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三阶段理论

发布时间:2023-05-06 15:05:20浏览次数:123
记忆的三阶段理论按照现代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是一个结构性的信息加工系统。所谓结构性是指记忆在内容、特征和组织上有明显的差异。记忆结构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些子系统虽然在信息的保持时间和容量方面存在差别,但它们处在记忆系统的不同加工阶段,因此相互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感觉记忆接受外界的信息,短时记忆对其进行选择性编码并将它输入长时记忆,而长时记忆的信息也可以在我们需要的时候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 一、感觉记忆 记忆是一种信息加工,信息在感觉记忆中得到最初的编码,之后转到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 (一)感觉记忆的编码 感觉记忆(即瞬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也叫感觉登记。它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其编码形式主要依赖于信息的物理特征,因此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感觉记忆保存的时间短暂,但在外界刺激的直接作用消失之后,它为进一步的信息加工提供了可能性。感觉记忆有较大的容量,其中大部分信息因为来不及加工而迅速消退,只有一部分信息由于注意而得到进一步加工,并进入短时记忆。 图像记忆是指视觉器官能识别刺激的形象特征,能保持一个生动的视觉图像,是感觉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形式。斯伯林,利用实验证实了视觉器官的这种编码能力。 斯怕林在开始研究感觉记忆时,采用了整体报告法,这种方法是同时呈现 ,,, 等若干个数字,呈现时间是 ,数字呈现后,立即要求被试尽量多地把数字再现出来。实验结果是,当呈现的数字数低于  个时,被试可以全部正确地报告出来;当数字增加到  个以上时,被试的报告开始出现错误,其正确率平均为 。这个结果使斯伯林设想,在感觉记忆中所保持的信息可能比报告的多些,只是由于方法的限制未能检查出来,于是他设计了局部报告法(  )。他按  个一排,一共三排的方式向被试呈现如下 ! 个英文字母: "#$%&'()*+,-呈现时间仍为 ,其中每排字母都和一种声音相联系,如上排用高音、中排用中音、下排用低音。要求被试在字母呈现后,根据声音信号,对相应一排的字母作出报告(局部报告法)。由于三种声音的出现完全是随机安排的,因此被试在声音信号出现之前不可能预见要报告的是哪一行。 童的再认明显优于回忆,到五六年级时,两者的差别逐渐趋向接近。 (四)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遗忘的一般概念 记忆保持的最大变化是遗忘。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C,如识记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临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遗忘的进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3;; 最早研究了遗忘的发展进程,他受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的启发,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记忆进行了实验研究。表 0 记录了他的一些实验结果。表 0 遗忘的进程 从表中我们可“看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后逐渐缓慢。例如,在学习 ! 分钟之后遗忘就达到了 ../,而在  天之后遗忘仅达到 0../。根据这个研究,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还将实验的结果绘成曲线,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CC(图 0)。后来很多人重复了他的实验,所得结果和艾宾浩斯的结论大体相同。图 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问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对有意义的材料比对无意义的材料遗忘要慢得多;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少,则遗忘较慢。因此,学习时要根据材料的性质来确定学习的数量,一般不要贪多求快。 (!)学习的程度 一般认为,对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诵的标准,称为低度学习;如果达到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为过度学习。实验证明,低度学习的材料容易遗忘,而过度学习的材料比恰能背诵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一些。当然过度学习有一定限度,花费在过度学习上的时间太多,会造成精力与时间的浪费。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人们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在一项实验中,实验者要求被试学习 ! 个单词的词表,并在学习后要求他们进行回忆,回忆时可以不按原来的先后顺序。结果发现,最后呈现的项目最先回忆起来,其次是最先呈现的那些项目,而最后回忆起来的是词表的中间部分。在回忆的正确率上,最后呈现的词遗忘得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词,遗忘最多的是中间部分。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系列位置效应 D。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这种系列位置效应已被许多实验所证实图 0。用电视新闻节目为材料进行的回忆实验,也发现了系列位置效应。但由于节目的重要性有所不同,系列位置效应表现得更复杂。图 0 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曲线 (资料来源:E; ...) ()识记者的态度 识记者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人们的生括中不占重要地位的、不引起人们兴趣的、不符合一个人需要的事情,容易出现遗忘。  遗忘的原因 对遗忘的原因,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下述四种: ()衰退说 衰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这种说法易为人们所接受。因为一些物理的、化学的痕迹有随时间而衰退甚至消失的现象。 在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的情况下,未经注意或重述的学习材料,可能由于痕迹衰退而遗忘。但衰退说很难用实验证实,因为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量的下降,可能由于其他材料的干扰,而不是痕迹衰退的结果。有些实验已证明,即使在短时记忆的情况下,干扰也是造成遗忘的重要原因。 (!)干扰说 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能恢复,而记忆痕迹并未发生任何变化。干扰说可用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来说明。 前摄抑制 <;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这种现象得到安德伍德(F,)的实验所证实。实验者要求两组被试学习字表:第一组被试在学习前进行了大量的类似学习和练习;第二组被试没有进行这种练习。结果表明,第一组被试只记住了字表的 !/,而第二组记住了 0/。斯拉墨卡( 7 ..)的实验说明了前行学习的积累效应。被试是  名大学生,材料是  个相当难的句子,每句都由 ! 个字组成,而且内容很相似,结果表明,前摄抑制随前行学习材料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也随保持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 <;。缪勒和皮尔扎克(#&G,)H7, )首先发现这种现象。他们让被试识记无意义音节后,休息  分钟,再进行回忆,结果回忆率为 /。如果被试在识记和回忆间从事了其他活动.回忆率只有 !/。这说明后面从事的活动对前面的学习起了干扰作用,因面使成绩下降。另外,詹金斯和达伦巴赫%7&1 ; ,!的实验也证实,干扰可能是遗忘的重要原因。他们要求被试识记  个无意义音节,达到一次能背诵的程度。然后,一部分被试即行入睡,另一部分则照常进行日常的工作。结果表明,照常工作对回忆所学的材料起了干扰作用,其回忆效果低于学习后即行入睡组的效果。 实验也证明,倒摄抑制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类似程度、难度、时间安排以及识记的巩固程度等条件的影响。如果前后学习的材料完全相同,后学习即是复习,不产生倒摄抑制。在学习材料由完全相同向完全不同逐步变化时,倒摄抑制开始逐渐增加,材料的相似性达到一定程度,抑制作用最大,以后抑制又逐渐减弱,到了先后识记的材料完全不同时,抑制的效果最小。 另外,前面谈到的系列位置效应,其产生的原因,也与这两种抑制的作用有关;材料的中间部分由于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而识记与回忆均较困难,而首尾材料仅受到某种抑制的影响,因而识记与回忆的效果较好。 ()压抑说 压抑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了,记忆也就能恢复。这种现象首先是由弗洛伊德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他在给精神病人施行催眠术时发现,许多人能回忆起早年生活中的许多事情,而这些事情平时是回忆不起来的。他认为,这些经验之所以不能回忆,是因为回忆它们时,会使人产生痛苦、不愉快和忧愁,于是便拒绝它们进入意识,将其储存在无意识中,也就是被无意识动机所压抑。只有当情绪联想减弱时,这种被遗忘的材料才能回忆起来。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遗忘的情况,也是常有的。例如,考试时,由于情绪过分紧张,致使一些学过的内容,怎么也想不起来。 压抑说考虑到个体的需要、欲望、动机、情绪等在记忆中的作用,这是前面两种理论所没有涉及到的。因此,尽管它没有实验材料的支持,也仍然是值得重视的一种理论。 ()提取失败 有的研究者认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例如,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提取失败的现象提示我们,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全或无”的问题。如果没有关于某一件事的记忆,即使给我们很多的提取线索我们也想不出来。但同样,如果没有适当的提取线索,我们也无法想起曾经记住的信息。这就像在一个图书馆中找一本书,我们不知道它的书名、著者和检索编号,虽然它就放在书库中,我们也很难找到它。因此,在记忆一个词义的同时,尽量记住单词的其他线索,如词形、词音、词组和语境等,会帮助我们在造句时想起这个词。  这样,研究者就可以根被试对某一行的回忆成绩来推断他对全部项目的记忆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视觉刺激消失后,立即给予声音信号,被试能报告的项目数平均为  个,这比采用整体报告法几乎增加了一倍。由此,斯伯林认为,存在一种感觉记忆,它具有相当大的容量,但是保持的时间十分短暂。斯伯林用局部报告法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 奠瑞# 等人的研究发现,除视觉通道外,听觉通道也存在感觉记忆。他们模仿斯伯林的局部报告法,在一个房间的  个角放置了  个扬声器,被试坐在房间中间可以从  个不同的声源听到声音,并且能区分出声音发出的位置。实验时可以通过 ! 个、 个或  个声源同时呈现 个~ 个字母,刺激呈现之后,被试要根据视觉提示报告出他所听到的字母。实验也采取了整体报告法和局部报告法,结果表明,局部报告法的成绩要优于整体报告法,说明听觉系统中也存在感觉记忆。听觉的感觉记忆编码形式被称为声像记忆。 (二)感觉记忆的存储 前面说过,感觉记忆存储的时间十分短暂,它是如何随时间迅速变化的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斯柏林变化了刺激项目与声音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结果发现,即时呈现声音信号的回忆率为./,当声音信号延迟到  时,回忆率下降到 0/,信号延迟到  后,回忆成绩下降/,当延迟超过  秒后,局部报告法的成绩就接近整体报告法的成绩了。比较了局部报告法和整体报告法的成绩。结果显示,当字母中的字母数为  时,局部报告法和整体报告法的成绩差别不大;而当字母表中的字母上升时,两者的差别就很明显了。 另外,达文等人1  .,0!对声像记忆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声像记忆的容量要比图像记忆小,平均只有  个左右;声像记忆的保持时间要比图像记忆长,可以达到  秒之久。(三)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换 当外界刺激输入之后,其能量首先被转换成各种感觉信息,以后这些感觉信息经过组织,获得一定的意义,成为被识别的某种模式。研究表明,感觉记忆中只有能够引起个体注意并被及时识别的信息,才有机会进入短时记忆。相反,那些与长时记忆无关的或者没有受到注意的信息,由于没有转换到短时记忆,很快就消失了。 二、短时记忆(一)短时记忆的编码与容量编码方式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听觉编码 人们通过研究语音类似性对回忆效果的影响,证实了语音听觉编码方式的存在。康拉德(& ,)在研究中用视觉方式依次呈现 -、&、)、2、*、+ 等辅音字母,要求被试严格按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在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 - 和 *)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之间(如 3 和 +)很少发生混淆。这说明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方 式。 (!)视觉编码 短时记忆中还存在视觉形式的编码。研究者),让被试判别两个字母是否是同一个字母。两个字母的呈现方式分为同时呈现和先后呈现。两个字母的关系分两种:一种是两个字母的音和形都一样44,称为同形关系;另一种是两个字母的音一样,而形不一样4 .称为同音关系。结果发现,当两个字母同时呈现时,同形关系的字母反应更快;当两个字母先后间隔一两秒呈现时,同形关系和同音关系的反应时没有差异。根据实验结果,研究者认为,由于同形关系比同音关系具有形的优势,因此只有在依靠视觉编码进行的作业中才会出现这一优势。由此可以推断,在短时记忆的最初阶段存在视觉形式的编码,之后才遂渐向听觉形式过渡。 !影响编码的因素 短时记忆编码的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有以下几个。 ()觉醒状态 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它直接影响到记忆编码的效果。早在 .. 年,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被试在上午  点5! 点之间的学习效率最高,下午  点~. 点之间效率最低。这可能与不同的觉醒状态有关。拉胥里(, ,!)用咖啡碱与马钱子碱等兴奋剂提高大脑的兴奋水平,促进了动物的学习。威克尔格67,0用酒精抑制动物的大脑,动物的学习情况比在正常情况下要差些。有一项研究对一天中记忆广度的变化进行了察,研究者把一天分为上午 . 点、上午 8 分、下午  点、下午 8 分、晚上  点五个时间,对  名被试进行了数字广度测试。结果表明,记忆广度的高峰在上午 8 分左右,而整个下午都在下降,晚上效率最低。 (!)组块 短时记忆的突出特点是其容量的有限性。正常成年人的短时记忆容量在 ~ 之间波动,平均为0。米勒(#,)发表了《神奇的数字 09!: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一文,明确提出了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09!。后来人们利用数字、单词、字母、无意义音节等各种实验材料得到的结果都和米勒的结果一致。 短时记忆的容量 09!,是以单元来计算的。一个单元可以是一个数字、字母、音节,也可以是一个单词、短语或句子。单元的大小随个人的经验组织而有所不同。在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叫组块7以这种方式形成的信息单位叫做块7。因此,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扩大每个组块的信息容量来达到增加短时记忆容量的目的。例如,数字 ,,,,,,凡熟悉中国现代史的人都能够形成一个块,知道这是爆发“五四运动”的年代,不熟悉中国历史的人则不能够形成单一的信息块,而将其编码成一串无意义的数字。 蔡斯和西蒙(& &,0)对象棋大师、一级棋手和业余新手的棋局记忆能力进行 了研究,结果发现,对一个随机设置的棋局,大师、一级棋手和业余新手的回忆正确率没有差别;而对一个真实的棋局,大师的记忆准确性为 /,一级棋手为 /,业余新手只有 ./。研究者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差别是因为在真实的棋局中,高水平的大师和棋手可以利用丰富的经验发现和建立棋子之间的关系,形成组块,而在随机摆放的棋局中,大师的经验就很难发挥作用了。由此可见,个体的知识经验对组块有着很大的影响。 组块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默多克(#7.)的实验证实了这种作用。他用听觉方式先向被试分别呈现三组不同的材料:第一组是由  个辅音构成的二字母组合如 )2(,第二组是由  个字母组成的单词如 :42(帽子),第三组是  个单词如 34$(耳朵)—#4'(男人)—-31(床),然后让他们进行回忆。实验结果表明,三字母组合与  个单词的回忆成绩差不多。也就是说,回忆  字母单词比回忆不相关的  字母组合的成绩要好得多。这说明一个单词是一个熟悉的单位块。通过组块被试能大大地提高对一系列字母的记忆数量。 ()加工深度 认知加工深度也是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在一项研究中,主试让两组被试分别对一个词表进行特定字母检索和语义评定作业,实验前告诉每组中的一半被试在作业结束后要有一个回忆测验(提示组),对另一半被试则不告诉还有回忆测验(未提示组)。实际上,在作业结束后,都要求两组被试进行回忆测验。结果发现,在特定字母检索作业组中,提示组要比未提示组有更好的回忆成绩,而在语义评定作业组中则没有差异。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语义评定组对字词的加工深度比较大,因此提示组和未提示组的被试都有很好的成绩;而特定字母检索组在加工水平上比较低,因此只显示出提示组的优势。 (二)短时记忆的存储 复述(  )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它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复述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复述或保持性复述(    ),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断地简单重复;另一种是精细复述 ; <  ,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克瑞科和沃金斯& 7&6 ,0的研究表明,只有机械复述并不能加强记忆。研究者让被试听若下个单词,并要求被试记住其中最后一个以某个特定字母如字母 (开头的单词。在单词系列中,有儿个以 ( 开头的单词,但实验只要求被试记住最后一个以 ( 字母开头的单词,因此当被试听到下一个以( 开头的单词时,就可以放弃前面的那个以 ( 字母开头的单词了,由于在这些以 ( 开头的单词之间所间隔的其他单词数不等,因此每个以 ( 字母开头的单词得到的复述机会是不等的。实验结束后,研究者出其不意地要求被试回忆所有以 ( 字母开头的单词,结果发现,这些以 ( 字母开头的单词的回忆成绩并没有差异,说明简单的机械复述并不能导致好的记忆效果。 蔡斯等人& &3,.曾报道了一个叫 -.+.的个案,他可以回忆 . 个数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原来是一名长跑运动员,因此他将那些随机数字组成为各种长跑距离所 需要的时间。例如,他把“,,,!,,,,,,,=记作“ 分  秒 !>>跑一英里, 分  秒跑  英里, 分  秒慢跑 ! 英里”,这样他通过和长时记忆建立联系的方法,将无意义随机数字转化成了有意义的、便于记忆的组块。由此说明,精细复述是短时记忆保持的重要条件。 (三)工作记忆工作记忆(7?简称 6#)是记忆类型中一个更宽泛的概念,是完成当前复杂认知活动所需记忆资源的工作平台。目前针对 6# 的机制,国际上已经提出十几个有影响的理论模型,其中最著名的是 -  的多成分模型。该模型认为 6# 由语音回路、视觉空间模板和中央执行系统组成。语音回路负责以声音为基础的信息储存与控制,视觉空间模板主要负责储存和加工视觉信息,中央执行系统是 6# 的核心,负责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它们与长时记忆的联系、注意资源的协调和策略的选择与计划等。围绕该模型的验证和完善的研究一直是 6# 研究的核心领域。 然而,在对工作记忆的研究过程中,某些实验研究并不能用 -  的三系统概念进行解释。如,在实验中被试只能记住  个左右的不相关的单词,而却可以记住  个左右有共通之处的单词。在对原有工作记忆模型进行修改的基础上,-  提出了情景缓冲器概念,作为对三系统概念缺陷的补充。这是一种用于保存不同信息加工结果的次级记忆系统,在中枢执行系统的控制之下保持加工后的信息,支持后续的加工操作。 1   和 & . 年创造出的测量工作记忆容量的方法,要求被试阅读一系列句子,随后回忆每个句子最后一个单词,工作记忆阅读广度用被试能够正确阅读并记住尾词的句子的个数来测量。与单纯的数字记忆广度、单词记忆广度测验不同,工作记忆测试要求被试能够正确理解句子并且记住单词,即要同时完成理解与记忆两种工作,这符合工作记忆的理论概念。测量发现,工作记忆的广度一般为 !,其结果与智力有高度相关,能预测各种任务中被试的表现行为。三、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中存贮着我们过去的所有经验和知识,为所有心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长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储的时间长,容量没有限制。信息的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的。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这种有组织的知识系统对人的学习和行为决策有重要意义。它使人能够有效地对新信息进行编码,以便更好地识记,也能使人迅速有效地从头脑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以解决当前的问题。例如,我们知觉事物、理解语言和解决问题等,都需要提取头脑中各种有关的信息。知识系统的组织程度不同,提取的速度不同,知觉、语言理解和问题懈决的速度也就不一样。 (一)长时记忆的编码 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中存贮着我们过去的所有经验和知识,为所有心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长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储的时间长,容量没有限制。信 息的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的。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这种有组织的知识系统对人的学习和行为决策有重要意义。它使人能够有效地对新信息进行编码,以便更好地识记,也能使人迅速有效地从头脑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以解决当前的问题。例如,我们知觉事物、理解语言和解决问题等,都需要提取头脑中各种有关的信息。知识系统的组织程度不同,提取的速度不同,知觉、语言理解和问题懈决的速度也就不一样。 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 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就是把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内,或把一些分散的信息单元组合成一个新的知识框架。将材料进行组织可以使输入信息有效地进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按语义类别编码。在记忆一系列语词概念材料时,人们总是倾向于把它们按语义的关系组成一定的系统,并进行归类。例如,鲍斯菲尔德等人-@ .,0!让被试学习  个单词,如长颈鹿、小萝卜、、斑马、潜水员、拜伦、顾客、菠菜、面包师傅、土拨鼠、舞蹈演员、黄鼠狼、阿莫斯、南瓜、打字员等。当被试按语义关系将这些单词分别纳人动物、植物、人名、职业等四个类别中时,记忆的效果会明显提高。在学习中,人们将材料进行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系统,有助于信息进入长时记忆。 (!)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借助语言的某些特点,如语义、发音、字形等,对当前输入的某些信息进行编码,使它成为可以存贮的东西。这种编码方式,在记忆无意义音节时经常使用。无意义音节由两个辅音加一个元音组成,本身不具有意义,如 6。当人们记忆这个音节时,可以根据发音的近似性,把它当成 6 (福利),从而提高记忆的效率。 利用语言的音韵和节律等特点,也能对记忆材料进行编码。例如,在记忆农历 ! 个节气时,可以把它组成有音韵、有节律的口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将 ! 个节气用音韵组成四句话,每一句都包括六个节气,这样就好记了。在记忆乘法、珠算口诀时,人们也时常使用这种编码方式。 ()主观组织。学习无关联的材料时,既不能分类也没有联想意义上的联系,这时个体会倾向于采取主观组织对材料进行加工。有研究发现,让被试进行自由回忆实验时,被试在反复多次的回忆中,有以相同顺序回忆单词的倾向。表明被试在头脑中把词表中的项目进行了主观组织。这种主观组织将分离的项目构成一个有联系的整体,从而提高了记忆效率。 ! 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主要因素 ()编码时的意识状态 研究发现有意编码的效果明显优于自动编码的效果。这种效果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给被试呈现不同颜色的字母,如 A、-、)、&、#、A、$、-,要求被试记住其中有几十字母 A。然后问被试有几个字母 A、它们是什么颜色,除了字母 A 以外,还有哪些字母、这些字母是什幺颜 色。结果表明,在有意编码的情况下,被试对字母 A 的数量回答得最准确,相反,被试对其他问题由于没有进行有意编码,因此回答时错误较多,甚至不能回答。这说明没有记忆的意图,编码的结果往往不够准确。 但是,另一些实验证明,由于有组织活动的参与,自动编码也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海德和詹金斯(:&%7, )在一项实验中,要求被试以每秒钟读一个单词的速度读一张有! 个单词的词表,然后要求他们回忆这些单词。把被试分为七个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给被试不同的指导语。第一组为有意学习组,要求被试在词表呈现以后要立即回忆这些单词;第二到笫四组为伴随学习组。在第二组中,要求被试在读单词时,按“愉快与不愉快”的程度来评价每个单词;在第三组中要求被试指出每个单词中是否包含字母“3=;在第四组中要求被试计算每个单词的字母数;第五、六、七组被试为混合组。他们得到了有意学习和无意学习的混合指示,既要分别完成二、三、四组中的一项任务,又要回忆所有的单词。结果表明,第一组与第二组的记忆效果一样,第三、四组效果最差,第五组的记忆效果与第二组差不多,第六、七组的回忆成绩与三、四组近似。说明在无意识的伴随学习条件下,只要被试对词进行了意义加工(判断愉快一不愉快).被试的回忆成绩就和有意学习条件下的成绩一样。相反,如果被试只对单词的外形结构(如找出字母 3 或计算字母数)进行加工,那么,这种加工就会干扰被试的回忆成绩。 (!)加工深度 在前面的实验中我们已经看到,由于信息加工的深度不同,记忆的效果是不同的。下面是另外一个实验及其结果。在实验中将被试分为两组:第一组被试要记住一些具有“主一谓一宾”结构的简单句子;第二组被试用句子中的主语和宾语另造句子.然后进行回忆。检查时只给两组被试提示主语,要求他们回忆宾语。结果表明,第一组的回忆率为 !/,第二组为 ./,两组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这是因为第二组被试的句子是由自己编造的,他们对句子的主谓宾关系,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和考虑,比第一组被试对材料的加工深一些,因而记忆的效果也要好一些。 (二)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存储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存储阶段,已保持的经验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在量的方面,存储信息的数量随时间的迁移而逐渐下降;在质的方面,由于每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的不同,加工、组织经验的方式不同,人们存储的经验会出现不同形式的变化:①内容简略和概括,不重要的细节将逐渐趋于消失;②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③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者更为夸张和突出。 图 0 卡密克尔实验部分图形 卡密克尔& 7 ,!的一个实验证实了上述变化的存在。他给被试看 ! 个刺激图形(图 0 中间的一列),然后将被试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被试听到左边一行物体的名称,另一组被试昕到右边一行物体的名称。然后要求两组被试回忆并画出图形。结果表明,被试所画的图形与原来呈现的图形之间有很大的变化,大约有 B 的图形被歪曲了,而且歪曲的图形都相似于他们听过名称的事物的形状。巴特莱特- ,!的实验(图 0!)也说明了这种变化。他给第一个被试呈现一张图画,要求他根据自己的回忆画出来,然后将这张图片交给第二个被试看,并让第二个被试根据自己的记忆画下来,再交给第三个被试……这样依次进行下去,直到第 . 个被试。这时,被试凭借自己的记忆所画出的图片与原图片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图 0! 记忆过程中图形的变化 记忆存储内容的变化,还表现为记忆恢复现象。所谓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巴拉德(-  ,)曾要求一些 ! 岁左右的学生用  分钟学习一首诗,学习后让他们写下所记忆的内容(即时回忆),以后隔一天、两天、三天和七天继续测量所记忆的内容。结果表明,第二、第三天的保持量都比第一天的回忆数量多。这种现象在儿童期比较普遍,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将逐渐消失。 (三)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 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再认和回忆。 ()再认 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如好友重逢,一眼就认出了对方;旧地重游,处处与有熟悉之感,就是再认现象。再认也叫识别,我们在第  章中,介绍过知觉中的形状识别(或模式识别),其实就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的一种方式。 再认有感知和思维两种水平,并表现为压缩的和开展的两种形式。感知水平的再认往往以压缩的形式表现出来,它的发生是迅速而直接的。例如,对一首熟悉的歌曲,只要听见几个旋律就能立即确认无疑。思维水平的再认是以开展的形式进行的,它依赖于某些再认的线索,并包含了回忆、比较和推理等思维活动。 再认的效果随再认时间的间隔而变化。从学习到再认的间隔时间越长,效果越差。夏佩德 ,0.给被试依次呈现 ! 张图片,然后从识记过的这些图片中选出 . 张,再将这些图片与从未识记过的图片混在一起,进行再认测验。时间间隔有  小时、! 小时、 天、0 天.直至 ! 天。结果表明,间隔 ! 小时的再认成绩最好,再认效果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 再认有时会出现错误,对熟悉的事物不能再认或认错对象。发生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接受的信息不准确;对相似的对象不能分化;情绪紧张等。脑损伤也能引起再认的错误,如各种不识症等。 (!)回忆 回忆 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例如:考试时,人们根据考题回忆起学习过的知识;节日的情景,使人们想起远方的亲人。 回忆通常以联想为基础。例如:想到“阴天”就会想到“下雨”;见到一个朋友的名字,就会想到他的音容笑貌;等等。这种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活动称之为联想。联想具有以下几个规律: 接近律:时间、空间相近的事物容易形成联想。人们提起天安门就会让你想到人民大会堂和英雄纪念碑;提起元旦就会让你想到春节等。 相似律:形式相似和性质相似的事物容易形成联想。例如,人们提起春天,就会想到生机与繁荣;提起苍松、翠柏会使你想到一位意志坚强的人等。 对比律:事物间相反的特征也容易形成联想。例如,人们可能由白想到黑;由高想到矮;由美想到丑等。 因果律:事物间的因果关系也容易形成联想。例如,人们看到阴云密布,就会想到下雨;看到冰雪就会想到寒冷等。 在回忆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提取信息的困难,这可能是由于干扰所引起的。例如,考试时,有人明知考题的答案,但是由于当时情绪紧张,一时想不起来,这种明明知道而当时又回忆不起来的现象叫“舌尖现象”C,即话到嘴边又说不出来。克服这种现象的简便方法是当时停止回忆,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回忆,要回忆的事物可能就会很容易想起来了。 ()再认与回忆的比较 再认比回忆简单、容易。有些事情能够再认,但不能回忆。但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个体心理发展来看,再认比回忆出现得较早。孩子出生后半年内,便可再认,而回忆的发展却要晚一些。日本学者清水曾用图画材料研究了小学生再认与回忆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儿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1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