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语言学概论》第八章语言的接触

发布时间:2024-01-23 10:01:20浏览次数:23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FAQ一、借词的途径有哪些?(1) 音译(转写) 休克(shock 英)   苏打(soda 英)  沙发(sofa 英)  (2) 音译加意译 在转写的借词后加一“指类名词”,表明它的属性。如一种软饮料 beer,转写(按原文读音)为“啤”,如“咖啡”“坦克”似的,但因为只用一个汉字而这个汉字不能“见文生义”,因此加了一个指类名词“酒”,形成借词“啤酒”,前一个汉字是音译借词,后一个汉字是指类名词,从此,人们知道“啤”不是什么椅子、桌子,而是一种酒。不过在创始这种饮料的国家却不把它当作“酒”。酒在那里是指带有相当程度酒精成分的饮料,而啤酒不过是一种软饮料。  (3)半音译半意译 将原文的一部分按读音转写,另一部分却不按读音而按语义翻译写成汉字,如“冰激淋”头一个字即英语 ice 意译来的,而第二三个汉字则是按音译的。二、语言融合的原因是什么?(1)客观的要求,当两个民族的关系日益密切而逐步发生融合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文化比较落后的民族,学习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文化较发达的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政治上是否处于统治地位,并不是决定的因素。(2)客观条件:各族人民必须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如少数民族在入主中原后与汉族人杂居,逐步与汉族融合。所以和数量上占优势的汉族人民杂居也是形成语言融合的一个重要原因。三、什么是洋泾浜语? 洋泾浜原是旧中国上海的一个地名,住于洋泾浜河流和黄浦江的会合处,是外国人聚集的地方。当地平民和他们接触,常用一些支离破碎的外语通话,于是“洋泾浜”就成了支离破碎外语的中国名称,并被用来特指产生于十七世纪中国沿海通商城市兴起的一种商业英语。  洋泾浜语的特点是:语法较为简单,;语音也因受当地语言系统的影响而大走样;,往往要采用迂回曲折的说法来指称事物。所以这种话外国人认为是中国话,而中国人却把它看成是英语,实际上是一种变了形的外语,只有口头形式,没有书面形式,更没有把它作为第一语言或母语来学习,解放后,中外交往都采用标准语,洋泾浜就不再有人使用了。   除了洋泾浜英语外,还有洋泾浜法语,洋泾浜德语等,统称为洋泾浜语言,都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洋泾浜语言在我国早已消失,但在印度以及太平洋某些岛屿依然存在。 洋泾浜是语言接触中的一种畸形的语言现象。它的发展前途不外两个:一是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消失;一是发展为混合语。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