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8《行政监督学》2018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发布时间:2023-11-22 13:11:03浏览次数:52
0568《行政监督学》2018 年 6 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该课程为闭卷考试,试题为:1、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2、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3、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4、论述题(共 30 分)二、重点复习内容第一章 行政监督概述1、公共权力 是社会中至高无上的、公认的和法定的权力,它以权力机关为载体,并以其特有的普遍权威性对全社会实施管理或者控制。2、腐败:是指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各种行为或者活动。3、腐败的特征: 1.腐败的主体是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即掌握公权力的机关和人。 2.腐败的方式是滥用公权力。 3.腐败的结果是公权力最终成为摄取私人利益的工具,以权谋私,以致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4、寻租理论 把对自然产生的租金的追求称为“寻利”把对人为产生的租金的追求称为“寻租”即利用政府垄断、特权和管制,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垄断特权以阻止资源自由流动,从而取得直接的非生产性利润的活动。5、行政监督行政监督即监督行政,是指依法享有监督权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及其公民,对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和公务员的职务行为进行观察、检查、评价、督促及纠正的活动。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 1、监督主体是法定的。 2、行政监督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务员。 3、行政监督的客体是行政行为和公务员的职务行为。 4、行政监督的方式是观察、检查、评价、督促及纠正。6、行政监督的对象(1)组织对象a 主要组织对象:国家行政机关b 法律授权的组织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2)个人对象a 主要个人对象:公务员b 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判断标准:凡是享有并行使国家行政权的组织或个人7、行政监督的内容 1、对行政管理的决策活动进行监督1 2、对行政执行行为进行监督 3、对行政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政策进行监督 4、对公务员是否廉洁奉公、遵纪守法进行监督 5、对行政行为的效益进行监督第二章 中国行政监督的历史沿革1、议行合一理论 议行合一理论是指立法权和行政权同属于一个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即同属于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机关产生并对人民代表机关负责,受人民代表机关监督。 2、行政监督的原则。 民主性原则、公开性原则、经常性原则、广泛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实效性原则、法制化原则、教育性原则。3、新滥用权力理论 新滥用权力理论是指超越法律界限而胡乱地、过度地使用权力,以及权力在合法范围内不合理使用。4、三权分立学说即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5、人民主权理论 人民主权理论从国家起源出发,确定了国家权力的地位,将国家权力置于人民主权即立法权之下,找到了人民对国家权力监督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人民主权理论中的全民公决、权力监督、法律至上等内容,都是对权力被滥用的防范和补救措施,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6、分权制衡理论 分权制衡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防止权力滥用的滥用的途径就是使每个人和每个机构掌握的权力都有一定的界限,使权力的运用到此必须停止。7、依法制权 依法制权是指坚持法律高于权力的原则,以法律制约权力运用的范围、限度、方程序,设定违法、不当使用权力的法律责任以及追究责任的制裁方式。8、中国古代的监督思想 1)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思想2) 严格监督官吏的思想3) 监督权权重而独立的思想4) 监督专才思想第三章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1、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特征1) 从权力渊源上看,具有极强的人民性。2) 从监督地位和效力上看,具有最高的权威性。3) 从监督的属性上看,具有鲜明的法律性。4) 从监督内容上看,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5) 从监督手段啥观看,具有间接性。2 6) 从监督程序上看,具有事后性。2、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模式1) 议会至上的监督模式(英国)2) 权力制衡体制下的监督(美国)3) 行政权优越体制下的监督模式(法国)4) “议行合一”的监督模式(我国、前苏联)3、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在我国的政治法律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2) 促进依法行政。3) 维护司法公正。4) 维护法制统一和尊严。5) 制约公权力,遏制腐败行为。4、制裁权 是指“人大”对监督对象的违法或失职行为的一种最后处理权。在我国,这种制裁权主要有两项:一是罢免、撤职权;二是撤销权。第四章 国家检察机关的监督1、国家监察机关监督的含义 是指人民检察机关作为监督主体,依据宪法和法律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是否符合宪法和法律所进行的监督。2、法律监督是对法律实施中严重违反法律的情况所进行的监督。法律监督不包括对立法活动的监督,而只是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并且是以监督严重违反法律的情况为主。3、人大监督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显著区别是1) 监督的层次不同,人大监督是最高层次监督,检察机关在行使法律监督职权时,必须接受人大的监督。2) 监督的对象和范围不同。人大监督主要是针对宪法的实施,即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员行为的合宪性进行检查督导。检察监督则主要是针对诉讼活动中的执法行为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是否渎职的监督。3) 监督的方式不同。人大监督主要是通过审议报告、提出议案、质询、罢免、撤销法规、决议、命令等方式进行,检察监督则主要是通过侦查、审查具体案件的形式进行监督。4) 监督的时间不同。人大监督是事后监督,检察监督则是事前、事中、事后都进行监督。5) 监督的程序不同。人大迄今尚没有关于监督程序方面的法律规定,检察监督则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的,否则监督无效。6) 监督产生的结果不同。人大监督具有直接的法律后果,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并体现在日常工作中。检察监督则必然引起诉讼程序,但不进行实体处分,不形成最终法律结果。 4、国家检察机关监督的特征 检察机关监督具有国家性、专门性、规范性、强制性、普遍性、程序性。5、具体行政行为 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就特定事项做出的能产生行政法律后果的行为。3 6、职务犯罪是指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与其职务相关的各种犯罪。7、行政审判监督是指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程序中通过行使行政审判权在个案中对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使职权所实施的监督。8、 行政审判监督含义和内容行政审判监督是指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程序中通过行使行政审判权在个案中对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使职权所实施的监督。——行政诉讼是解决一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行政诉讼的主管机关是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解决行政争议必须通过审判的方式进行——人民法院解决行政争议必须通过审判的方式进行。9、行贿罪 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第五章 国家审判机关的监督1、国家监察机关监督的含义 人民法院通过独立行使审判权,审理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关的各类案件,从而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监督。2、国家审判机关监督的基本原则1) 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2) 合法性审查原则3) 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执行原则4) 不适用调解原则5) 行政损害赔偿责任原则3、不适用调解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应采用调解的办法,以双方当事人互相让步的方式结案。这是行政诉讼不同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之处。4、国家审判机关监督的意义 审判机关通过审理案件,监督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并认真贯彻执行法律,保证政府依法行政,保证国家行政工作人员做到廉洁奉公。——审判机关监督是我国宪政体制的要求和体现——审判机关监督在国家监督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审判机关监督有利于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审判机关监督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5、刑事审判监督含义和内容 广义的审判机关监督除行政审判监督外,也包括刑事审判监督。 刑事审判监督是人民法院通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职务行为过程中实施的犯罪行为给予定罪量刑,从而实现监督行政权目的的一种司法监督形式。 我国受刑事审判监督的主体:1)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2)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个人作为犯罪主体是传统刑法理论所确认无疑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有双重身份,一是作为个人的一般法律主体;二是作为公务职责履行者的特殊法律主体。前者实施的是个人行为,后者实施的是职务行为或者是与职务不可分离的行为。4 第六章 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1、一般监督的主要特征:1) 一般监督作为工作监督,是一种依法进行的职权监督,是基于行政机关内部的职权关系而进行的一种法制监督。2) 一般监督内容全面、形式灵活且是经常性的。2、行政复议 法定的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按照法定程序依法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做出裁决的活动。3、行政监察的含义 依法设置在行政系统内部的专司监督职能的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对违法、违纪行为予以查处的活动。4、行政监察的主要特点:专门性、全面性、法制型、主动性。5、内部监督 国家行政组织自身对其行政执行过程进行的监督。即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的相互监督和行政机关、审计机关对其他行政机关的专门监督。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统一的相对独立的行政系统实行的监督。6、行政机关内部的专门监督 指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督权的行政机关对其他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实施的监督。主要分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两部分。第七章 政党监督1、政党监督的主要特征:1) 鲜明的政治性2) 监督的权威性3) 监督形式的政策性4) 目标的先进性5) 手段的强制性2、政党监督的作用1) 加强政党监督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2) 强化政党监督是防腐拒变的有效途径3) 强化政党监督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4) 强化政党监督是应有利于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3、民主党派监督的内容1) 国家宪法与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2) 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重要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情况3) 中共党委依法执政及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况第八章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1、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参政议政2、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作用1) 切实开展政协民主监督能够促进党政机关改进工作,防止和消除腐败现象,促进廉政建设。5 2) 能够向有关部门充分反映各界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促进解决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实际困难。3) 政协的民主监督是一种高层次和有组织的监督,所提出的意见、建议具有一定的权威性。4) 政协的民主监督具有与其他形式的监督相辅相成的作用。第九章 公民监督与社团监督1、公民监督的特征 广泛性、自发性、滞后性、非强制性2、团监督遵循一般性原则:1) 经常性原则2) 系统性原则3) 公开性原则4) 确定性原则5) 有效性原则第十章 舆论监督1、舆论监督的一般特征1) 监督主体的广泛性2) 监督方式的公开性3) 监督影响的及时性4) 监督效果的威慑性2、舆论监督的作用1) 保证国家政令畅通,维护国家集中统一2) 确保人民民主性质,促进民主政治发展3) 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维护政府廉洁形象4) 坚持反对官僚主义,努力提高行政效率三、重点习题(一)填空题1. 各民主党派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也是行政监督不可或缺的力量。以执政党监督和 监督为内容的政党监督成为我国行政监督体系中最重要的监督之一。2. 执政党的 是党的生命,是为实现一定时期的历史使命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行为准则,是实现对国家领导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实现国家任务和国家职能的政治保障。3. 党的 不但要监督全体党员是否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要监督全体党员遵守党章等党规党法的情况。4. 参政议政的主要内容和根本特征就是政治协商、 。5. 人民政协监督的性质和地位是由 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6.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实行公民监督或 ,体现了党和政府保证人民群众的国家主人地位,使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在实际生活中能得到切实的实现。7. 舆论监督的一般原则,包括真实性原则;合法性原则; 原则;平等性原则。8. 舆论监督在 上是宪政制度的重要内容。9. 舆论监督在 上是宪政制度的必然要求。6 10. 舆论监督是多数人的监督,不同党派、不同信仰、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都可以行使他们的 。参考答案:1. 参政党 2. 政策 3. 监督 4. 民主监督 5. 人民政协 6. 群众监督 7. 公正性 8. 理论 9. 实践10. 监督权(二)名词解释1. 政党监督: 是政党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工作实施的监察与督导。政党监督包括执政党监督、参政党监督、在野党监督等,其中执政党监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 政党: 政党是一种以从事政治活动为主要目的的政治团体,其活动受国家宪法保护,有其明确的纲领和严密的组织,有广泛的政治影响。3. 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得的劳动成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比例关系,它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从事行政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的评价。4. 特约监督员制度: 特约监督员制度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依法聘请特定公民兼职履行相应民主监督职责的一项监督制度。5. 信访: 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党的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或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投诉请求,并由这些负责人或者工作部门予以处理的活动。6. 政治协商:就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各党派参加人民政协工作的共同性事务,政协内部的重要事务以及有关爱国统一战线的其他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三)简答题1. 执政党监督的原则。答题要点:民主原则、公开原则、整合原则。2. 执政党监督的重点对象与内容。答题要点: 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党对行政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1)对遵守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维护中央权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及工作部署情况的监督。(2)对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法执政的情况的监督。(3)对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监督(4)对保障政府中党员权利情况的监督(5)对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的监督(6)对密切联系群众,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情况的监督(7)对廉洁自律和抓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3.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内容。答题要点:监督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情况。监督党和政府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监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廉政情况。(四)论述题7 1、试述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特征。答题要点:(展开论述)——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政治性、党派性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较高层次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有组织的社会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具有极大的权威性——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民主的、平等的监督2、试述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涵义和特征。答题要点: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亦称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简称人大监督,内涵包括以下方面:1)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主体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对象包括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也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常务委员会的监督,3)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4)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内容是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5)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的目的是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维护人民的利益和法律的尊严。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有以下特征:(展开论述)1)民主性。2)根本性与全局性。3)权威性。4)公开性。5)多样性。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 201803 学期 6 月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如果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8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