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个人价值
发布时间:2023-04-28 14:04:06浏览次数:109教师职业道德的个体价值一、师德影响人的一生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入内心世界和灵魂深处的。教师道德对一个人文明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个性、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决定着教师道德行为的示范性。教师职业道德直接作用于学生灵魂深处,教师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学生人格的塑造,影响学生的做人品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旦形成,就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简单消失。这种影响已经凝结成为学生内在品质中比较稳定的一部分,从而将伴随学生的一生。因此,良好的师德将对个体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培养新一代的园丁,这个职业决定着教师应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向学生传播科学知识是教师的神圣任务,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更是教师神圣的职责,教师的劳动是培养人、武装人,塑造新一代。这要求教师要用自己丰富的学识武装人,要用自己的健全的品德去教育影响人。要通过自己的语言传授知识,以自己的品格去“传授”品格,即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去影响下一代的心灵,使之成为健康、聪明、活泼的一代。正因为这个特点,人们才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才说“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教师要做人之楷模,这是因为教师教育的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有个性的人,这些都要求教师的行为处处要起表率作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的行为不仅深刻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品格,而且还通过学生作用于家庭和社会,影响着学生学习时期的成长和学生今后的生活道路,甚至他们的一生。青少年儿童学生在德、智、体方面正处在成长过程中,是个性初步成长和发展时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易受成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这都要求教师的师德具有更高的水准而且还要求具有完美的品格和模范的行为,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典范,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儿童和青少年学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作用,待人处事,乃至气质、性格都时时处处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书育人”就成为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良好的师德将影响学生的一生。二、师爱是一种责任谈及教师的工作,也有师爱之说。在教育教学中,人们普遍认为“师爱”是关键,认为“爱”学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爱”贯穿于教师工作的全过程。其实,对于教师而言,爱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教师只有以责任为支点,通过爱的杠杆将教育信息传递给学生,去撬动学生成长的脚步,这才是目的。所以,师爱的本质是责任,也是一种教育智慧。爱生如人,教育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教师要把学生当人看,而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更不是“自己晋职升迁的台阶”。学生就是他自己,有自身独特的生命内涵和成长过程,是一个值得敬畏的独特生命个体,教育必须遵循人的自然生长秩序,为学生发展其固有的本性提供自由的环境。作为“园丁”的教师 ,则应视学生为独立的、有尊严的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差异,“因材施教”,并以爱为杠杆,把人类社会生活、交往的基本规范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生活,“学会做人”。爱生如生。学生是未成年人,“未完成性”和“不确定性”是未成年人最大的特质。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抱有爱心,富有责任心,勿须“埋怨学生的无知”,勿抱怨学生的“犯错”。教育主要是造成学生的内在觉悟,注重学生主动性的激活和内在潜力的挖掘,强调未来愿景的可能性。知识的无限性、学习时间的有限性,要求教育在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建构终身教育体制,创建学习型社会,树立终生学习理念。作为“先知先觉”的教师,则应深刻理解自身承载的社会责任,视学生的“无知为自然”,理解“犯错”也是学生成长的一种方式,以爱为杠杆,把知识的积累及智能的开发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传递给学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科学有效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爱生如子。我们在教育别人的孩子,我们的孩子也正被别人教着。所以,每一位教师有理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用看孩子的眼光看学生。因此,教育工作就不仅是教师的事业、教师的职业,而且更能及时地唤醒教师的良心!基于这一认识,教育需要秉持“传承”的理念,教师承载“父辈”的功能。教育的过程,像父母呵护孩子一样,细心学校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立和自理能力。所以,教育以育人为先,先做人,再做学问。教师要以爱为杠杆,严慈相济,把做人的道义与生活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爱生如己,把他人当自己,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把学生当自己,就会理解学生的“自利性”,尊重成长中的个人意愿与主观能动性。智慧的教育,以师爱畅通其渠道,引导学生用心解读。爱缺少智慧,或者智慧中缺少爱,要么是爱的苍白,要么是智的奸诈。智慧的爱,深沉、博大。教师惟有用智慧去撬动爱的杠杆,提供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才能携学生凌绝顶而览众山。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只要有人类存在,人的个性差异与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就存在。作为教师对学生要宽容、豁达,这就意味着教师的人格当中要有爱和责任。教师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热爱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事事注意,时时留心,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学习中失去信心时,教师应给予慈母般的温暖和帮助,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
当学生体验到你的爱心,他们就会直视困难,努力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对于那些缺少天赋,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成绩差的学生,用同情心去唤醒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清除自卑感,排除他们的烦恼和悲伤,用热情和温暖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这也是师爱的一种体现。三、教师个体价值的实现增强幸福感价值的追求和实现总是内涵着对幸福的向往,从教师职业道德价值实现来关注教师的整个人生时,就不能不涉及幸福感。幸福感的源泉包含着价值的追求和价值的实现。在教师的价值实现的同时应怎么看待和解决好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自我价值和职业价值,人的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的关系呢?人的生存和发展,既有物质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构成了人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人的良好的价值实现应是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统一。教师在对待物质精神满足问题上要注重两者的和谐,不应停留在物质和精神的片面追求上,而应致力于两者的和谐统一。教师不是不可以有物质追求 ,但不能与精神追求割裂开来。同样,精神追求也如此。无论在物质追求上还是精神追求上,都不能违背合理性、正当性和健康性,都应该坚持和体现这一点,都应该以合理不合理、正当不正当、健康不健康来审视自己。人的自身价值和职业价值实质上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问题,正确对待和把握好这两个问题。首先,教师作为人的价值的实现是与其职业价值的实现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教师作为人的价值的实现要通过教师的职业价值的追求和实现来获得。因此,实践中不应把两者割裂开来,既要重视作为人的价值实现 ,也要重视职业价值的实现。其次,从社会对教师的管理来看,应注意保证教师在其职业价值实现过程中,使教师作为人的价值的实现得到明显的利益,使教师作为人的应有报酬。能在职业价值实现中得到满足,人在职业价值实现的基础上的个人价值满足,又往往成为教师职业价值实现的动力。第三,教师不应该把人的价值实现凌驾于职业价值的实现之上,我们不反对教师作为人的基本价值,并也认为这是人的基本需求,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强调在保证教师职业价值实现中,实现作为人的基本价值满足,但教师不能由此而把作为人的价值的实现凌驾于职业价值实现上,或脱离职业价值而孤立的满足为人的价值的实现。总之,教师自身幸福感的提升就是要树立追求教育价值的伦理信念。立言、立德,追求无限及超越,并在其中体味到生活的充实,就是教师最大的幸福所在。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增强幸福感,这样的教师更加注重学生道德的成长和学习的进步,进而对社会做贡献,教师也会从中体验到价值的实现,这是对结果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