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比较视野下的外国文学》第八章 二十世纪文学

发布时间:2023-12-31 10:12:42浏览次数:16
福师《比较视野下的外国文学》FAQ(八)第八章 二十世纪文学一、高尔基的短篇小说创作成就超过前人,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答:1)高尔基的短篇小说在题材上、思想上、艺术风格上超越了前人,像《切尔卡希》写流浪汉与农民,批判农民而赞美流浪汉,前人未写过。像丹柯的故事,掏出心来照亮部落走出森林,有人还把他燃烧的心踩灭了,思想很深刻。前人未写过。2)高尔基继承了前人的人道主义,但对落后的国民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后面四个字,是前人所欠缺的。高尔基短篇小说中的“自由”、“理想”、赞美“人”的音符是最强音,明显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又利用民间传说使之高扬,这是果戈理与契诃夫所无的。二、试分析高尔基剧本《底层》的思想价值。答:1)写了一个“底层”的社会,小偷、妓女、戏子、流浪汉、游方僧,三教九流都有,还包括一个没落的贵族。此剧有 17 个角色,不是写一个人的命运,是写一群人的命运,这一群人又代表社会的“底层”,他们曾经是“人”,现在沦落到不是“人”了。这些“曾经是人的人”就住在一个旅馆里,旅馆就是“底层”的缩影。这样的社会题材,是世界戏剧史所没有过的。2)写出这些“曾经是人的人”身上有值得同情的人性。妓女憧憬真正的爱情,老板娘的妹妹向往光明的生活,小偷要重新做人,戏子想恢复自己的艺术生命。高尔基出色继承 19 世纪俄国文学的人道主义传统,是剧本最为动人之处。3)揭穿虚伪的“安慰”哲学,肯定“人”的力量。主要表现在对游方僧鲁卡的批判及对流浪汉沙金的肯定上。人道主义是高尔基全部作品的发光点,大写的“人”始终是高尔基的上帝。人是美好的,有力量改造自己,改造环境的,要把“底层”变成阳光灿烂的地方,要靠 人的力量。这当然是对沙俄社会的批判,也当然含有革命的意义。沙金的演说虽然带有说教和抽象的缺点,但他给“没有太阳的地方”投下一束光明,特别在沙皇俄国那个黑暗年代,确有鼓舞民心之作用。三、高尔基《底层》剧本有何艺术特色?答:1)社会问题剧。易卜生、契诃夫通过一个家庭去写个人与社会的冲突,高尔基通过一个旅馆去写一个阶层与社会的冲突。2)戏剧冲突不仅是情节冲突(小偷与店主一家),还有思想冲突(沙金与鲁卡)。3)此剧保持一条主线(小偷与店主一家的矛盾),但又向横的方面发展,即将此主线和众房客联系起来,变成的店老板夫妻为一方与其他人为一方的冲突,便扩大了主线的内容。4)用“剪影”手法写众房客,如妓女只写她看言情小说,眼睛哭肿了,编爱情故事,自己反而哭了。如卖包子寡妇送两个熟包子给锁匠妻吃,锁匠妻舍不得吃留与锁匠吃,锁匠妻子病死在床上时丈夫在外面喝酒。5)人物身世分别在几幕戏中交代,如第一幕交代了戏子的身世,他过去是名演员,在舞台上大受观众欢迎,掌声如雷,以后喝了酒,中酒毒了,才潦倒的。6)《底层》又是一出情调戏,重在写角色之情调。7)《底层》用多表演区来表演剧情,如第二幕分三个表演区,一是流浪汉沙金、男爵和两个搬运工在打牌,一是帽匠和老警察在下跳棋,一是游方僧鲁卡正在安慰躺在床上将死的锁匠妻。 四、卡夫卡《变形记》有何艺术特色?答:1)“变形”手法的创新“变形”手法自古有之,不足为奇。卡夫卡的创新有以下几点:a .以丑为美,以往文学作品写“变形”,多以美为美,蜜蜂蝴蝶变人,蜜蜂蝴蝶是美的, 花草树木变人,花草树木是美的,也有以丑为美,但丑到最后还是美,如丑小鸭、灰姑娘。唯独卡夫卡写一只大甲虫,它无论如何不是美。他对一个画家说:“别画那个,千万别画那个!……这个昆虫本身是不可画出来的,即使作为背景也不行。”小说家可以写“甲虫”心灵之美,而画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画出一只棕色的、多脚的、美的甲虫来。b.以“甲虫”拟小人物,选物极贴切。“甲虫”丑、笨、不伤人、极易受伤害、缺乏自助与自救能力,太像人世间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了,还有什么比用“甲虫”拟小人物更贴切的呢?c.同时写出“甲虫”作为人与物两方面的特性。以往文学作品之“拟人化”,重在写“人”,只写一面性,不论什么东西,一变成“人”,就只有人性。而卡夫卡笔下的“甲虫”,亦人亦物,“甲虫”作为“物”之生理属性、特征均极为鲜明。d.作者把自己借给丑物,“甲虫”就是作者。作者常常把自己借给小说中的人物,但把自己借给“甲虫”,真是闻所未闻。作者写信给未婚妻说:“不错,念给你听是美好的,同时必须握住你的手,因为这篇故事有点可怕。它叫《变形记》。它是从这么一颗心中跑出来的 ,而你就住在这颗心里。”卡夫卡不是“借”,而是把自己“变”成大甲虫了,而爱就住在大甲虫心中,他把“大甲虫”献给了爱人。2)是对比手法的创新对比法自古有之,不足为奇。卡夫卡的创新表现他不是写人的对比,而是写人与甲虫的对比。在《变形记》中,人是一方,“甲虫”是一方 ,表面上,人恨“甲虫”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它不是人。所以秘书主任、三个房客、父母妹妹都恨它。全家人巴不得它死。卡夫卡着重写的,是“人”的振振有辞,秘书主任逃跑是合情合理的,三个房客退租是合情合理的,父亲打它是合情合理的,妹妹说她不能叫这个怪物是哥哥了是合情合理的。当然,这是表面的层次,事实是不合情不合理。以往作家的对比法,写人对人的压迫,只写了一个层次:不合理。大人物压迫小人物是不合 理的,统治者压迫被统治者是不合理的,强者压迫弱者不是合理的,富贵的压迫贫穷的是不合理的,男人压迫女人是不合理的,父母压迫儿童是不合理的。但是,卡夫卡偏偏着重写这些压迫表面上是合理的,卡夫卡写出表面上的合情合理下面的不合情不合理,写出了整个社会道德准则的虚伪性,这就是对比法的创新。以往的作家只写一个层次:不合理,卡夫卡写了两个层次:合理下面的不合理。卡夫卡把传统的“对比法”改了一下,把人与人的关系的对比,化为人与甲虫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反衬,便使真善美更真善美,假丑恶更假丑恶,这种“对比法”,是不同于传统的新的构思,它剥落这个不合理世道的“合理”的外衣,还它一个虚伪的真正本质,从一个荒诞的环境中赞美善良的人们,这种新的“对比法”便具有前人所未写过的更高的典型意义。3)创新来自传统,《变形记》成功的秘诀,在于卡夫卡出色地继承了传统。《变形记》启发了不少现代派大作家的创作思维:在荒诞的语境中写人间的冷和热,这可以说是现代派文学之总主题。a .它有一个好故事,有头身尾,十分完整,极具可读性,比诸那些三淡化(故事、人物、主题)的小说,高明得多。b.小说的“变形”与“对比”手法,来自传统。c.小说有大量心理描写,有大量细节的逼真性,也是来自传统。d.小说的主题既明白又富于含蓄性,如冰山之 1/8,作者只讲了一个故事,故事后面的7/8,需要读者自己思考,这也是来自传统。e.小说有明显的基督教思想,这当然也来诸传统f.总之,传统与创新,传统是第一位的,离开了传统,《变形记》之艺术技巧,《变形记》之思想性,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创新”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创新”是以传统为基础,为起点的。这是我们必须掌握之一个基本观点。但是卡夫卡又不囿于传统,他敢于变化它,发展它,如“变形”与“对比”手法,就是变化,就是发展。 五、奥尼尔《琼斯皇》与洪深的《赵阎王》、曹禺《原野》比较,有何相同处?答:从大的方面说:a.剧情相似,主角都是逃犯,都被人追击,最后都死了。b.主角性格都有两面性,有压迫人的一面及被人压迫的一面。c.主要场景都在森林。d.都用幻觉把人物心理外化。e.都用鼓声作音响效果,鼓声都贯串始终,由弱渐强,烘托人物心理。f.情调、气氛都是阴森恐怖的。从小的方面说,相似之处也不少,如三剧都是一枪打去幻景不见。琼斯打了 6 枪,赵大打了5 枪,仇虎打了 8 枪,最后都是没子弹了。六、试析福克纳小说《熊》的象征意义。答:小说中的荒野、森林、大自然仿佛有知觉有灵性,具有摄人心魄的威力。那头似乎长生不老的大熊“老班”便是大自然恒古威力的化身,具有自己的行为法则和价值准则。山姆、艾克等人年年进入大森林,跟神话般不可征服的“老班”进行较量,实际上是对大自然进行朝拜与祭祀。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文明世界的法则失去作用,无论是庄园主还是普通老百姓 ,无论是白人、黑人还是印第安人,都一律平等。在大自然中,衡量人的高低优劣的标准不再是金钱地位或肤色,而是大自然所要求的勇气、谦逊、仁爱、耐心、荣誉感和牺牲精神。因此,在杰弗生镇上毫无地位可言的印第安人同黑奴之子山姆成了大森林里最高贵、最有权威和尊严的、最受猎人们尊敬的领袖人物。山姆是艾克精神上的引路人,他教育艾克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尊重大自然,尤其是尊重“老班”的行为准则,帮助他学会谦卑、耐心而又不恐惧、犹豫和退缩。艾克在山姆的指点下,单身一人走进森林,放弃文明世界的枪,“把自己的一切都舍弃给荒野”,终于见到“老班”,得到老熊的承认,接受大自然的洗礼,成为有 资格跟老熊较量的优秀猎手。七、试析《百年孤独》在结构上的特点。答:1)小说的结构,以乌苏娜贯串全书,她活了 120 岁以上的年纪,目睹家族的荣枯,就用她的眼睛,保持故事的连贯。所谓“乌苏娜行星系”,就说明她在结构上的中心作用。乌苏娜又是评论员,评论家族的人事,小说的思想也就有了连贯性。作家又加入布恩蒂亚和梅尔加德斯两个幽灵,以加强结构的骨架,布死后幽灵还守在大树下,乌苏娜向他诉苦,奥雷连诺上校见过他,他还预言儿子的死亡。梅的幽灵在乌苏娜死后一再出现,和布恩蒂亚的后代一起“生活”,直到飓风卷走马孔多镇为止。三个人物,一个活人,两个幽灵,都是第一代人,老布恩蒂亚代表过去的历史,乌苏娜活到现在,吉卜赛人预言将来,三人共读一本“百年孤独”史,这就大大加强小说连贯性。2)小说结构的独特还在于从未来的视角写人物的现在和过去,亦即将人物后来发生之事先行写出,同时写了人物现在之处境及过去的事,如“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如此简短的句式包含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为新时期不少中国小说家乐于借鉴。小说的结尾也巧夺天工,破译吉卜赛人的手稿是将这个家族的故事重讲一遍,预言本应是讲未来之事,而马孔多镇被飓风卷走与手稿的预言被破译同时出现,故事也就结束,手法十分高明。八、试析《铁皮鼓》的象征系统以及它的成就。答:《铁皮鼓》至少有 6 个象征体:飞娥、绿色木雕尼俄柏、耶稣童子、铁皮鼓、外祖母的四条裙子、黑厨娘。铁皮鼓之象征意义极广,鼓声敲出波兰民族的心声;鼓声唤起波兰骑兵的英魂去战斗;鼓声驱散纳粹的演讲会;鼓声让德国人民欢乐起舞;鼓声敲出主人公的外祖母的美好形象;鼓声传递爱情;鼓声唤起童心;鼓声又象征良知,唤醒主人公的忏悔心。主人公担心“可怕的没 有鼓的时代”的到来,说明人类不能没有象征多种美好意义的鼓声。“四条裙子”象征意义最单一、最重要、最永恒,小说多次写之。主人公要在外祖母四条裙子底下寻找“最终的涅槃境界”;主人公发现上帝、耶稣童子也待在外祖母四条裙子底下;主人公叫他儿子小库尔特往外祖母四条裙子里面瞧,便可见他的家族成员。他对儿子说:“有朝一日,我们也会回到那里去的,回归本源。”作者说外祖母的四条裙子是“我的伟大的、永不结束的主题”。外祖母的“四条裙子”象征着女性和母性,象征着生命、爱、温暖 、和平、安全感。“四条裙子”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最重要的“原型意象”,使人类生命得以延续,也是现代人类希望、光明、互爱、安全的最可靠的保证,这确实是一个古老的、永恒的、伟大的、永不结束的主题,现代作家一再回到这个主题中去。在小说写作中运用象征手法自古有之,但《铁皮鼓》中的象征符号用得如此之多,含义如此之广,构成一个象征系统,则为当代小说所罕见。6 个象征符号,或贯串全书(如铁皮鼓,四条裙子)或中间插入(如耶稣童子),或首尾出现(如黑厨娘),富于独创性与新颖性。这个象征系统具有内在的联系,如“黑厨娘”的对立面就是外祖母;没有鼓声的世界是可怕的,所以耶稣童子要击鼓。这 6 个象征符号构成一个系统,具有崇高的、悲剧的、积极的、催人奋进、给人希望的倾向。读者通过这些艺术意象的暗示,既看到人世间的苦难,也看到人类的光明与希望;既看到现实的巨大阴影与黑暗,也看到人类击鼓的奋斗与追求的精神。作者的“神思”在这个“物”的象征系统中达到和谐统一,是“神与物游”艺术的典范,这就不能不说它的象征艺术超越了当代西方文学其他作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九、试析《雪国》的三个象征意象。答:蚕、雪、火,川端康成用这三个意象来衬托驹子、叶子和纺织姑娘。这三个意象都象征纯洁,包含作者对女性的赞美。蚕在日本民间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蚕神有马头形和女孩形两种,驹子名字从马旁,已暗示她 与蚕的家缘关系。驹子的居室由蚕室改成,驹子有着象蚕一样“透明的身躯”。叶子和蚕的意象也有着不可分的联系,叶子的回声很美,小说有十几处写了叶子的回声,在日文中,“回声”又有蚕神之意,故叶子的声音又是蚕神的声音。小说出现 168 个“雪”字,村里的妇女“在雪中缫,在雪里纺织,在雪水中漂洗,在雪地上曝晒,从开始纺线到织成布,一切都是在雪中进行。”驹子的美也用雪来衬托:“在镜中的雪里现出了女子通红的脸颊。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纯洁的美。也许是旭日东升了,镜中的雪越发耀眼,活像燃烧的火焰。浮现在雪上的女子的头发,也闪烁着紫色的光,更增添了乌亮的色泽。”描写叶子被火烧死那一段,出现 49 个“火”字,叶子掉下去了,掉在火灾场上了,“火光在她那苍白的脸上闪动”,“火”也是纯洁的象征。叶子死了,但“岛村仍然没有感到她的死亡,却感到叶子内在的生命在变成另一种东西。”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