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0647]《园林史》机考答案

发布时间:2023-08-19 10:08:46浏览次数:43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网教/成教) 专业:城市园林 课程名称【编号】:园林史【0647】 A 卷大作业 满分:100 分问答题(共 5 小题,每题 20 分,共 100 分)1、为何说郊野寺观园林对于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郊野寺观在选择基址的时候需要满足靠近水源、靠近树林、地势向阳背风、易于排洪、小气候良好等条件,而具备这些条件的地区多是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段,从而为形成风景名胜区奠定了基础。另一个原因是山水风景地带有了寺观作为宗教基地和接待场所,相应开始修筑道路等设施,于是以宗教信徒为主的香客以文人名士为主的游客纷至沓来。为此,郊野的名山大川会向人们展现优美的风姿,便形成了以寺观为中心的风景名胜区,综上所述,郊野的寺观园林对于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2、试解释“一池三山”的造园形式。答:在中国园林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一种经久不衰的建造形式“一池三山”。一池指太液池,象征东海,三山分别象征蓬莱、方丈与瀛洲。它始于秦汉,历代以来一直是皇家园林建园的范本,在私家园林辉煌的时期也曾出现过。  园林景观中“一池三山” 在形式上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安排三座岛屿,模拟东海神山仙境。“仙境”是中国先民集体意识中和谐富裕、平和安乐生活的象征,是中国人理想生活的一个缩影及隐蔽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一个美好梦想。这种理想落实在园林景观中就是人在园林中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关怀。因此这种摹拟自然的“一池三山”园林景观设计模式就成为了古典园林创作的主要方法,也成为古典园林设计的一种极致追求。3、促成中国古典园林向自然式山水园发展的因素?答:1 崇尚自然生态美的山水审美观 把优美的自然物联系于人与事,把自然风景作为品尝,游观的对象。远古视自然为神灵的化身,器物上用动植物的装饰纹样。自然的审美价值逐渐为人们所认识领悟。 2“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 秦汉时“天人感应”说认为天象与自然界相互感应,天人- 1 - 和谐的哲理主导和环境意识的影响,园林要保持顺乎自然的“理性的,有秩序的自然”明确了园林的风景式发展方向。3“君子比德”于自然物 将大自然的某些外在形态,属性与人的内在品德联系起来。理想的君子:道德与行为应赋予大自然,导致人们对山水的尊重。4 神仙思想 时代的苦闷和思想解放,人们借助神仙这一浪漫主义幻想方式表达破旧立新的愿望,以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为神奇。神仙境界事实上是再现山岳风景和海岛风景,促进园林向风景式发展。4、试比较西湖和颐和园的异同答:面积与分布: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著名潟湖,旧称武林水也称西子湖,是江南三大名湖之一。其余三面环山,面积约 6.5 平方千米,南北长约 3.2 千米,东西宽约 2.8 千米,云山秀水是西湖的底色;山水与人文交融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格调。西湖之妙,在于湖裹山中,山屏湖外,湖和山相得益彰;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无论雨雪晴阴都能成景。颐和园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文化背景:西湖最早称武林水。《汉书·地理志》:“钱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 柳浪闻莺入海,行八百三十里。”后又有钱水、钱唐湖、明圣湖、金牛湖、石涵湖、上湖、潋滟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龙川、销金锅、美人湖、贤者湖、明月湖诸般名称,但是只有两个名称为历代普遍公认,并见诸于文献记载:一是因杭州古名钱塘,湖称钱塘湖,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最早出现的“西湖”名称,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这两首诗中。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公元 1750 年),历时 15 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咸丰十年(公元 1860 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 2 - 烧圆明园时同遭严重破坏,佛香阁、排云殿、石舫洋楼等建筑被焚毁,长廊被烧得只剩11 间半,智慧海等耐火建筑内的珍宝佛像也被劫掠一空。主要景点及建筑:西湖湖区以苏堤和白堤的优美风光见称,苏堤和白堤横贯于西湖,把西湖分隔为西里湖,小南湖,岳湖,外湖和里湖五部分。每当晨光初启,宿雾如烟,湖面腾起薄雾时,便出现"六桥烟柳"的优美风景,是钱塘十景之一。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颐和园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 58.59 米。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 220 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 3 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除此还有仁寿殿、乐寿堂、玉澜堂、大戏楼、佛香阁、佛香阁、智慧海、长廊、清晏舫、画中游、听鹂馆、十七孔桥、宝云阁、文昌阁、后山后湖、谐趣园、苏州街等。5、论述成熟后期私家园林三大风格(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各自的特点。答:江南园林:1、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2、江南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3、园林建筑则以高度成熟的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作为创作源泉,从中汲取精华。4、室内外空间通透,露明木构件一般髹饰为赭黑色,灰砖青瓦、白粉墙垣配以水石花木组成的园林景观,能显示出恬淡雅致有若水墨渲染画的艺术格调。5、木装修、家具、各种砖雕、木雕、漏窗、洞门、匾联、花街铺地,均表现极精致的工艺水平。6、园内有各式各样的园林空间,由于园林空间多样而又富于变化,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镜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北方园林:1、北方园林,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2、北方相对于南方而言,水资源匮乏,园林供水困难较多,因而水池的面积都比较小,- 3 - 甚至采用“旱园”的做法。3、北方叠石为假山的规模比较地要小一些,多为就地取材,运用当地出产的北太湖石和青石,这两种石材的形象均偏于浑厚凝重,与北方建筑的风格十分协调。4、植物配置方面,观赏树种比江南少,尤缺阔叶常绿树和冬季花木。5、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格调,园内的空间划分比较少,因而整体性比较强,当然也就不如江南私园之曲折多变化了。岭南园林:1、岭南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的比重较大。2、建筑物的平屋顶多有作成“天台花园”的,既能降低室内温度,又可美化园林环境,建筑物的通透开敞更胜于江南,其外观形象更富于轻快活泼的意趣。3、建筑的局部、细部很精致,尤以装修、壁塑、细木雕工见长,而且多有运用西方样式的。4、叠山常用姿态嶙峋、繁密的英石包镶,山体的可塑性强、姿态丰富,具有水云流畅的形象。5、叠山而成的石景分为“壁型”与“峰型”两大类:前者的主要特征是逶迤平阔,由几组峰石连绵相接组成,没有显著突出的主峰;后者的主要特征是顶峰突出,山径盘旋,造型险峻而富于动势。6、还有由若干形象各异的单块石头的特置而构成石庭,小型叠山或石峰特置与小型水体相结合而成的水石庭、水局,尺度亲切而婀娜多姿,乃是岭南园林之一绝。7、理水的手法多样丰富,不拘一格,少数水池为方整几何形式,则是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8、岭南地处亚热带,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园内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荫葱翠。总的来说,江南园林的深厚的文化积淀、高雅的艺术格调和精湛的造园技巧,均居于三大地方风格之首席,足以代表这个时期民间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4 -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