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内容选择的基准
发布时间:2023-05-08 15:05:49浏览次数:95地理课程内容选择的基准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从社会文化、地理学科知识与学生学习经验等课程内容当中萃取精华,并根据选择的原则,以达成预期地理课程目标与地理教育理想的课程设计。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受地理课程目标、地理课程实施、地理课程评价、学生需求与兴趣、社会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地理课程内容选择过程中,要尽量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使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过程成为一个客观的、理性的、科学的过程。可以说,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何种知识为有价值或没有价值,必然要有一定的标准与依据。而且任何单一的标准和依据,都不能为明智而又全面的课程内容选择提供基础。 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并考虑到地理课程实际,我们认为地理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应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着力体现地理课程目标的基本规定 课程目标(objecves)是教育目的(aims)、教育目标(培养目标)(goals)的下位概念,是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课程目标承启了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衔接,明确了课程开发的总体方向,并具体体现学科教育的价值。 案例 3-2 人教版和湘教版“地球与地图”部分比较 地理课程目标属于学科课程目标,是指地理课程对学生在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期望达到的程度或水平。地理课程目标对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是地理课程内容选择的主要依据,目标和内容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性。需要指出的是,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提倡“一纲多本”,即在同一地理课程标准指导下会出现多种版本的地理教材,这些教材在内容结构、先后顺序、侧重点等方面会有差异。但这并不是对地理课程目标的违背,而是不同版本教材对地理课程目标重点的呈现方式不同。也就是说,尽管实地理课程目标的方式各异,但其本质是一致的,均是对地理课程目标的真实体现,因此说地理课程目标是地理课程内容选择的主要依据。2要体现地理学的基本特点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它的特点在于:具有广泛的研究范围、丰富的研究方法、综合性的研究内容。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充分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基本特点。 2.1 地理课程内容要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 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从内容编排和教育功能两个方面来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特征。 2.1.1 内容编排上要体现综合性 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涉及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自然地理内容,而且要包括人口、聚落、交通、旅游、工农业等人文地理的内容。此外,地理课程内容也要涵盖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强调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更要着重突出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密切关联的综合性内容。因此,地理课程内容内部要素之间要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和系统性,进而能够充分体现地理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以初中地理“日本”为例,教材从“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方面对日本进行介绍,实际上三部分内容间具有极强的关联性(详见图 3-1),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较好地体现了地理学的综合性特征。 2.1.2 教育价值上要体现综合性 地理课程内容的构成要素应包括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这样能够使学生各方面能力获得均衡发展。其中,必要的存量地理知识是学生发展的基本前提、地理能力能够促进地理知识的内化与迁移、地理方法和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可见,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以及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在教育价值上,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体现综合性的特点。 案例 3-3 酸雨危害与防治 从教育价值上看,“酸雨危害与防治”包括以下构成要素:①地理知识要素。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取什么是酸雨?酸雨的形成原因?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等相关知识。②地理能力要素。通过读图 3-2 能够判断我国酸雨分布的地区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
能力。③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通过对酸雨危害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意识到酸雨对生物、建筑物、土壤以及人类都有很大的危害,进而形成一种环境保护意识。综上所述,“酸雨危害与防治”课程内容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取必要的存量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养成必备的地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形成健全的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因此说,在教育价值上,“酸雨危害与防治”充分地体现了综合性特点。 2.2 地理课程内容要体现地理学的区域性 地理学是一门旨在解释地区特征以及人类和事物在地球上出现、发展和分布情况的科学。 它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规律。地理课程内容应从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等三个方面体现地理学的区域性特征。 2.2.1 地理课程内容要体现区域特征 地理学的区域特征是指某一区域的显著征象与标志。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注意体现不同尺度区域的显著标志。以初中地理“非洲”为例,它强调非洲是一个高原大陆,自然景观以热带、亚热带为主,荒漠面积广大,以黑色人种为主;自然带呈带状分布,并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热带为主的各自然要素类型众多,动植物特有种丰富。这部分内容从地形、气候、植被、生物、人种等角度,较好地反映出非洲的典型区域特征。2.2.2 地理课程内容要体现区域差异 地理学的区域差异是指区域地理环境结构在区域内部的差异。这种差异可分为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差异。前者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它们所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有沿纬线方向东西延伸、按经线方向有规律地南北循序更替的带状分异排列。后者是指地理环境任何与前者有偏差的分异现象。 例如,“由于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的不平衡,地表组成物质在各部分的差异,不同的地形结构,相异的海陆位置,以及地表各部分不同的历史发展,大陆的地理环境按照不同地段的总体特征可以划分成不同的区域,这样就体现出差异性”。 案例 3-4 根据已学的知识,完成表格 比较是认识地理学区域差异性的主要方法。上述地理课程内容,通过对面积、纬度位置、山脉、河流、气候、国家、人种等要素的比较,能够认识南美洲和北美洲的主要特点和性质,进而找出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的显著差异。上述地理课程内容说明了区域不同,特性各异;差异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有规可循,从而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的区域差异性。 2.2.3 地理课程内容要体现区际联系地理学的区域联系是指不同尺度自然综合体内部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内部具有独特性的整体。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能够体现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要素之间的联系、乃至地理环境的各个部分间的联系与作用。这类地理课程内容包括两大类: 第一,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给其它要素带来影响。 案例 3-5 地球之肺 通过上述地理课程内容能够看出,亚马孙地区农民垦荒千造成热带雨林大面积丧失,其结果一方面削减了热带雨林对空气中 CO2 的吸收量,促使气候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另一方面导致了土壤、河流等因素发生变化 ,致使土地持水力下降,造成亚马孙河泛滥,形成大量水土流失。这类地理课程内容说明植被、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会对其它相关要素造成影响;反过来,这种影响又会波及其自身,形成“连锁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地球之肺”这类内容能够很好地体现地理学的区域联系。 第二,地理环境中某部分变化会给其它部分带来影响。 通过世界气候分布图可以看出,欧洲气候海洋性显著,而北美洲却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从地理位置和气压带风带来看,欧洲和北美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西风带,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大西洋的东侧,北美洲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可以说地理位置和气压带风带两种要素对两洲气候的影响差别不大。原来,造成这种气候差异的重要原因是:北美西部高山高原地区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西风深入内地,使太平洋的影响仅局限于太平洋沿岸一带,而对东部广大地区的影响则很小,完全不可能同大西洋对欧洲气候的影响相比。由于地形的影响,造成两洲气候不同,从而导致两洲地理环境差异显著,这说明北美高山高原地区对整个北美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所以说,地理环境中某部分的变化会给其它部分带来影响。3 地理课程内容要满足学生的需求与兴趣 地理课程内容选择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潜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假使课程内容不能被学生同化和吸收,就永远只是一种外在物,对学生未来的行为、态度、个性等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如果选择课程内容时,能够注意到学生的兴趣、需求与能力,并尽可能与之相适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事实上,任何偏离学生特点的课程内容,无论过难或过易,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降低了课程内容的难度,突破了以往教材以知识为主线的设计方式,强调学生的地理学习活动,很好地适应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两个版本教材中“经纬网”知识点为例进行说明(详见表 3 - 6 )。 【阅读卡片】 如何适应学生的需求与兴趣(以数学为例)?
4 突出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基础教育的性质决定了课程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地理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理应选择最基础的内容。但在以往地理课程编制中,因对“基础性”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导致地理课程内容“难、偏、旧”,因此统一对“基础性”的认识十分必要。 所谓基础性有三个方面的涵义:第一,地理课程内容的根本性或基本性,即反映地理学科基本结构的内容,包括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问题、基本原理等。《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指出了地理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包括:位置和分布、地方、人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的相互作用和区域,基本问题包括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在那里?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产生了什么作用?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等。地理课程内容选择应该围绕上述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循序展开,进而反映地理学科的基本结构。第二,发生性或起始性,即地理知识体系中那些迁移力最强、迁移程度高的内容,包括地理成因、地理事物和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等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准备条件,也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基础。第三,地理课程内容的普遍性或者共同性,即较长时期内已被广泛认可或使用的地理知识。这可以说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人们都认为这些地理知识是重要的,从而反映出这些地理知识的基础性。 【活动】 结合基础性的三个方面含义,完成下列活动: 1 你认为地理课程内容应该通过哪些途径体现基础性? 2 有人说“要基础就是重传统”,你是怎么评价这个观点的? 3 讨论地理内容的基础性和创新性之间的关系? 在重视基础性方面有几个问题值得重视。其一,重基础并非重传统。有人认为地理课程内容选择中的基础性就是强调传统、强调个人经验,从而否认了地理学科的前沿发展,这是一个误区。地理科学的发展具有继承性和一贯性,也具有创新性和动态性,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成果、新知识、新观念,这些内容需要及时反映到地理课程内容中来,以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特征。因此,夯实基础并吸收创新是地理课程内容编制的可行对策。其二,重基础知识与技能,并非否认学生的创新发展。重基础并没有否认为学生后继学习提供相应的知识支撑和保障,相反给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三,协调地理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地理课程内容选择过程中,确立地理知识广度与深度间平衡的支点是一个难题,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只有这个问题处理好,地理教材“偏、难”的现象才会根本改观。5地理课程内容要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课程内容的生活化与社会化是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传统教育将学生置于一个理性的世界中,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但实际上学生是社会的一员,每个学生都要面对社会生活,都要解决就业问题,都要适应社会需要。所以说,课程内容应该考虑到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掌握一些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技能。即使在选择学术性学科内容时,也应该尽可能地联系社会需要,以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可以较好地发挥社会效用 。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社会联系十分密切,地理课程内容理应要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首先,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线索,与此相关的人口问题、区域差异、经济全球化、旅游、数字地球、可持续发展等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其次,地理与民居、地理与服饰、地理与饮食、地理与交通、地理与疾病等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这些都是地理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地理课程要发挥“社会性”的学科优势,课程内容要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地理课程内容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并不是毫无选择将地理学科中与此相关的内容“和盘托出”,而应处理好如下几个问题:第一,地理课程内容的社会化与生活化既要考虑地理课程内容与现实社会的联系,也是考虑地理课程内容与未来社会的联系。地理课程应该帮助学生更好地觉察未来的各种选择及其后果,既要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也要让学生肩负改造和建设社会的重担。第二,地理课程内容的社会化与生活化要避免功利主义倾向。有些人把“学了就能在社会上派用场”作为衡量中小学课程内容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尺度。这实际上是一种很浮躁的功利主义倾向,这种做法是非常短命的。第三,地理课程内容的社会化与生活化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要依据难易程度分配到不同年级讲授。其中比较简单的放在初中阶段,如人口问题、旅游等;比较复杂的放在高中阶段,如经济全球化、区域差异、可持续发展等。第四,要依据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选择相应的地理课程内容。 【阅读卡片】 课程内容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综上所述,地理课程内容选择要遵循教育发展、地理学科、社会发展、学生需要四个方面提出的要求,我们把其细化为 12 条基准(详见表 3 - 7 )。上述地理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要均衡协调,不应有些许偏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地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活动】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性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已经给全球及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重要影响;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是长远而巨大的,对于有些地区来说,许多影响是负面的或不利的。 全球变暖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是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是因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引起的海水上涨现象,它是长期缓
慢进行的。许多科学家预测,到 2100 年,全球海平面最高将会上涨 88 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会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1 从地理课程内容选择基准的角度,分析选择“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性”的依据和理由。 2 讨论影响地理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还有哪些?如何更好地兼顾各种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