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 大气的结构

发布时间:2025-02-11 10:02:46浏览次数:20
  >>大气的结构 厚度大气组成 温度变化 大气运动天气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外层800KM 散逸运动 过渡层热层电离层 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中间层50-85KM(了解)平流层20-55KM水汽、杂质含量极少;臭氧量多气温随高度増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对流层低纬 17-18KM中纬 10-12KM高纬 8-9KM整个大气质量的 3/4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故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递减。高度上升 100米气温下降 0.6℃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低纬对流旺盛,高纬受热少,对流运动极弱。水汽杂质多且空气对流运动强烈,故天气复杂多变。与人类活动的关 系最为密切。    >>大气的物理性状  1.太阳辐射  紫外线可分为 UV-A(400~320nm)、UV-B(320~290nm)和 UV-C(290~200nm)。  紫外线具有色素沉着、红斑、抗佝偻病、杀菌和免疫增强作用;过强的紫外线可致日光性皮炎和光电性眼炎、甚至皮肤癌等。  可见光综合作用于机体的高级神经系统,能提高视觉和代谢能力,平衡兴奋和镇静作用,提高情绪与工作效率,是生物生存的必需条件。  红外线的生物学作用基础是热效应,适量的红外线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细胞增生,具有消炎和镇静作用;过强则可引起日射病和红外线白内障等。  2.气象因素  如果气候条件变化过于激烈,超过人体的代偿能力,例如酷暑、严寒和暴风雨等,可使机体代偿能力失调,引起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关节病等。  3.空气离子  重离子数与轻离子数之比值< 50 时,空气较为清洁。阴离子具有镇静、催眠、镇痛、降压等作用 。   下列哪项不是紫外线的作用  A.色素沉着作用  B.杀菌作用  C.红斑作用  D.抗佝偻病作用  E.镇静作用『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镇静作用是红外线和阴离子的作用。  关于大气中的空气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阴离子可引起失眠、烦躁和血压升高  B.空气阳离子对机体有镇静、催眠和降压作用   C.新鲜的清洁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  D.污染的空气轻离子浓度低  E.污染的空气中重离子浓度低『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污染的空气轻离子浓度低,重离子浓度高。此题选 D。A 和 B 项是阴离子的作用,新鲜的清洁空气中轻离子浓度应该是高的。    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的转归  >>大气污染的来源  包括天然污染和人为污染  1. 工农业生产:燃料燃烧,工业排放   2. 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燃烧不充分   3. 交通运输:石油制品   4. 污染物迁移和意外事件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存在形式  按属性分类: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  按存在状态:可将其分为气态和气溶胶。大气气溶胶体系中分散的各种微粒常常也被称作大气颗粒物。  1.气态污染物 包括含硫、含氮、碳氧、碳氢等  2.大气颗粒物 Dp 衡量颗粒物大小  TSP (≤ 100μm ) ;PM10(≤10μm)  PM2.5(≤2.5μm);PM0.1(≤0.1μm)  TSP  PM10  PM2.5  PM0.1     按照大气污染物形成的过程:  一次污染物:SO2、CO、NO、TSP、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二次污染物: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醛、酮酸类以及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  一般来说,二次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要比一次污染物大。    >>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因素  1.污染源排放情况:  排放量:燃料的种类、消耗量、燃烧方式、燃烧是否充分有关;与企业的数量、生产性质、生产规模、工艺过程、净化设备等有关。  与污染源距离:污染物的浓度以烟波着陆点最大。气体着陆点是烟囱有效排出高度的 10-20 倍。 颗粒物距离烟囱更近一些。  有效排出高度:有效排出高度每增加一倍,烟波着陆点处断面污染物的浓度可降至原来的 1/4 。   2.气象因素:  气流:风和湍流 垂直温度递减率大、风速高、地面起伏程度大,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气温:温度层结 即气温的垂直梯度,它决定大气的稳定程度,影响大气湍流的强弱。  γ 高度每增加 100m 气温下降的度数,通常为 0.65℃   γ < 0 逆温 无风、少云夜晚,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大气稳定度 表示气体垂直运动的程度,常用气块干绝热垂直递减率( γ d)来表示,当 γ > γ d时 , 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利于空气垂直对流,大气中的污染物容易扩散。  气压和气湿  3.地形  山谷的地形特点容易形成上述地形逆温,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城市的高大建筑物,可以阻碍近地面空气污染物的扩散。  热岛现象,城市的热空气上升,四周郊区的冷空气补充,可把郊区排放的污染物引入城市。  白天由于太阳辐射使陆地升温速率比水面快,形成由水面吹向陆地的风。夜晚陆地散热快于水面 , 气流由陆地吹向水面,形成陆风。  目前空气中颗粒物直径测试法是  A.在显微镜下用测微尺测量其几何长度   B.以颗粒物不同形状来测量  C.在较平静的气流中被测颗粒的直径相当于与其具有相同终末沉降速度,密度为 1 的球形标准颗粒物的直径  D.以颗粒物重量表示  E.以颗粒物比重表示『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颗粒物直径测试法:在较平静的气流中被测颗粒的直径相当于与其具有相同终末沉降速度,密度为 1 的球形标准颗粒物的直径。  不利于大气煤烟型污染扩散的气象条件是  A.气温高,气湿低,风速大,无逆温  B.气温低,气湿高,风速小,有逆温  C.有湍流,大气稳定度小  D.紫外线强烈,出现反气旋  E.夏秋季节,午后至日落以前『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气温低,气湿高,风速小,有逆温不利于大气煤烟型污染扩散。  A.山风 B.谷风 C.海风 D.陆风 E.城市热岛  1.白天,山坡表面因日照而增温,气温比谷地高,因此,山坡空气上升,形成  2.夜晚,山坡表面散热量大,冷却快,气温低于谷地,冷空气下沉,形成  3.白天由于太阳加热沿岸陆地的速度比加热水面快,形成了由水面吹向陆地的风,称为  4.夜晚间的陆地温度比水面低,气流由陆地吹向水面,形成『正确答案』B、A、C、D『答案解析』白天,山坡表面因日照而增温,气温比谷地高,因此,山坡空气上升,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表面散热量大,冷却快,气温低于谷地,冷空气下沉,形成山风。  白天由于太阳加热沿岸陆地的速度比加热水面快,形成了由水面吹向陆地的风,称为海风。  夜晚间的陆地温度比水面低,气流由陆地吹向水面,形成陆风。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重点掌握)  1.急性危害  伦敦烟雾事件  光化学烟雾事件  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我国重庆市开县 12·23 特大天然气井喷事件  煤烟型烟雾事件 光化学烟雾事件污染来源煤和石油制品燃烧 石油制品燃烧主要污染物颗粒物、 SO 2、硫酸雾 VOCs 、 NO X、 O 3、 SO 2、 CO 、 PANs 发生季节冬季 夏秋季发 早晨 中午或午后 生时间气象条件气温低(-1℃~4℃)、气压高、风速很低、湿度 85%以上、有雾气温高(24~33℃)、风速很低、湿度70%以下、天气晴朗、紫外线强烈  2.慢性影响  影响呼吸系统功能: SO 2, NOx 长期反复刺激-慢性炎症   降低机体免疫力: PM 2.5和臭氧削弱肺免疫功能  引起变态反应: SO 2,臭氧, NOx   其他:铝厂和氟中毒,含铅汽油污染大气  3.心血管疾病  PM2.5,臭氧和 PM 10增加心血管事件  4.肺癌  PM 2.5 ,砷, BaP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  1.温室效应  CO 2, CH 4, N 2O ,氯氟烃   2.臭氧层破坏  CH 4, N 2O ,溴氟烷烃类   3.酸雨  SO 2和 NOx   4.大气棕色云团  ABC 热点区:是指年平均人为 AOD 超过 0.3 ,且吸收性气溶胶对气溶胶光学厚度的贡献超过 10% 的 地区。  5.其他影响居民的生活卫生条件等     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是  A.O3  B.颗粒物  C.SO2  D.NOx  E.多环芳烃『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是 O3。  在低浓度大气污染物长期作用下易诱发下列何种疾病  A.高血压  B.腰痛  C.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D.关节炎  E.肩周炎『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在低浓度大气污染物长期作用下易诱发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颗粒物(★重点掌握)  1.来源 自然界如火山爆发,煤炭石油燃烧,尾气    2.健康影响  对呼吸系统影响(堵塞 / 吸附 / 减低防御 / 增加敏感性)   对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发病率增加有关)  致癌作用(含有多种致癌物和促癌物)  增加人群死亡率  3.影响颗粒物生物学作用的因素  粒径:大于 5μm 的多沉积在上呼吸道,小于 5μm 的颗粒物多沉积在细支气管和肺泡。 2.5μm 以 下的 75% 在肺泡内沉积。   一些元素如 Pb、Cd、Ni、Mn、V、Br、Zn 以及多环芳烃等主要附着在 2μm 以下的颗粒物上。  颗粒物的成分:    呼吸道的清除作用:①呼吸道的机械性阻挡;②通过咳嗽或随呼吸道的分泌物外排;③纤毛-黏液系统;④肺巨噬细胞  其他:运动、慢性支气管炎、香烟    >>气态污染物  1.二氧化硫  来源:含硫燃料的燃烧。发电厂,金属冶炼;  健康影响:刺激呼吸道、降低抗感染力、引起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上升、过敏反应原、促癌(增强 BaP 致癌)。  2.氮氧化物( NOx )   来源:自然界,汽车尾气,工业排放;主要指 NO 和 NO2  NO2健康危害:作用于下呼吸道、炎症和肺功能降低、导致组织缺氧、与大气中 SO 2具有相加作用 、 和 O 3具有协同作用。  3.臭氧( O 3)  来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  健康危害:作用于下呼吸道,炎症和肺功能改变、刺激眼睛、与呼吸系统发病率入院率增加有关。  A.氯氟烃  B.烟尘  C.CO2    D.SO2、颗粒物  E.SO2、NOx  1.酸雨形成的主要污染物是  2.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污染物是  3.能够降低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使儿童佝偻病发病率升高的污染物是  4.导致臭氧层破坏而出现空洞的化合物是『正确答案』E、C、B、A『答案解析』SO2和 NOx 是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是 CO2。  烟尘能够降低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使儿童佝偻病发病率升高。  氯氟烃导致臭氧层破坏而出现空洞。    大气中污染的调查和监测  >>污染源的调查  1.点污染源 地理位置、生产状况、污染物、净化处理、锅炉情况和无组织排放等方面。  2.面污染源 地理气象条件、功能分区和污染源分布、人口密度、民用排放、交通排放和路面绿化情况。   3.线污染源 交通工具情况、燃料情况、废气成分等。    >>污染状况监测  1.采样点的选择  点污染源:四周布点、扇形布点、捕捉烟波布点;  面污染源:按城市功能分区布点、几何布点、根据人口地形等布点;  线污染源:针对道路交通污染的采样点,其采样设备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 2~5m 范围内,距道路边缘距离不得超过 20m 。   2.采样时间  尽量在污染物出现高、中、低浓度的时间内采集。条件允许至少 12-18h,日平均浓度的测定,每日至少有 20 个 1 小时浓度平均值或采样时间,反之至少早、中、晚三次。  一次最大浓度的监测,则需在污染最严重的时候采样,时间一般为 10 - 20min 。   3.监测指标 区域监测,一般应测定 SO2、PM10、NO2、CO 和 O3;对线源监测时,一般应测定PM2.5、NO2和 CO;对点源监测时,选择所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监测指标。  4.采样记录 采样时间地点、采气量、天气状况和气象条件等。  5.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计算 1 小时、日和年平均浓度,或中位数标准差 95% 可信限,计算最大 值超标倍数,计算超标率,找出主要污染物并查明污染规律。    >>人群健康调查  1.暴露评价 ①大气监测资料;②调查问卷;③个体暴露测定;④生物材料监测。  2.健康效应测定 ①疾病资料;②体检;③生物材料监测。  3.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对个别污染源调查时,采样点的设置不应考虑的条件是  A.工厂生产规模  B.工人数量  C.附近地形  D.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及高度  E.当地风向频率『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对个别污染源调查时,工人数量是不考虑的。  A.四周布点    B.扇形布点  C.烟波下方布点  D.几何状布点  E.梅花布点  1.对大气中某一污染源的污染现状进行监测时,在无风的情况下,其布点可选用  2.对大气污染状况调查和监测时,在常年主导风向或季节主导风向非常明确的情况下,其布点方式为  3.一个大型城市进行区域性污染监测时,采样点的设置为『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对大气中某一污染源的污染现状进行监测时,在无风的情况下,可选用四周布点。  对大气污染状况调查和监测时,在常年主导风向或季节主导风向非常明确的情况下,选择扇形布点。  一个大型城市进行区域性污染监测时,选用几何状布点。
文档格式: docx,价格: 5下载文档
返回顶部