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23年9月《混凝土与砌体结构(二)》复习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3-09-17 08:09:45浏览次数:54 1 / 6东 北 大 学 继 续 教 育 学 院混凝土与砌体结构(二) 复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1、整体现浇肋梁楼盖中的单向板,中间区格的弯矩可折减 20%,主要是考虑:( )A、板内存在的拱作用 B、板的安全度较高,可进行折减C、板上活载满布的可能性较小 D、板上荷载实际上也向长跨方向传递了一部分2、提高受弯构件截面抗弯刚度最有效的措施是( )。A、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B、增加钢筋的面积;C、改变截面形状; D、增加截面高度。3、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T 形截面划分为两类截面的依据是( )。A、计算公式建立的基本原理不同; B、受拉区与受压区截面形状不同;C、破坏形态不同; D、混凝土受压区的形状不同。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A、C20 B、C30 C、C35 D、C40 5、单层厂房下柱柱间支撑设置在伸缩缝区段的( )A、两端,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对应的柱间 B、中间,与屋盖横向支撑对应的柱间C、两端,与屋盖支撑横向水平支撑对应的柱间 D、中间,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对应的柱间6、单层厂房排架结构由屋架(或屋面梁)、柱和基础组成,( )A.柱与屋架、基础铰接 B.柱与屋架、基础刚接C.柱与屋架刚接、与基础铰接 D.柱与屋架铰接、与基础刚接7、验算砌体结构房屋墙体高厚比是为了保证( )A.墙体的稳定性 B.房屋的刚度C.墙体的承载力 D.墙体的变形能力8、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建立依据是( )。A.斜压破坏 B.剪压破坏 C.斜拉破坏 D.弯曲破坏。9、一般来讲,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配有螺旋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柱同配有普通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柱相比,前者的承载力比后者的承载力( )。课程名称: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二)
2 / 6A、低; B、高; C、相等; D、不确定。10、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使用条件下,构件截面混凝土( )。A、不出现拉应力; B、允许出现拉应力;C、不出现压应力; D、允许出现压应力。11.砌体承受弯、剪、拉作用时,主要依靠( )A、砌体间砂浆的粘结力 B、砌体本身的强度 C、砌体尺寸的大小 D、砌体的形状是方形或长方形12、在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中,为了避免斜压破坏,通过规定下面哪个条件来限制()。A、规定最小配筋率; B、规定最大配筋率;C、规定最小截面尺寸限制;D、规定最小配箍率。13、常用的桥式吊车工作制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A、按吊车最大起重量 B、按吊车的跨度C、按吊车工作的频繁程度 D、以上均不对14、若某混合结构房屋,拟设计为刚性方案,但刚度不足.应采用最有效的措施是( )A、增加原刚性横墙的厚度 B、增加砂浆的强度等级C、减小上部荷载 D、减小刚性横墙间距15、单层厂房抗风柱与屋架上弦之间采用弹簧板连接,弹簧板( )A.只传递水平力 B.只传递竖向力C.只传递弯矩 D.不传递力二、 简答题1、混凝土结构有哪些优缺点?2、为什么砌体的抗压强度远小于砖的抗压强度?3、预应力损失包括哪些?如何减少各项预应力损失值?4、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塑性铰与结构力学中的理想铰有何区别?5、单层工业厂房屋盖支撑通常包括哪些部分?三、 计算题1 、 已 知 梁 的 截 面 尺 寸 为 b×h=200mm×500mm , 混 凝 土 强 度 等 级 为 C25 ,ft=1. 27 N /mm2, fc=11 . 9 N /mm2,截面弯矩设计值 M=125KN.m,采用 HRB335 钢筋(fy= 300 N /mm2) ,ξb=0 .55,as=35 mm,ρmin=ρmin'= max{0.2% , (45 ft/fy)%}。求:受拉钢筋截面面积。课程名称: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二)
3 / 62、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屋架下弦杆,非预应力钢筋采用 ( ,),预应力钢筋采用热处理钢筋( , )。经计算 , , , , ,, ,混凝土 C40 (ftk=2.39 ),抗裂等级为二级,试确定预应力钢筋面积,并进行抗裂度验算。(忽略非预应力钢筋的影响) 3、某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截面尺寸 b×h=400mm×600mm,as=as'=40mm,l0/h=4,承受设计内力组合 M=400kN.m,N=600kN,混凝土等级为 C30(fc=14.3N/mm2,ft=1.43N/mm2,c =1.0 ) , 纵 向 受 力 钢 筋 为 HRB335 级 (fy=fy'=300N/mm2) ,ρmin=ρmin'=0.2%,ξb=0.55,采用对称配筋,求:截面所需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4、某砖柱计算高度 Ho=9.9m,采用 MU10 粘土砖,M2.5 水泥砂浆砌筑(f =1.30N/mm2),截面为 T 形,高 h=740mm,翼缘 bf= 2000mm,厚 hf=240mm,肋宽 b=490mm, 截面形心到翼缘的距离 y1=245mm,y2=495mm.已知柱底压力 N=68.4kN,M=14.5kN.m 压力偏向肋部,截面惯性矩 I=296.14×108 mm4 ,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B 级。 试:验算其强度。240500y1y22000490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D;3、D;4、B;5、D;6、D; 7、A;8、B;9、B;10、A ;11、A12、C;13、D;14、D;15、A课程名称: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二) e /hβ0.25 0.275 0.3012 0.34 0.31 0.2914 0.31 0.29 0.2716 0.29 0.26 0.25
4 / 6二、简答题1、答:优点:(1)可模性好;(2)强价比合理;(3)耐火性能好;(4)耐久性能好;(5)适应灾害环境能力强,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好,对抵抗地震、风载和爆炸冲击作用有良好性能;(6)可以就地取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缺点:如自重大,不利于建造大跨结构;抗裂性差,过早开裂虽不影响承载力,但对要求防渗漏的结构,如容器、管道等,使用受到一定限制;现场浇筑施工工序多,需养护,工期长,并受施工环境和气候条件限制等。2、答:(1)块体(砖)处于压、弯、剪复杂应力状态;块体的抗弯、抗剪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块体的抗压能力不能充分发挥; (2)块体与砂浆的弹性模量和横向变形系数不一致,当砌体横向变形时,块体和砂浆将产生交互作用。砂浆横向变形将使块体受拉,使块体处于竖向受压,横向受拉状态,从而降低砌体的抗压强度。(3)在块体间的竖向灰缝处存在剪应力和横向拉应力集中,导致块体受力更为不利。3、答:预应力损失包括:①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可通过选择变形小锚具或增加台座长度、少用垫板等措施减小该项预应力损失;② 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可通过两端张拉或超张拉减小该项预应力损失;③ 预应力钢筋与承受拉力设备之间的温度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可通过二次升温措施减小该项预应力损失;④ 预应力钢筋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可通过超张拉减小该项预应力损失;⑤ 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可通过减小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保证密实性、加强养互等措施减小该项预应力损失;⑥ 螺旋式预应力钢筋构件,由于混凝土局部受挤压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为减小该损失可适当增大构件直径。4、答:(1)理想铰不能承受任何弯矩,而塑性铰能承受一定值的弯矩; (2)理想铰在两个方向都可以产生无限的转动,而塑性铰是单向铰,只能沿弯矩作用方向作有限的转动; (3)理想铰集中于一点,塑性铰则是有一定长度的。5、答:屋盖支撑包括上弦横向水平支撑、下弦横向水平支撑、纵向水平支撑、垂直支撑、纵向水平系杆、天窗架支撑等。三、计算题1、解:(1)由公式得 αs=Mαfcbh02=125×1061 .0×11. 9×200×4652=0.243(2 分)ξ=1−√1−2 αs=1−√1−2×0 . 243=0 . 283(2 分)γs=0 . 5×(1+√1-2×αs)=0 . 5×(1+√1−2×0 . 243)=0 .858(2 分)As=M / fyγsh0=125×106300×0 . 858×465=1044 mm2(3 分)课程名称: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二)
5 / 6 选用钢筋 4Φ18 , As=1017 mm2 As=1044 >ρminbh=0. 2 %×200×500= 200 mm2(1 分)2、解:(1)根据承载力计算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 (2 分)(2)验算抗裂度 (2 分) (2 分) (1 分) (1 分)(1 分) ,满足要求(1 分)3、解: e0=MN=400600×103=666 . 67 mm(1 分)ea=max{20 ,h/30}=20 mm (1 分)ei=e0+ea=686 .67 mm (1 分)∵l0/h=4 , ∴η=1. 0 (1 分)e=ηei+0 .5 h−as=1. 0×686 .67+0 .5×600−40=946 .67 mm (1 分)ξ=Nα1fcbh0=6000001×14 .3×400×560=0 .187<ξb=0 .55 为大偏压( 2 分)As= As'=Ne−α1fcbh02ξ(1−0 .5 ξ)fy'(h0−as')¿600000×946. 67−1. 0×14 . 3×400×5602×0 . 187×(1−0 .5×0 .187)300×(560−40)=1701 .19 mm ( 3 分)4、解: (1)设计参数A=2000×240+490×500 =725000mm2=0.725m2>0.3m2(1 分)课程名称: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二)
6 / 6(2)确定承载力影响系数i= =202.1mm , hT=3.5i=707.37mm (1 分)e=M/N=14500/68.4=212mm(1 分) f=0.9×1.3=1.17MPa (1 分)β= 9900/707.37 =14 (1 分)e/hT= 212/707.37 =0.3 (1 分)查表得: (1 分)φfA=0.27×1.17×0.725×10 3=230.7kN>N=68.4kN(3 分)满足要求,安全课程名称: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