁核与愉快情绪(自行扩充) 3.应激的外周神经机制?交感神经系统 内分泌:HPA 轴 神经免疫变化感知觉的生理心理名词解释: 眼优势柱,方位柱
简答题: 视觉传导通路生殖垂体和下丘脑对类固醇性激素的控制垂体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雄性的 LH、FSH 参与睾丸精子的生成和成熟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皮层到下丘脑有传入,因此心理因素可以通过作用到下丘脑,垂体,抑制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导致男性生殖力下降。性激素的组织化作用1.性器官的分化:先形成男女两套性器官(性腺 生殖管道 外生殖器),在发育过程中更具睾酮水平诱导性器官的分化。最初决定--XY 染色体原始生殖管道:沃尔弗管——附睾 精囊 输精管缪勒管-输卵管 子宫 阴道 1、有 Y 染色体,雄激素产生,沃尔弗管发育为雄性生殖器,并且抗缪勒管激素抑制缪勒管发育。2、如果没有 Y 染色体,则缪勒管发育为雌性生殖行系统,沃尔弗管退化。2.神经系统的分化:下丘脑激素:周期性释放 女性月经 非周期性释放 男性性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腰段,更具体的说是腰髓前角 的海绵球状核。(男性较女性发达;阴茎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