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阶段导学一(序章-第3章)

发布时间:2023-10-19 22:10:27浏览次数:42
《日本文化》阶段导学一各位同学,现在我们开始第一阶段内容的学习,在这阶段的学习中,希望大家能认真学习课件中的相关内容,学习中如有不明白或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到课程论坛里提问交流一、本阶段学习内容概述本阶段是序章~第三章的知识点,日本的雕塑艺术,雅乐艺术,大和绘艺术。  二、重难点讲解1.日本文化的发展历程日本的文化一方面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同时也产生了自己的特色。自公元 4 世纪到 9世纪,就有渡来人带来欧亚大陆的文化。从 7 世纪的大化改新开始,日本文化大量吸收了中华文化,尤其是大唐文化。平安时代,日本王室大力推广大唐文化,日本所有文人男子都是用汉语写作,但是妇女却用日文,故而日本妇女成了日本本土文学的先驱。日本同时也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积极吸收中国的文化。随后到 10 世纪左右,日本与东亚大陆的交流变少,开始发展具有独自特色的国风文化,而京都则成为了日本的文化中心。16 世纪中叶欧洲文化进入日本,给日本文化带来很大刺激,然而之后因为禁基督教和锁国而陷入停滞。17 世纪以后的江户时代在封闭与锁国的稳定环境中再次发展自己的独特文化。1868 年,德川幕府崩溃,明治维新开始,日本进入“文明开化”时期。明治维新后 ,日本快速西化,传统文化遭遇一定的抑制,日本在吸收欧美文化的同时,都市也迅速西化给庶民的生活带来很大变化。大正时期因为经济景气,日本接受了美国的大众文化,如体育、电影等享乐文化。但 1920 年代以后,因陆军的政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时体制下对欧美文化进行了严格的统制。战后,美军在日本推动民主化的同时也推广了美国文化使到很多传统文化流失。1980 年代,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提出了“国际化”,斥巨资用于邀请或派遣学者、留学生,开展大型文化活动。日本外务省也斥巨资用于国外的日语教育,日本文化和文学著作的研究、翻译和出版等文化活动,使得日本的柔道、花道、茶道闻名世界。近年来日本的文化迈向国际,动漫和电子游戏在海外拥有很大的影响力。日本目前共有 17 项世界遗产,其中 13 项是文化遗产、4 项是自然遗产。日本与英国和美国一同被誉为“世界文化大国”。 2.日本的绳纹时代与古代陶艺文化考古的证据表明,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时候,日本进入了绳纹时代,也就是新石器时代。在绳纹时代,日本还在母系制社会,人们以狩猎、捕鱼等为生经济学家称之为“采集经济”或“觅食经济”。绳纹时代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陶器制作技术的提高,早期的尖底陶器被平底陶器取代。绳纹时代的遗迹中还发现有环形的石头群,组成两个同心圆的形状,其外径可达 50 米。关于这些石头群是墓石,还是用于祭祀,尚不清楚。绳纹时代人们以坑居为方,即在地上挖一浅坑,四周立上柱子,上面覆以干草,屋子中间放置火盆--现代人称之为“竖穴住居”。那时,生产力低下,生活不稳定,根据考古学家的测定,那时人们的平均寿命很少超过 40 岁。绳纹文化是因陶器命名的,可见当时已有很多陶器。陶器在日本出土数量颇丰,说明日本人已经吃上了熟食,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陶器还被用于祭祀。绳纹时期的日本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摆脱了野蛮,但是这种陶器不过是在摄氏四百度较低温度下烧制的,并不像高温烧制的陶器一样结实耐用,说明当时的文明是较低级的很初始的。绳纹时代晚期,有些地方已经出现原始的农耕活动,以水稻种植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中国文明开始传入日本。日本人的祖先学会了农业技术和使用金属工具,从而使日本进入铁器时代。3.日本的雅乐不伴随舞蹈的乐器合奏称为管弦;伴随舞蹈的是舞乐;在神乐、东游、久米、催马等曲式中,还包含汉诗(中国诗)的吟诵,称为朗咏。雅乐大约是从 1500 多年前传入日本。它不单是外来的元素,而且是一种混合多种文化的音乐艺术,因为它是由中国的唐乐、朝鲜的高丽乐(独乐)、百济乐、亚洲其他古代音乐以及日本传统的本土音乐结合而成,并以之为基础,逐渐融入日本的文化中去。乐曲依序分为“序”、“破”、“急”三个乐章。序的主旋律最从容,演奏的快慢自由,没有节拍的限制。破的旋律也是从容不迫地流动著,而拍子固定是一小节八拍。急则是轻快的旋律,一小节四拍;但是依演出曲目的不同,“急”的节奏不一定快,因此也是一组乐曲中第三首的意思。 雅乐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一、国风歌舞(本土的古传节目)。有着著名的《神乐歌》、《东游》、《大和歌》、《久半歌》、《大歌》等。其中的《神乐歌》是雅乐中最神秘庄重的节目,为历代宫中举行最高祭殿仪式时所采用。二、外来乐舞(国外输入的节目)。主要有唐乐和高丽乐。唐乐有管弦合奏曲和舞乐伴奏曲。高丽乐的所有节目,都是作为舞乐的伴奏曲而存在,没有单独演奏的曲目。三、歌舞(日本平安时代的歌曲)。专为贵族演奏的声乐曲。形式多样,既有在歌词中吸收了古日本的民歌的“催马乐”,也有以汉诗为歌词进行歌唱的“朗咏”等。这些音乐才是在宫中“御游”时和贵族宴会时演奏的音乐。乐器:远古演奏雅乐的乐器真的是多不胜数,但随着年代的推移,乐器的数量则逐渐简化。一般有笙、七弦琴 、神乐笛、和琴、笏拍子、三之鼓、琵琶等几十种乐器,而箫、五弦、尺八、箜篌、方响就已经淘汰了。音色:雅乐的音色来到日本后,根据日本人的喜好,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在《源氏物语》的《若菜》中提到:“大规模的高丽乐和唐乐,倒不及听惯的东游乐来得亲切可爱”说明当时人们觉得雅乐的声音太炫耀,太夸张了。于是,雅乐中的一些低音部分和其乐器被删减。使得乐音细,音调高。4.大和绘大和绘,日本 10 世纪前后产生于日本本土的民族绘画。它以日本的题材、方式和技法制作,与当时流行于日本的中国风格的唐绘相区别。大和绘 10 世纪前后开始萌芽,11 世纪大体完成,19 世纪还在流行,作为概念至今仍在使用。在大和绘形成前,日本流行的是从别国输入的绘画及日本画家的临摹品。大和绘的产生和发展与唐代文化影响的衰落和日本文化的复兴有关。当时的画家开始以贵族的日常生活为题材,表现其思想感情及日本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适应日本人的审美要求,在技法和样式上不断追求日本风味。大和绘为追求及时行乐的唯美主义情趣,避免零乱的线条和过于严峻的笔法,采用浓艳的色彩,具有华丽的特征。最标准的大和绘是 11 世纪前后完成的《源氏物语绘卷》和《信贵山缘起绘卷》,它们也代表了大和绘的两类画风。《源氏物语绘卷》以长篇爱情小说《源氏物语》为基础,以浓丽的色彩和“引目钩鼻”的程式化人物造型,显示着强烈的装饰趣味和幻想的气氛; 后者则是以活泼游动的线条洋溢着生动诙谐的色彩。作为大和绘主要形式的长卷被称绘卷物。绘卷物又可分为宗教绘卷、文学绘卷、战记绘卷等类。  镰仓时代的大和绘还残存着相当多的平安时代的画风,而到了室町时代,却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室町时代土佐派到桃山时代的宗达光琳派的画家们继承并发展了大和绘的优秀传统,以柔和的笔触、丰富的色彩和温雅的情调,在体现日本人的精神、趣味和感情方面获得了独到的成功。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家自称大和绘师,他们在形式和情趣上汲取了大和绘的许多传统因素。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