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其它状态
发布时间:2023-05-06 15:05:46浏览次数:97意识的其它状态一、幻觉 (一)什么是幻觉 幻觉(hallucinaon)是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换言之,幻觉是一种主观体验,主体的感受与知觉相似。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知觉障碍。幻觉与错觉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没有客观刺激存在。由于其感受常常逼真生动,可引起愤怒、忧伤、惊恐、逃避乃至产生攻击别人的情绪或行为反应。企图说服出现幻觉体验的人不相信幻觉有时是徒劳的。幻觉偶然也能见于正常人。例如在似睡非睡的时候,出现幻听或幻视,称为入睡前幻觉;将醒而又倦睡时出现的幻觉,称为睡醒前幻觉。幻觉也能通过暗示方式产生。 ① 幻觉是个体体验,并不与情境中的其他个体分享;②人皆有幻觉能力;③正常状态下通过评价,个体能立即向自己说明幻觉的非现实性,体验即刻结束。 (二)幻觉产生的原因 幻觉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包括中枢神经病变、情绪影响、暗示、弱视和重听、感觉剥夺等。一切增加感觉分析器负担或使感觉分析器活动增强的因素都能促使幻觉产生。登山运动员登上几千米高峰以后,因缺乏感觉刺激可产生幻觉。老年人白内障摘除术后,也常发生幻觉,可能由于感觉剥夺与轻度老年性脑变化所致。弱视与重听者,由于感觉分析器分辨困难,可有错觉与幻觉。故重听者常伴发偏执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幻觉更有许多临床与实验证实。 幻觉可以出现在高烧、癫痫等疾病的状态下。也可以出现在一些异常心理的状态下,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患者放弃了基于客观的、真实的观念,以自我的心理状态为反应的对象,把它们当成了外部刺激的特征。有些专家认为,大脑需要某种最低程度的来自环境的刺激,如果达不到这种最低的条件,或这种条件被一些心理障碍因素给破坏掉了,可能会促使大脑根据过去的经验、人格因素等重新构建现实与环境的意义。便导致了幻觉的产生。这种理论认为,人人都有产生幻觉的能力,只不过在一般的情况下,它常与一些通过感官的真实刺激相互的作用被大脑不断的检验,
而抑制了这种能力。还有一些药物可以导致幻觉产生,不过这并不是真正的幻觉,与自我产生的幻觉是不同的,而只不过是这些药物对大脑作用的结果。 二、催眠 (一)什么是催眠 催眠是另一种意识状态。早在 18 世纪,奥地利医生麦斯麦就曾用过“动物磁”(animal magnesm)治疗癔病病人,收到了明显的效果。麦斯麦本人相信星相学,认为星球的引力与人体的健康有密切关系,可以对人体内的液体或固体微粒产生影响,麦斯麦称这种影响为“动物碰”。治疗家可以将这种“动物磁”传给病人,从而减轻病人的症状。他用的方法就是早期的催眠术。 催眠(hynosis)过程一般采取这样的步骤:首先,让被催眠的人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外界的干扰减少到最小;然后催眠师要求被试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特定的事情上,如想像中的风景、表的滴答声等,催眠师用平和的语言引导或暗示被试的感受和体验,如“放松”、“你现在感觉非常舒适”等;这样被试就慢慢进入完全放松的状态,这时候被试会顺从和接受催眠者的指示去做一些动作或事情,并相信催眠者的描述是真实的。 被试进入催眠状态后好像是睡着了,但其实并不是睡眠,催眠时的脑电纪录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是一样的。在催眠状态下,个体的思维、言语和活动是在催眠师的指示或指引下进行的,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由于个体间易受暗示的程度存在差异,所以,有些人容易被催眠,而有些人则很难。人群中,大约有 10%到 20%,的人很容易接受催眠,约 10%的人根本不可能接受催眠。容易接受催眠的人通常有以下特征: (1)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 (2)想像力丰富; (3)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像中的场景; (4)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的指点; (5)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
一般来说,个体在上述几方面的倾向越强,越容易被催眠。 (二)对催眠的不同解释 1.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 这一观点认为,催眠并不神秘或奇怪,它的作用只是反映了催眠师和被催眠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一般来说,被催眠的人事先对催眠已有所了解,知道催眠后会发生什么。在催眠中,他们只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被催眠的人。这个角色意味着将无条件地接受催眠师的指挥。由于是角色的要求,被催眠的人在进入催眠状态后,就倾向于顺从催眠师的指示,做出特定的行为或产生特定的感受。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说被催眠的人在故意欺骗别人,他们的确相信自己在经历另外一种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除了顺从催眠师的指示外别无选择。 2.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人的意识有执行和监督两种基本功能:执行功能可以使我们控制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监督功能可以使我们观察自己的行为。在正常情况下,意识的这两种功能是连在一起的,但是催眠可以使两种功能之间的联系断开。通过分离两种基本的意识功能,可以达到催眠的效果。在催眠条件下,个体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其执行功能正常,并接受催眠师的指令,而监督功能不起作用。 最近有人认为,催眠不一定使意识分离,它只是弱化了意识对行为的监控,因而使执行功能超过了意识的其他方面,执行功能自动地执行了催眠师的指示,没有以个体的正常认知系统作中介。 (三)催眠的应用 现在催眠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医学、犯罪侦破和运动等方面。在心理治疗方面,催眠曾用于治疗酗酒、梦游症、自杀倾向、过量饮食、吸烟等。但是除非病人的动机很强,催眠一般不会立即获得明显的效果。如能配合其他的心理治疗,催眠的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