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贵州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4-08-01 14:08:42浏览次数:6
  2006 年贵州省公务员招录统一考试申论真题  资料:  各位网友,大家好!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一些突发性的公共事件也时有发生,如 2003 年非典爆发、重庆 开县井喷事故,2004 年禽流感事件、北京 密云虹桥踩踏事故,2005年江苏淮安氨气泄漏、安徽疫苗事件、四川猪链球菌事件,今年一次比一次强劲的台风的侵袭,一次又一次的矿难,等等。这些问题的积累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主持人] 有网友问:丁部长,现在自然灾害和疾病发生越来越频繁,各界政府有没有把建立突发事件的机制列为考核指标。请嘉宾介绍一下,谢谢。  [丁宁宁] 首先,我们要理清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它不是一般的事故,有人把他混为一般的事故,不是太准确。当然,如果由于政府本身的执政能力而发生问题,使一般事故扩大为突发公共事件,就是政府的公共能力问题。一般情况下,政府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各种自然、人为的相关事故都有一套处理程序,比如交通事故,公安局有一整套的处理程序,一般情况下不会变成突发公共事件。  另外,在工业化初期,火灾曾经是突发公共事件一个重要的隐患和诱因。但是在建立了消防队和联防机制之后,火灾就不再成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诱因了。实际上,在整个人类和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原来没有遇到过,或者原来遇过但影响没有这么大的事件,比如自然灾害,还有由于中国人多,在某些建筑物或者大型活动中产生的践踏事件等等。  [主持人] 刚才您说的如何界定公共突发事件,是随着社会的推进和人数的增加,概念也在发生变化。我们细化什么是公共突发事件,一般的交通事故每年的死亡率非常大,就个案来讲,一个一个形成不了一个公共突发事件。比如火灾以前曾经是公共突发事件。  [丁宁宁] 17 世纪初伦敦发生的大火,是导致国际消防队建立的原因之一。  [主持人] 首先我们理解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网友"多多到天堂去了":请问,建立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必要性,预案必须具备哪些内容?  [丁宁宁] 从现在开始,建立国家的总体应急预案是有必要的。这种必要性主要来自于海啸、地震,包括大的飓风,这类灾害以及灾害的严重影响是不可预料的。但是对这些灾害,一个有组织的政府是有一整套的处理程序,比如有防灾委员会、防洪局、地震局等,这些都已经常规化了。  最重要的是,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进程的特殊时期,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突发事件在增多,比如征地引起老百姓集体的诉讼、集体上访。上次由于新闻界的关注,把一个大学生死亡变成了一个公共事件,最后导致我们把遣返站变成救助站,这恐怕是今后应该更加注意的。由于西方敌对势力的影响,欧洲普遍发生橙色革命,这种情况在我国也有可能发生。这种敌对势力的目的就是影响人们的生活,制造突发公共事件,使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断。  [主持人] 我们在访谈前沟通的时候曾经提到法律永远是滞后的,我们谈到大学生死亡的案例,在某种程度上,一个新类型的事件出来以后,相应的应对机制也有可能最后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机制。  [主持人] 网友"七子之歌":如何提高社会各界危机意识?我们还是应该从思想意识提高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意识。  [丁宁宁] 从这个角度讲,恐怕更多的是要引导公众,来关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但是和西方市场经济其实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比如在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哪些应该是由政府承担的责任,哪些是市场解决的问题,应该有一个责任界限。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出现不能正确应对突发事件的问题,比如非典出现的时候,由于我国多年以来,国家防疫部门自己要挣钱、卖药,国家的经费大量减少,他们以为非典可以通过市场解决。当时整个防疫系统本身就不起作用了,以至于在广东发现病毒之后,不能够很快加以确诊,由于没有明确的居民协调机制,当时几个部队的研究人员和地方研究人员为了样本,还不能取得一致的意见,以上情况都延缓了我们对非典的应对。  但是,一旦国家动员启动了相关机制以后,由于国家动员体制很强,所以很快就在各个城市实行了隔离,所以非典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使我们想到,我国公共防疫体制还应该是国家出钱,应当加强科研水平,才能够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到流行病发展到相当规模的传染程度,我们再应对。  [主持人] 从社会发展研究方面角度看,您判断在应对非典问题上,我国的快速反映机制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  [丁宁宁] 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实事求是的说,我国目前所谓党政统一的领导体制肯定更有效。因为非典从中国过来,已经产生了小规模的传播,这种情况下很难抑制,但我们很快把它抑制了。   [主持人] 网友:丁部长,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些危机?我们今天探讨的所有危机,这个问题太大了。  [丁宁宁] 突发事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法,一种是已知的,一种是未知的。非典属于未知传染病,突发事件不一定成为公共事件,如果卫生防疫体制有效,就会及早发现这种病,及早隔离,而不会成为公共事件。由于卫生防疫体制本身出现问题,一直到出现小规模流行的时候,才引起了我们的警觉,这样一个突发事件就变成了公共事件。但是在变成突发公共事件之后,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回应,就抑制住了,最后降低了公共事件的危害,但实际代价并不小,很多医护人员也都感染了非典,相当多的非典患者还留下了很多后遗症。  [主持人] 网友"雪夜的情怀":我国是否已经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其积极作用是什么?  [丁宁宁] 7 月 26 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今年人大开会的时候,各个代表提出应当建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的总体应急预案,这个意见已被国务院认真执行,7 月 26 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就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进行了讨论并通过。这个预案是由 25 件专项应急预案和 80 件部门应急预案组成,有相当省部级机构已编制了自己的应急预案。全国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应当说已初步建立。  [主持人] 应对突发事件的解决思路大体是一个体系吗?  [丁宁宁] 非典以后,相当多的境内外学者向国务院建议要成立国务院或者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被国务院内部讨论否定了。原因是,既是突发事件,有很多原因我们是不知道的。最重要的是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突发事件,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时候,建立一整套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  比如现在发生了一起非常大的交通事故,那么,医疗救护单位应当怎么救,交通部门怎么疏散交通,广播系统怎么呼吁部门给予协助,群众不要围观以免造成拥堵,这需要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一起完成社会救助行动。因此,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时,把握对应急预案的本质就是一个工作原则、组织分工、责任分工以及协调机制。比如水灾、地震过后往往有大病,所以不是简单把水灾或者地震的事故处理了,事后还要有后续的步骤。另外,大的自然灾害过后还要有重建工作,第一步要救人,第二步防疫,第三步恢复建设,这需要国家投入和社会机制相结合。  [主持人] 如何界定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您认为,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吗?  [丁宁宁] 当前我国是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突发期,我主要是指社会根源的突发公共事件。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的速度很快,特别是入世后,相应的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机制不够完善。比如社会保障系统,养老系统保障不到两亿人,参加医疗保险城里人还不到一半,就更不用说农村了。有些情况下,城市化进程很快,包括一些大的建设、道路、水库、征地等等。由于补偿机制不够完善,导致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受损害,因此引发了一些社会根源的突发事件。我认为是高发期,并不是说现在自然灾害越来越多,自然灾害有它一定的规律。  [主持人] 上帝要惩罚人类,并不是在人类有准备的时候,也不是集中在某一个阶段里。  [丁宁宁] 比如海啸,已经有很多年在中小学地理书中它都不是重点内容,但东南亚的海啸,因为英国一位年仅 10 岁的小女孩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预测出即将发生的海啸,从而挽救了 100 多名游客的生命,大家又认为应该纳入教材了。但是我认为这是偶然事件。  [主持人] 网友"有遥远的地方吗":灾害频发从哪几个方面考验民政、财政和卫生等方面的救灾应急反应?  [丁宁宁] 一个国家总是要有一定的富余财力,包括各物资储备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包括经济的、政治的,这种能力是一个国家政府是否成熟的表现。我们不能动不动一遇到自然灾害就到国际上呼吁救中国。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所以我国在这方面一直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我们过去政府体制机构建设中就已经注意到,我国有粮食储备局、银行储备,财政也留有余地,包括我们为民政部准备的救济款。  如果没有,就进入下一年的财政预算,如果不够,中国老百姓储蓄的积极性特别高,已经相当于我国一年的 gdp,中国未雨绸缪的思想深入人心,所以不存在没有储备的问题。另外,在中国的历史中,有唐山 地震救灾的经验,武警部队和野战军如何协同。这回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分了四个级别,在不同的级别上,不同的政治机构或者特殊部门、特殊力量会介入进去,这是由中央统一指挥的。  [主持人] 网友"zz40":应急并不等于浪费,我们在总结非典成功经验时,决不能忽略它的巨大浪费。这次矿难事件中也充分说明这一点,浪费是何等的惊人,又是何等的冠冕堂皇。   [丁宁宁] "浪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不应该花的钱花了,是浪费。有一些情况,特别是当突发公共事件原因不明的时候,有一些防御性成本产生的措施。前两天台风"麦莎"在浙江沿海登录的时候,我就被困在杭州 了。这时中央防灾救灾委员会下令,飞机停飞,要求几十万人撤离,这要产生代价。事后可能风暴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我们不能认为这种代价就是浪费。因为老天爷的事谁都说不准,在浙江的时候风力是 12 级,这样的风速肯定要造成大量的损失,所以人员要很快撤离。不管由于什么原因,台风上岸以后风速减缓的很快,这我们无法预料。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认为撤离就是浪费。当然,如果把建设防灾救灾的款、国家物资用来大吃大喝,把钱装在腰包里这更是浪费。  [主持人] 网友"一言等于九鼎":举几个例子表明应急预案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教训?网友"英岗岭":举几个例子表明同样的危机、不同的结果。  [丁宁宁] 国际、国内的例子都有。国内的例子,今年春天"流行性脑炎"又出现了,这种病已经多年没有发生,不存在病毒未知的问题。我国由于非典以后,建立了比较严格的卫生防疫报告机制,这和卫生领域的应急预案是吻合的。这次流脑在南京 、江苏一带大概只四天就解决了。美国的飓风这次很大,但是令人们惊讶的不是飓风的破坏力,而是一个政府、一个最强国家的政府竟然在飓风发生三天以后,不采取任何行动。同样类似级别的飓风,在加勒比经常发生,有一些人说古巴的体制不好,但古巴的每次飓风都没有造成大的影响,因为国家采取动员体制,很容易形成大家迅速疏散。  [主持人] 网友"黄浦江边的徘徊":危机预案对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大家都会稳定的意义非常重大,请您指导一下。  [丁宁宁] 有一个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是为了保证我们经济发展的连续性,防止突发的自然灾害或者社会事件导致整个经济发展中断。主要意义在这里,同时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减少我们人员财产的损失。  [主持人] 网友"池塘边的小草":请问丁部长,中国人的危机意识如何?如何提高国人的危机意识?这位网友可能更针对中国人的特点。  [丁宁宁] 我们国民的危机意识是世界各民族危机意识中最强的。表现在两方面,中国历史传统中家庭的意识非常强,所以家庭本身作为社会保障单位,本身对家庭成员遇到不测事件都是有准备的,只要各个家庭有能力。第二,中国文化 5000 年,遇到很多次水灾,中国人的储蓄意识非常强,中国人的储蓄水平是国际上最高的。比较高的储蓄率反映出国人很强的危机意识。在中国见到很多的老百姓,由于收入差距拉开,确实有很多要饭的。但一位以色列的朋友跟我说,以色列和中国人很少在国外要饭。因为他们未雨绸缪,即使很穷也要面子。  [主持人] 网友"上海 之夜":当前我国社会领域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引发突发事件的诱因是一个前提。  [丁宁宁] 今年国务院提出为十一五准备的社会保障材料,我国曾提出就业是当前面临最大的社会问题。就业是人的一种基本手段,如果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就业是人不脱离社会的重要媒介,如果没有就业,就很可能游离于社会之外。  实际上西方国家从 1760 年到 1960 年,从瓦特发明蒸汽机到贝尔提出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就没解决就业问题。西方人口开始只有 1.4 亿,我们国家解放后 6 亿,改革开放 10 亿,巨大的人口又不可能到国外移民。西方两次世界大战消灭了很多人口,我们不希望这样的事在中国发生,所以就业问题更严重。所谓工业化、现代化,本质就是资本、技术替代劳动力,物质领域中资本不断替代劳动力。  [主持人] 这个问题对巨大的劳动力市场又形成一种新的矛盾。  [丁宁宁] 由于现在产业结构调整非常的迅速,造成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矛盾并存,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如果这些人的就业问题长期解决不了,就是最大的社会隐患。  [主持人] 还有其他的吗?  [丁宁宁] 西方国家看,社会稳定不是靠消除就业问题解决的,而是靠建立社会保障和实行国家福利政策解决。我们要给失业家庭以基本的生活保障,使他们的子女能够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使失业的家庭也同样对未来充满希望,而不是消灭失业。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写的是失业率低于 4%就是充分就业。  问题:  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问题  1.概述 d 市长网谈的主要内容  2.有 6 个网友的发言,选择错误的说法并进行分析说明原因。选择错误要倒扣分  3.就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问题进行论述。1000-1200 字。   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随着城市中的外来流动人口越来越多,外来人口已成为支撑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外来人口涌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及他们面临的许多困境同样要引起重视。例如,农民工犯罪问题、劳动合同问题、拖欠工资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政府对外来人口的管理问题等,都不容忽视。一些地方政府采取"老乡管老乡"的模式来管理外来人口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应视具体情况推广借鉴好的经验。  2.答案提示  我市外来人口管理模式调研提纲  (1)我市外来人口的基本情况  ①外来人口的性别、年龄、流出地、人数;  ②外来人口的文化水平状况;  ③外来人口从事的行业及其分布情况;  ④外来人口的收入及生活状况。  (2)我市外来人口管理的基本形式  ①工资收入:月平均收入、支出、节余等;  ②劳动合同制度;  ③社会保障政策: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④就业培训服务:外来人口和当地居民平等就业的政策,外来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政策;  ⑤公共服务政策:外来人口住房政策、居住环境、外来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政策。  (3)我市外来人口管理模式的效果  ①外来人口反响;  ②当地居民反响;  ③社会反响。  (4)我市外来人口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①工资待遇方面;  ②社会保障方面;  ③公共服务方面;  ④就业培训方面。  (5)我市外来人口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①政府的规定、政策方面;  ②用工单位方面;  ③社会组织、团体方面;  ④外来人口自身方面;  ⑤其他方面。  3.答案提示  维护外来人口权益解除生活后顾之忧  随着我国城市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到城镇就业,他们已成为支撑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更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城市的繁荣贡献出巨大力量。然而,大量涌入的外来人口同样面临着许多问题:用人单位为了逃避责任不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致使他们的权益无法保障;外来人口工资偏低并且被拖欠工资的情况严重;外来人口子女上学难;生活居住条件差;工作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同样使得国家政府不容忽视。外来人口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维护外来人口的权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首先,要加快建立工资保证金等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劳动保障部门要重点监控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工资发放情况,严格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给本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把拖欠农民工工资作为企业不诚信的行为记录下来,将拖欠工资情节严重的企业,作为监管工作的重点。对恶意拖欠、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停业整顿、降低或取消资质,直至吊销营业执照。   其次,要积极解决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加强劳动合同的签订工作,要通过劳动合同确立用人单位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关系,切实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同时,各地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开展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行动,优先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平安计划",强化用人单位和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切实保护外来人口安全权益。  再次,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一些企业用于农民工培训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政府没有足够的农民工培训保障体系,一些企业也不愿培训。因此,要将农民工培训作为我国今后教育的一个新增长点,积极构建农民工培训体系,各级政府应转变观念,注重实效,与实践相结合,争取实现双赢。  最后,切实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相关公共服务。要从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和生活环境入手,各级部门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还应为他们提供形式多样的社会文化服务,充分利用各种公益文化设施,不断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城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