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4 08:05:40浏览次数:84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一、垃圾分类的意义及作用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2017 年 3 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公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对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方向,凸显了国家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高度重视。根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协会和中国环境卫生协会对中国 15 个主要城市的调查数据,2015 年,中国人均垃圾产生量为 1.13 千克/日,全国城乡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 4.28 亿吨,年增长率仍保持在 8%-10%。中国超过三分之二的城市正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我国人均资源相对贫乏,通过垃圾分类,可以实现垃圾减量化,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解决“垃圾围城”问题,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成本,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二、我国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一)分类知晓率、参与率低我国一些城市从 2000 年开始试行垃圾分类,但经过 17 年,垃圾分类效果并不理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无效。(二)管理不规范生活垃圾概念上的划分导致了我国现行垃圾管理体制中的“多头管理”局面。一般所说的垃
圾是指生活垃圾,由市政部门监管;废弃物由商务部门监管;电子废弃物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监管;危险废物由环保部门监管。这种“多学科、多管理”的模式难以沟通,难以有效实现垃圾分类(三)法律不健全尽管我国颁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但垃圾分类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对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具体做法,相应的奖惩措施没有明确规定。三、垃圾分类对策分析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发达国家经验,纠正对“垃圾分类”概念理解上的误区; 从制度建设着手,做好顶层设计;要因地制宜做好垃圾分类,充分考虑当地的垃圾组分和基础设施情况,从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到分类处置要系统考虑;要从教育和宣传入手,提高全民的分类意识和参与热情;要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做好垃圾分类,不急于求成。(一)规范认知由于拾荒者的存在,我国生活垃圾中可资源化的成分已经非常有限,生活垃圾分类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准,如果继续强调在生活垃圾上做文章,无异于南辕北辙,做无用功。垃圾分类应与国际接轨,从概念上纠正以往的认识,将再生资源纳入生活垃圾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垃圾分类。(二)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1.明确分类标准。首先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入深入调研,明确适合当地的分类标准。我国目前主要的垃圾分类方式包括二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等,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务必要仔细调查当地的生活习惯、垃圾组分、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配套、处理设施情况等。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进行全盘考虑,分类标准的确定应符合末端导向思维,即根据末端处理设施,来确定前端如何分类,如果没有末端的合理利用,前端的分类则毫无意义。例如根据北京市的垃圾组分,垃圾含水率较高,有机质含量高,应实行“干湿分离”,把以厨余垃圾为主的湿垃圾分为一类,把可回收的废旧物资分为一类,把其他干燥的生活垃圾分为一类,在此基础上再分选出有害垃圾。2.制定强制性惩处措施。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对垃圾分类还处于鼓励阶段,没有制定相应的惩处措施。从国际惯例看,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一定要有一套强制性的惩罚措施。(三)明确责任1.政府责任。明确政府等相关部门责任,制定牵头部门,明确其主要职责,对生活垃圾的全产业链进行统筹协调和管理。北京市已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职能由商务委划出,成立了市城市管理委,统筹管理北京市垃圾分类相关工作。2.产品生产者责任。明确产品生产者的相关责任,要求厂家在生产环节减少垃圾的产生量,从源头上限制生产者的包装数量,包装物使用可循环的材料,在包装物上印制相应标识,便于后续的垃圾分类;引入生产者延伸制度,要求生产者承担其产品和包装物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责任。(四)垃圾分类管理要点1.配套基础设施。要统筹考虑,科学规划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包括前端分类垃圾桶垃圾站的设置,中端分类垃圾车的配备,垃圾分拣打包中心的设置,到末端分类垃圾处置设施的构建等。充分利用现有环卫设施设备及场地,包括生活垃圾收集场站、压缩站、中转站、运输车
等,进行必要的升级或改造,实现两网合一。统筹规划建设垃圾焚烧、卫生填埋、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有害垃圾无害化处置的终端处理设施。2.设定减量目标。按照当地的垃圾成分,设定明确的减量化指标,分步骤实施,并将该指标作为相关政府部门的考核标准,加强落实。四、要积极发挥传统环卫企业作用(一)垃圾分类对环卫企业的影响实施垃圾分类后,生活垃圾将减少 30%-60%。对于传统的环卫企业来说,减少垃圾清运和处理量将直接影响其收入。环卫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参与垃圾分类业务,获得相应的收入,以抵消垃圾分类带来的垃圾减量。(二)推进生活垃圾和再生资源收运两网合一在分类前端,环卫企业可以利用人员优势,让环卫工人兼职从事垃圾分类工作。除了工作区的日常清洁外,还开展垃圾分类监管和收集工作;在分类中端,对垃圾收集车进行更新或升级,以扩大再生资源的回收空间,实现生活垃圾与再生资源运输网络一体化,实现一车两用,实现垃圾与废品的物流一体化;对垃圾房、转运站、转运站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一机两用,实现垃圾与垃圾场的一体化。良好的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垃圾分类实施已有17 年,但垃圾分类并不理想。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必须认真分析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考虑,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更不能搞一刀切。制
定符合我国垃圾成分的相关制度,明确相关方责任,积极发挥环卫企业优势,推进两网融合,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垃圾分类体系。参考文献[1] 乔 露 . 城 市 生 活 垃 圾 源 头 分 类 管 理 实 效 调 查 及 对 策 研 究 [J]. 经 济 研 究 导 刊 ,2020,(1):117-118.[2] 徐 林 , 凌 卯 亮 , 卢 昱 杰 . 城 市 居 民 垃 圾 分 类 的 影 响 因 素 研 究 [J]. 公 共 管 理 学报,2019,14(1):142-151.[3] 窦 林 娟 , 孙 巧 慧 , 常 娜 . 日 本 垃 圾 分 类 处 理 制 度 对 我 国 的 启 示 [J]. 宿 州 教 育 学 院 学报,2023,15(4):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