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二)
发布时间:2023-05-08 16:05:23浏览次数:90一、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而自从有了教育活动,就有了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当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超越了经验和习俗的水平,形成系统、科学的认识时,教育便成为教育之“学”。因而,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教育学的任务主要有三:一是揭示教育的规律。即揭示教育内部诸闪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事物之问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阐明教育的各种规律。二是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即对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提供超越日常习俗认识和传统理论认识的新解释,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三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即通过对教育规律的揭示和教育问题的解释,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进而成为沟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二、教育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点教育学的历史漫长而又短暂。说它漫长。是因为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哲就有对教育问题的专门论述和精辟见解;说它短暂,是因为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它只有不到 200 年的历史。总的来说,教育学的发展,经过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和多元化发展三个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教育学萌芽阶段的特点 在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都混杂在他们的哲学著作或政治著作、语言记录中,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 (1)人们对教育的认知主要停留在经验描述的水平,主要根据自己的教育活动经历提出自己的认识或思考。 (2)教育学著作多是论文的形式,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3)教育学思维和论述方式比较简单,多以简单的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为主。 2.教育学萌芽阶段的代表人物及著作(1) 中国教育学萌芽阶段的代表人物及著作 ①《学记》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它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制度、学校管理、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其中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为突出,比如“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豫时孙摩”“道而弗牵”“藏息相辅”等。 ② 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由其弟子编撰的《论语》一书中。其主要观点包括: 第一,论教育的作用。孔子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此他很重视后天的教育。 第二,论教育对象。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者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第三,论教育内容。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对西周的文化典籍进行了整理,经多次修订.最后形成《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奠定了儒家教育内容的基础 。其中。道德教育居于首要位置,他的教育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第四,论教学原则与方法。如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是我国古代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人;因材施教(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瞻);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一些哲学家、思想家也在他们的政治、哲学等思想中对教育问题进行了
论述。如《孟子》、《荀子》、《道德经》、《师说》以及后来程朱理学代表人物的著作中,都有对教育丰富的认识和精辟的见解。 (2)西方教育学萌芽阶段的代表人物及著作 ①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出名,这种问答法又称为“产婆术”,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的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包括讽刺(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归纳和定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四个步骤。 ② 柏拉图 柏拉图是欧洲教育史上第一个有大量著作流传下来的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人类要想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重要的是通过教育获得真知,以“洞察’’理想的世界。他的主要教育思想为:女子应该享受与男子同样的教育 ;早期教育应陔得到重视;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使“灵魂转向”等。另外,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③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并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段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教育。他所倡导的和谐教育主张,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渊源。 ④ 昆体良 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名《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他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一些阐述,这是班级授课思想的萌芽。 (二)教育学的独立阶段 1.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与特点 同其他学科的创立一样,教育学的创立来源于社会实践尤其是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首先,17 世纪以来,随着新型的实科学校的出现,传统的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中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已不适用,实科学校需要新的教师和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此,17 世纪末开始,欧洲陆续出现了教师讲习所,一些大学也增设了师范课程。其次,教育学从哲学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英国哲学家培根(F.Bacon,1561-1626)为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产生做出了重要贡献。1623 年培根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学的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划了出来,从此标志着教育学在科学体系中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 同时,一些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提出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以及前人有关教育知识的充分积累,这些都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奠定了基础。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与教育家,如意大利的维多利诺(I378--1466)、法国的拉伯雷(1483 一 1553)等都是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对封建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批判经院学派那种脱离实际、摧残儿童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他们主张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提倡采用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这些都为新兴资产阶级教育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比如拉伯雷在他的小说《巨人传》中,描述了在经院哲学者和新式教师两种不同的 教育下,把伽刚丘培养成为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以此来批判经院式的旧教育和赞美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新教育,对新兴资产阶级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启蒙的鼓动作用。 2.教育学独立阶段的代表人物 ① 夸美纽斯与《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是 17 世纪捷克教育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他的《大教学论》(1632)被认为是教育学具有独立独立理论形态的开始。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同时,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并由此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思想,要求“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另外,在西方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夸美纽斯是第一个试图建立分科教学法的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还根据年龄分期确立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并较为详细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思想,主张把全校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分成班级。在教学上,他论证了“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三个影响较大的教学原则。虽然这些主张有的不尽科学,但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对创立独立的、系统的教育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近代西方教育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② 洛克与《教育漫话》 洛克是英国著名的的哲学家、教育家,他著有《教育漫话》(1693)一书。 洛克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绅士,提出绅士必须是身体健康、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具有道德、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品质。 在教育作用上,洛克主张教育万能,他从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出发,极为重视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作用。他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他提出“白板说”,把儿童的天性比做没有痕迹的白板,可以由人随意地去涂写和塑造。 在论述教育的内容时,他第一次把教育的三大部分德、智、体做了明确区分。他特别重视体育。在德育方面,他强调环境与教育的巨大作用,强调德行重于学问,否认天赋观念。在德育方法上,洛克强调早期教育、行为习惯和选择榜样,不主张使用体罚。在智育方面,洛克主张学习实际有用的广泛知识。 洛克的《教育漫话》作为一种世俗的现实主义教育思想,在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教育学形成时期的重要著作之一。 ③ 卢梭与《爱弥儿》 让 o 雅克 o 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的著作《爱弥儿》(1762)一书反映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 《爱弥儿》的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特征和个体差异进行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即能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需要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教育原则和方法应“模仿自然”;在德育上实行“自然后果法”。 以卢梭为代表的自然教育理论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精神,他的理论第一次系统地论证了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把它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据,要求教育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天性。 ④ 斯宾塞与《教育论》 赫伯特 o 斯宾塞是 19 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其代表作是《教育论》(1861)。在此书中他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判断知识价值的标准是它与生活、生产和个人发展的关联程度。经过详细论证,他得出结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回答是“科学”。他的课程体系以科学知识为中心,重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他的科学主义教育思想是对古典人文主义教育内容的革命,大大推动了科学教育的发展。 ⑤ 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是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形成了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他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的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将教育目的分为两种,即“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在教学方面,赫尔巴特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确立了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这是人类最早关于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时间结构的科学划分,并影响至今。赫尔巴特还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思想。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其核心思想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教师中心”,它在西方教育史上率先建立了以心理学和哲学为基础的教育理论体系,使教育学向科学化发展的道路上大大前进了一步。
此外,其他一些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也出版了专门的教育学著作,为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提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化”的主张 ,对推动教育活动的科学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德国哲学家康德于 1776 年在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了教育学,这是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开端。以上述人物为代表的教育学家们经过三四百年的努力,把教育学建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使其拥有了独立的学科地位,产生了一批专门且系统的教育学著作,为后世教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 1.教育学多样化发展阶段的特点 20 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变革,传统教育学以哲学和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一些新兴学科如社会学、人类学,以及自然科学如数学、生物学对教育学日益渗透,使得教育的理论基础更为多样。在不同理论和学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育学在相互批判中共存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学派别和教育学著作。 2.20 世纪以来主要的教育学流派 (1)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教育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其代表著作为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1897 年在莱比锡大学创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为实验教育思想提供了可以直接借鉴和吸取的成果。 (2)文化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亦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 19 世纪末产生于德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李特、福利特纳等人。文化教育学派强调“教育是文化过程”。文化教育学深刻影响了德国乃至世界 20 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它力图从文化或精神科学的角度来探索人以及人的教育问题,在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等问题上给人以启发。 (3)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代表作有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和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等。杜威的教育理论对 20 世纪的美国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针对传统教育学派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的教育主张。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产生于苏联。20 世纪以来,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家根据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现代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第一本著作。此外还有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我国教育理论家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等有影响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使教育学走向科学化发展的新阶段。 (5)批判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产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迪厄等。批判教育学针对当代资本主义学校教育中的种种不平等、不公正进行批判,提出“教育应该是政治的”,是不可能保持价值中立的,认为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不公平和不公正,造成社会差别、歧视和对立的根源。批判教育学流派思想复杂,基于不同的思想基础与社会背景,不同流派有不同的特点。但是,追求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与“解放”,强调运用批判理论通过批判的研究方法进行教育研究与分析,是各流派批判教育学的共同特征。 (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1.教育学理论深化阶段的特点 20 世纪中叶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和智力开发成为受世界瞩目的重大教育课题,教育学借鉴各种新思路、新方法来寻求新的发展,各国开展了广泛而深刻的教育改
革,并形成了大批现代教育理论。 2.教育学理论深化阶段的代表人物 (1)苏联教育家赞科夫 赞科夫通过近 20 年的小学教学改革实验,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一书,他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教育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2)美国教育家布鲁纳 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了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和发现法,倡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 (3)德国教育家瓦 o 根舍因 瓦 o 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倡导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基础性、基本性,并通过对范例的接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与独立工作的能力。 (4)瑞士教育家皮亚杰 皮亚杰是儿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的开创者,他不认为儿童认知的生长仅仅是经验的结果,而是强调个体在认识生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皮亚杰提出的个体认知发展阶段论等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三、教育学的发展趋势20 世纪以来教育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当前,教育学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开始扩大,表现为:一是从宏观上研究教育的顶层问题,从而建立新的教育观,包括教育发展观和教育研究观;二是一般的教育基本理论。 这些问题可以包括,什么是教育(教育本质),为什么教育(教育目的), 谁来教育(教育者) 、教育谁(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用什么方法教育(教育方法) , 用什么形式来教育(教育组织形式)等等;三是教育应用领域的问题,如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技巧,教育方法、教育原则、教育手段等操作层面的问题。 (2)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以哲学和心理学为学科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基础得到了扩展,教育学开始由“单数的教育学”发展成为“复数的教育学”,即“大教育学”。其他学科的研究手段开始被引入教育学,使得教育学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开始出现、裂变,教育学的体系也不断扩展。教育学的研究基础不仅仅局限在哲学、心理学的原始经典阶段,而是扩展至生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人类学、美学等等一系列学科基础。这些学科不仅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扩展了教育学研究的空间和领域。 (3)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纵观教育研究范式发展的历史进程,教育学的研究范式经历了“经验描述”阶段、“哲学思辨”阶段、“科学实证”阶段、已经进入了“规范综合”阶段。20 世纪以前,在教育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一元的教育研究范式。自实验教育学问世以后,教育研究范式开始走向多元化,即教育研究的“规范综合”阶段。 (4)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学科分化是现代科学充分发展的前提,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趋势。教育学分化借助两种途径:一是“衍生性”分化,即从教育学内部纵向分化出许多分支学科。二是“交叉性”分化,即教育学与其它学科“联姻”的横向分化,又分化出许多分支学科。教育学内部各子学科的相继出现,诸如教学论、德育论、学科教育论、课堂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等都属于第一途径的产物 。而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行政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技术学等等则属于第二途径的产物,是各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 20 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学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又出现了高度综合的现象。 “既注意借鉴相邻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又能使各种研究成果成为教育学理论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既能对各分支学科
的新成果兼收并蓄,又不失对各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的作用;既能为理论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又能为实际运用留下广阔的空间。总之,将各种先进理论综合为一体,将理论指导和实践运用综合为一体,是当今教育学发展的重要趋势。” (5)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教育改革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变革现存的教育,使其符合改革者理想目标的活动。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教育改革是教育领域里的创新,进行教育改革不仅需要勇气和魄力,更需要理性。教育学不仅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亦可为教育实践提供行为指引。教育学研究内在地包含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这些研究都是指向教育问题,研究结果可以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参照的咨询,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可以为教育改革实践提供操作指南 。 (6)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 纵观我国教育学发展史,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的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学的输入,教育学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沿革进程大体可概括为:先学日本,后袭美欧,新中国成立后又学苏联。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只有教育思想,而无教育学。我们只是通过译介单项的接受,谈不上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随着我国教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教育学理论工作者开始了本土化的教育理论探索和构建,至此,我们才有了交流的前提和平台。教育学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 、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和教育的开放和国际化,为当代教育学研究同行之间的对话与合作提供了前提。学术交流加强的趋势表现在,国家政府、学术组织以及个人之间的交流形式越来越密切且多样化;网络平台、期刊库资料为教育学者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为简捷便利的条件等等。教育学领域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加强顺应了全球一体化潮流,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和多元化的视角,推动了教育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