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3-09-04 14:09:32浏览次数:50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之我见 摘要:在西方发达国家,性健康教育早已纳入正规教育的行列,成为全民教育的一部分 。中国封建统治长达数千年之久,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性在中国历来被视为禁区,性健康教育一直徘徊裹步不前。虽然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性健康教育提出过具体的指示和要求,但未能很好地组织实施。中国的性健康教育是在改革开放时代,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才逐渐起步。但截止到目前,中国性健康教育的状况仍不尽如人意,现就中国性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制约原因做一分析,并探讨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性健康教育;大学生;对策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性教育己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大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这既是人们性认识的转变,又是人类自身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但是在我国,至今无论是在性科学的研究方面,还是在性知识的普及方面,都有一定的阻力。在这样一种性文化氛围中,青少年要从正规渠道获取科学的、系统的性知识是比较困难的。大学生缺少性知识,对于自身在青春后期所面临的性心理、性行为、恋爱等问题感到困惑,并由此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健康与成长。1. 性健康教育概述1.1 性健康教育概念大学生性健康包括性生理健康、性心理健康以及具有正确的性观念、高尚的性道德和健康的性行为。性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性科学知识的教育,更是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包括人的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一个全面的性健康教育应以性生理教育为基础,以性心理教育和性道德教育为重点,性传播疾病为扩展[1]。而性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负责任的性态度和性行为,使两性关系健康和谐发展,并有效防止性疾病的传播。性生理教育即性知识教育,是指向学生提供科学的性知识,使其能正确理解性别的内涵,能正确认识两性生理差异及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从而形成健康的性意识。性心理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性心理发展常识的教育,使其了解人的性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到性心理发生发展是一个人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达到促进其性心理健康发展之目的。通过性道德教育,使学生在性生理、性心理教育的基础上,把性道德融于自己的健康人格中,达到自律和升华的境地,促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爱情和幸福生活。性安全教育也是性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性安全教育,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效预防性疾病尤其是艾滋病的传播。1.2 大学进行性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大学生作为一种亚群体,面临从青少年期到成人期转化的重要阶段,自身的特点显著:他们思维跳动活跃,但幼稚偏激;他们情绪强烈,富有感染力,但又易波动,难以自制;他们渴望交友,但又心理封闭;虽然生理上逐渐成熟,但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对自己缺乏全面而正确的人生定位。正是由于这种半成熟性,使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发展方面的诸多问题,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波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产
品的极大丰富,信息的高速传播,大学生性生理成熟不断超前。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性机能已经成熟,性意识基本健全,性激素分泌旺盛,性意识十分活跃,强烈渴望与异性交往但由于社会生活复杂多变以及学校、家庭这两棵大树的荫蔽,大学生的性心理成熟明显推迟。他们尚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完整的社会经验和稳定理性成熟的道德评价和选择能力翻。在这种情形下,当性知识相对贫乏的大学生面对来自各种小说、音像和网络的错误乃至扭曲的性信息的诱惑和冲击时,容易感到困惑、好奇、冲动甚至陷入迷失,产生越轨行为,继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心理问题。鉴于此,高校急需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对他们进行科学、正确、合理的引导。1.3 大学进行性健康教育的必然性从高中灌输式教育到大学的自学式教育,使许多刚入校门的大学生感到无从着手,加上一般是住校而不是过去那样走读,没有了家长每日的叮咛。大学生们平时无所事事,期末考试时手忙脚乱,加之进入大学竞争更强,尤其在重点院校竞争更为残酷,很多昔日的优等生失去了长久以来的优越感,使这些大学生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和不平衡感,而又急需倾诉的对象。另外,恋爱又是大学生们面临的又一问题。他们把恋爱问题看待得很重要,而因为自己自身原因而失恋的大学生出现情绪低落,造成很多不良后果。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报刊杂志,其次是因特网、同性朋友及医学专用书籍;从老师、异性朋友、父母那里获取的比例较低。以上事实说明,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已成为必然。2. 中国性健康教育现状2.1 国家十分重视性健康教育工作周恩来同志在 1963、1973、1975 年与医务工作者谈话时反复强调性教育的重要性,多次指出要重视青春期性卫生知识教育,关心青少年生理保健和心理健康。我国 20 世纪 70年代后期才逐渐打破性教育的禁区。1975 年原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卫生工作的暂行规定》,提出“要加强青春期卫生教育”。1978 年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学《生理卫生》大纲(试行草案)中指出:“必须重视青春期卫生、晚婚、计划生育的教育 。1981 年 6 国家教委决定在高中开设《人口教育》课,对学生进行性生理知识和人口基础知识教育。1988 年,国家教委和计生委下达了《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2.2 专家关注性健康教育1924 年,中国性学先驱北京大学张竞生博士就竭力强调性教育的重要性。提出性教育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强调,必须破除性神秘论和性罪恶感。1989 年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建人教授在他发表的《性教育与家庭关系的重要》一文时写道:“由于西方生活方式通过各种渠道的侵蚀,许多男女青年没有正当的性教育而染上恶习。如果不进行正当的教育,无论对于青年个人生长发育和道德品质,还是对于国家民族的前途都是有极大妨害的。1982 年原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华医学学会会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主持编译的《性医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性学禁区的打破和性教育的开展。2.3 部分高校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成果1988 年,中国人民大学开始开办性科学讲习班,把性教育和性研究引入校园。 1989 年,华南师大开始把《性科学与性教育》正式列入教学计划,作为文理各系的选修课,一方面向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另一方面为学生毕业后到中学开展性教育讲授性知识做准备 。1966 年我国第一个性健康辅修专业在首都师大诞生,1997 首都师大高德伟教授等人申报的
《在高师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3.1 缺乏有力的领导和持续性当前,高校教育系统缺乏专门的机构指导和监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我国目前与性相关的教育研究机构主要是中国性学会及下属组织,但这些机构的主要工作对象是社会上的成年人或大学前的中学生,大学生处于中间被忽视的环节。我国还有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艾滋病防控中心等与性相关的专门机构,但他们的工作内容又比较单一,重点放在生育控制、疾病预防上。高校的教育工作主要接受国家教育部、地方教育厅的垂直指导,但因为涉及大学生教育培养的内容实在太多,故性健康教育因其边缘化而缺乏有力的领导,特别缺乏针对性强的指导文件,缺乏政策性的资金支持和后期的监督管理,这直接影响了高校开展性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2 对性健康教育课程认识不够1993 年初,国家教委制定了《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提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试点开设必修课。但从目前情况看,许多师范院校连性健康教育的讲座、选修课都未开设,更不用谈必修课了。从湖南高校情况看,大多数学校都订了《大学健康教程》,但由于师资少,体育理论知识课时少等原因,这本教材中有关性健康教育知识就很少有人问津了。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虽然开设了《健康教育学》课程,但涉及性健康教育的内容也不多,尤其是性道德教育的内容更少。[3]3.3 缺乏复合型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作为授业传道解惑的老师,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这是每个老师都清楚的最浅显的道理。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是一门科学,应该遵循严密的科学性,需要—支复合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胜任,必须要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巧。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保持自身性心理健康,品行高洁,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承担性健康教育课程的老师照本宣科,甚至放任自流 学生自学。既然老师对性健康教育都不感兴趣,又如何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性健康教育的效果如何由此可想而知。另外,性健康教育的大环境并不好,校长支持的力度不大,家长的阻力太大,老师的压力更大。一是对科学的性知识不熟悉,承担性健康教育课程要花大气力备课;二是怕掌握不好讲课的深度,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三是怕学生提出一些难以解释或难以启齿的问题造成尴尬;四是怕一旦发生什么问题,得不到学校的支持和其他老师的理解;五是承担性健康教育课程不受重视,吃力不讨好。3.4 性健康教育广度和深度不够完整的性健康教育理应包括性科学、性文化、性生理卫生、性心理健康、性审美、性道德、性法律等多个方面,需要性健康教育课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专家、医务工作者用足够的时间来完成系统全面的教育和保健。但现实中,高校的性健康教育内容存在窄化偏差的倾向。(1)有的高校用两三次讲座取代系统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属于“浅尝辄止式”,很多教育内容该讲没有讲,反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后胡乱自学。(2)有的高校请妇产科医生、泌尿科医生等给男女生开小灶,重点只讲性安全保护,这属于“安全套教育式”,殊不知没有性道德、性法律等相关知识的教育,这种只重后果的教育方式反而会无意识地鼓励大学生的婚前性尝试,这在美国已经实践失败。[4](3)有的高校把性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用开会等方式来开展,这属于“枯燥说教式”,过于侧重德育的传经布道,反而会激起求知欲旺盛而逆反心理严重的大学生的反感。(4)有的高校注重问题出现后的心理辅导,但大学生更需要的是事前教育而非事后的弥补。
4. 切实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对策探讨4.1 明确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地位归属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缺乏有力的领导和持续性,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学科地位归属不清。有的学者把性健康教育归入医学范畴,理由是:性健康是人的健康问题,生殖、生育、性病、性心理障碍等诸多外显问题都需要医学手段来解决,归入医学范围能更好地开展性健康预防保健。有的学者把性健康教育归人心理学范畴,理由是:性健康的核心是性心理,性的认知、情感和态度是外显行为的基础。还有的学者把性健康教育归入伦理学范畴,理由是:性健康的关键是文化和道德。对本国文化的正确理解和消化、道德的自我约束是实现性健康的关键所在,性的教育首先是道德文明教育,其次才是性卫生教育。总之,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地位归属没有准确定位,直接影响了这个学科的归属和建设,也影响了高校相关部门对它的领导、政策支持、课程建设和后期监督管理。4.2 端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认识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都认可性健康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已接受了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的认识,但就是重视程度不够,顾虑太多。最近国家教育部发布消息,学生已成为性病和艾滋病的高发高危人群。如果再不重视对在校生开展有效的性健康教育,学生就会成为性盲的牺牲品。在大学生中进行性健康教育应是现阶段的最佳选择。因为,我国的大学教育已步人大众教育的行列,能使更多的年轻人接受正规的性健康教育;大学生面临的性问题更多,更需要科学的性知识来引导;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相对轻松也更为主动,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接受性健康教育的迫切性更强;大学阶段正是年轻人世界观成熟的时期,补充完善中小学阶段性健康教育的不足可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家长不会成为阻力,反而容易得到家长的支持和认可。[5]4.3 加强性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当前许多从事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教师基本上是“半路出家”,性的科学知识和性文化素养都比较欠缺。造成这种局面的责任不在教师而在于培养机构的缺乏,因为目前我国没有一所高校持续招生培养性教育的师资。这种现状需要引起教育管理部门的深思。同时师资教学技能培训机制也缺乏。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复合型高素质的师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知识的博采众长,经验的日积月累,陶情冶性而厚积薄发,光靠个人的努力还不够,还需要权威的培训机构通过各种师资提高班进行系统的知识更新。但目前我国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机构寥寥无几,直接导致师资教育水平迟滞不前,有的教师甚至因为害怕业务不熟悉望而却步或半途而废。4.4 完善性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内容缺乏广度和深度,究其原因是国家教育部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的教学大纲,缺乏自上而下的计划性和整体性,导致高校各自为营,百花齐放。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应包括性知识教育、性观念教育和性道德教育。[6]大学生的性教育是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包括人的身体、心理和精神等方面。一个全面的性教育应该是:提供与性有关的知识(包括生理的成长过程和心理成长的特点);培养对性正确的态度(包括两性的角色及两性间关系);建立健康的性价值观(包括性爱婚姻及家庭的观念和性道德标准),而性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负责任的性态度和性行为”。冰冻三尺,非一日只寒。同样解决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对大学生的性教育应是综合性的、立体化教育。应从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道德、性病理等方面给予科学的教育,加以正确引导,树立科学健康的性价值观。同时,大学生的性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合作,特别是家庭环境,父母的性爱观,父母对待家庭和婚姻的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一般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的。因此,学校
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参考文献:[1] 胡珍,王进鑫. 大学生性健康教程. 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8:97-108[2] 苑文英. 大学生的人性教育和性教育. 中国学校卫生,2007,(8):21-23[3] 张代敏. 大学生性观念及性教育的思考. 医学教育探索,2007,(6):12-14[4] 曹红梅. 论地方高校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 中国性科学,2008,(1):18-21[5] 林萍,吕丽红. 在校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实用医药杂志,2007,(8):32-33[6] 王业建,许从年.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健康教育,2005,(1):46-47联络方式 (1)通讯地址: (2)电话:(3)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