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概述

发布时间:2023-05-06 15:05:42浏览次数:129
情绪概述一、情绪的性质与功能 (一)情绪的概念 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生活在社会中,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创造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条件。人们在变革现实的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得失、顺逆、荣辱、美丑等各种情境,因而有时感到高兴和喜悦,有时感到气愤和憎恶,有时感到悲伤和忧虑,有时感到爱慕和钦佩等等。这里的喜、怒、哀、乐、忧、愤、憎等都是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的不同表现形式。  那么,究竟什么是情绪和情感呢?从 19 世纪以来,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对情绪的实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是,由于情绪和情感的极端复杂性,至今还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看法是,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这种看法说明,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和情感。如渴求知识的人得到了一本好书会感到满意;生活中遇到知己会感到欣慰;看到助人为乐的行为会产生敬慕;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情侣会感到幸福等。当客观事物或情境不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和情感,如失去亲人会引起悲痛,无端遭到攻击会产生愤怒,工作失误会出现内疚和苦恼等。由此可见,情绪是个体与环境间某种关系的维持或改变(Campos,1970)。同时,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Izard,1977)。  主观体验(subjective experience)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每种情绪都有不同的主观体验,它们代表了人们不同的感受,构成了情绪和情感的心理内容。人的主观体验与外部反应存在着固定的关系,即某种主观体验是和相应的表情模式联系在一起的。如愉快的体验必然伴随着欢快的面容或手舞足蹈的外显行为。  情绪与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之为表情(emotional expressions)。它是在情绪和情感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而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面部表情是所有而部肌肉变化所组成的模式,如高兴时额眉平展、面颊上提、嘴角上翘。面部表情模式能精细地表达不同性质的情绪和情感,因此是鉴别情绪的主要标志。姿态表情是指而部表情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的表情动作,包括手势、身体姿势等,如人在痛苦时捶胸顿足,愤怒时摩拳擦掌等。语调也足表达情绪的一种重要形式,语调表情是通过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等方而的变化来表达的,如高兴时语调高昂,语速快,痛苦时泣不成声,语调低沉,语速慢。  生理唤醒(physical arousal)是指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它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如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干、中央灰质、丘脑、杏仁核、下丘脑、蓝斑、松果体、前额皮层,及外周神经系统和内、外分泌腺等。  生理唤醒是一种生理的激活水平。不同情绪、情感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一样的,如满意、愉快时心跳节 律正常;恐惧或暴怒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加甚至出现间歇或停顿;痛苦时血管容积缩小等。 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 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系的,历史上曾统称为感情(a#ection)。人们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既包括感情发生的过程,也包括由此产生的种种体验,因此用单一的感情概念难以全面表达这种心理现象的全部特征。在当代心理学中,人们分别采用个体情绪和情感来更确切地表达感情的不同方面。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愤怒时暴跳如雷。情绪具有按人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情绪代表了感情的种系发展的原始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情绪概念既可以用于人类,也可以用于动物。而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以及对美的欣赏等。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experience),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情绪和情感是有区别的,但又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心理学主要研究感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因此较多地使用情绪这一概念。  (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 1.适应功能  有机体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多种适应方式。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如动物遇到危险时产生怕的呼救,就是动物求生的一种手段。  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婴儿出生时,还不具备独立的维持生存的能力,这时主要依赖情绪来传递信息,与成人进行交流,得到成人的抚养。成人也正是通过婴儿的情绪反应,及时为婴儿提供各种生活条件。在成人的生活中,情绪直接地反映着人们生存的状况,是人们心理活动的晴雨计,如通过愉快表示处境良好,通过痛苦表示处境困难;人们还通过情绪、情感进行社会适应,如用微笑表示友好;通过移情维护人际关系,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对方的情绪状况,以便采取适当的、相应的措施或对策等。也就是说,人们通过各种情绪、情感,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 2.动机功能  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情绪对于生理内驱力(drive)也具有放人信号的作用,成为驱使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如人们在缺氧的情况下,产生了补充氧气的生理需要,这种生理驱力可能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激励行为,但是,这时人们产生的恐慌感和急迫感就会放人和增强山驱力,使之成为行为的强大动力。  3.组织功能 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过程。什劳费(Sroufe, 1976,1979)认为情绪作为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  情绪的组织功能还表现在人的行为上,当人们处在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时,易注意事物美好的一方面,其行为比较开放,愿意接纳外界的事物。而当人们处在消极的情绪状态时,容易失望、悲观,放弃自己的愿望,有时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  4.信号功能 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表情是思想的信号,在许多场合,只能通过表情来传递信息,如用微笑表示赞赏,用点头表示默认等。表情也是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如手势、语调等能使言语信息表达得更加明确或确定。从信息交流的发生上看,表情的交流比言语交流要早得多,如在前言语阶段,婴儿与成人相互交流的惟一手段就是情绪,情绪的适应功能也正是通过信号交流作用来实现的。 二、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 (一)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 情绪的维度(dimension)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two polarity),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 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一般地讲,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肯定情绪是积极的、增力的,可提高人的活动能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否定情绪是消极的、减力的,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  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激动是一种强烈的、外显的情绪状态,如激怒、狂喜、极度恐惧等,它是由一些重要的事件引起的,如突如其来的地震会引起人们极度的恐惧。平静的情绪是指一种平稳安静的情绪状态,它是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时的基本情绪状态,也是基本的工作条件。 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如从愉快到狂喜,从微愠到狂怒。在情绪的强弱之间还有各种不同的强度,如在微愠到狂怒之间还有愤怒、大怒、暴怒等不同程度的怒。情绪强度的大小决定于情绪事件对于个体意义的大小。  情绪还有紧张和轻松两极。人们情绪的紧张程度决定于面对情境的紧迫性,个体心理的准备状态以及应变能力。如果情境比较复杂,个体心理准备不足而且应变能力比较差,人们往往容易紧张,甚至不知所措。如果情境不太紧急,个体心理准备比较充分,应变能力比较强,人就不会紧张,而会觉得比较轻松自如。  (二)情绪维度的理论  人们对情绪的维度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提出了许多理论。有人认为情绪有三个维度,有人认为情绪有四个维度,这些理论对于我们理解情绪的性质和对情绪进行度量是有一定意义的。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理论:  1.三维理论  19 世纪末,冯特(Wundt,1896)提出了情绪的三维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即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每一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两极之间的不同位置上。他的这种看法为情绪的维度理论奠定了基础。  20 世纪 50 年代,施洛伯格(Schloberg,1954)根据面部表情的研究提出,情绪的维度有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和激活水平三个维度,建立了一个三维模式图(图 9-1)。椭圆切面的长轴为快乐维度,短轴为注意维度,垂直于椭圆面的轴则是激活水平的强度维度,三个不同水平的整合可以得到各种情绪。 图 9-1 施洛伯格情绪三维模式图 图 9-2 普拉切克的情绪三维模式  20 世纪 60 年代末,普拉切克(Plutchik,1970)提出,情绪具有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等三个维度,并用一个倒锥体来说明二个维度之间的关系。锥体截面划分为 8 种原始情绪,相邻的情绪是相似的,对角位置的情绪是对立的,锥体自下而上表明情绪由弱到强的变化(图 9-2)。 2.四维理论 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伊扎德(Izard,1977)提出了情绪的四维理论,认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等四个维量。愉快度表示主观体验的享乐色调;紧张度表示情绪的生理激活水平,包括肌肉紧张和动作抑制等成分的激活水平;激动度或冲动度表示个体对情绪、情境出现的突然性,即个体缺乏预料和缺乏准备的程度;确信度表示个体胜任、承受感情的程度。在认知水平上,个体能报告出对情绪的理解程度,在行为水平上,能报告出自身动作对情境适宜的程度。  情绪维度的确定对于情绪测量有重要意义,通过它才能对情绪体验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 三、情绪的类别  (一)情绪的分类  关于情绪的分类,我国古代名著《札记》中提出“七情”说,即喜、怒、哀、惧、爱、恶和欲等,《白虎通》中提出了“六情”,即喜、怒、哀、乐、爱和恶等。  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1944)从《说文》中,找出 9 395 个正篆字,发现其中有 354 个字是描述人的情绪的,并按它们的意思分为 18 类,即安静、喜悦、愤怒、哀怜、悲痛、忧怒、忿恚、烦闷、恐惧、惊骇、恭敬、悦爱、憎恶、贪憩、嫉妒、微惧、惭愧、耻辱等。 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basic emotion)和复合情绪(complex emotion)。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原型或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每一种基本情绪都具有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和外部表现,并有不同的适应功能。复合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 20 世纪 70 年代初,伊扎德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人类的基本情绪有 11 种,即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害羞、轻蔑和自罪感等。由此产生的复合情绪有三类:第一类是基本情绪的混合,如兴趣—愉快、恐惧—害羞、恐惧—内疚—痛苦—愤怒等;第二类是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如性驱力—兴趣—享乐、疼痛—恐惧—怒等;第三类是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合,如活力—兴趣—愤怒、多疑—恐惧—内疚等。复合情绪有上百种,而大多数复合情绪是很难命名的;有些复合情绪可以命名。如愤怒—厌恶—轻蔑的复合情绪可以命名为敌意;恐惧—内疚—痛苦—愤怒的复合情绪可以命名为焦虑等。  情绪分类的环形模式是罗素(Russell,1980)提出的。他认为情绪可划分为两个维度:愉快度和强度。愉快度又可分为愉快与不愉快;强度又可分为中等强度和高等强度。由此可以组合成四个类型:愉快—高等强度是高兴,愉快—中等强度是轻松,不愉快—中等强度是厌烦,不愉快—高等强度是惊恐。这种分类用评价情绪词或归类的方法,在英语国家和非英语国家如中国、克罗地亚、爱沙尼亚、希腊、希伯莱、日本、波兰、德国等都得到了一致的研究结果(Larsen&Dicner,1992;Rcisenzein,1994)。  (二)情绪状态的分类  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等三种。  1.心境  心境(mood)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 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 心境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某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小时;另一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周、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一种心境的持续时间依赖于引起心境的客观刺激的性质,如失去亲人往往使人产生较长时间的郁闷心境。一个人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如高考被录取,实验获得成功,作品初次问世等),在一段时期内会使人处于积极、愉快的心境中。人格特征也能影响心境的持续时间,同一事件对某些人的心境影响较小,而对另一些人的影响则较大。性格开朗的人往往事过境迁,而性格内向的人则容易耿耿于怀。因此,心境持续时间长短,与人的气质、性格有一定的关系。  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个人的健康状况、自然环境的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  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有很大的影响。积极向上、乐观的心境,可以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增强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益于健康;消极悲观的心境,会降低认知活动效率,使人丧失信心和希望,经常处于焦虑状态,有损于健康。人的世界观、理想和信念决定着心境的基本倾向,对心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2.激情  激情(intense emotion)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重大成功之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亲人突然死亡引起的极度悲哀、突如其来的危险所带来的异常恐惧等等,都是激情状态。  激情状态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例如,盛怒时全身肌肉紧张,双目怒视,怒发冲冠,咬牙切齿,紧握双拳等等;狂喜时眉开眼笑,手舞足蹈;极度恐惧、悲痛和愤怒之后,可能导致精神衰竭、晕倒、发呆,甚至出现所谓的激情休克现象,有时表现为过度兴奋、言语紊乱、动作失调。  激情状态下人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的行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有人用激情爆发来原谅白己的错误,认为“激情时完全失去理智,自己无法控制”,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激情状态,也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它。因此,任何人对在激情状态下的失控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都是耍负责任的。  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激情,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然而激情并不总是消极的。我国发射卫星成功时的兴高采烈、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取得金牌时的欣喜若狂,在这些激情中包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激励人上进的强大动力。  3.应激  应激(stress)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例如,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或而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必须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迅速做出选择,采取有效行动,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例如,飞机在飞行中,发动机突然发生故障,驾驶员紧急与地面联系着陆;正常行驶的汽车意外地遇到故障时,司机紧急刹车;战士排除定时炸弹时的紧张而又 小心的行为等等。在这些情况下人们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紧张的情绪体验,就是应激状态。  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当情景对一个人提出了要求,而他意识到自己无力应付当前情境的过高要求时,就会体验到紧张而处于应激状态。  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系列生物性反应,如肌肉紧张度、血压、心率、呼吸以及腺体活动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刺激,维护机体功能的完整性。加拿大学者汉斯·塞里(Hans Selye,1907-1982)把这种变化称为适应性综合症,并指出这种适应性综合症包括动员、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动员阶段是指有机体在受到外界紧张刺激时,会通过自身的生理机能的变化和调节来进行适应性的防御。阻抗阶段是通过心率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增加等变化,充分动员人体的潜能,以对付环境的突变。衰竭阶段是指引起紧张的刺激继续存在,阻抗持续下去,此时必需的适应能力已经用尽,机体会被其自身的防御力量所损害,结果导致适应性疾病。可见,“应激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疾病的机制之一”(Levine,1972)。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1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